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连救母是什么故事(目连救母是民间故事吗)

网友提问:

目连为什么要救母,历史上真的有这段故事吗?

优质回答:

目连,指佛教中的目连尊者。“目连”是梵语音译,还有“目犍连”、“目伽略”等译法。

目连是佛陀十大弟子中的“神通第一”。

在佛教传说中,目连是摩揭陀国王舍城拘律陀村的渔民,起初追随外道,有上百人的徒众,后来率领弟子拜谒佛陀,闻佛法,证得阿罗汉果位。

《金刚经》说:“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根据《过去现在因果经》,这一千二百五十人中,就包括目连徒众一百人。

目连证得阿罗汉果,有了“六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天眼通,大约就是“千里眼”。天耳通,大约就是“顺风耳”。他心通,大约就是“读心术”。宿命通,能知前生后世。神足通,可以变幻飞行。漏尽通,得到无漏智慧。

据《佛说盂兰盆经》,目连得六神通后:

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

此处看似平常,其实不简单。

最初的佛法是小乘佛法。乘,即是车,小乘,即是只能装一个人的小车。小乘佛法,修行者只管度自己,不问其他。

佛法东渐,本是大小二乘兼传的,但小乘佛法在我国始终未成气候,甚至在魏晋以后日趋式微,而大乘佛法则发展很快。大乘,即修行者除了自度,还要度人。

弃小乘而转向大乘的原因何在?一般认为,原因就在《佛说盂兰盆经》所说,目连“欲度父母,报乳育之恩。”在这里,佛法和我国儒家的心性学说以及社会的伦理道德结合到了一起,容易为世人信受。

目连欲度父母,于是施展神通,以道眼观视世间:

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

目连看见他亡母处在“六道”之“饿鬼道”中,没得饭吃,饿成了皮包骨头:

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目连立即盛饭送去,可饭一递到母亲手上,就化成了火炭。

《佛说盂兰盆经》接着讲,目连哭着求佛陀解救。佛陀说,你母亲生前爱吃鱼籽,杀生数量太大,罪孽深重,要想解救她,你之力不行,我之力也不行,只有凭借“佛、法、僧”这三宝的力量才行。每年七月十五日,是佛欢喜日,我们要集三宝之力,去超度七世父母的亡灵。

依据佛经中说的“目连救母”的故事,加以增益改编,唐宋时出现了“目连救母”的说唱话本,“目连救母”的地方戏曲也种类繁多,明代人加以整理,有一部《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得到广泛流传:有目连亡母被打入地狱,受到种种残酷折磨,目连不避艰险,在地狱中苦苦寻母,以及求佛救母等等故事情节,

有翻跟斗、翻桌子、蹬坛、跳圈、度索、窜火、窜剑等等表演方式,还加入顶杯、滚钉板等等杂技。这部戏全本演下来,要七天八天的。

其他网友回答

目莲的母亲因为在生的时候太贪吃了,她整天在家里杀鸡宰牛,独自享受各种肉食物欲生活。并且丝毫不顾及自己儿子是否吃得好。

这种自私贪婪的人死后被安排下了地狱。地狱里每当有食物要送到目莲母亲的嘴巴之时,那食物就被化成灰烬。

所以目莲的母亲不仅下了地狱,而且在地狱里连饭也吃不到。目莲救目的原因就是这样的。

历史上没有这段故事。不过这段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自古痴心父母多,孝顺儿女少。

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反转版了。

我的婆子妈60岁的时候,我的婆婆(就是婆子妈的婆子妈)已经90岁了 。每次家里杀了过年猪之后,我婆子妈就独自端着一大碗一大碗的肉,独自一个人在灶背后吃。那时候我的婆婆就在楼上她的卧室里躺着养病。

后来有一天,我的婆子妈吃多了拉肚子,医生检查是肠炎还要在医院输液住院。我的婆婆只得挣扎着起来每天到医院去给她送饭。我婆婆每顿饭会给我婆子妈煮肉。但是她自己从不吃肉。

现在我婆婆108岁了,还健在。我婆子妈去年脑溢血死了。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故事是大乘佛教为了宣传自己,伪造出的故事。

根据记载:《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若父母悭贪。能令舍施。若无智慧。令有智慧。如此之事。乃名报恩。是时目连作是念已。复更思念。如前佛说。我未曾做。即入定观察。先亡之母。生于何处。即以天眼。见其亡母生于摩利支世界。”

目连的母亲实际上是去了摩利支世界,并没有下地狱,但是大乘佛教伪造故事,妄语咒人,颇为不妥

其他网友回答

不管怎样评论,任何宗教信仰都是教育众生行善积德而已,一切故事情节是古代文学虚构成的作品的劝世文。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盂兰盆经》上记载的公案。大目健连尊者随佛修行,超凡入圣。用神通观察生母堕入饿鬼道。有心救母,然神通不敌业力。请教佛陀,佛陀说每年七月十五日设斋供养十方僧众,借此功德力才能将其母救出恶道。

经上的事自然是真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