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杜牧作诗(泊秦淮杜牧古诗原文)

泊秦淮杜牧古诗讲解?

原文

杜牧诗《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讲解

《泊秦淮》是又一首带咏史性质的诗,同《过华清宫》一样,也是大概括,而又写得情韵绵绵。

诗一开始扣住题目,写“泊秦淮”所见。他夜泊秦淮,只见夜色迷朦,轻烟般的水雾飘浮在秦淮河上,仿佛把河面笼罩住了。月光下沙岸上一片朦胧,也仿佛被清冷如水的月色笼罩住了。两个“笼”字用得极好,把一片凄迷夜色的氛围给点染出来了。这一句之所以得到历代诗评家们的赞美,首先大概因为它以流丽婉转的语言描写鲜明的形象,创造了一种淡雅、轻幻的画意的美。这也是夜泊秦淮所见凄迷景色的第一感受。细加体味可以知道它还有更深的心理感受。同样是客夜泊舟于烟水朦胧之中,孟浩然有《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写客愁孤独因而江中明月反而与客愁之人亲近,寂寞的愁心因而得到一点慰藉。同样写迷朦的月夜美景,《春江花月夜》也有句:“空里流霜不觉飞,江上白沙看不见。”这是一种流畅飞动而明净纯美的境界,淡淡的感伤中带着憧憬,带有青春的气息。这都是杜牧诗所没有的。从杜牧诗句感受到的,除了那淡雅、轻缈的美之外,总觉得有一种莫名的惆怅,迷朦中带着神秘、茫然,轻缈中交织着虚幻,而且这惆怅、迷朦之感仿佛随着那轻缈的月色水雾弥漫开来。笼罩于整个画面的,就是这样一个感情氛围。其原因作者虽然没有明说,但人们却可以从第二句“夜泊秦淮近酒家”中得到暗示。秦淮河两岸为金陵繁华地带。金陵为六朝旧都,面对秦淮夜景,六朝兴亡之事总会轻轻地触动客子的心绪,使他惆帐、迷茫。但是,诗人并非特意凭吊古迹,因此这种感触只飘飘悠悠、迷迷朦朦地笼罩心头,如那江面上轻缈的水雾一般。进一步引发诗人思绪的是商女的歌声。商女指歌女。杜牧泊秦淮而近酒家,听到河上或一船中传来歌女唱《玉树后庭花》之声,顿然引发感慨。陈寅恪先生谓:“牧之此诗,所谓隔江者,指金陵与扬州二地而言。此商女当即扬州之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者。夫金陵,陈之国都也。《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亡国之音也。来自江北扬州歌女,不解陈亡之恨,在其江南旧都之地,尚唱靡靡遗音。牧之闻其歌声,因为诗以咏之耳。”(《元白诗笺证稿》第273页)陈先生所言极是。此舟中歌女之靡靡歌声,在如梦如幻的迷朦江面上传来,便把杜牧蕴藏于心的兴亡之感一下子触动起来了。唐代诗人对这支曲子是极为敏感的,刘禹锡诗曾写道:“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台城》),杜牧也一样。这触动起来的兴亡之感,其实寓有很强烈的对现实衰败的慨叹。眼前的歌声,仿佛当年陈后主的伎乐之声,是历史的幻景,但又分明在目前,是现实。历史与现实交错一体,历史上的人与现实中的人均醉生梦死,唐王朝已经衰败了,而人们不悟,尚沉迷于声色之中,此乃令牧之惆怅的原因。咏史只是轻轻带过,侧重写现实感受,把历史感与现实感融为一体,并且着力渲染弥漫于全诗的迷朦惆怅气氛,便是此诗的特点。

泊秦淮赤壁怀古?

《泊秦淮》和《赤壁》均为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泊秦淮》全诗如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赤壁》全诗如下: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前诗即景感怀,后者借物兴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题临安邸和泊秦淮的异同?

宋代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与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两首诗一是表现方法相同,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发感慨;二是表现内容相同,都是讥讽统治者无视国家安危、国土沦丧而自顾歌舞升平醉生梦死。

二诗不同之处在于:《题临安邸》中诗人直抒胸臆,用“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两句直截了当地批评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贪图享乐、忘记国仇家恨,也讥讽众人同样只顾享受眼前的纸醉金迷的生活,完全无视北方大片国土沦丧、北方千万同袍落入敌手的现实。

《泊秦淮》则借用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的典故,间接地讽刺批评。字面上似乎是斥责“商女”无知,但实际上诗人的矛头指向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有人听才有商女唱,那些欣赏亡国之音的达官贵人,就像享受荒淫糜烂生活的陈后主一样,长此以往,也将亡国。

泊秦淮和题临安邸的相似之处?

杜牧的《泊秦淮》和《题林安邸》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讽刺当朝统治者不知亡国之恨,只顾贪图享乐的。

原诗: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迷蒙的烟雾和皓月的清辉,弥漫在寒江和沙渚之上,我将小舟泊在这秦淮河畔,伴着酒家在夜色中荡漾。金陵的歌女似乎不知什么叫做亡国之恨,离乡之悲,依然在灯红酒绿中,把淫靡的《玉树后庭花》吟唱。

简析:

到了晚唐,统治者昏庸无能,朝廷奸臣当道,一日不如一日,像极了当年的南陈。偏偏在这个时候,酒家之中传出了《玉树后庭花》的歌声,杜牧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陈后主亡国之事,痛心不已。可惜他一介文人,无力回天,只能将心中的无奈与悲凉寄予笔墨。

诗人泊船秦淮,看到了“烟”、“水”、“月”、“沙”四个意象,但是仅仅用了两个“笼”字就把它们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生动地描绘出薄雾笼罩寒水、清辉直泻白沙的景象,酝酿出冷寂凄清的气氛,接着才倒写出泊船时间和地点。这样的构思精巧别致,而“近酒家”三个字又钩连出诗人内心强烈的震撼。他看到了灯红酒绿,听到了靡靡之音,于是联想到南朝亡国之君陈后主(陈叔宝),不理朝政,整日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在国事日非的时候,还作乐曲《玉树后庭花》。“亡国恨”和“后庭花”之间,用一“犹”字,如此搭连,衔接紧凑,既有一气呵成之感,又有千钧之力。

作者表面上指责的是“商女”,其实诗人是在借前朝说当今,把晚唐统治者不顾前车之鉴,仍然醉生梦死,沿着亡国之路走下去的现实,形象地表现出来。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牧之绝句,远韵远神。”他尤其称赞这首诗为唐人七绝的压轴之作,是从意境如此深远和语言如此精练两方面来看的。其实,在一个社会走向没落的时候,这种情况是当时统治阶级的通病。抗日战争时期,前方将士在浴血奋战,后方的达官贵人依然歌舞升平。当时的报纸用“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对这种情况作了辛辣的讽刺。这也说明,杜牧的这首诗不仅有厚重的历史感,也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泊秦淮赏析题及答案?

泊秦淮作者杜牧赏析题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一句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简要分析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诗贵含蓄”,这首诗在表达情感上均体现了这一点,请结合本诗简述。

答案

1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借用典故,借陈后主讽喻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3.杜诗即景感怀抒情,含蓄委婉。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第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抒怀:先由“近酒家”引出“商女”和“商女”之歌《后庭花》,过渡自然;再由《后庭花》,牵出“不知亡国恨”,间接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不问政事的腐朽生活,含蓄深沉

泊秦淮李商隐?

唐诗泊秦淮的作者是杜牧,不是李商隐 。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杜甫泊秦淮全诗?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古诗泊秦淮白居易?

古诗泊秦淮是晚唐诗人杜牧作品与白居易无关。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夜晚在秦淮河停泊船靠近酒店。听到卖唱的歌伎正为客人演唱《后庭花》这亡国之音。

唐朝末年,朝廷昏暗,官吏腐败,军阀割据,社会混乱,黎民遭难,唐王朝气数将尽,我杜牧听到这亡国之音,更为唐朝现状感到悲哀和担忧呀!

泊秦淮唐杜甫古诗?

泊秦淮是唐杜牧的古诗

泊秦淮

晚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