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凤街的故事

我1979年调来宁波工作时,住在位于迎凤街街口的医科所楼上,那是一条小巷,附近有一条清水塘,绿肥红瘦,甚有江南风韵。
我常领着女儿站在水塘边看蝌蚪,观荷花。也时常想这里为什么叫迎凤街?莫非当年真有凤凰留恋于此。
这个迎凤街的清水塘已经不复存在了
后来,在有关的史料上才知道迎凤街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公元1103年,宋徽宗向全国发出皇诏,大意是皇后病势沉重,太医无策,特诏求天下名医国手到国都汴梁诊治。
皇诏通过驿站,不久便传到了明州。人们围着皇榜议论纷纷。这时一位银须飘胸的老人,缓缓推开众人,轻轻地揭下了皇榜。
这老人已60多岁,名叫藏中立,原籍江苏,年青时到宁波定居,是四明(宁波)一带名医。他住在南湖之畔,据史料记载“抱病求疗者日数十人,中立诊治如神。”
这次他揭了皇榜,告别四明,千里迢迢赶到京城。他“布衣麻履”,土里土气地随着禁卫军进入后宫。
宋徽宗赵佶此时才21岁,即位不过三年,就逢皇后如此大病,岂不心如火焚!待藏中立走出后宫时,赵佶忙问“卿诊得何症?”藏中立说“臣所诊,脾脉极虚,呕泻之疾。”
赵佶不由喜形于色,连声说:正是此病。藏中立当即开方施药,并说:这种病服此药后,能够睡眠,便可治愈;到半夜必“思粥食”。
果然,皇后服后,便安稳入睡,至后半夜吃了一碗稀粥,清晨便能坐立了。后来又调养了十多天,皇后体康神健,宋徽宗很是高兴,要留藏中立在太医院中。
藏中立婉言谢绝,要求仍回宁波。宋徽宗最后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下诏给明州官员.为藏中立在明州南湖重修屋舍,建立牌坊,永彰后世。这座牌坊被命名为迎凤坊,这条街便成了迎凤街。
宁波的中医药遗存不少,有的己有千余年历史。在老市区和义路港口遗址等处,出土了唐大中年间至北宋的石质、瓷质、木质医药用具35件,脉枕6件、药碾船和碾轮17件、药碾碗1件、药壶5件、香熏器6件。这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南宋时,明州便有“公家”的医官给百姓疗疾遣药,1227年(南宋宝庆三年)鄞县还被朝廷批准,设立了官办的惠民药局,专门制售中成药,春夏免费发放防疫和防暑的中成药。仅1257年(宝佑五年)药局就散药2835帖。
清代,城区三法卿巷(现在的药行街)还一度成为大半个中国的药材集散市场,每年出口到日本、韩国的中药材几乎都是在这里启航的。
正是古老而悠久的医药学历史文化的熏陶,在这块土壤中才培育出了象陈藏器、日华子、滑寿、范文虎、钟一棠等那么多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如今,在迎风街上,清水塘早己不见了踪影,人们却依然怀念宁波那些医德高尚、医技超凡的国医大家……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