姓孔的名人有哪些(姓孔的名人有谁)

姓孔名人有哪些?

优质回答

孔子 孔融 孔祥熙 孔繁森 孔元措孔子后人繁衍,有名的后人包括:   - 第10代西汉孔藂(?-前171),早年追随汉高祖砀山起义,屡立战功,曾官左司马、将军、都尉。高祖五年(前202年),孔藂领军军夹击项羽楚兵,大胜。次年六月被封为蓼侯。卒諡「夷」。   - 第11代西汉孔臧,孔藂之子。汉文帝时嗣蓼侯,迁博士,拜太常,位列九卿。在官数年,著书十篇,赋二十四篇。   - 第11代西汉孔安国   - 第14代西汉孔光(前64-5),字子夏,自幼随父孔霸徙居长安,通经学,年未二十即举为议郎。後举方正,入朝任谏大夫。汉成帝即位,举为博士,迁大将军,拜相,封博山侯。哀帝刘欣即位,封为千户。汉平帝即位,拜太傅、拜太师,称病辞职。卒諡简烈侯。   - 第19代东汉孔宙(103- 163),字季将。少好学,治严氏《春秋》,举孝廉,授郎中,迁元城令。是时,泰山附近动乱,孔宙为泰山都尉,旬月而平。故吏门人立碑示後,即《孔宙碑》。碑今存曲阜孔宙东庑。   - 第20代东汉末年的孔融   - 第26代晋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任世子文学,後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後迁尚书,疾笃未任。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死赠光禄勋,諡「简」。有集传世。   - 第32代南朝孔奂(514-583),字休文,居会稽。好学善属文,通经史百家。侯景之乱,孔奂独傲然自若,自谓不以取媚凶丑以求全。陈武帝永定三年(559年)任晋陵太守,後为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有集传世。   - 第32代唐孔颖达,经学家。最重要的著作为《五经正义》,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   - 第37代唐孔巢父(?-784),字弱翁,冀州人。少时与李白、韩准、张叔明、陶河、裴政隐居徂徕山,称「竹溪六逸」。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授左卫兵曹参军,累官至给事中、河中、陕、华等州招讨使,兼御史大夫。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受命为魏博宣慰使,成功劝说藩镇田悦归顺。後为藩镇李怀光部众所杀。   - 第38代唐孔述睿(730-800),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代宗召为大常寺协律郎,转国子博士,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後升为谏议大夫兼皇太子侍读,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复为史馆修撰。“述睿每迁,即至朝谢,俄而辞疾归。”述睿精研地理,重修《地理志》。卒赠工部尚书。   - 第45代北宋孔道辅(985-1039),字原鲁。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举进士第,授宁州军事推官。九年(I016年)迁大理寺丞,知仙源县(今曲阜县),主孔子祀事。曾受命出使契丹,契丹宴使者,优人以孔子为戏,道辅怒退,契丹陪罪,後不敢侮慢宋使。後知兖州,曾访得孟子墓,建庙於墓之西南。卒後,受祀于邹城孟庙,称先儒孔氏。   - 第46代北宋孔宗翰,字周翰,孔道辅次子。登进士第,知仙源县(今曲阜县)。司马光上章推荐,迁为太常博士,後为司农少卿,后迁鸿胪。编有《孔氏宗谱》、《阙里世系》等。   - 第47代北宋孔平仲,字义甫。姓刚直,而仕途坎坷,一生多次贬官。长於史学,工文词,著有《续世说》等书。与兄文仲、武仲俱有文名,黄庭坚论元佑人才,誉称「二苏(苏轼、苏辙)联璧,三孔分鼎」。   - 第54代元孔思迪,字凝道。以国子生授胶西主簿、安庆录事,转光山尹,迁陕西行台御史、湖广都事、太常礼仪院判、太常礼仪使。元文宗时,楚中因灾动乱。迁思迪为湖广都事,以宣抚安定为主策,动乱遂告平息。   - 第60代明孔承倜,字永冠。博学工诗,尤精颜真卿书法,明代孔庙石碑多出其手。一生为官清正,笃信阳明之学,足迹所至,均开馆会生徒。著有《易经代言》、《诗经代言》、《书经代言》、《四书代言》等。   - 第62代明孔闻诗(?-1643),字四可。天启二年(1622年)举进士,授中书舍人。崇祯元年(1628年),向明思宗条上八事,以革新政治。时清兵已入昌平,下京畿州县,闻诗应援守御,战绩卓著。编有《奏议》数卷。   - 第63代明孔贞运(1574-1644年),字开仲。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殿试第二名赐进士第,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东阁大学士,晋太子太保,代为辅相。编著有《词林典类》等书。   - 第63代清孔贞瑄,字壁六,清顺治庚午举人,博学多才,潜心研究经史,尤精算学、韵学。由泰安学正升云南大姚知县,因争公道不得而辞官。 晚年专事著述,著有《聊园文集》等。   - 第64代清戏剧桃花扇作者孔尚任   - 第69代清孔继汾(1725~1786),经学家。有《阙裏文献考》100卷,《孔氏家仪》14卷,《乐舞全谱》2卷,《匡仪纠谬集》3卷,《行馀诗草》2卷,并校刻《文献通考序》1卷。   - 第69代清孔继涵(1739~1783),校勘学家。有《微波榭丛书》。   - 第70代清孔广森(1752-1786),经学家、音韵学家。著有《春秋公羊通义》、《大戴礼记注》、《经学卮言》、《诗声类》等。   - 第70代清孔广陶(1832-1890),广州藏书名家。藏书处称「三十三万卷书堂」,与伍崇曜「粤雅堂」、潘仕成「海山仙馆」、康有为「万木草堂」,合称「粤省四家」。   - 第71代清孔昭虔(1775年-1835),宇元敬,孔广森子。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官至贵州布政使。善隶书,工吟咏,於古音学颇有研究,曾著《古韵》、《词韵》。   - 第71代清孔昭薰,宇惠如,衍圣公孔广棨次子。嘉庆举人,袭封翰林院五经博士,任山东临邑县训导。刻苦好学,嗜古工诗,好金石学。於曲阜城郊掘得汉、唐宋、金、元、明各代石碑120通,编成《至圣林碑目》六卷。   - 第72代清孔宪彝,著名诗人。   - 第72代後裔孔宪铎(1935年生),曾任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学术副院长、香港科技大学学术副校长   - 第73代现任北大中文系副教授的孔庆东   - 第74代孔繁礼(1923-),字景高,安徽太湖人。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编委,安徽阜阳师院古籍所顾问,苏轼研究专家。   - 第74代孔繁星,当代诗人。   - 第75代孔祥熙,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   - 第75代孔祥吉,当代著名清史学家。   - 第75代孔祥东,国际知名钢琴家。   - 第76代孔另境(1904—1972),原名令俊、若君。近代文学家。   - 第76代孔令朋(1919—),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教授,著有回忆录《风雨人生》。   - 第76代孔令辉(1975—),当代著名乒乓球运动员。   - 第77代嫡孙女孔德齐(1915年生),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的大姐,嫁给前清探花、著名书法家冯恕的之子,婚后因琴瑟不和而早逝。。   - 第77代嫡孙女孔德懋(1917年生),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的二姐,嫁给清末翰林、《新元史》作者柯劭忞之子柯昌汾。

姓孔的都是不是孔子的后代?

优质回答

不是的。姓孔的不都是孔子的后代。另外,孔只是孔子的氏,在孔子那个年代,姓和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姓,主要是区别血缘关系,避免同姓结婚。不同的姓,大致代表了某一氏族的居住地或崇拜的图腾。

氏,主要是由于同一个姓的人大规模繁衍,产生了不同的部落。为了便于区别,便产生了氏。开始时,只有贵族才有姓和氏,出身贫寒,就没有氏。

总之,氏由姓所出,姓和氏都是贵族的专利,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

姓孔的始祖起源:

1、源于子姓,出自商朝君主成汤之后裔,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成汤名字中的「乙」组合起来,为子姓孔氏;

2、源于子姓。出自宋国司马孔父嘉之后,西周初期,成汤的后裔微子启被封于宋国,微子启死后,其弟宋微仲继位。微仲九世孙孔父嘉为宋国大司马,遭受迫害,他的后代逃到鲁国,以其名字中的「孔」为氏,也是子姓孔氏。孔父嘉的六世孙为孔子;

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姬孔悝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中有姬孔悝,所以在姬孔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孔氏;

4、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大夫孔宁,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记载,春秋时陈国(今河南淮阳)有个大夫叫妫孔宁。在妫孔宁的后裔子孙中,有的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孔氏,是为陈郡孔氏;

5、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穆公姬兰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君主郑穆公姬兰有后人名姬孔张,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郑国孔氏;

6、出自古佶姓的孔氏;

7、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扩展资料:

后来,秦灭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以财富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高低贵贱,姓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变成了单纯的符号,所以姓什么无关紧要。

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一个人以什么为氏,几乎可以自由选择。有的以姓为氏,有以国名为氏、以居住地为氏、以先人的字为氏……

《孔子家语·本姓解》指出孔子先祖弗父的子孙属于宋国公室成员,传了五世,到了子嘉的时候,按照宗法制的规定,五世亲尽,不能再继续列入公室,而是应该别立一族。

别立一族,必须有个族的名号,于是就取孔父嘉的字作为族的名号。孔是子嘉的字。孔氏虽然从孔父嘉开始别立一族,有了“氏”,但当时并没有规定必须使用。

孔子为什么姓孔?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姓孔的?

优质回答

孔姓的历史来源有两种传说:

(一),

四千多年前,黄帝的后裔姓氏中有一支为帝喾(音库),帝喾的儿子契姓子,到商朝成汤王时,汤名为太乙。太乙的后代子孙将姓改为“孔”。

(二),

另一种说法孔姓出自姬姓,据史书记载,春秋时卫国有孔悝(音亏),以王父字为姓,后来就有姬姓的孔氏。

孔子的父亲为什么叫叔梁纥,却不姓孔?

优质回答

关于孔子为什么姓孔,而他老爸叔梁纥为什么叫叔梁纥,好玩的国学打算用一篇长文,介绍一下孔子的先祖那光荣的家族史,然后我就知道答案了。

孔子的先祖是贵族,不仅是贵族,还是商朝的王族。商朝的统治者姓子,比如商纣王就叫子受,而孔子的先祖叫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哥哥。在商朝灭亡之后,商纣王自焚而死,他他的哥哥微子启与周朝的统治者采取了合作的态度,周公把原来商朝都城的地方分封给了微子启,建立了宋国。微子启传位于微子仲,微子仲就是孔子的正牌老祖宗。微子仲后历经九代到了弗父何,弗父何就是孔子的十世祖。

弗父何本是宋缗(mín)公的长子,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应该是嫡(dí)长子继承大位。嫡长子就是帝王的正妻所生的大儿子。弗父何身为正牌嫡长子,理所应当继承君位。但在商代还有一套继承系统作为“预案”——作为国君的大哥,可以把君位传给弟弟。也可能是弗父何平时不乖,不受父亲的宠爱,所以宋缗公就把君位传给了弟弟熙,后来叫宋炀(yáng)公。宋国作为殷商的后代,按照殷商的传统,大哥将君位传给弟弟,也是符合规矩的。但这让弗父何的弟弟鲋(fù )祀感到“很不爽”,鲋祀表示严重不服,杀了叔叔宋炀公,把王位夺了回来,送给弗父何。弗父何偏偏是个很低调的人,说什么也不愿做国君。没有办法,鲋祀就亲自坐上了王位。弗父何把王位让给弟弟,世人给了他很高的评价,但是他的后代从此失去了继承王位的机会,而是成为宋国的大官。

弗父何生宋父周,宋父周生世子胜,世子胜生正考父。正考父辅佐过三位国君,是宋国地位最为显赫的大官。正考父也是一个极为低调的人,他在家庙的一尊大鼎上刻下了自己的座右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yǔ),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zhān)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每逢有任命提拔时都越来越谨慎,一次提拔要低着头,再次提拔要把背弓起来,三次提拔要弯腰,连走路都要小心翼翼靠墙走。生活中只要有这只鼎煮粥糊口就可以了”。正考父的谦虚谨慎有些过头,要是再次被提拔任命的话,岂不是要在地上爬了。但他生活简单朴素,工作勤勤恳恳,做人谦虚谨慎这种精神,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正考父的儿子孔父嘉就没有这么低调了,他在宋国贵族间的争权夺利中被杀。但孔父嘉却是孔氏家族历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从他开始,他的后人开始以“孔”为氏,这是孔父嘉对孔氏家族的最大贡献,但是孔父嘉给孔氏家族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从他开始,孔氏家族就开始走向败落,这也意味着,他的后人将为重新获得贵族的身份而苦苦打拼。

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在宋国已经无法立足,只好逃亡到鲁国,做了无官无职的平头百姓。直到他的第三代孔防叔,才成为鲁国贵族臧孙氏的家臣,做了防邑宰,大概相当于“防”地的“县长”,人称“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了孔子。从孔父嘉开始一直到孔子,历经了五代,当时一般取五代祖先的氏为族名,所以孔父嘉的“孔”就正式成为孔子的族名,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姓孔的原因。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姓孔。而孔子的老爸叔梁纥,由为什么叫叔梁纥呢?事实上,叔梁纥这三个字的来历是这样的:叔是排行。古人兄弟很多,为了区分,就用伯、仲、叔、季、孟来排行,要是一个家族的兄弟们很多,超过了五个数,那就干脆用数字来表示。比如唐朝诗人元稹家族里排名第九,干脆就叫元九,李白排名十二,所以有人叫他李十二。梁大概是出生地,叔梁纥的纥,才是他的名。所以,好玩的国学认为,要是按照现在的标准,孔子的老爸应该叫孔纥。

谢谢邀请!以前我回答过这个问题。孔子的父亲就姓孔,“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的字和名,即孔子的父亲姓孔,名纥,字叔梁。称呼的时候字和名柔和在一起了,省略了姓。孔子的曾祖父孔防叔——孔子的祖父孔伯夏——孔子的父亲孔纥——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对姓氏和名、字都非常重视了,不可能父子两个姓(倒站门除外)。孔子的“子”是对有知识的人的尊称,有先生的意思。“孔子”即姓孔的先生,或孔先生。“子曰”意思就是先生说。

历史上有哪些孔姓名人?

优质回答

孔姓对中国的文明与进步,国学的传播和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孔姓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且看:

孔子,名丘之,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早年周游列国,主张克己复礼,晚年致力于教育事业,首创私人授课,曾收弟子三千。主张“仁政”,两千多年以来,成为各个王朝的正统思想。

战国至秦时期的大商人孔氏,经营冶铁业,富至数千金,未敌国却甲一方。

西汉朝,南阳人孔仅,大冶铁商出身,武帝时任大农丞。

孔光,西丞相。

孔安国,西汉经学家。

孔融,东汉末年文学家,是“建安七子”之一。

孔稚圭,南北朝时期齐国文学家。

孔颖达,唐朝经学家。

孔巢父,唐朝河中陕西等地招讨使。

孔纬,唐朝僖宗,昭宗两朝宰相。

孔三传,北宋说唱艺人,曾经首创诸宫调。

孔尚任,明朝戏曲家,有《松花扇》等传世。

孔有德,清朝定南王。

孔广森,清朝经学家,音乐家,数学家。

近现代有孔祥熙,孔祥林兄弟,孔令辉等。

孔子为什么姓孔,庄子为什么姓庄,而老子为什么不姓老?

优质回答

这个说法不对。

秦朝以前,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孔和庄都是氏而不是姓,老也为氏,如果硬说姓,孔子姓子,庄子、老子则没有具体记载姓什么。

老子为什么叫李耳?是因为太史公的时代有一李姓家族说自己是老子后人。有人考证以后说老和李或为一音之转,但这没有文字学上的证据。

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了老氏后来变成李氏,后世把姓氏混在一起称谓,所以姓也就成了氏。不过,按照年代推算,李姓一族的祖先老子为战国中期人。

1.首先,孔子原名孔丘,当然姓孔,庄子原名庄周,自然姓庄。

至于,老子,原来故事是这样啊:

在很久很久以前,李子本是李子树结的果实的时候。

据说,老子他娘一天十分饥渴,在一棵李子树下,看到李子树上结的李子果,饥渴难耐呀,忍不住,也不论有毒无毒的,就摘下李子,吃了一颗,李子果,喔,神奇的李子果啊,于是乎,他娘一不小心怀孕了,这一怀,千辛万苦,历经九九八十一年才生下了个儿子,这儿子一生下就白发苍苍,高额大耳,他娘就说呀,这儿子是吃李子而怀的孕,自是李子的后代,自然取姓李啊,这不,耳朵又大,还是就地取材吧,依这儿子的身形特点,就取个“耳”字作名,这样,就是姓李,名耳,李耳即是后来的老子,李耳自然是大名、官名咯,他娘爱这孩子再依这孩子的相貌特点给取了个小名吧,因白发苍苍啊,耳朵大,就绰号老聃喽,聃就是大耳的意思嘛,哈哈。

后人尊称他及他的功绩之所以不称李子称老子,为啥?

那是因为呀,李子是李耳他爹呗,李耳他娘吃的就是李子果怀孕,可能认为李子就是李耳也就是老子他爹呗,哪有儿子与父亲同名之理呢,岂不悖了纲常?呵呵。于是乎,后人,为了,以什么什么“子”,“子”是尊称啊,所谓诸子百家,大部分都是以姓来加“子”作尊称的。可惜了呀,这李耳,是姓李,称他李子,不但不是尊称了,反而是有骂人之嫌了,因为他爹就是哦李子果,简称李子。那咋办,叫称李耳子吧,李耳子,李耳子,狸儿子,叫的快了,就成了狸儿子,也不好,叫“耳子”吧,与儿子就是同音,咋弄,咋弄,于是乎,就从他的流传开的小名“老聃”二字中,取个“老”字吧,就尊称老子,咦,名不虚传,后来得道升天坐拥三十三重天的离恨天兜率宫中,老子天下第一。只是后来,可惜了那个爱打仗爱研究兵法的孙武,大概人们不喜爱战争,但又鉴于他的著作功绩,于是乎,就也戏谑也尊称的便称他是孙子了。老子讲道德,孙子讲战争。哈哈。

2.其次,老子为什么不姓老,一如儿子为什么不姓儿,女子为什么不姓女,小子难道就姓小?君子姓君?太上老君,难道要姓太?是以,因为老子就是老子,姓不姓老,老子才不管这屁事呢,一出口高低就立见分晓哈。这是模仿老子人家局外人的格调啦,老子都天上飞了,庄子、孔子呢,庄子虽谈逍遥,但二人还是地上奔呢,这就是差别与原因吧。天上飞的神龙见尾不见首,隐姓埋名,不好说;地上奔的迟早要露马蹄,一“人肉”就露馅了。

3.再次,为什“天”,在吾邦称为老天,你看那小老百姓,一冤屈就喊呀,“老天爷啊,保佑保佑俺啊,回头给你烧高香磕头哩啊……”假如老百姓也姓老,老天爷也姓老的话?那,老子自然也姓老?一路“老”货色嘛。老天哇,搞明白这个“老”吆,你就自然而然明白为什么是老子?老子,姓不姓老,老天知道喽,……哈哈……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姓孔的名人有哪些】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