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道来话北京︱燕京八景御制碑为何只能看到五通?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的图文和音频内容不同,点击下面的音频可以直接收听!
石碑,是把功绩勒于石土,以传后世的一种石刻。
一般以文字为其主要部分,上有螭(chī )首,下有龟趺。螭首龟趺,传说都是龙的儿子,反正大家看到俗称王八驮石碑的碑就行,上面的很像龙的花纹,雕刻得非常精美,下面是驮着石碑的龟趺,很多是一个大乌龟。
唐代的李嘉祐,有首《晚发咸阳寄同院遗补》诗:“秦家故事随流水, 汉代高坟对石碑。”可见每一通石碑,都是都有掌故。
那在咱北京,我想最有掌故的石碑,自然是燕京八景。所以,我们本周的特别策划主题系列,掌故北京,就是要和您说说北京的石碑,说说燕京八景的故事。
燕京八景是老北京著名的八处景点,又称“燕山八景”或“燕台八景”等,产生于金代明昌年间,而后代文人纷纷题诗,开始名闻遐迩。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亲自主持更订了名目,御定八景为: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在每一景点所在地树御碑一通,正面是钦定的八景名称,背面是七律诗一首。后代史料中多以乾隆钦定燕京八景景名为依据。
燕京八景御制碑,现在您能看到的有五通,那这五通有什么特点,看不到的三通是为什么呢?燕京八景中,唯一一个入了地铁站名的是哪个?为什么会这样命名呢?
说到乾隆皇帝的燕京八景御制碑,为什么现在只能看到五通,告诉您,有两通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还存在,因为一通原来是在中南海里,就是太液秋风,还有一通是玉泉趵突,在玉泉山军事禁区里,不过我们还能看到照片流传,也许还存在吧;还有一通,居庸叠翠,原碑丢失,不过说不定哪天又找到了,就像金台夕照碑一样。所以,剩下的这五通碑,如果您想去看,随时都可以,但是,您能看到的这五通石碑,形式也不太一样。琼岛春荫,卢沟晓月,西山晴雪这三块是一个形式的,蓟门烟树和金台夕照是一个形式的。但精美程度要差好几个档次。
虽然我们节目已经开播多年,但真正来说燕京八景,这是第一次,这燕京八景到底都有什么好风景,又有着怎样的来历传说呢?咱们一个一个说。
太液秋风
如今北京的北海和中南海曾是金代皇帝的离宫,金章宗定燕京八景中的“太液秋风”是指金中都西苑内太液池,也叫西华潭。站在水云榭四望,北面是北海的大桥,背倚琼岛白塔,南面可越过宽阔的水面遥望瀛台;东岸万善殿、千圣殿是近景;西岸绿荫丛中掩映着金碧辉煌的紫光阁;远处碧波千顷,近处荷花映日,景色宜人。人们在朗朗秋日,静观太液池水波光鳞鳞,实在是一种享受。如今的太液池只是一处景致,然而早在八百多年前,这处景致还寄托着世宗皇帝完颜雍长生不老的梦想。在古代传说中,一池三仙山是指王母娘娘的瑶池,以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据说在这里有长生不老的丹药。长生不老是每个帝王的梦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曾坐着船环绕山东半岛,在那里他一直流连了三个月,在那里,他听手下的一个叫徐福的人说:在渤海湾里有三座仙山,山上居住着三个仙人,手中有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听后非常高兴,于是就派徐福带领千名童男童女入海寻找长生不老药。但徐福他们在海上漂流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他所说的仙山。从此,秦始皇长生不老的梦想就此破灭。秦始皇虽然找寻丹药没有结果,却为后代皇帝埋下了对瑶池仙境的向往。比如金世宗。本着没什么要什么的理念,金世宗就将故事中的一池三仙山设计在了这个皇家园林里。然而,美好的梦想终究是美好的梦想,金世宗也没有如愿以偿的长生不老,而太液秋风的风景则给众多游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琼岛春荫
金大定三年,也就是公元1163年,世宗皇帝完颜雍在辽南京瑶屿行宫的基础上开始大兴土木。他准备建造一座能够让自己工作生活两不误的离宫别院。十六年后,也就是公元1179年,一座以琼华岛为中心伴有大宁离宫,广寒殿的皇家园林正式落成。琼华岛由开凿湖泊的泥土堆积而成,岛上遍植松柏,到处点缀太湖石。到了春天的时候,这里绿树成荫,峰峦隐映景色十分动人。后来便被人们称作琼岛春阴。琼华岛是很多皇帝游玩享乐的地方,他们在这里也留下了自己的故事,那都有什么故事呢?
琼华岛简称琼岛,位于北海太液池南部。金代名为琼华岛,元代则称为万寿山。清顺治八年,因为人们在岛上建起了白塔,所以又叫它“白塔山”。整个琼华岛高32.3米,周长913米。琼华,是指琼树之花。生长在蓬莱仙岛上,人吃了可长生不老,这也表示这座岛是仿瑶池仙境建筑的。琼华岛一落成,便成为了很多皇帝迷恋的地方。金章宗是金代的第六位皇帝,能写能画。他还有个妃子叫李宸妃。李妃不但长得美,而且聪明好学,能写字作诗。这两个人就经常会在琼华岛上吟诗赏月。
一天夜晚,天空月朗星稀,两人又在琼华岛上一起赏月。章宗皇帝触景生情,随口说出了一个上联来:“二人土上坐。”大家别看就这几个字,学问可大了。您看这上联,二人,就是俩个人字,土上坐。两个人加一个土,正好是个“坐”字,是一个机关联。可见这金章宗学问不小。而他的李妃呢能耐也很大,章宗皇帝刚说完上联。李妃望着一轮明月,也触景生情,对出了下句“一月日边明”。日字的旁边加一个月字就是一个“明”字。不仅对仗工整,还合情合理。金章宗十分的高兴。后来,金章宗与妃子在琼华岛吟诗作对的故事就成为了一段佳话,在民间广为流传。琼华岛上的故事至今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琼岛春阴的风景更让很多向往。
蓟门烟树
燕京八景之一的蓟门烟树就位于德胜门外的元代北土城旁边。现在北三环外的蓟门桥就是因此而得名的。但是今儿个我们得告诉您,蓟门烟树实际上是属于张冠李戴。当年德胜门外确实有烟树的景色,但所谓的蓟门并不在这儿。真正的蓟门在旧城西北角。
在明朝的时候,有人误认为旧城指的就是元大都。元大都西北角,可不就是如今的德胜门外么?所以明朝的燕京八景图和长安客话里都误认为德胜门外这个地方就是蓟门烟树的所在。到了清朝,乾隆皇帝没有调查研究。就根据错误的明朝记载,给德胜门外立了一块蓟门烟树的石碑,这下可好了。错误的记载变成了错误的事实,张冠李戴这个责任一下就全扣在乾隆皇帝的身上了。但其实所谓的蓟门并不在这里。明朝的人将史书上记载的旧城指成元大都。而乾隆皇帝也不经调查就将石碑立于德胜门外。其实这个旧城指的是金中都。蓟门这个地方本在金中都的西北隅,也就是如今白云观附近。虽然所谓的蓟门烟树并不在蓟门,但烟树的景象确实存在。
古人曾形容这个地方树木蓊然,苍苍蔚蔚,晴烟拂空,四时不改。为了后人怀古之情,1949年后,据史料和乾隆的诗,人们在学院路西侧土城又建起雄伟壮观的城门和碑台,蓟门烟树碑重新高高耸立;还修造古朴典雅的楼、馆、廊、青砖灰瓦,别具风采,种植了花木草坪,再现了“芳树重重拥蓟门,苍茫烟翠满郊原”的景色。
卢沟晓月
在卢沟桥的东西两头各立着一通碑,东头为清代乾隆帝御书“卢沟晓月”碑,西头则是清康熙帝于1698年为记述重修卢沟桥而竖的御制碑。
古时,这里涧水如练,西山似黛,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月色倒影水中,更显明媚皎洁,从而成为古代著名的燕京八大景点之一,得名卢沟晓月。喜欢到处吟诗作画的乾隆皇帝也会犯错。相传由他题写的卢沟晓月这四个字中就有一个错别字。
相传,卢沟桥的卢字上边本来有个草字头。一天,乾隆皇帝来到卢沟桥,见这里景色迷人,就要在这里留下自己的墨宝。可这大笔一挥,乾隆皇帝就将卢沟桥的卢字写错了,写成了没有草字头的卢了。乾隆皇帝正要改,旁边的大臣就说:“皇上,您也甭改了,干脆就学嘉靖皇帝,就这么写吧。”当年皇史宬修建完成后,嘉靖皇帝就为它书写匾额,本来是要写成皇史藏的,但皇帝大笔一挥把草字头写成了宝盖。正要改呢,旁边的大臣就说您是皇上怎么能错呢,干脆就这样吧。于是就成了现在的皇史宬了。于是乾隆就将错就错写上了。但他忽略了一个关键性问题,皇史宬是嘉靖年间建的,从无到有自然是嘉靖皇帝说了算了,可这卢沟晓月是金代就有的,史书上都有记载。于是乾隆皇帝就成了错别字的代言人。但就这样乾隆都不肯承认自己写错字,竟然让大臣把史书中有草字头的卢沟桥全改成没有草字头的。这个故事的真假我们不得而知。但据宋代范石湖集记载,卢沟桥下的卢沟河是因为河边丛生的芦菇而得名,按理说卢沟的卢应该是有草字头的。正因如此,有些学者才怀疑这是有人篡改的。
玉泉趵突
玉泉山风景秀丽,泉水清澈,晶莹如玉,山以泉名,故名玉泉。由于这里水清而碧,澄洁似玉,“以兹山之泉,逶迤曲折,蜿蜿然其流若虹”,因而被金章宗取名为羽泉垂虹。但乾隆皇帝认为泉水是从石缝中流出,并没有形成瀑布,不能叫“玉泉垂虹”,而泉水“喷雾如珠”,很像济南的“趵突泉”,所以改名为“玉泉趵突”。成为燕京八景之一.
其实,有关玉泉山的形成还有一个传说呢。北京西郊有个玉泉山,那巍峨的宝塔高高地耸立在山巅,使这里的湖光山色格外优美。关于这座玉泉山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沼泽,一到夏天,就能看见湖里喷出老高的水柱,人们都说这是个海眼。后来有个官员,他动员四周的百姓担土抬石填海眼,想把这个水洼地填平。可是大家不管怎么努力海眼仍然没填上。有天,大家正歇着犯愁,只见工地上来了一个黑胡子老头过来了。他见人们唉声叹气,就问:“你们这是怎么了?干么都这么发愁?”人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老头听了说:“我倒有个主意。”大家听老头讲他有主意,可高兴了!这消息像长了翅膀,立刻传到那位官员的耳朵里。官员立即来见老头儿,一看外表平凡,可精神却不平常,虽不似神仙下凡,可也叫人肃然起敬。于是官员就像老人请教治水的办法。他向总管招来一千个棒小伙儿,再要一千份锔锅的家什。每二百五十人一组,东南西北各自分开,生起风炉化铁。人们分头化起了铁水,夜晚映得漫山通红。七天时间过去了,在老头的指挥下,人们从四面把铁水向土馒头顶上泼去,于是,一个巨大的铁锅造出来了。可惜还差一炉铁水,结果铁料没了,锅沿有一缺口,没铸成。老头说:“算了!咱们大家一齐使劲儿从北往南把锅翻过来,听我喊号子一齐使劲!”人们果然从北一使劲儿掀起大锅,只见巨大的铁锅仰面朝天翻了过来,顺着山势向南滚去。正好扣在海眼上。
那口大锅的缺口处还渗出一股清泉,又清凉又甘甜。人们还在锅上盖了宝塔。当海眼被压住后,那黑胡子老头却不见了,人们这才知道那是鲁班爷“显圣”了。这玉泉山不仅泉水甘甜,风景也十分迷人,后被人们列入燕京八景取名为玉泉趵突。
西山晴雪
西山晴雪在金代原被人们称作西山积雪。到了乾隆年间才改叫西山晴雪。这其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话说在一年冬天,上完早朝的乾隆从窗户向外望去,只见雪花飞舞、满山四野披上银装,脑海里情不自禁地浮现出“西山积雪”那银装素裹的景色。心情颇佳的他暂时放下案头的公务,吩咐手下文物百官,浩浩荡荡前往香山,一睹那里的风采。到了香山身为皇帝的他抑制不住心中对大自然由衷的赞美,说道:“西山积雪果然名不虚传。妙哉!妙哉!”可这话一说完,乾隆沉思了片刻,接着说:“前人为什么起名称之‘西山积雪’呢?此番雪中美景竟然用这样的名字多俗啊。”接着他转身向在自己旁边的刘墉问道:“刘爱卿,你对着西山积雪怎么看?”刘墉忙笑道:“回皇上,臣才疏学浅,不敢冒然所言。”后来乾隆自己想了好几个名字都觉得不好,再看天色已晚,只得摆驾回宫。
回到金銮殿,乾隆的脑子一刻也没闲着,白天起名的事儿一直萦绕在心间。生性好多思虑的他联想很多,心想我堂堂天国之君主,一生赋诗达几万首,如果连个流芳百世的名字都起不出来,那岂不成了以后千古之笑柄。想到这里,心中更加难以平静,一直在龙床上折腾到大半夜还睡不着。第二天他起个大早儿,又和爱臣刘墉等人再次来到香山脚下,这时乾隆竟然灵感大发道:“以朕之意,就取名为‘西山晴雪’更为贴切。”从此“燕山八景之一的“西山积雪”便被乾隆皇帝改为“西山晴雪”了。
居庸叠翠
居庸天险列峰连,万里金汤固九边。这是乾隆皇帝创作的诗句,而这诗句中所描写的地方就是居庸关。居庸关的关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将军徐达监督修建的。是北京西北的门户。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十八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叠,花木郁茂,山鸟争鸣。绮丽的风景,有“居庸叠翠”之称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清末以后,居庸关关城建筑逐渐荒废,但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却为人们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敞开了一个窗口。
金台夕照
2002年,北京财富中心开挖地基时,施工人员挖出了金台夕照石碑,经过专家们的“抢救”,这座石碑又出现在世人面前。金台夕照碑高3.3米,宽1.5米。厚0.5米。碑座高0.95米,宽1.8米,厚0.7米。正面为乾隆行书“金台夕照”四字,落款是“乾隆辛未初秋御笔”,下有两方御印。这些字迹已经不那么清晰,可这磨损也算是石碑峥嵘岁月的见证。后来,北京地铁十号线开通,就把这一站命名为金台夕照站,为的就是纪念这个地方。
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将燕京八景重新更定,把原先的道陵夕照改成了金台夕照。这个金台指的就是黄金台。有关黄金台还有一个故事。在战国时期,燕国国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揽人才,而很多人认为燕昭王并不是真的求贤若渴。因此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十分郁闷。后来有个叫郭隗(wěi)的人向燕昭王谏言说:从前有一位国君想要千里马,当他好不容易发现一匹千里马就派人去买。谁知那匹马却死掉了。可买马的人依然花重金把马的尸骨买回来。国君怨他不该把马的尸骨买来。而那位手下人却说:“我们这一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为你提供活马。”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您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人才必然就会前来效忠您的。后来,燕昭王果然采纳了他的建议,为郭隗建造宫殿,并拜郭隗为师。还修筑黄金台,以延请天下名士。表明,在燕昭王心中,贤士的价值比黄金还要宝贵。没过多久燕国便人才济济了,而国家也更加兴盛。可见乾隆皇帝命名金台夕照可是大有学问的。
哪里能听:
播出电台:北京交通广播103.9兆赫
播出节目:《徐徐道来话北京》
主持人:著名相声演员徐德亮
播出时间:每早六点首播,翌日午夜零点重播。
2017年开始,每天零点也增加一次播出哦!
其他收听方法:
1、歌华有线305频道
2、下载听听FM的APP搜索“徐徐道来话北京”
3、关注本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
本公号所有音频、文字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发转载!违者必究!
长按二码识别或推荐扫描,您就能天天收听阅读《徐徐道来话北京》
点击原文阅读可看到上一期精彩节目哦!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