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死于什么地方 黄巢到底死没死

网友提问:

黄巢的死因是什么?

优质回答: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曾几次进京应试,次次名落孙山,于是他愤怒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之后,便掷笔离开了长安,继承祖业贩卖私盐成为盐帮首领。

875年,关东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官吏苛刻压榨,官逼民反,王仙芝拉起义旗,黄巢全族举兵响应,攻城掠地,四处游寇,王仙芝死后,大家推黄巢为首领,号称“冲天大将军”,880年攻陷长安,建国大齐,果然是“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

唐军百花肃杀,唐僖宗仓皇逃入四川,调集各地兵马对义军围追堵截,黄巢军饿了就抢,打不过就跑,兵力越滚越大,东西南北都有人响应,围剿军统帅换了好几茬。黄巢也采用新策略,顺手时攻城抢掠,不顺时假意投降,利用各地节度不和,唐王朝与地方貌合神离的现状,屡屡逃出生天。

黄巢后来遇到克星李克用和叛将朱温,在二人全力的打击下,势力被压迫在汴州一带,大批将领如杨能,霍存,葛从周等投降,李克用连续追击,捉了黄巢的爱子,缴获了黄巢的皇帝用品一大批,黄巢剩一千多人逃入山中。(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武宁军节度使时溥穷追不舍,884年六月追到狼虎山,黄巢对外甥林言说,“我本想为国家除害,没成想弄到这种地步,你把我的首级拿去讨功,不要便宜了别人”。林言不忍下手,黄巢便自杀,还没有死透,林言补刀杀了他,连同黄巢的弟弟黄揆黄邺等六人包括妻小一并杀了,首级装成一箱,准备献给时溥,在路上被唐军杀害。黄巢首级上送朝廷,唐僖宗用它祭告太庙。

黄巢义军转战十二省,流动一万五公里,王夫在《读通鉴论》评论说,“亡汉者黄巾,而黄巾不能有汉;亡隋者群盗,而群盗不能有隋;亡唐者黄巢,而黄巢不能有唐”。

用今人眼光审视逝去故事,镜古烛今,我是南方鹏,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黄巢的死因有三种说法:

1. 自杀

2. 他杀

3. 出家

一,自杀

《新唐书·黄巢传》记载,884年黄巢兵败狼虎谷时对外甥林言说,你取我项上首级献与僖宗,你不仅可以保命,还可以享荣华富贵。林言闻言吓得呆若木鸡,黄巢深叹一口气,拨剑自刎。

在尚未断气之时,林言斩下黄剿首级投奔唐写,路遇唐朝沙陀人军队中的乱兵被杀掉,然后沙陀人将两人首级献上朝庭。按理说,《新唐书》成书于宋代,由欧阳修等人编撰,这时由于战乱平息,新朝开始,社会稳定,资料丰富,似乎记载的事实经得起考验,不过,这个记载不符合黄巢的个人性格。

黃巢自幼就不是一般的人,五岁时,黄巢的父亲让他以菊花为题作一首诗,其中二句是:“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黄父赶紧捂住黄口小儿的嘴,如此的王者气度,长大了还得了!

成人后黄巢的经历与一千多年后的洪秀全相似,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于是开始黑道生涯,这样有胆量、有文化的人,才是真正的枭雄。

战斗一生的黄巢不可能在最后时刻把自己的脑袋送给林言去请功,所以林言即使被擒也不会讲出两人的对话,那么,史籍编撰人是如何得知两人的对话?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

二,他杀 (第一种版本)

这是源于巜旧唐书.黄巢传》的说法:“巢将(将领)林言斩巢及二弟邺、揆等七人首,并妻子皆送徐州。”这个记載出现于另外的几种史籍中,似乎是真实的情况。

介绍一下传记中的主角林言,他是黄巢外甥,是黄巢特殊警卫部队一一“控鹤”的最高指挥官一一军使。

一千多年来,林言就是背着杀主求荣的罪名,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这是应该可以有的结论。

三,他杀(第二种版本)

历史在经历一千多年的岁月后,于黄沙弥漫的一九00年敦煌莫高窟的秘密洞窟里,落拓不羁的王道士翻出一件唐朝政府的军事档案《肃州报告》,里面有黄巢战败情况简报的残卷,上面写道:“其草贼黄巢被尚让杀却于西川尽头。”

尚让是黄巢义军的二号人物,打下长安后任伪朝的首席宰相。公元884年5月,黄巢在今天河南中牟县的西边。与沙陀骑兵激战,死亡万余人,尚让投降,根据常理推测,乱军混战中的尚让,极有可能杀了黄巢,以为“投名状”。

但是,如此大的一件事情,各种史籍应该有所记载,而立功赎罪者的人名声将大燥,奇怪的是,这件事仅有此件记载,是为孤证,失去说服力。在各种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发生了第三种情况。

三,出家 (第一种版本)

宋人刘是之的《刘氏杂志》记载:“五代时有一位高僧法号翠微禅师,此人乃黄巢。另一个人在巜贵耳集》中记载:“黄巢后为缁徒,为一个大庙的主持,临圆寂时,对僧众指着自己打坐的脚下,竟然有黄巢二字。黄巢败于狼虎谷时,有可能使用了替身而金蝉脱壳,逃过一劫后遁入空门。

四,出家 (第二种版本)

据王明清所著巜挥尘录后录.卷五》说:“有张全义者为西京留守(洛阳的军政长官),在一群僧侣中发现了黄巢。

张全义是黄巢起义军头目之一,后来投靠军阀朱全义,慢慢爬上领导职位,他在洛阳任职达三十年。如果黄巢没有死,在洛阳为僧的话,张全义认出他来应该没有问题,相遇的机会也较多。

有一天,信佛的张全义到寺庙烧香,站起身来时,猛然发现对面来的僧人十分面熟,定睛一看,顿时大吃一惊,两人四目相对,黄巢脸上静如止水,波澜不惊。

宦海沉浮的磨练,张全义虽然惊骇万分,却强压心中波澜,张全义始终保持这个秘密,直到两个旧人天上相遇。

结语

公元884年的7月13日,官方的史籍都记载着黄巢在这一天战死狼虎谷,黄巢如滿地残菊,与义军将士横尸山谷。不过也许他侥幸逃脱,在“高城望断 灯火已黄昏”时,斜倚天津桥,欣赏这人间难得的风景。

其他网友回答

谁能想到一个落第的书生后来成为一个贩私盐的人,仅用5年时间就把唐僖宗逐出长安?这个人就是写出了“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

遗憾的是,之后黄巢却在还没有巩固政权的情况下即匆忙称帝,还陶醉在大明宫中开始享受帝王之乐了,等到唐军悄然逼近才仓促应战,结果兵败逃至山东直至渺无音迅。

但是在历史上关于黄巢的最终结局,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一、《旧唐书-黄巢传》:“巢将林言斩巢及二弟邺、揆等七人,并妻子皆送徐州。”林言是黄巢的外甥,任禁卫军首领,是黄巢最亲近和信任的人,可为什么他却要杀了亲舅去投唐军,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吗?是不是黄巢眼见自已兵败生还无望,所以干脆送外甥一个天大的人情?还是林言真的就是卖主求荣?

二、《新唐书》却是这样记载:黄巢兵败狼虎谷,见大势已去生还无望,为保反唐血脉,遂让外甥林言取自己首级投唐。林言不忍杀亲舅,于是黄巢只好自刎,林言割下首级欲投唐,不料半途遇沙陀人,被杀,后沙陀人将舅甥两人首级一同献唐军。《新唐书》为北宋欧阳修主持编修,内容较《旧唐书》更为丰富,收集史料方面也更为全面,因而研究唐史者大多参考《新唐书》相关记载。

三、据敦煌莫高窟发现的《肃州报告黄巢战败等情况残卷》:“其草贼黄巢被尚让杀却,于西川进头。”尚让是黄巢起义军二号人物,早年随王仙芝,后投黄巢,黄巢称帝后所任四宰相之一。后义军兵败,逃亡中又遭沙陀兵突袭,此时尚让却背叛黄巢反投唐军,故而趁势杀掉黄巢也不是没有可能。

总而言之,两部正史加上一部《肃州报告黄巢战败等情况残卷》对于黄巢之死却是不同记载,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历史面目,只能是继续有待考证了。

其他网友回答

黄巢的行动,颠覆了”书生造反,十年不成”这句话,他用了不到十年,就把唐朝的都城长安夺了,算得上”成”了。但是,后来他还是自杀了。是什么原因呢?

一,黄巢不能忍受当时的科举考试,一怒之下放弃十年寒窗,改做生意。

这也难怪,齐地历来就是富庶地区,文化教育 十分发达。上千年儒家思想关于齐家治国安天下的思想深根蒂固 注入了黄巢这些士子弟头脑中。但是,黄巢考了一次没有考上还好说,几次考试都”泥牛入大海无消息”。黄巢能不失望透顶吗?所以,黄巢一气之下,扔了书本,不学习了。改做生意。好在齐地”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所以,如黄巢这样下海经商的有文化有才气的人,很快就搏击商场,挖了第一桶做生意而来的金钱。有了钱什么都好说。黄巢”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他开始了行侠仗义,致力兵法,练习武艺,这样就为他的雄心壮志打下了基础。

二,黄巢不想默默无闻,他一时冲动 加入了革命大军,要推翻不给他官做的万恶朝廷

唐朝的主子们喜欢搞宫廷政变。每一次政变的损失都会把无辜的劳动人民拖下水。上头政治腐败,贪污成风。下面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时间停在唐僖宗乾乾符二年(公元875年),黄巢的老乡王仙芝活不下去了,他带头做了造反大哥。黄巢带着几千同样活不下去的农民开始了革命 。他们就是要革唐朝的命,重新来过。黄巢和王仙芝合兵一处几万人,声势浩大地与唐朝官军展开了作战。

唐朝的军队打不过农民起义军。唐朝皇帝就用招安的办法。用大官为条件招安王仙芝。王仙芝高兴了,准备接受。黄巢见唐朝没有给他做大官的机会。非常恼怒,黄巢就把王仙芝大骂一顿:你得了大官做,兄弟们怎么办?黄巢一气之下,把王仙芝打了一顿,把人家打伤了。由于大家都不想投降唐朝。所以,这事没有干成。但是,黄巢和王仙芝分开了。从此各自为战。由于力量分散,王仙芝战死了。他的部下在尚让带来部下与黄巢合并。黄巢自立为冲天大将军。后来他自赋诗句里就有”冲她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即源于此。

三,农民起义的模式一般就是流动作战,哪里有吃的就朝哪里去,黄巢一样陷入了这种坑

黄巢就以流动作战的方法与唐军打仗,他们因此行军路途远,时间长,容易疲劳,损失就大。黄巢转战浙江,福建,打下福州后无法立足,被迫到了广州。唐朝宰相王铎亲自任荆南节度使,指挥唐军与起义军作战。黄巢在广东已经疲惫不堪了。他向唐朝官员表示,只要朝廷任命他为广州节度使,他就接受朝廷的招安。但是,朝廷不允许,只给一个小官做。

黄巢见朝廷官吏如此不把他当成一回事,又是一个大怒。整顿军队,把广州打下来了,杀了驻守广州的岭南东道节度使李绍。黄巢就此招兵买马,势力大增。但是 中原人到了广州,水土不服,死了许多人。黄巢于唐僖宗乾符六年,渡过湘水 ,拿下军事重镇谭州。然后西向攻下江陵和襄阳。由于损失大,黄巢又回到江浙。等到军队发展到二十万时,他们渡过长江。进入两淮地区。以六十余万的势力攻下洛阳。然后直走唐朝都城长安。

起义军与唐军遭遇于潼关。唐朝2000余人当然抵挡不住黄巢600000余人,所以,潼关失守。唐僖宗逃亡四川。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十二月。黄巢占领长安。

四,唐朝内地军队不行,沙陀族军队进关镇压黄巢,”鸦军”到了中原,成了唐朝屠杀起义军的帮凶

唐朝的军队打不过黄巢,而黄巢控制的范围又限于长安附近的地区, 起义军集中,活动范围小,这就给了唐朝集中力量包围起义军的机会。唐朝又把当年内迁的沙陀族李克用部调来镇压起义军。李克用的士兵穿黑衣服,一望黑鸦鸦一片,所以,被称为鸦军。李克用是独眼龙,他的部队作战凶猛无比。李克用以四万鸦军对阵黄巢部将尚让十五万起义军决战。李克用居然击败起义军,然后又连续三次打败黄巢,起义军被迫撤出关中。黄巢出关后,在汴州把投降于唐朝的叛将朱温包围。李克用支援朱温,杀了起义军几万人。黄巢只剩1000多人,被李克用追击,最后余几百人。黄巢在瑕丘(山东兖州西南)被唐朝万余人包围,起义军全军覆没。黄巢宁死不屈,在泰山虎狼谷自杀。一说是他外甥杀他请功,后来不果。亦被杀。黄巢起义军至此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五,黄巢的死,有许多原因

他的个性缺陷,冲动任气和意志不坚定也是个重要的主观因素。在作战中没有稳定的根据地也是个重要原因。虽然唐朝的军队一时来不及集中,但是,时间一久,唐朝的军队从各地赶来,黄巢再有本事也是独立难支。他缺乏必要的支持,长期处于孤军奋战,又没有可以依赖的群众基础,当军队打光后 ,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也就是末日来临了。黄巢应该让尚让带一部分人马驻扎在潼关或者派一部分军队经营后方,有进有退地打击敌人,也不至于一路溃退千里而停不下来,最后陷入绝境。

一院菊花,在秋风中怒放。

其他网友回答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黄巢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足见其个人能力和魅力在当时百万人之上。

他转战12省15,000公里。所到之处曾一呼百应,而最终却落得兵败身死。

为什么呢?

水。如果帝王是舟,那么人民群众就是水。

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黄巢顺应民意揭竿而起,星星之火已然燎原,而黄巢却迷失了初心。

“黄巢杀人800万,在数难逃。”这是人民给他的评价。他的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渐渐地由救世主变成了流寇。所到之处,鸡犬不宁,尸横遍野的流寇。

人民渐渐发现,相比于唐朝的苛捐重赋,黄巢手中滴血的刀更令人恐惧。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值得拥戴的人必然会抛弃他。没有了人民的支持,处处碰壁日日势衰,纵使黄巢神功盖世,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呢?

啰嗦半天,其实就是一句话,彼时的大唐腐而未朽,其人民无法决绝放弃。争天下就是民心,也算黄巢生不逢时,没能成为人民的信仰。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