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记忆

这两天在硬盘里翻找旧照片时
突然发现一个我已忘了的展览
那是2008年首都博物馆举办的
展览叫做 <1978-2008共同记忆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展>
现在看来 当时这展览办的很粗糙
基本上没有什么像样的展陈设计
连展牌都是手写的 而且字都很差
但满堂的展品 背景回响的<乡恋>
一下子就把人带入到那些记忆中
面的 黄面 蝗虫是不是太亲切了
曾经满大街都跑的黄色出租车
因为污染 已退出历史很多年了
继黄面的之后的 当然就是夏利
夏利出租车比面的贵也更舒服
那会儿更高级的出租车还有皇冠
上面这两辆车 是正儿八经的文物
已经被首都博物馆永久收藏了

二八自行车寿命最长的交通工具
北京曾经家家都有 现在还有还用
甚至因它生出个有些戏谑的说法
没丢过自行车的 就不算北京人

手表 自行车 缝纫机
摆在一起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么
真有而且 这含义极其重大
它们曾是七十年代结婚的必备
有个响亮的名字叫 三大件
曾经物质匮乏 买什么都要票
现在这些都成了收藏品

当年 家里有台电视那是一大件
从最早的九寸十二十四寸黑白
到后来带遥控器的二十一寸彩电
想想那个进化过程 真是有意思
为让画面显大 发明了专用放大镜
为让黑白像彩色 发明了彩色贴膜
父亲还曾亲手做了一个电视机套
上面绣着两只行走的小鸭子
烟盒儿洋画儿 绷弓子
铁皮玩具玻璃球儿 …
没有电子产品的童年
这些都是我们的爱物
这不是绷弓枪 是链子枪 高级货
用自行车的废链条精心制作而成
玩儿的时候 先塞入几粒火柴头儿
再插入一整根儿的火柴 拉栓 开火
啪的一声 火柴就如子弹一样飞出
这种老铸铁熨斗当年家家都有
我家那个至今还保存得好好的

卡带式收录机时髦青年的标配
还要加上喇叭裤 大鬓角飞机头

老胶片相机120 135双反 傻瓜
数码摄影发明前 这都是奢侈品
双开门冰箱 双桶洗衣机
曾经是一个家庭的高配标志
蛤蜊油有名之物 神奇的存在
既环保又便宜据说现在又有了
假领子 哈哈哈哈体面的发明
虽然没用过 但小时候真见过
曾经家家户户都有的挂历
也是过年串亲戚的必备年礼
当时最喜闻乐见的是大美人儿
后来还出了不少宣纸书画的
近年已有退出历史舞台的意思了
左边这些贺年片 很多人都没见过
电子表 小闹钟 还有 夏令时
中国曾搞过几年夏令时后来不搞了
调来调去的 确实没觉得有啥用
通讯方式的变化是多么明显
从老式胶木电话到BP机手机
BP机标准的名字好像叫寻呼机
有数字和汉显之分 曾人腰一个
最早见到的手机是港台电影里
那些黑老大们人手一个大哥大
又大又重功能单一 但是身份象征
后来越来越花样繁多 越来越小巧
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生活必备
这些公交票证是最亲切的
除了两张奥运纪念票以外
其他的我都曾经使用过
现在连公交一卡通都不用了
上车直接刷手机 这就是 进步
就如同这些票证一样
日子在一天一天的过着
我们不知不觉经历了很多
那些变化发生时自然而然
回过头看看时 就成了一种情怀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