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改新冠病毒检测结果表述的建议

按语
今天北京天气晴好,接到外交部的老同学陈明明(外交部翻译协会副会长)的电话,商讨了一个医学化验报告准确用语的问题。
为此写了个社情民意信息,分别征求了宁波二院的徐峰、中医院的黄东源和哈尔滨一院的张晓冰主任等的真知灼见,最终形成此文,并通过党派和政协做了反映,全文如下:
由于新冠肺炎的蔓延,人们开始关注和熟悉了一个全新的检验项目——新冠肺炎病毒的核酸检测。国家卫生健康委多次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至今已是第六版。《诊疗方案》中的核酸检测结果表述为“阳性、阴性”,如果检测为“阳性”,则证明有这种病毒存在,要被严格隔离治疗。相反,检测结果为“阴性”则意味着没有新冠病毒,可以视为正常。一位新冠肺炎患者的化验报告单但是用“阳性”或“阴性”的表述化验结果是值得商榷的。即便不是新冠肺炎的检测,就是一般性的化验单,对很多普通患者来说,这种阴或阳的表述也是雾里看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的,这可从网上的下面截图看到这种状况。普通患者对阴性阳性的标识感到迷惑从目前临床对新冠肺炎实际诊疗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际检测结果表述有歧义。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经常有弱阳性和可疑阳性的结果出现。
弱阳性,即送检的2管鼻(咽)拭子标本中1管呈(+)反应,1管呈(-)反应;可疑阳性,就是说送检的鼻(咽)拭子标本检测结果数值属于临界值。
二是结果表述并不科学。尽管国内的核酸检测医学化验结果的表述似乎已经约定成俗。然而,以“阳性”和“阴性”来表述这种结果,既不符合国内传统文化,也不符合国际通用惯例。
一方面,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阳和阴并不代表“有”与“无”,而是表示世界万物具有的一种相互平衡的属性,从阴阳太极图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而绝不是“有我无你”的对立状态。
阴阳太极图另一方面,用“阴阳”表示医学化验的结果非国际通用表达。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对医学检测结果以英文“negative”和“positive”来标示,这也是世界通用惯例,以“阴阳”结果表述往往在国际学术交流和外交工作翻译时给国际友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鉴于上述临床实际诊疗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建议修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表述,用已定性和定量两者结合的方式表述检测结果,具体而言:
一是定性核酸检测结果,以国际通用“positive”或“negative”来标示,即汉字为“有”或“无”,符号为(+)或(-);
二是量化核酸检测结果。制定实施国家统一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正常值范围,以核酸检测实际数值写入检测结果报告中,为临床实际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