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人们又将清明节称之为(清明节人们忙着扫墓祭祖为的是)

网友提问:

清明祭祖扫墓这件事是始于何时?是孔子儒家学说首先提倡的吗?

优质回答:

履和斋观点:据现有史料,清明祭祖扫墓始于春秋战国,跟孔子没有多大关系。

上古时代,人们敬畏祖先,他们认为祖先在去世之后,具有超能力,掌握着后代子孙的生杀大权。上古祭祀其一是祭奠天地之神,其二就是祭祀祖先神。大的祭祀活动分布在春夏秋冬四季,名目、形式各有不同,祭品多少依季节而不同。上古祭祖活动发展到殷商,祭祀活动太多,连皇家都不堪其扰,因此大量消减祭祀名目,发布公告:祭祀应有时有节。祭祖扫墓的事情,自上古以来就有的。

传统的说法,完整的24节气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

最早节气的记载见于《尚书·尧典》,掌管天文历法的重黎,负责界定春夏秋冬和二分二至。这里存在分歧:我认为《尚书》明确了“二分二至”,即春分、秋分、冬至、夏至。也有人认为《尚书》的时代已经明确了“四时八节”,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无论哪一种认识,都没有指出“完整的24节气”。

24节气的完善和齐备,要晚到春秋战国时期。

有一则晋文公和介子推典故。晋文公,也叫重耳,早年曾经流亡他乡,食不果腹,介子推就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给重耳吃。等到重耳登基做了晋文公,要封赏大臣时,却忘了介子推这个老朋友。而介子推也甘愿隐居生活。等重耳想到老朋友时,就四下打探介子推的消息。最后听说介子推隐居在山西绵山之中,就是不肯出来露面。晋文公手下希望通过放火烧山逼出介子推。等大火烧尽,人们只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介子推和他母亲的尸体。晋文公很难过,规定: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不要烧火做饭,只能吃凉食,以纪念介子推。这一天就是寒食。

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节日期非常相近,人们习惯上就把两个节日混为一谈。而祭祀介子推的单一活动也演变为家家户户祭祀祖先的节日。

24节气有个发展、完善的过程,祭祖有着悠久的历史,清明祭祖又经过了与寒食融合的过程,历史变迁并非某个人的力量。

孔子虽然是礼仪方面的大师,但他生前没有到过晋国,因此和清明祭祀扫墓的习俗没有直接关系。

如果非要说孔子与清明祭祖之间的联系,那就是孔子思想与清明祭祖是一脉相承的。

其他网友回答

我认为应该是道家的,始于何时不知,固圣人先师不喜欢提鬼神一类的东西,祭奠先祖,怀念先祖是每一个人都要追本塑源的。

其他网友回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此句见于唐代大诗人杜牧《清明》一诗中,但清明节的源头却不在唐代,而是始于周代,距今2500多年的历史,《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即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气前后长达半月之久。道教作为尊天敬祖的传统宗教,很有可能首先倡导。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