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赏析67(1)

第六十七回 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
【梗概】
薛姨妈向宝钗说明三姐自刎,惋惜湘莲随道士出家。宝钗不以为意,叫薛氏备席请随薛蟠南去的伙计。宝钗将薛蟠从南方带来的土物分送各人,只有黛玉的比别人不同,且又加厚一倍。黛玉见了家乡土物反自伤心,感叹无父母兄弟,客寄亲戚家中。袭人去看凤姐,路遇老祝妈给果树赶马蜂,祝妈要给果子尝,袭人正色拒绝了。凤姐审问旺儿和兴儿。
【评析】
尤三姐不是讲嘛,“偷来的锣鼓儿打不得”,贾琏替尤二姐在贾府后面巷子里另筑金屋,事情曝出来了,这下子会有个什么结果?恐怕还是要说尤二姐这个人,虽然她有点轻浮,个性柔弱,但都不是致命缺点,最重要的是她不够明智。三姐儿早就看得很清楚,她说:“而且他家现放着个极利害的女人,如今瞒着,自然是好的,倘或一日他知道了,岂肯干休?势必有一场大闹。你二人不知谁生谁死……”不光如此,上一回贾琏的佣人兴儿,对凤姐很多评论,讲凤姐怎么厉害,这个人“两面三刀”惹不得,讲尽了她的狠毒,二姐没听进去,以为下面的人好像被对待得严一点,就这样讲她坏话,还说“我以理待之”,二姐儿有点迂,还没有警觉到本身的危机。曹雪芹很多伏笔在那个地方,已经准备好了下面的场景。在这个之前,我们还要看一段曹雪芹在有意无意间刻画一个人的个性,几句话就让他显露出来了。薛姨妈听说尤三姐自杀了,柳湘莲走掉了,当然就很激动,因为那时候柳湘莲救了薛蟠的命,所以他们两个又好了,薛姨妈还正准备弄间屋子给他,就跟宝钗讲了这事。宝钗听了,并不在意,便说道:“俗语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前日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理,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这是她的人生态度。说得也对,死了嘛,走了嘛,还有什么好那个,不如我们规规矩矩过活。下面就讲她照看家里的生意,泰山崩于前不动声色。这个宝姑娘厉害的,她有那么强大的控制力,感情方面也很细腻,看她作那些诗,也懂得人世间,学问渊博绝不在黛玉之下,人生态度她依附了儒家那一套,守着那东西,而且并不是勉强做出来的,她就是这么一个人。像这么一个人很难写的,写得不好,薛宝钗很讨人厌的,一下子又搬出什么大道理。但曹雪芹写宝姑娘写得好,所以我们也不讨厌她。他一切写得合情合理,也不下什么判断,这个样子是好或者是不好,你们自己选择,喜欢黛玉或者宝钗。其实曹雪芹都能包容,这就是中国人的民族个性,有薛宝钗这种冷静理性,也有林黛玉这种多愁善感。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之所以打动世世代代读者的心,因为它真正写出纯纯粹粹中国人的故事,这本小说是中国人的人情世故。《红楼梦》里很细致的东西,西方人不是那么能够体会,一般的西方读者看《红楼梦》是有文化上的阻隔的,虽然《红楼梦》享誉这么高,而且它的英译非常好,戴维·霍克思的英译漂亮极了,可是它不很流行。它不像《金瓶梅》一看就懂了,《西游记》好玩啊,《水浒传》一群强盗也好玩啊,要看懂《红楼梦》很难,我在教书时有这种感觉。在美国教《红楼梦》有两个班,一班学生没有中文背景的,就是读霍克思的翻译本,另外一班是少数班,都是台湾、大陆、香港来的学生,我就用中文本,跟我现在讲得差不多,他们能理解,但是跟西方的学生就不能那么讲了。薛宝钗听到消息讲了这段话,听起来觉得这个女孩子冷淡,人死了敷衍也要敷衍几句,可是她说就是这样子了,毫不在意。所以宝钗难写,这种正派人物难写,写到不讨厌又教人信服,不容易。另外还有一个代表儒家的人物也难写,谁呢?贾政!你看他处罚贾宝玉,他迂腐、规矩多,但你并不讨厌他,他是规规矩矩遵守儒家那一套,很正派的。其实写反面人物容易讨巧,写正面人物写得好就需要功力。这里又写出宝钗跟哥哥薛蟠反应不同。说起来薛蟠是个纨绔子弟,一个呆霸王,做了很多讨人厌的事情,尤其是抢人家的女人又把人打死,有很多劣迹,但有一点,他蛮讲义气。(薛姨妈)母女正说话间,见薛蟠自外而入,眼中尚有泪痕。他会为这个哭的,他会为柳湘莲出家掉眼泪的。我想曹雪芹他高明在哪里?人性!坏人也会掉眼泪!他这时候这么点一下,等于在薛蟠这个缺点数不清的人物身上,给他一点人性,他把薛蟠唯一可以救赎的地方点出来。他当然不会理解,为什么柳湘莲会当道士去了,他还觉得那道士是个妖道,一定是把柳湘莲一阵狂风卷走了。这也是写得好的地方,柳湘莲出家一般人不容易了解,为什么他会出家?为什么他会斩断情丝,这种事情不容易的,在这个地方,给这么一个俗人用不同的观点来看,让读者也思考一下。
宝钗和薛蟠对这个的看法都写出来了,读者对于尤三姐跟柳湘莲的感受,我想也有很多不一样的。我们看到那一刻的尤三姐,蛮同情她的,那么决绝的女孩子,那一番话为情而生,蛮动人的。宝钗这个人即使理解情,也把它压下去。至于薛蟠,他更不懂啊,他是把“绣房蹿出个大马猴”当成诗的这么一个人,但他能滴下几滴不解之泪。所以曹雪芹说,情的故事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他写《红楼梦》,一方面建筑在神话架构上,那也是一个情的架构,绛珠仙草跟神瑛侍者的爱情神话,形而上的这么一层东西。下面一层东西是写实的,在实实在在人的日常生活里面,他也顾得很好。没有下面的这种根基,就是一个虚的神话;没有了上面的东西,就变成很写实的一个故事而已。在两者之间出入自如,写尤三姐、柳湘莲情鬼历劫、求道解脱那一层关系完了以后,完全回到现实生活来了。薛蟠出门做生意,从江南带了好多东西回来,宝钗就把一些乡土东西通通分了,也分到林黛玉那边,黛玉一看是家乡的东西,反自触物伤情,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那里有人也给我带些土物?想到这里,不觉的又伤起心来了。黛玉的家乡在苏州,她等于是苏州姑娘的结晶,最细致的一个女孩子。她思乡乡愁还不是普通的,主要她在贾府里头,感觉上总是寄人篱下,不是很稳定的这么一个居所。后来果不其然,她死的时候最后吩咐紫鹃,“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讲得很痛心!“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回到我的家乡去!非常怨恨,非常决绝,那个时候她已经知道宝玉马上要娶宝钗了。她感觉自己是完全孤苦无依的,贾母虽然疼爱她一场,但在节骨眼上,贾母自己讲的:你是外孙,宝玉是孙子,孙子到底比外孙重要,所以孙子的婚事比外孙重要。黛玉感觉被出卖、被欺骗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许不是这样的,本来老太太心中,老早就是选定宝钗做媳妇的。但是从黛玉的角度看,对于贾家很怨的,“我这里并没亲人”,这句话好绝!她认为连宝玉都放弃她了,最后,连宝玉都背叛她了。她感觉根本在贾府里无立足之地,所以:送我回去,埋在那边,我清清白白来的。她认为,来这里反而被玷污了。所以黛玉看到这些乡土的东西,引起她思乡的种种也不奇怪,要了解到黛玉的心态,她并不是一看到一些东西就哭哭啼啼的,这有更深一层的原因,引起她很多的感慨。
本回着重描写了黛玉、宝钗、凤姐三个女子,深刻表现了三人的性格特征。通过写宝钗送礼,勾起了黛玉寄人篱下、无人疼爱的忧愁,以点概面地表现出林黛玉生性高傲、谨慎行事以及忧悒的性格,同时反映了宝钗做事干练,能笼络人心的本领,有着深厚内心心计的性格特征。薛宝钗把她哥哥薛蟠从江南带来的土产都分配给了众姐妹,诸人都喜而道谢,惟黛玉流泪不止。黛玉哭的原因:一是宝钗所送之物全是黛玉家乡之物,一时触物伤情。二是东西是宝钗哥哥给的,使她想起父母双亡,无兄无弟的悲惨境遇。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