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方言的代表话是 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

客家方言?

客家的方言代表话是广东梅县话。

客家语在非正式场合又被称为客家话,按不同口音可分为梅州话、惠阳话、惠州话、河源话、赣南话、汀州话等。部分地区还称土广东话、水源音、涯话、新民话、麼个话、怀远话等。

客家语,简称客语,是汉藏语系下汉语族内一种声调语言,是汉族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和进行身份辩识的工具之一。

延伸阅读

客家话分为几种?

客家话是中国八大方言之一。客家话的形成,与客家人历史上的几次大迁徙移分不开。客家先民原本主要是河南一带的中原士族。那时他们讲的是中原汉民族的共同语言-河洛雅音,是当时北方地区通行的交际语,是北方官语,又吸收了当地的吴楚方言,从而产生了新的次方言“江淮官话”。这就是今日客家话的源头。

唐代末年,客家先民再次南迁,进入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居住。他们在南迁和定居后,与当地百越人和畲、瑶等民族的共处融合中,又不断吸收了古越语、瑶语、畲语和赣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从而丰富了自己的方言。

南宋时期,客家先民在闽、粤、赣边区定居以后,随着这里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汉族新民系客家人形成了。同时,作为这个民系的共同交际工具客家话,也在这里基本形成了。客家话分大至分两种,一种是福建客家话,一种是广东客家话,因为每个属于客家的地方方言都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不过大至是相同。但是最正宗的客家话是广东梅州的。福建客家话听起来比较生硬,而广东梅州客家话听起来很软,比较好听。

  客家语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如在粤中有部分地区叫水源音(一般归入客家语粤中片),在粤东部分地区叫福广话、岭东话、广东话(迁四川后裔之语言又被称为土广东话),闽、赣迁川的,同样以“广东人”自称。

  在江西部分地区叫赣南话(赣南客家语)、怀远话。在粤桂交区叫涯话、麻介话、新民话、麽个话等。在浙江叫“汀州腔”(因浙江客家祖籍福建省汀州府)。通称客家语,这是自称和他称的合一。

  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语。从分布上看,客家语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台湾、湖南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有相当数量的客家人口。依据语言内部差异,客家语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客家语,以梅县话为代表的粤东客家语,以赣县蟠龙话为代表的赣南客家语。进一步可以分为如下八片:汀北片(又称闽西片)、粤台片、粤中片、惠州片、粤北片、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

客家话,是什么意思?

1、分布于江西南部、广东东部、福建南部及湖南、广西、四川、台湾,客家话保留较多古汉语音韵,主要特徵为古浊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字,不论平仄,大都变为送气清声母,古晓、匣母的合口字声母,多变读为f,古鼻音韵尾-m、-n、-ng和塞音韵尾-p、-t、-k在客家方言中不同程度保留下来,其中以广东、广西及台湾等地保留得较为完整。

2、客家方言的声调大都为六个,调类的分合与声母的清浊有关,古平声清声母字今读阴平、浊声母今读阳平、入声也按声母的清浊分为阴阳两类,部分上声次浊念阴平,如「马」、「野」、「冷」字,而如「么介」(什么)、「今晡日」(今天)等,皆为具有客语特色的词汇,简称为「客话」。

3、客语在南宋时期便初步定型,其语音在继承古汉语的基础上,发生了有规律的音变,例如,中古汉语当中,人、日部的汉字声母(即日母),在今日普通话和大多数汉语方言里发为(r),IPA[],客语则为(ng),IPA[]或[],武的中古汉语发音是[mvu],客语则音变为[vu]。

不同省份的客家方言差别大吗?

差别挺大的。甚至有些都互相无法交流。各地客家话之所以差别大到听不懂,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各地客家人本来来源就不同,来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省份,保留各自祖居地的一些语言成份。

二是各地客家话受当地语言影响,接收了部分外来语言(方言)成分,如桂南客家话的一些粤语词汇。

三是自身演变,增加新语言成分,甚至抛弃旧有语言成分替换原有的语言成分。各地客家话因此越来越无法沟通。

客家话是什么?

客家话当然是客家的,不过客家不是少数民族。它仍然是汉族。客家人的先民是从中原地区来的,一代代“客居他乡”,所以就叫客家了。聚居在广东梅州、河源、惠阳等县江西、四川、广西、湖南、台湾、海南、福建部分地区,分布约120余县。 客家话和普通话不相近了。据说很难懂的。客家话有些像普通话,也有些像粤语(即香港话)。有些还融入当地的一些语言了。客家方言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在广东东部北部叫客话、客家话;在广东西部和广西东南部叫涯话、麻介话、新民话;在湖南浏阳叫客姓话;在四川叫土广东话。但通称客家话。广东省梅州市是正宗说客家话的“世界客都”。 下面介绍一些简单的正宗客家语。如:捱(我),摁(你),老胎(弟弟),阿几(姐姐), 阿巴(爸爸),阿麻(妈妈),阿姨(阿姨),阿Q(舅舅),败掰(再见)等。

客家话到底有多少种啊?

分类  客家话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北片(岭北客家音系)、南片(岭南客家音系)。

北片客家话差异不小,又细分为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粤北片、汀北片;南片一般分为粤台片(包括韶南小片、汀南小片)、粤中片(包括惠城小片)、漳潮片,总称八大片。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客家话节目,通常采用粤台片梅县话播音。

过去漳潮片没有定名,粤中片则被细分为粤中片和惠州片,现经过重新调整,仍为八片,请注意。

  惠城人对客家民系缺乏归属感,河源市水源人对客家民系却有强烈的归属感,所以过去将他们分别划为惠州片、粤中片。

但事实上,惠城人却又对河源市水源人有相当的同缘感,因此根据语音相近原则,将他们重新编入粤中片。

粤中片包括惠城小片和河源小片两部分,我们将原来的两大片重新整合为粤中片。

然而惠城小片(惠城话)与河源小片(水源话)也存在细微差别,惠城话的人称代词复数形式采用单字表达,水源话的人称代词则采用复字表达。

两相比较,惠城话和水源话都有界于粤台片(四海话)与粤语(广州话)的特点。

其中水源话的语音更接近粤语,但融入了不少四海话词汇;惠城话语音更接近四海话,但融入了不少粤语词汇。

事实上对于一般的客家人来说,惠城话反而更容易听懂(其实与粤台片语音更接近),水源话反而较难听懂。

但是问题恰恰在于,水源话人士却比惠城小片人士更有客家族群认同感。

  粤台片,流行范围最广,也称四海话;包括韶南小片、汀南小片、程乡小片、别溪小片、紫五小片、韩江小片、新惠小片、海陆小片、广南小片(粤桂交)等。

韶南小片属于粤台片,是指翁源县、新丰县、英德市、始兴县、佛冈县等地。

粤台片,故名思义是广东省和台湾省两地最多人使用的客家方言音系。

台湾省的客家方言“四海永乐大平安”主要为粤台片音系,唯独源自广东省饶平县的饶平腔、源自福建省诏安县的诏安腔,独属于漳潮片。

梅县话显然是四海话的代表音,同时它又作为全国客家话的代表。

  漳潮片过去没有定名。

包括福建省南靖县、诏安县、平和县、华安县,及广东省饶平县,尤以福建省平和县的客家话最具特色,但饶平腔因为在台湾也有流行,所以较为有名。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惠东县、博罗县、海丰县、深圳市有一种 平婆话,事实上是源于福建省平和县的客家话。

粤北片  是指韶关市仁化县、乐昌县、乳源县、南雄县等四个县。

福建省的客家话原来统一划为汀州片,或名闽客片,但事实上汀州府南部的永定县、上杭县、武平县等三个县主要流行的是粤台片语音,因此现在划入粤台片汀南小片。

汀州府北部的长汀县、连城县(长汀客语)、宁化县、清流县、明溪县(宁化客语),虽然南北仍有区别,但汀南三县与粤台片更为接近,因此汀北五县重新划定为汀北片【参考来源:长汀论坛】。

  南片(岭南客家音系)海外华侨之中使用得也较多,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很少有华侨(均位于江西省),福建省和广东省的北片客家音系(粤北片、汀北片)华侨也较南片(韶南小片、汀南小片)少。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