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惭形秽的意思(自恃的意思)

自惭形秽的意思是觉得自己容貌举止不如人,因而感到很惭愧,后也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自恃,指自以为有所依靠;倚仗自恃人多势大.

酒过半杯,闺蜜就开始叙旧。

她说:我从没想过我们会成为这么好的朋友。几年前第一次见你,我感觉你好清高。我问你,如果那会我不主动跟你打招呼,你是不是跟我站在同一个电梯也不会主动招呼我?

我沉吟,想象了一下这个画面,然后看着她,确定地点点头。

朋友一拍桌子,说道:我就知道!

“你误会了,我不是清高,那会人多,我是…”

我还没说完,朋友又拍桌子:“我知道,我还不了解你!要不然怎么跟你成为闺蜜”。

嗯,没错,是因为了解,所以我们才成了闺蜜。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走上了一条被误会的道路?

我想起来高中的时候,隔壁班的才子班草要同学传给我一封信,里面是他的画,还有一些文字,我没有看完,就揉掉了。

后面一段时间,他总在我的班级门口,或者回家的路上等我,看见他,我就不出班级门,或者看见他,我就绕着走…

后来,当我想鼓起勇气想回应他一下时,他已经不出现在我回家的路上了,相反,他看见我会绕着走。

我挺失落的,但我知道怪我自己,其实我不搭理他没有别的原因,我只是不喜欢被同学看见,不喜欢起哄和被关注。

这算不算是我“清高”的最初的表现?

大学毕业的时候,好不容易要再次见到喜欢的学长,打了一晚上的腹稿。第二天见了面,却语无伦次,最后东拉西扯各种话题不断掩盖自己真实的想法。最终想说的都没说,说了一天有的没的。

临别,学长揉揉我的头发说,你还是那个叽叽喳喳的傻姑娘。

我哭了一路回家,虽然我并没有什么不良目的,但我对自己的表现感到非常失望。

工作后单位的领导非常亲民。有一次行领导过生日,我写了一首藏头诗,当着同事们的面念给行长听。读罢,一位同事说,这种藏头诗网上很多,你这首拼凑的不错啊,蛮有水准的。

这首诗当然是我的原创。这个画面和对话我一直记得,但我不明白当时自己为什么不辩解?

我也不知道这都是什么原因?

上学的时候,同学都说我非常友好啊!曾经参加过很多(关于主持演讲的)选秀比赛,在台上评委们对我最多的评论是“你是个非常有亲和力的选手”;

是我不善说辞,不能言善辩吗?

可是上学时,作为全市唯一一个高中生兼职电台互动节目主持时,也被听众评为非常喜爱和最有活力的主持人啊?

这些小故事讲给闺蜜听,闺蜜问:你在乎这些人和事吗?

在乎吗?

至少我肯定不是不在乎。

这种所谓的清高、言不由衷,又不去辩驳的情况在随着我年龄增长的同时,尤其是30岁以后越发明显。很多场合,很多人、事,我成为很被动的那种角色。

我不主动加别人微信,不是我清高地不想和对方成为朋友,我只是不知道对方怎么想,会担心被拒绝;

我不主动和别人打招呼,不是我不在意对方,我只是不知道对方是否会愿意被打搅,还有时候是自己没戴眼镜并未看见;

我不会在人多的场合表达强烈的情感,即便是面对领导离别,其他同事哭到伤心欲绝我也不会要眼泪流出。并不是我没感情硬心肠,我认为情感是有份量的,不该是浮于表面,然后会在心里偷偷下雨;

我不喜欢在觥筹交错的场合借着推杯换盏大吐心事打感情牌,不是我不懂得应酬,我认为我的感情是真挚的,不需要这种场合去承载,冰心在玉壶,做就可以,会被感知;

我没有主动联系躺在朋友圈里的人,并不是我遗忘了他们,只是没有需要亲密互动的理由,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感情在,偶尔联络何妨?(我不在乎会删除);

我也不喜欢在交际的场合,聊太多低俗的话题,这是真心的不喜欢,但我也无奈我没有能聊出高雅局面的能力;

我也很少对自己被误解的事情进行追究和解释,我认为,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去解释都是无济于事。

也许是以上这些以及等等的原因,一路背负着各种误解,自恃清高可不是什么好评价…..

朋友又拍桌子:你活该混到这个份上,不是每个人都有耐心探寻你内心的小路。

这个道理在某一天我突然领悟到。

然后我表达自己的方式是,开了公众号,去写文章。有几篇被很多人转发而要很多人重新认识了我。后来我也会在偶尔应酬的场合即兴写诗读给大家听,也许有想证明什么。

一位相处了多年的同事对我说,我从来不知道,你还有写文章这方面的能力;离职的前领导说,你把自己埋藏了很多年!

可我也从来不知道,原来你们是如此不了解我?!

有一段时间,我一度以为我是不是有“社交恐惧症”,因为我确实不那么喜欢社交。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发现我并没有社交恐惧的特征。

后来我想明白了,不是我不喜欢社交,我只是不喜欢过渡社交,不喜欢虚伪社交,不喜欢没有质量的社交。

这倒不是势力,相反,这是非常的不势力,在空闲的时间,和恰好遇到的人,聊一些喜欢的有质的话题,或者一些安静的陪伴,无论对方是什么人物角色,我都是乐意的。

大家都很忙,不打搅是我认为一个成年人该有的分寸与尊重。

成年人的交际,没有那么多以为的”自恃清高“,不过各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与工作已经焦灼,谁不想留一块清净之地?

可是成年人,还有很多需要去应对的场合、必须要去应付的交际,很多不得不,是容不得“清高”。

成年人的交际,没多少能自恃”清高“的时候,大多时候是不能“清高”,不敢“清高”;

有多少人和我一样?

总在内心演着独角戏,脑补回应着各种场合与局面,然后成了不经意的伪装,背负着一路的误解?

所以后来,我在自己公众号里说:

“(我们)如含苞不绽放,将终无人欣赏;如专注某一方,又错过细水流长”…

我忽略了,自我建立的分寸和不打搅形成了一种距离,忽略了别人会怎么想的感受。

在与闺蜜的对话后,我主动联络了几个久未联络的朋友,简单的告诉对方,很久没有联系,我是想念的;

也主动加了一直欣赏的大拿微信,也很快得到回应。没有被拒绝,也没有想象中的尴尬。

这天中午,我从地铁通道准备去IFC买杯咖啡,路上看见了一个拿着拐杖叮叮当当走盲道的姑娘,姑娘很年轻。走过了2个出口时她依旧往前走,我有点着急,立即走向前去询问她:你是要出地铁站还是去IFC?

姑娘回答:去IFC。我告诉她,你一直往前走就行。

可是前面有一小段路是没有盲道的,我便轻声小距离地跟在她的身旁。

(其实,与此同时,也有几位行人关注着她,其中一位我看得出2次想上前协助,可能她认为时机不到,最后被我插手)

眼看前面就要下电梯了,我很紧张,正伸手准备拍拍姑娘再次帮助她时,身后上来一个小伙子拍着她说,“你怎么走这么快?快搀着我”,姑娘顿时喜笑。

小伙子回头向我感谢,然后对着姑娘说:“有个小姐姐一直跟在你身后帮助你呢,你看,你不用太紧张的“。

两人开开心心地走向IFC,我猜这应该是一对情侣。

当下我也很开心,一是为这样的爱情;一是为小伙子留香的话语,不仅安抚了姑娘的紧张,也要我感受到了温暖的回馈。

所以,有些能带来美好的话还是要说的对吗?

所以,有时候主动并不代表什么,即便是被拒绝,成年人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当作无所谓,对么?

玫瑰与玫瑰相遇,都有刺,但如果都打开了花苞,吐露的应该都是芬芳…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