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面对青春期孩子(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应该做哪些改变)

网友提问:

孩子在青春期家长如何应对?

优质回答:

青春期的孩子处在自我同一性探索的阶段。ta的身体开始走明显的变化,第二性特征发育非常明显。他们会在生理和心理上探索,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我要成长一个整样的男性或者女性。我喜欢什么样的衣服,我对异性怎么会有这么特别的感觉,很紧张,很兴奋。我喜欢什么样的明星,有什么兴趣爱好。孩子会做出很多探索,很多可能不是母亲或父亲喜欢的,甚至不被社会接纳的,比如抽烟,玩cosplay,恋爱等等。

但是,青春期的孩子想要去尝试,也需要去尝试。他们试过了才知道自己是否喜欢!作为爸爸妈妈,需要给孩子探索的机会。只要不违反法律,违反伦理,就需要接纳孩子的各种尝试。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去框住在孩子。家长最好能过作为孩子的倾听者。倾听孩子的感受,想法,不管有多么奇葩,多么不现实,都不要去评价ta更不要去指责,甚至如果孩子没有问你,不要去分享你的观点。如此,青春期的孩子会把你作为一个好的倾听者,愿意分享他的感受想法。

青春期孩子的探索过程,总会有失败的时候,不要害怕孩子失败。失败是孩子要去经历的。爸妈可以做的就是,在她失败的时候,依然去倾听她的痛苦与难过。

其他网友回答

下面用我的一篇家教文章回答这个问题。

孩子逆反了怎么办?

(张清义聊家教)

家庭教育中令我们一筹莫展的事情有很多,孩子的逆反尤其让我们家长焦虑不堪。本来天真烂漫、人见人爱的小宝贝突然像换了一个人,你说一句,他顶一句,你要不说,他也不给你说。孩子到了这个时期,我们习惯说是进入了青春期。

其实,从生活的细节你就会明显地判断出孩子是否进入了青春期。孩子通常放学回家说:“妈妈,我回来了,我饿了。”知道要吃的说明孩子还在依恋家长。如果孩子放学回来说:“妈,我回来了。”然后随即进入自己的房间,把门反锁,这说明孩子已经进入了青春期。

下面谈谈孩子是如何进入青春期并进行逆反的:

1、从黑格尔的“正反合”观点里可以找到答案。

黑格尔认为:人的生命历程经过正、反、合三个阶段:

正的阶段:

童年思想的表现,天真烂漫,把一切都想的很美好,认为世界上到处都是阳光,没有丑恶。也就是说坚信王子一定会与公主结婚。

反的阶段:

十五、六岁时,发现现实社会和老师、家长讲得差距越来越大,生活中阳光越来越少,微笑越来越少,烦恼、压力、迷惘、挫折接踵而至。自己本身知识有限,阅历不足,很多问题找不到合理答案。

合的阶段:

知识丰富,阅历增加,心智成熟,对一切问题可以辩证地分析,接纳了事物的另一面。

我们看这三个阶段中反的阶段就是15、16岁年龄段,也就是孩子的逆反阶段。

2、孩子进入青春期,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心理上进入“断乳期”,成人感产生,因为自己要长大有了很强的独立意识,心理和生理不断发生变化,对家长的仰视、依恋、服从意识变成了与家长平起平坐,很多事情都想自己做主。

所以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回避父母的干涉,为了争取更多的自主权,回避谈个人的事情,比如分数、异性交往、同性交友等等。这个时候父母的话不再有权威性,话的内容对孩子已经失去新意。以往大人的警告又得不到证实。(例如大人多次警告小孩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否则将被领走等等,孩子发现多次与陌生人讲话,自己安好无损。)基于这种情况,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自然出现隔阂,孩子自然对自己非常熟悉的教育和宣传出现怀疑和不满足,最后因为思考力不足和认知偏差全盘否定了父母的一切教诲。这时的孩子最反感被动接受,他们急切重新建立价值体系,但自己知识面很窄,又加上阅历不够,所以就从虚拟世界来寻找答案,他们开始轻信书本和文学艺术作品,靠想像来弥补现实的不足。因为孩子心理过程发展出现了这种不平衡,导致了认识、情感、意志的不平衡,虽然思维独立,但很片面,所以开始与家长对峙,甚至争执。

下面谈谈面对孩子的逆反家长如何应对:

1、家长要增强耐心,给孩子树立“倾听”的榜样。

成功家庭教育原则之一就是“小嘴巴”,“大耳朵”,意思是多听少说。我们家长经常抱怨自己刚开口,孩子就开始顶嘴。意思是不愿意让孩子打断自己的话。可是我们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我们打断孩子的话,孩子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不是吗?我们家长常常很少仔细听完孩子的叙述,有时孩子说话刚开个头,家长就自以为了解了经过,然后就开始说教。

2、在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沟通。要养成和孩子聊天的习惯,切忌总是盯在孩子是否专心学习和行为习惯的缺陷上,去进行批评、唠叨、和说教,因为这样最终只能导致沟通的无效。

3、强化孩子的正向行为。

行为心理学认为:强化人的良性行为比惩戒人的不良行为更能取得积极的效果。孩子在逆反时家长总能找到孩子的一些好行为,我们不妨肯定或赞扬这种行为,通过认可让孩子产生一种动力,从而引导他其它的良性行为。

4、面对孩子的任性家长不能妥协,要温柔地坚持。

孩子在年龄小时,反抗能力很弱,我们可以用一种高压让孩子懂得规矩。如果年龄大了,孩子具有了一定的反抗能力,我们家长为了不激化矛盾,保持与孩子的良性关系,在孩子逆反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要温柔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守住家庭教育的底线。这种情况家长通常有两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一是打骂,副作用是让孩子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拼命讲道理,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在没有规则和秩序的前提下,道理就很苍白。

5、注意和孩子沟通的环境,确保私密性。

逆反时的孩子自尊心是超强的,我们发现孩子问题后,切忌在公开场合指责孩子。

6、给孩子留点余地。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其实没有错误,有的是不成熟的行为。不要一发现问题,家长就大惊小怪,如果不是大的原则问题,建议家长不要戳穿孩子,以免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最后在绝望中破罐破摔。所以我们建议对孩子只说好的,不说不好的。

孩子逆反,是几乎每个家长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但孩子的情况又是千差万别的,我们一定要具体分析后再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针对性解决。但所有的这一切都必须符合一个大前提,这个大前提也是我们所有家长必须达成的共识:其实孩子没有逆反,这只不过是对世界认识的一种方式。

文章为作者原创。

其他网友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能感觉到你是非常关心孩子教育和亲子关系的,愿意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主动调整自己的状态来适应孩子的变化。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

面对孩子的青春期,自己的心态准备是关键。

首先,虽然在生理和心理的成长的激发下,每个孩子都会明显地发生个性化过程,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明显地感觉到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

亲子关系的质量在孩子的叛逆表现中起到了放大到缩小的作用。

原来关系好的,孩子青春期时发生的变化不会以明显地反抗行为来呈现,即使呈现出来的那一小部分,也是我们原来的关系能够消化的;原来关系不好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抗将会被成倍地放大,此时孩子的巨大变化会让父母觉得失去控制,痛苦至极。

所以在积极应对孩子青春期的同时,我们也有了机会去调整亲子关系。孩子已经势不可挡地有了更强的独立意识和尝试,我们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像一个成人一样,更加平等和尊重地处理与他们的关系。

在这段时间里,孩子适应同伴、跟上时代潮流的需要会明显增强。这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放纵的享受,而是一种需要去适应的压力情境。

就像我们要在一个单位上班,就要努力去适应这个单位的文化氛围,要不然我们就会在集体中受到排斥。

对这个有所准备,我们就不会对孩子在发型、衣着打扮上的改变而惊慌,而是要高兴——孩子在努力调整自己去适应生存。他们现在能学会适应同学集体,以后就能学会适应同事群体。

青春期的“叛逆”如果真的扑面而来,那也不会一直持续,这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青春期的狂风骤雨不管有多么猛烈,它就那么几年,等孩子走过这个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一切都会平静下来。

就像我们以前担心他们会说不清楚话,断不掉尿布,适应不了小学的学习生活一样,现在几乎都已经忘了它们的存在。

但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这个时期不要去助长他们的叛逆之火。

孩子在这个时期,第二性征的发展和成熟在这几年迅猛地发生,体内激素剧烈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情绪的极大不稳定。但同时,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却很难跟上这个步伐,负责人类情绪控制的相应大脑前额叶皮层,要到25岁左右才能完全成熟。

如果我们在这个时期想压制他们的不安,结果就会像一个锅盖要去顶住沸腾的水,徒劳无功且事与愿违。

那我们还要如何做呢?

第一, 孩子虽然叛逆,但内心仍然需要——甚至非常需要我们。即使关系紧张,也不要放弃孩子,要向他们传达我们的善意和爱意,让他们知道我们一直都准备助他一臂之力。

这个时期的孩子,虽然表现出了强烈的独立需要和意志,但他们的独立能力却还处在一种尝试阶段。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我们因为他们的叛逆行为就认为他们不会需要我们,那就相当于把一个学游泳的新人留在波涛汹涌中自主沉浮。这样既会显得我们的残忍,也会造成孩子的无助。

最终的结果就是孩子要么被迫用他们有限的认识出做非常不明智的选择,结交糟糕的朋友或做出非常出格的事,对自己造成长远的伤害;要么把这种无助的感觉一直放在心中造成长远的心理问题,影响成年后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而更为直接的影响是这些心理困境占据他们大部分的心力,学业将会面临巨大的波折。

所以反过来讲,当我们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一下子发生了明显的下滑时,我们应当警觉——孩子一定遇到了什么他们无法处理的问题,他们被困住。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随意的归因和指责,而是帮助。

如果他们不想的我们交流,说明我们没有得到他们足够的信任。也许是我们传达善意和爱意的方式出了问题——我们自己以为充分表达了,但他们并没有接收到。(关于如何有效传递父母的善意,请关注我的帐号,即将推出)

我们要有勇气信任孩子,就像信任曾经年少时的我们自己。

要允许孩子自己做选择,接纳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适应他们的环境。在这个特殊阶段,适应对他们来说是学会生存的需要。所以不要过分在意他们在很多生活方式上暂时偏离了我们的认知。

很多家长会怕孩子的青春期会一直持续下去,永久地远离家庭价值观。

根据研究者们的大量观察数据发现,孩子在成年之后,大部分都回归了家庭的重要价值观。

其实看看我们自己就明白,不管我们青春期是如何过来的,对于现在的我们,在行动时,很多的参考的原则都与父母在乎的品质那么接近。

最后,希望我们能够明白,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如果我们的调整跟不上孩子的变化,就为成为我们与孩子共同的压力。仅以青春叛逆之名把责任全归于孩子,这不像是一个成年人应当做的事。

【还有未看讲明白,还想进一步了解的地方,敬请留言】

其他网友回答

青春期的孩子常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逆反,孩子和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会突然恶化,过去非常依恋,跟爸爸妈妈都很亲密,现在爸爸妈妈碰他的头不行,进他的房间不行,碰他的东西也不行,他开始为自己的权力较劲。这样的孩子在社会上常常有攻击性,有敌意,带有批判性,看什么都不惯,都觉得不好,不完美。实际上,这样的孩子有完美主义的内心追求,只不过是以否定一切的方式来表现的。

第二个问题是双向性,青春期的孩子藐视权威,又盲目崇拜,两个倾向同时存在。比如说,很多追星族都是青春期或者青春后期的孩子,他们内心藐视权威,否定一切,又盲目崇拜;他们有时有极端的道德感,喜欢谴责,有时又极端无视道德,会做一些违背公众道德的事;他们勤奋,同时又懒惰,遵守纪律,又破坏纪律。在遵守纪律和破坏纪律里都找到快乐,在盲目崇拜和否定权威里都能享受到快乐。其实,孩子的成长动力正隐藏在这种双向性的矛盾中,不管破坏还是创造,孩子都充满激情,这是快乐的动力。

第三个问题是追求神秘主义,有的孩子会神神怪怪的,喜欢看侦探片、鬼片,嘴里会谈迷信,包括宗教、十字架,甚至有些孩子会把两个笔捆成十字架,做祷告。追求神秘主义的背后是对世界好奇,从书本和父母教导中看到的世界太过乏味,孩子通过追求神秘来自娱自乐。当然,其中也存在很多自我暗示的、夸大自我的、获得超能力的、成为权威人物的青春期梦想。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矛盾的现象呢?这是因为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内心世界,一个是外部世界,青春期的孩子生活在两个世界的边缘。小的时候只是跟父母或者小学同学接触,跟现实的接触有限,他的感觉更多来自内心世界,基本上,主要情感、生活都依赖家庭,而家庭本身就是和社会有边界的。在进入青春期后,孩子要开始社会化了,他知道家庭待不住了,他要到社会去寻找朋友、情感、事业,要学习,要成功。因此,青春期就成了边界地带,在这个边界地带,孩子有一半是内心的,有一半是外在的,两方面一直混杂在一块儿,这就是他的双向性的来源。

因此,心理学一般认为青春期更好的说法叫“过渡期”,过渡期是流动的概念,它表示孩子正在走过一个阶段,处在过渡的过程中,而不是已经形成了结果,它有时间性,不是永远的,更不是定型的。

家长如何面对青春期的孩子

技术一,要表现出适当的无知。

孩子十岁前,妈妈扮演的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角色,是孩子强有力的后盾,给孩子安全感很重要。孩子十二岁青春期来了以后,这样就不行了,孩子十五岁后如果还表现出无所不能,什么都懂,孩子都要听我的,就极其糟糕。首先要把自己从权威的角色上放下来,应该说:“妈妈不太知道你们现在想什么,要做什么,你需要妈妈什么样的帮助,详细告诉妈妈好不好?”

青春期的孩子要建立自己的权威、尊严,往往尝试着攻击家庭的成员。我们要做一个选择,既然孩子不再想当孩子了,自己就要慢慢从家长的角色中引退,在某些家庭,父母也可以来扮演孩子。青春期孩子的价值观有些看起来是很荒诞,但是要倾听他、尊重他,孩子就会逐渐变成大人,他慢慢会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

如果家长采取查书包、偷听电话、偷看日记等方法,结果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孩子为了讨好父母继续扮演孩子的角色,产生了心理学上称为“退行”的现象,放弃成长的权利,变得幼稚化。这样的孩子即使能考上清华北大,也是生活中的弱者,只能当一个普通的人。为什么?因为他放弃了成长的权利,他的情商差。另一种是孩子选择反抗,因为他觉得如果我不能挫败父母,我就长不大。很多孩子逃学不是因为不喜欢学习而是为了反抗父母,父母希望他好好学习,他就不好好学习,看父母怎么办。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挫败父母,父母可以替代他做决定,但无法替代他学习。当然,并不是孩子有意识这样想,而是他不上学引发父母改变了权威的角色,愿意开始倾听并满足孩子一些心理需求的现象,引发了孩子从这个事件的象征意义中得出上面的判断,大约有10%的孩子会这样做。

技术二,对孩子好奇、保持兴趣。

兴趣是什么?兴趣是对孩子欣赏的态度,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要让他感觉到你对他有兴趣。如果在一个部门当领导,对大家保持兴趣、好奇,就会是受欢迎的领导,如果满脸都是价值判断、好恶,别人跟你在一起就会觉得不舒服。父母要把价值深藏起来,给孩子一个彼此冲突、矛盾、多样的价值混乱时期,不要忙着帮孩子找到所谓正确的道路,那样可能适得其反,孩子失去自我的判断力与鉴别力,不能形成自我的价值倾向,结果是觉得是在为别人活着,为别人学习。让青春期的孩子品尝逆反情绪给他带来的痛苦与麻烦,好奇地、用欣赏的眼光分享他自我选择的价值观、美感、哲学概念与逻辑。当然,幼稚在所难免,但这些幼稚的思想打着孩子自己的标识,属于他自己的天地。尊重这些就是尊重孩子。

家长能做的是提醒孩子社会规则:“你内心如何看世界是你的权利,面对客观现实的时候要按规则办事。”这样做就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内心与现实的边界意识,让孩子可以在两个层面来接纳自己。成年人很多心理痛苦正来源于搞不清内心与现实的边界在哪里。

技术三,学会对孩子示弱。

示弱就是要善于在孩子面前装傻。如果孩子游戏打得好,你要说:“宝贝,妈妈好笨啊,这种事情都不会,你能不能教教妈妈?”孩子肯定会特别高兴,当你慢慢地表示出对游戏感兴趣的时候,孩子也许就会慢慢失去对游戏的兴趣。原因是孩子玩游戏的潜在意义是在有限的环境里寻找与父母分离的空间,如果母亲也要玩,孩子的兴趣就会大减,当然严重依恋游戏的孩子除外。

我遇到过一个咨询者,他女儿是哈韩族,家里摆满了韩国的东西,韩国影星的照片贴得到处都是,女儿染着黄头发,吃韩餐,学韩语。一有韩国歌星演唱会,女儿旷课也要去听。父亲是一个公司的部门经理,非常着急,问我怎么办。我就向他建议,你也装着是哈韩族,也把韩国明星照片贴在卧室里,也放韩国歌星的歌,也装着学韩语。结果他女儿就把韩国明星照片收起来了,头发又变成黑色的了,为什么?因为孩子需要和爸爸妈妈有区别,他一放韩国歌星的歌,女儿就特烦,“怎么又放韩国的歌啊?!”知道为什么?孩子其实是在表现逆反情绪,爸爸不让我哈韩,我偏喜欢,看你怎么办。这表示她在长大,有了全新的自我,如果我们不压制她,反而认同她,她逆反的动力就会终止。

技术四,不管孩子提出什么不合理的、荒谬的要求,决不能马上驳斥他。

对孩子提出的不恰当的要求,要说:“你的想法不错,很有意思啊,不过我能问一下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能告诉我你进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吗?你能告诉爸爸妈妈能帮你做些什么吗?”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孩子澄清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拒绝他,他反而会坚持。当你坐下来听他计划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自己什么计划都没有,需要的只是爸爸妈妈认同、接受他的想法,不一定要实施。如果这时驳斥他,他反倒一定要实施。家长可以先说“yes(是的)”,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说“maybe(也许)”,尽量不说“no(不行)”。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过分的要求,其实真正的目的不是要实现要求,而是要看爸爸妈妈的反应,是不是真的在意他,尊重他。

其他网友回答

第一,孩子在青春期是特别敏感的,家长呢不要恶语相加或者是打骂,因为那样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和伤害,让孩子更加的叛逆。第二,孩子在青春期更需要家长的关心和关爱的。第三,要多带孩子出去走一走,让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和孩子谈谈他对自己以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改变孩子对生活的态度。做到这几点慢慢输导我想家长一定能够教育出优秀的孩子的。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再见!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