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很多年赏析 十年之间 北岛

网友提问:

如何鉴赏北岛的《十年之间》一诗?

优质回答:

读北岛的诗,人是沉重的。然而,沉重的不只是语言,还有历史。历史是健忘的,也是善于撒谎的。历史又是多数人的宿命,少数人却主导了历史。普通人只为活而活着。诗人们天性敏感,心如细丝,他能听到太平洋海底的灯笼鱼吐的气泡声,并由此判断一场风暴也将来临。

作为朦胧诗派的执牛耳者,北岛的诗总是充满战斗的激情,言语间决不向邪恶妥协。《十年之间》,显然写的是万恶的文化大革命十年,这是历史上对中国文化最大的一次毁灭事件。在公器私用下,罪恶不断吞噬自我,几千年来的公义道德,险被彻底灭绝。一些侥幸幸存下来的人或物,至今仍在舔慰伤口。可是伤口一旦溃烂,很难有自愈的可能。还好,邓总设计师力挽狂澜,对病下针,硬生生在中华大地上种下了一棵叫改革的大树。如今大树枝繁叶茂,你我得以在树下品读北岛的十年,心中却不再能泛起一种叫痛的情感。

十年之间

北岛

在被遗忘的土地上

岁月,和马轭上的铃铛纠缠

彻夜作响,路也在摇晃

重负下的喘息改编成歌曲

被人们到处传唱

女人的项链在咒语声中

应验似的升入空中

荧光表盘淫荡地随意敲响

时间诚实得象一道生铁栅栏

除了被枯枝修剪过的风

谁也不能穿越或来往

仅仅在书上开放过的花朵

永远被幽禁,成了真理的情妇

而昨天那盏被打碎了的灯

在盲人的心中却如此辉煌

在突然睁开的眼睛里

留下凶手最后的肖像

诗歌不需要解读,以上就是我的解读。

其他网友回答

解析:通过阅读可发现,全诗前后两部分,有一种优美的对称关系。这种对称的作用,主要是以语感和音效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在这里,语义结构等同于音效结构。

“在被遗忘的土地上”,这里作者用“被遗忘”来修饰土地,一下子就把整首诗的灰暗背景给呈现出来。本诗中的人和事,就发生在一片“被遗忘的土地上”。

“岁月,和马轭上的铃铛纠缠”。历史、文化、心理,会在文字中积淀下来。使文字带上某种特有的色调。在汉语中,“岁月”这个词具有一种遥远、深重的意味。这就是历史和心理积淀的结果。在这里,“岁月”一词奠定了全诗的音乐基调和感情底色。

“马轭上的铃铛纠缠”是一个极其生动的动态意象;让人想起民间杂技团的无根漂泊,吉普赛人的四海为家,让人想起牛马们的艰苦劳作,让人想起肉体的压抑和灵魂的挣扎。

“重负下的喘息改编成歌曲,被人们到处传唱。女人的项链在咒语声中,应验似的升入空中”。“重负”、“喘息”呼应了第一节的“岁月”、“纠缠”、“彻夜”、“摇晃”、“被遗忘”。“项链”很可能指的是锁链;生活中、命运中的各种锁链。“咒语”不是来自嘴巴,而是来自灵魂。“应验”暗示了某种不可抗拒、无从逃避的宿命性。“喘息改编成歌曲”,是对非人生活的强烈控诉和反讽。

“荧光表盘淫荡地随意敲响”。时间诚实得象一道生铁栅栏”。“淫荡”和“随意”是对上面那种沉重感的反叛。但接下一句:时间诚实得象一道生铁栅栏。意味着,这种沉重是如影随形的,不可能摆脱。在非人的生活中,时间既没有加快,也没有变慢,这就是“时间的诚实”。

“除了被枯枝修剪过的风,谁也不能穿越或来往。仅仅在书上开放过的花朵,永远被幽禁,成了真理的情妇”。“被枯枝修剪过的风”,这显然是一种正话反说的手法。重负下的人们就是枯枝,残暴的生活就是那无情的风。“谁也不能穿越或来往”,生活就像一个闷罐,谁都没有“人”的自由,只能像牲畜一样生存着。

“而昨天那盏被打碎了的灯,在盲人的心中却如此辉煌。在突然睁开的眼睛里,留下凶手最后的肖像”。“昨天”这个词暗示了“明天” 的存在;“明天”即是希望,存在于人心之中。“被打碎了的灯”,象征着正义、光明、良知。虽然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已经深深地被蒙蔽、被奴化了,但是,恰恰是在瞎眼的盲人心中,正义之灯惊人地辉煌着,顽强地激射着光芒。(反衬手法)最后这一节,把全诗的沉重感推向顶点,而后彻底摔碎。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