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太监李莲英(李莲英是太监怎么能和慈禧)

网友提问:

慈禧去世后,宠信的大太监李莲英的后半生是怎样的?

优质回答:

借这个题目来聊一聊李连英

先挑个刺,说到晚清著名大太监,一般都写作“李莲英”,这是错的,正确的写法是李连英。

不管是当时,还是后世,李连英给人的印象极坏,一副“晚清权监”的奸佞面孔,其实这不是李连英的真实面目。之所以会这样,都是因为世人对慈禧垂帘,女人主政有一股厌恶情绪,加之晚清朝堂上以光绪为首的帝党对以慈禧为首的后党深恶痛绝,又不敢公然指责,最后只好拿他这样一个被慈禧倚重的大太监来开刀,耍一耍泼脏水、清君侧的把戏。

因为是太监,讲为官之道,李连英是上不了台面的,但论门楣下的为人处世、生存之道,李连英算不上罪恶之人,相反他颇具有谨小慎微、低调不作大恶的传统智慧。

李连英,河间府大城县李家村人,李家村位于子牙河畔,距京城大约三百里。这是一个十分贫穷的地方,也是中国最出太监的地方。

李连英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其父李玉育有六子二女,李连英是次子,小名叫“机灵”。七岁那年,李连英随父到京城,其父在珠市口大街一家皮货店干活,后来有人称李连英为“皮硝李”,指的不是其他,而是说他祖上的营生。

李连英八岁那年,宫中太监沈兰玉游说其父,要他入宫做徒弟。贫家无奈,其父只好应允,于是李连英九岁入宫,成了一名小太监。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入京城,咸丰帝避难到热河,次年,驾崩。两宫太后旋与恭王联手,对顾命八大臣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史称“辛酉政变”。据说,李连英在太后与恭王之间传递情报,为政变成功立下了大功。此后,他在宫中的升迁极为迅速,至三十九岁时,获赏二品顶戴,所谓“开国以来,未有若是之光荣者也。”

对于李连英的发迹,民间的说法更倾向于他很会讨慈禧欢心,很会向慈禧献媚。这是事实,但将事实调转一个角度看,他得宠其实是得益于他的善解人意,心细如丝,简单说就是人不坏,情商高。

慈禧严格意义上讲并不算昏庸,伴君如伴虎下能始终如一的得到慈禧“真心”善待,可见李连英的不简单。

除了善解人意这一点,李连英低调懂规矩也是他始终得宠的关键。这是他从安德海被杀中吸取来的经验教训,安德海死后,李连英继任掌案太监,有安德海的前车之鉴,他常对侍者说:“主人是老虎,我受恩深重,不可一刻失慎。天恩愈大,性命愈险,吾人不可不慎······”

但即便随时恪守一个“慎”字,李连英还是没法逃过朝堂上针对他的参奏弹劾,尤其在他作为副使,随醇王赴旅顺、烟台检阅北洋水师后。

光绪六年到八年间,有御史弹劾李连英,给他罗列了十几条大罪。面对弹劾大罪,李连英曾向慈禧呈递辩护状,逐条批驳。

在慈禧面前,他不敢说假话,因此他的这个辩护状基本能反映出他的真实状态。

例如,第一条大罪,说他子侄拿他名片到各省讹诈钱财。李连英辩称:有事与外官联络,要用到名片,全由自己手写,列明事由,附有签名。若说子侄拿我名片到处撞骗,请弹劾之人提交物证,看哪张名片写了教我子侄去向外官讹诈的事。

例如,第八条大罪,说他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李连英辩称:家中确有紫金泥壶、玉翠白菜、翡翠烟壶这一些珍贵古董,但这些或是从琉璃厂买来,或是太后赏赐,前者有发票,后者有诏书。至于地安门内黄化门大街东口酒醋局胡同的住宅,不过比中产的居室条件稍好,要说其制逾礼的豪宅名园,那是不够格的。

又例如,第九条大罪,说他广置妻妾。李连英辩称:家中只有一个老婆。十四年前,因为家中琐务需人整理,遂经朋友李宝珊介绍,与既无子女又无产业的寡妇苗氏结婚。与我结了婚,她既有栖身之所,还能继续守节,明明是“节义两全”的好事,怎能说我“居心实不可问”。

再例如,第十条大罪,说各省大吏进出京城,他必索要数千乃至数万的规费。李连英辩称:这么重大的指控,列不出一条证据,(这不是欺负人嘛!)

慈禧派人逐项核查,证明李连英并无虚言,所以说卖官鬻爵、贪赃枉法的大恶,在李连英身上基本是没有的。

有的话,根本藏不住,慈禧也未必会替他兜着。

他收钱,大部分都是慈禧的意思。

慈禧死后,李连英的表现也足以说明他是个明白人。慈禧的丧事一办完,他就消失了,而且是消失的干干净净。当时,隆裕太后曾苦留,但他去意已决,隆裕最后恩准他“带俸退休”。

消失以后,名义上李连英的家是在慈禧赏赐的西苑门外胡同一处单独宅院;但实际上,他一直秘密住在护国寺旁边的棉花胡同一处宅院内,终日闭门谢客。

然而,不久之后,李连英还是死了,而且还是身首异处。

李家人说他是病故,但世人多认为他是被谋杀的。至于谁是凶手?有人推测是袁世凯,有人则推测是刚刚得势的二品总管大太监小德张。

在这一些推测中,袁世凯的嫌疑最大。

九门提督江朝宗的儿子江宝仓曾讲述过:有一天,居住在护国寺棉花胡同的李连英突然接到一张请帖,发帖人是袁世凯信任的九门提督江宗朝,邀请李去什刹海会贤堂一起吃饭。李连英经过反复权衡,最后决定准时赴宴。宴会很丰盛,江宗朝也很恭敬。盛宴之后,李连英立即匆忙回家。但在回去的路上,他遭到了刺杀。当夜,李连英家人寻找他,最后在后海草丛中,只找到了他的头颅。

凶手为何要取身留头?

确实匪夷所思。

其他网友回答

李莲英是晚清的传奇人物,他在慈禧身边工作,发挥过特殊作用,也见证了那个时代几乎所有大事,某种程度上说,他的经历与见识,就是一部浓缩的清末史。

如果说慈禧是一棵大树,那李莲英就是这棵树上的枝叶。树在叶在,树亡叶落,随着慈禧的离开,李莲英也不可避免地退出前台。

1908年底,大清即将迎来巨变。光绪龙体欠安,慈禧凤体违和。宫廷的御医感觉情况不妙,立刻通知军机处,皇帝、太后的脉象不稳,需要名医妙手回春,以免耽误病情。

军机处加强皇宫的戒备,所有出入之人都要严格搜查。慈禧行将就木,最着急的当属李莲英,因为他是凭借着这位老佛爷才能身居高位。所以,他要谋划之后的事情,要重新买码下注,更换跑道。于是,李莲英的目光投向了隆裕皇后。

光绪的隆裕皇后叶赫那拉氏,是慈禧的弟弟桂详的女儿。由于这门亲事是慈禧指定的,光绪即使不满意,也无可奈何。隆裕皇后女大三,光绪也并为抱金砖,他们婚后情不投、意不合。但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听说光绪病入膏肓,隆裕皇后也很着急,想去探望自己老公。

当时的光绪是一名皇宫中的“高级囚徒”,任何人没有慈禧的批准,都不得探望。就在隆裕皇后在离光绪不远处左右徘徊、来回踱步时,被路过的李莲英看见。

李莲英先上前请安,接着问道:“主子怎么不进去看看皇上?”

隆裕皇后回答说:“没有老佛爷的批准,我不敢去”。

李莲英说:“这都什么时候了,您就不必拘礼于这些细枝末节。”李莲英大包大揽,说一切都有他负责,让皇后放心去看光绪。在李莲英的怂恿下,隆裕皇后赶在光绪临终前,和他见了一面。李莲英为何将筹码押注给隆裕皇后?

光绪马上就要归西,慈禧也将不久于人世,自己的后台马上就倒,形势急转直下,自己的未来也变得扑朔迷离。当时,慈禧已经立了年幼的溥仪为新皇帝,将来的太后必定掌握权柄。到那时,现在的隆裕皇后,就会水涨船高。自己现在给她恩惠,说不定将来会得到眷顾,攀上新凤凰,就算看不上自己,也不会得罪她,算是一条后路。

1908年11月14日下午3点,慈禧听闻伺候光绪的太监禀报,说皇上不行了。慈禧立即带着皇后、瑾妃前往。

依据大清的祖宗之法,皇上归天时,必须穿长寿礼服,否则对皇上升天不好,因为只穿寻常便衣,不会引起玉皇大帝关注,也会被先帝斥责。太监们正要为光绪更衣,却被他制止。慈禧看到这一幕,也心生恻隐,随了光绪的意愿。下午5点,光绪去世,身边只有慈禧、隆裕皇后、瑾妃和几个太监、宫女,场景凄凉。

第二天,也就是1908年11月15日,73岁的慈禧也走完她的一生。李莲英参加了慈禧的入殓,而且做过比较详细的记载。

慈禧入棺材后,李莲英痛哭不已,甚至比爹娘去世哭得更悲伤。其他人哭,可能是碍于情面不得已假哭,而李莲英是真的悲伤,他伺候慈禧几十年,从基层太监做到了大内总管,所有的荣华富贵都来源于慈禧。其次,靠山倒了,别说荣华富贵,能保住小命都不容易了。

光绪去世后,溥仪继位,隆裕升级为太后,初涉朝政的她,渴望有人协助。她曾对李莲英说:“老总管,你能不能再帮我几年”。但李莲英深知宫中失去主心骨,鱼龙混杂,差事不好当,便婉言拒绝了。

李莲英已经准备好安全地“跑路”,慈禧死后,他把宫中的大小事务全部交给自己的得意门生小德张那儿。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可谓一石二鸟,一来自己让路,给别人上位的机会,小德张自然感恩戴德;其次是远离是非之地,求个平安。

为慈禧守丧100天期满后,李莲英于1909年2月21日请求离开皇宫。

临行前,他向隆裕太后磕头谢恩时说:“我前后伺候太后52年,太后的恩典,我这辈子报不了,只有下辈子再报答了。我离开皇宫以后,要给老太后守孝3年,稍尽奴才的一点孝心。”

李莲英还将慈禧所赏赐的珍宝,全部交给隆裕太后,他说:“这是皇家的东西,不应该流入民间,奴才我小心谨慎地替皇家保存了几十年,现在年老体衰,乞求离开宫廷,所有这些宝物,奉还给主子。”

隆裕太后为了感谢李莲英多年来为宫廷的付出,准许他“原品休致”。就是可以带着原来的薪俸退休,这个待遇在当时对于一个太监可以算是绝无仅有的。

从此以后,李莲英没有显山露水,很少与外界交往,只有到了清明与慈禧忌日,李莲英才会去东陵给他的主人慈禧烧纸。

1911年正月,李莲英也病入膏肓,他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他召集几个嗣子和诸弟兄于床前,交代他们谨慎持家,并安排身后事:发丧等事,不要随意行事,需听从朝廷安排,请隆裕太后批准才可照办。此外,他还将自己生前的积蓄分给嗣子。

宣统三年二月初四,李莲英去世,享年63岁。他去世后,他的家人遵照嘱咐,给朝廷写了一份奏折,请求隆裕太后降旨发丧。

隆裕太后对于这个一辈子为宫廷当牛做马的顺奴颇念恩情,于是下令,赏赐祭坛和治丧银一千两,赐茔地于西郊恩济庄之大公地内安葬。

李家接旨,随即安排发丧日期和丧事。李莲英的丧葬规格,是清宫太监中最高的,丧报发遍京城内外,李莲英的生前好友纷纷前来吊唁,连被迫退休的袁大头也派长子前往。

秋媚说:高手不在于得意时的高度,而在落幕后是否平安。李莲英生前是慈禧的工具,混迹宫中五十载,后来还能平安落地,由此也能看出他为人处世的不简单。

其他网友回答

(左安德海,右李莲英)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于咸丰五年(1855年)净身为太监,次年入宫,当时他才8岁。李莲英一生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四朝,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李莲英随圣驾移热河行宫。次年咸丰帝驾崩,李莲英随两宫太后返京,同治六年(1867年),19岁的李莲英受封二总管,同治八年(1869年),在外干出许多不法之事的大总管安德海被山东巡抚丁宝桢处死,李莲英进位大总管,这一年他才21岁。

(电视剧《走向共和》里李莲英为慈禧梳头)

李莲英能在21岁就成为大总管,成为慈禧身边的第一大红人,这和他会做人,懂得察言观色,为人低调不张扬有很大的关系。民间传说他靠着梳头技巧成为慈禧的梳头太监,在慈禧身边久了因为聪明懂事而逐渐得到慈禧的宠信。按理说得到慈禧的宠信应该理直气壮做人才是,但李莲英却是夹起尾巴做人,一生低调谨慎,小心翼翼侍候性格多变的慈禧,他曾亲眼看到慈禧最宠信的太监大总管安德海的下场,安德海仗着慈禧的宠信,肆宠而骄,目中无人,结果被山东巡抚丁宝桢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砍了脑袋。安德海下场如此,这无疑给了李莲英一个前车之鉴,毕竟官场险恶,稍不小心就有可能人头落地。学会低调做人,小心谨慎,才有可能长久立足,免遭杀身之祸。

李莲英几十年侍奉慈禧如日一,二人主仆感情极深。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太监如走马观花般的换了一茬又一茬,能得慈禧欢心的也就安德海和李莲英。安德海死后,李莲英成为了慈禧最大的精神依靠,能化解慈禧的烦恼并最会服侍她的,宫里太监就李莲英一人,他成了慈禧怎么也离不开的人。两人感情好到什么程度?清末太监刘兴桥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有如下描述:

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在西苑、颐和园居住的时候,慈禧太后还经常来找李莲英:“连英啊!咱两遛弯去啊!”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她的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

李莲英还巧妙的弥合他和光绪帝之间的紧张关系,光绪帝亲政后,他一直不满于“亲爸爸”慈禧太后对他施政多所阻拦,所以对慈禧身边的第一大红人大总管李莲英也是厌恶之至,光绪帝曾因慈禧六十大寿前夕练习礼仪李莲英因故迟到而命人将他廷仗40下,后来还因李莲英偷听他与慈禧的议事而当面甩了他一巴掌,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关系微妙,夹在中间的李莲英甚是难做。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幽禁于瀛台,吃的都是发馊霉质的东西,李莲英就以请安之名偷偷将糕点藏于袖中供给光绪帝,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和光绪帝出京避难。第二年在回京途中驻跸保定时,时值隆冬时节,天寒地冻,李莲英前去探望光绪帝,竟发现皇上连个铺盖都没有冻得瑟瑟发抖,李莲英立马跪下抱着光绪帝的腿大哭说:“奴才们罪该万死”,并立即回去把自己的铺盖拿过来供给光绪帝使用。光绪帝回到北京以后,回忆西逃的苦楚时曾说:“若无李谙达(师傅),我活不到今天。”光绪帝病重,李莲英见皇上身边无人,便偷偷地告诉隆裕皇后,希望她能去瀛台看望、陪伴光绪帝。

光绪三十一年(1908年)十一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驾崩,李莲英忙前忙后张罗二圣的丧事,在为光绪帝、慈禧太后服丧百日后,这个忠心耿耿,为清朝后宫服务了长达53年的老太监决定正式退休了。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初二李莲英带着万般不舍离开了他生活了53年的紫禁城。隆裕太后准其“原品休致”,就是带原薪每月60两白银退休。

离开宫廷后的李莲英深居简出,不再过问外事,平静的过着自己的退休生活。1911年李莲英安详去世,享年64岁。死前,他对自己的一生做了一次小小的总结: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

其他网友回答

1966年的时候,人们曾打开过李莲英的坟墓,除了在他的坟墓中发现了大量的数不尽的奇珍异宝,还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他的棺材里除一颗头颅和一条长辫子外,没有尸身……那么大太监李莲英有怎样的一生,晚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李莲英,7岁净身为太监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1848年,出生在顺天府大城县,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8岁入宫。他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16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跟前,由慈禧起名连英。

幼年的李莲英,在老太监的调教下,学习各种礼仪及说话方式。太监的生活,实则如履薄冰,稍为不慎,轻则挨骂,重则挨打。李莲英生活得小心翼翼,也学会了察言观色的本领。

李莲英受宠

此时慈禧最为宠爱的是大太监安德海。虽然同时入宫,李莲英和安德海的地位悬殊很大。

后来安德海因过分张狂,终于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在同治八年(1869年)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砍头。

李莲英遂升为储秀宫大太监,成了慈禧跟前的红人。他接受安德海的教训,不敢仗势高调,否则以太监的身份,随时会人头落地。

李莲英算是比较聪明乖巧的人。他懂得慈禧是老佛爷,天大地大她最大,容不得任何高调的人在她面前出现,容不得任何人对她指点,在她面前,不需要主见,只需附和。

他总是用心思讨好慈禧,哄她开心。慈禧生日,李莲英为慈禧安排节目放生。当打开鸟笼鱼篓后,鸟鱼相继出来,没过一分钟便又回来了。这时李莲英说“老佛爷洪福齐天,连鱼鸟都舍不得走呢”。慈禧芳心大悦。其实这都是是李莲英训练过的。他预先将鸟训练过,先让鱼鸟饿上一天,把它们放走之后,再在鸟笼中放上食物,引它们回来。

李莲英被抨击

慈禧对李莲英的宠信与日俱增,引起不少权贵的议论和不安。有人说李莲英权倾朝野,收受贿赂,投到他门下就能当高官;有人说他“干预朝政,广植私党”。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称北洋海军已训练成军,奏请朝廷派大臣检阅。慈禧就派光绪生父醇亲王前去巡阅。而醇亲王是一个城府很深且非常谨慎的人,他主动要求派李莲英随行,以减少太后对自己的猜忌。

李莲英这次随醇亲王视察海军,差一点给自己招来祸端。监察御史朱一新向光绪上奏,批评派李莲英随醇亲王视察海军,还说李莲英妄自尊大,结交地方官员,收受贿赂,理当查处。

其实,李莲英很乖觉,他接受安德海的教训,据记载,他伴随醇亲王视察之时,每天穿着简单朴实,卑微地替亲王拿旱烟袋,随时装烟、递烟,回到住处,则闭门,不见任何一个来访的人,对于贿赂,一概拒绝。

很快,弹劾之人因为造谣遭到降职。李莲英继续做着慈禧太后的红人,其地位无人撼动。

李莲英作为慈禧跟前的红人,各级官员对其多有贿赂。但李莲英贪财的手段很隐秘。朝中官员多有对李莲英的指控,但都拿不出证据。李莲英相安无事,直到慈禧逝世。

李莲英的晚年

公元1908年,慈禧去世。李莲英替慈禧办完丧事,自请去守陵百日,他于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初二,离开生活了52年的皇宫。他知道,慈禧走了,他没有靠山了。

61岁的李莲英离开皇宫后,与过继的孙女李乐正一起生活。他俩的生活低调、简单,只购置了北京崇文门一处四合院。

在《李莲英墓葬碑文》中记载李莲英老年身体衰弱,逝世于宣统三年,而且李莲英后人也对外称李莲英是寿终正寝,享年六十四岁。

1966年的时候,人们曾打开过李莲英的坟墓,除了在他的坟墓中发现了大量的数不尽的奇珍异宝,还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他的棺材里除一颗头颅和一条长辫子外,没有尸身……

野史里有人传言说李莲英被革命党所杀,其孙女李乐正向外界说明情况,称李莲英是死于痢疾,三四天后病重身亡,所以李莲英是寿终正寝,自然死亡,不存在被人谋杀。

但李莲英墓里只有他的一颗头颅,很显然是被分尸了。有专家研究后表示李莲英是死后被分尸的,至于身体在于何处,李莲英又是因何而死,恐怕永远成谜。

其他网友回答

李莲英,七岁净身,八岁入宫,二十六岁任储秀宫首领太监,三十一岁与敬事房总管太监平起平坐,四十六岁破例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共陪伴慈禧五十三年。李莲英六十三岁去世,死因不明,棺材中只有头颅不见尸身。

李莲英的宫中人生

李莲英入宫十一年后,就被提拔为宫中太监二总管,二年后安德海被杀,李莲英成为慈禧身边的红人。李莲英之所以能迅速上位,主要因为聪明伶俐及善于察言观色。慈禧的哀愁悲喜他完全了如指掌,逐渐获得了慈禧的信任。

李莲英在慈禧与大臣们之间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大臣们办事有李莲英的指点,使得他们少走弯路。作为身穿黄马褂的二品太监,李莲英的实权绝不亚于军机大臣。他不时地利用职务之便,以谦卑的态度,四处安插亲信。

朝廷官员从军机大臣到各省督抚,无不对他礼让三分,甚至连晚清重臣李鸿章也是李莲英的莫逆之交。在李莲英的帮助下,李鸿章躲过了不少灾难。甲午战败后,李鸿章入宫请罪,走时将官帽搁在地上忘记拿走。

三眼花翎顶戴被扔在地上可是大不敬之罪,正当李鸿章忐忑不安之时,李莲英居然拿着那顶大红顶戴给送了回来,李鸿章当时感念不已,立即拿出两千两银票的大礼回敬了李莲英。后来,袁世凯也成为李莲英的挚友。

李莲英不但与重臣们大臣一片,他还与洋人的关系不错。这既让慈禧能了解到西洋的一些新奇玩意,也能使洋人顺利倾销自己的商品。李莲英虽是慈禧的红人,但他的头脑时刻保持清醒,做事谨小慎微是他的一贯作风。

在宫中,一般的小太监、宫女犯了小事,惹得慈禧不高兴,他总是尽量替这些最底层的人美言遮盖,曲意回护。李莲英虽说是一个太监,但他那种宠辱不惊的处世之道,是一般王公大臣所不及的。

李莲英的宫外人生

李莲英六十岁时,慈禧病逝。失去靠山的李莲英,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考量。他将自己收受的钱财及慈禧赏赐的银两,装成十个大木箱,交给了掌握实权的隆裕太后。他说自己是个无儿无女的老太监,要钱也没有用。

李莲英的徒弟小德张是隆裕太后的贴身太监,隆裕掌管紫禁城后,小德张理应成为总管大太监,但李莲英的位置却让隆裕很为难。李莲英早已看穿这一幕,便主动的前来向隆裕太后辞职,隆裕当即就批了其请求。

李莲英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全身而退,因为他很清楚摄政王载沣一直想除掉他为哥哥光绪报仇。当时载沣固执地认为光绪,就是慈禧下令让李莲英用毒给害死的。李莲英估计载沣会在慈禧“百日祭”之后对自己动手。

李莲英把钱财给了隆裕太后,将位子给了隆裕太后的心腹,最终得到了隆裕太后的保命承诺。慈禧过完百日祭后,载沣向隆裕提出,李莲英贪赃枉法,应对其抄家灭门。隆裕以影响慈禧清誉为由回绝了载沣的要求。

李莲英在离开紫禁城后,回到海淀的房子后深居简出,并雇佣了一些保镖。1911年,李莲英去世,时年六十三岁。隆裕太后下令赐银千两,赏埋京西恩济庄太监茔地。李莲英死后的丧葬规格在清宫太监中也是最高的。

李莲英的死因之谜

上世纪六十年代,李莲英的墓被发掘,墓室中的棺材是紫红色的,上面还描了非常细腻的金花。当时李莲英的下葬方式是高规格的“金井玉葬”,棺材打开后,工作人员发现棺中只有一个头颅,尸身和鞋子都是被棉花所填充。

工作人员很快意识到这是一座只有头骨的坟墓,尸骨通常不会腐烂成灰,从墓室的完整度来判断,尸体也绝不可能遭到过外来者破坏,而且陪葬品一件不少。据文献记载,李莲英可是因病而逝的,那棺材中为何只有一颗头骨?

李莲英生前从自己兄弟那里过继了四个儿子,他还有个过继孙女。后来据其孙女说恩济庄的李莲英坟是真坟。但关于头骨一事,其孙女似乎忌讳颇深,避而不谈。从李莲英后人及棺中头骨可知,李莲英应是死于非命。

那么李莲英究竟为何人所杀,概括起来共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李莲英在死前的晚上,江朝宗曾请他吃过饭,回来后就死了。但文献中记载,江朝宗一直在陕西汉中镇总兵任上,直到李莲英死后一年才回京任职。

第二种说法是,李莲英有一个嫁到山东无棣县的侄孙女,他曾去探望侄孙女,准备顺便到泰山一游,但走到半路就被人杀死。当时跟随的两个侍从只把李莲英的头颅用包袱兜回了北京,之后就出现了棺中的情况。

第三种说法是,李莲英出宫隐居后,每年都要去东陵拜谒慈禧陵寝,结果在半路被人杀死,首级被人扔到了家门口,而要杀他的人也被怀疑成摄政王载沣。其实还有很多种说法,但无论如何,李莲英病死之说肯定不足信。

李莲英权倾朝野时,也是得罪过不少人的,当时正处于清末民初的动荡时期,摄政王载沣、袁世凯等都有理由除掉他。但这都只能是猜想,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因此,李莲英的死因至今还是个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