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夏侯惇(历史中的夏侯惇)

网友提问:

怎么评价历史上的夏侯惇?

优质回答:

夏侯惇(?-220年6月13日),字元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

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与吕布军交战时,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青龙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庙庭。

夏侯惇一生虽多在军旅,但仍不忘治学。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

按《史记?谥法解》云:“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所以,“忠”实为大誉之谥,仅次于司马师的“忠武”。

人物评价:

总体看,后人对夏侯惇的评价,持正面和负面的都有。

夏候惇虽然不擅于统兵,但是武勇可嘉。”拔矢啖睛“这一典故,就是夏侯惇在三国演义里最精彩的表演,虽然历史上并没有这件事,但是从罗贯中的笔下,我们能够读出,他对夏侯惇这个人还是很佩服的。

关于对夏侯惇评价,小结如下:

1、夏侯敦好学、专师、虚心求教;

2、性格刚烈,14岁时有人羞辱其师,他便将那人杀死;

3、极重外表,每每照镜看到自己盲了眼都会十分愤恨,将镜子推往地上;

4、生性俭朴,一生淡泊,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

5、对曹操忠心耿耿,深得曹操重用、信任,在当时无人能及。

另外,历史上的很多名人也对夏侯惇做出过评价:

曹操: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

司马炎:惇,魏之元功,勋书竹帛。昔庭坚不祀,犹或悼之,况朕受禅于魏,而可以忘其功臣哉!

檀珪:夏侯惇魏氏勋佐,金德初融,亦始就甄显,方赏其孙,封树近族。

袁守定:凡有急事用民力,以身先之,亦鼓舞民气之一道,夏侯惇为陈留太守,大旱蝗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

段默:伏波与先帝有定天下之功。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演义里的夏侯惇是一介有勇无谋的匹夫,可实际上呢。

夏侯惇字元让,西汉名臣夏侯婴的后裔,沛国谯县(安徽亳州)人,十四岁时乡间学艺,因有人侮辱了他的师父,他就敢手刃仇人,以刚烈闻名郡县,曹操刚起兵时,夏侯惇就跟随了他。从副将起家,到司马、校尉、太守、将军、前将军、大将军,多为曹操镇守要地,曹操出征时,就曾多次放心的将后方交给他。

而且出人意料的是,夏侯惇其人不但军事上厉害,文治上也很有一手,而且还没半点官架子,担任济阴太守时,当地大旱,夏侯惇就亲自担土,带人兴修水利,还向老百姓讲解种稻的好处,带领大家一起度过难关。

平常很喜欢学习,喜欢读书,对读书人非常尊重,除此之外,还生活简朴,曹操有什么赏赐,一律分给手下军士,一辈子不置私产。

有武功,有知识,清廉、爱兵如子还平易近人,完全是一个谦谦君子,曹操将之比拟为春秋晋悼公麾下名将魏绛,从这个层面看,是一点都不夸张。

也正因为表现如此突出,所以特受曹操宠信,可以毫无顾忌的出入曹操内室,和曹操同乘一辆车,在曹操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基本上是被当成一位可以独挡一面的方面大员来使用的。

其他网友回答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里是吟风社,荟聚文史爱好者,致力于持续输出文化、历史等领域优质内容。

很多人看了三国正史以后,往往对夏侯惇这个演义里勉强还算得上猛男一枚的人在正史里的形象感到无 法接受,进而对夏侯惇产生鄙夷,觉得他就是一个靠亲戚关系攀上高位的无能货色。 粗看三国正史记载,夏侯惇好像确实没什么出彩之处,甚至还很丢人,有很多诸如被绑票,打败仗等记 载,被一些人戏称为“肉票将军”。

那么夏侯惇历史上真的很无能么,他真的就是一个完全靠亲戚关系得高位的关系户?

且不说复旦大学的人已经研究了,夏侯家和曹家只是姻亲,夏侯惇和曹操没有血缘关系,退一步说,就 算真有血缘关系,如果夏侯惇很无能,曹操只要高官厚禄养着夏侯惇就好,何必老是对夏侯惇委以重任呢,难道曹操兵太多了撑的?夏侯惇在曹操时期就有着力压诸将的地位和实权,也许会让人觉得是曹操的偏爱,然而夏侯惇的影响力,即使在曹丕、司马炎时代也是如此,足以说明问题了。

【夏侯惇VS吕布】

“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 ,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

很多东西是可以思考一下的,比如夏侯杜带轻兵去救曹操家小,这时候吕布带着军队出现,吕布军队没 说是轻军,应该比夏侯惇多,或者至少是持平的,在这种情况下,吕布与夏侯惇恶战以后,不得不退出 战场,袭击了濮阳

这就不得不让人玩味了,有人说这是吕布的计谋,但吕布若是想用计引诱出夏侯惇,为何居然还亲自带 兵遇到了夏侯惇?

我认为吕布一开始就是想袭击曹操家小的,但是遇到夏侯惇,无法战胜夏侯惇,才改为袭击濮阳。试想,吕布和夏侯惇双方军队差不多,如果夏侯惇用兵很烂,以吕布的强势,完全可以把夏侯惇全歼, 杀了夏侯惇,为何要转个弯去打濮阳呢?只能说同等兵力下,吕布无法跟夏侯惇决出胜负,所以不得不改用其他策略了。

【 斩杀叛军】

“太祖遣夏侯惇讨之,未至……会大兵至,干、晟败,固等伏诛,其馀党与皆赦之。”

卫固造反,曹操派夏侯惇前去援助钟繇,夏侯惇到了以后,与张既等人一起服从钟繇指挥,虽然夏侯惇 是听从钟繇指挥,但作为平乱的一支主力,夏侯惇出力也很大,最终击败了敌人,这个是实打实的胜仗 ,只不过没有写在夏侯惇本传里罢了。

【克阳平关】

“ 遣大将军夏侯惇、将军许褚呼山上兵还。会前军夜迷惑,误入张卫别营,营中大惊退散。 ”

虽说此战运气成分居多,然而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阳平关号称天险,曹操称其“作军三十年,一朝持于人”,夏侯惇能凭运气吓退张卫军,亦属了得。

【都督26军】

“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

都督26军(10多万军队)防卫孙权,如果夏侯惇军事无能,显然也不可能管理这么多军队而且多年没出 乱子。

【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 ,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於是有樊城之 事。

夏侯惇驻守东线时候,孙权曾经进攻合肥,而且规模很大,但是最终没有任何收获,温恢更是轻松认为 “不足忧”,可见夏侯惇用兵之从容,令孙权毫无斩获。

夏侯惇败仗次数很多?

有人说夏侯惇是常败将军,这就不知从何而来了,其实纵观夏侯惇一生,只败了两次而已。

“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曹操遣夏侯、于禁等拒之。备一旦烧屯去,等追之。裨将军钜鹿李典曰:“贼 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窄狭,草木深,不可追也。”等不听,使典留守而追之,果入伏里,兵大败。 典往救之,备乃退。”

历史上刘备是一代枭雄,用兵能力相当了得,夏侯惇此次前去目的是阻止刘备北侵,而且也完成了任务 ,刘备没能打下曹操地盘。刘备临走前想捞一把,烧掉营寨而后设伏,夏侯惇追击,被伏击击败,但也坚持等到李典救援而撤出。总体来说,也并不是完全丢人的一战。

《吕布传》:“建安三年,布复叛为术,遣高顺攻刘备於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备,为顺所败。”

夏侯惇曾经被高顺击败过,这倒也是真的,没什么可洗的。不过这一次高顺也是一代名将,手下军队十分精锐,还有猛将张辽帮忙,夏侯惇长途跋涉疾驰救援,以疲惫之军迎战以逸待劳的高顺军,被击败也是情理之中。不过这一战刘备还是逃了出来,我猜测夏侯惇虽然被高顺击败,但并没有撤走,而是在旁边等待时机,小沛被攻破后,夏侯惇成功从乱军之中救了刘备,也算是勉强完成了任务。

而且夏侯惇这一战败的并不惨,这从其他传记载中可以看出。

《刘备传》:“将至沛收散卒,给其军粮,益与兵使东击布。布遣高顺攻之,曹公遣夏侯惇往,不能救,为顺所败,复虏先主妻子送布。”

这段一开始的主语,就是刘备,后边说的“为顺所败”的人,不是夏侯惇,而是刘备。

如果“为顺所败”说的是夏侯惇,为何击败夏侯惇以后,就能掳走刘备妻子了?难道夏侯惇被击败以后,高顺都不用打刘备,就能把刘备妻子搞到手?这样根本就是不通的。

只有“为顺所败”的人是刘备,才能解释的通,就是说高顺击败了刘备以后,掳走刘备妻子。

所以这里夏侯惇的记载仅仅是“不能救”。

《曹操传》:“吕布复为袁术使高顺攻刘备,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备为顺所败。”

在曹操传里,夏侯惇的记载则是“不利”。

也就是说,虽然在吕布传中夏侯惇记载被高顺击败,但在其他传中夏侯惇记载是“不能救”“不利”,也就是说夏侯惇此战没有败的很惨,只是小败。

【结论】

综合来看,夏侯惇一生战功还是不少的,但要靠别的传发掘,以至于被称为常败,政治记载也不怎么多,为人大丈夫,但还是有意气用事的不足,然而夏侯惇最容易看出来的,就是(功),他被称为魏之元功,无论曹操时代还是一直到司马炎时代,都是最大的功臣之一。说夏侯惇军事无能,个人难以苟同,

其他网友回答

开疆展土夏侯惇,枪戟丛中敌万军。拔矢去眸枯一目,啖睛忿气唤双亲。忠心力把黎民救,雪恨平将逆贼吞。孤月独明勘比伦,至今功迹照乾坤。

(罗贯中对夏侯惇的评价之言)

夏侯惇,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当然他也是曹魏的开国元勋。深受曹操的器重和倚重,官至大将军。谥号忠武,得以配享曹操庙庭。

夏侯惇,字元让。他虽然一员武将,大多时间是在军队中度过,但是他还不忘治学、学习。其为人生活简朴,旦凡得到赏赐都会分给士兵。

在军事上,他对曹操起到的作用,就如汉朝萧何对刘邦的作用。刘邦在楚汉相争时,虽然前期他屡战屡败,但他每次都能东山再起。这就多亏了萧何,萧何坐镇后方,给刘邦的大后方治理的很稳固,刘邦虽然在前面打了败仗,但因后方稳固,故而有东山再起的资本。

夏侯惇后来的工作就是为曹操镇守后方。曹操后方得以稳固,他就可以放开手脚征伐天下,就算吃了败仗,也不会让他一蹶不振。

夏侯惇年少时就勇猛好战,当时有人侮辱他的老师,他一气之下就杀了那人。后来曹操攻打黄巾军,夏侯惇就开始追随曹操了。故而他是追随曹操较早者之一。

后来夏侯惇在打仗交战的时候被射伤左眼,虽然人没有死,但左眼却不行了,所以人称他为“盲夏侯”。

夏侯惇对曹操忠心耿耿,而曹操对夏侯惇不仅仅是器重,而且还是敬重。比如后来曹操成了魏公、魏王。当时曹操账下诸多将领被任命的都是魏的官号,这说明这些将领是曹操的官,而不是汉朝的官。

然而唯独夏侯惇领的还是汉朝的官职,这他就不乐意了,于是就三番两次的给曹操上书,希望能封他魏官,以此来表示他对曹操的忠心。

曹操为什么不封他魏官呢?因为夏侯惇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不一般,他不是把夏侯惇当作单纯的下属来看待,而是把他当作是自已的同事。曹操是汉臣,夏侯惇也是汉臣,他们是相等地位的,曹操不忍心让夏侯惇屈就魏官。

曹操虽然是这么想的,但夏侯惇却觉得他对曹操忠心,又怎么能不受魏官的,所以就多次请求曹操授他魏官。曹操架不住夏侯惇的多次请求,于是就封夏侯惇为魏前将军。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封夏侯惇为大将军。但没过多久,夏侯惇就去世了。他去世后,曹丕亲着素服为他发丧,赐谥号为忠武。后来他因功又得以配享太祖庙庭。

其他网友回答

夏侯惇是曹操的第一批追随者,也是最重要的追随者之一。从谯郡起兵到三足鼎立,夏侯惇参与了…夏侯惇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上阵杀敌。虽然夏侯惇在证实上没有什么像样战绩,但他的军职一直很高

考虑到陈寿的春秋笔法,有理由相信夏侯惇的一些事迹被可以埋没。两朝时期,对夏侯惇评价都极高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