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作家】张兰洲:儿时麦收的记忆系列——割麦④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653】
儿时麦收的记忆系列——割麦④
河南内黄 张兰洲
小满过后的日头一天比一天好,田野里的小麦渐渐变成了金色的海洋,夏风拂过荡起层层涟漪,洋溢着十分诱人的麦香味道。
曾经记忆犹新,麦收的当天,父母就早早起床,父亲张罗镰刀等麦收的家伙式,母亲则给我们做早餐,还煮上了几个前段时间咸制的鸡蛋。母亲做好早餐,也将我和大哥叫醒,一看表才五点多钟,夏天天短夜长,早上四点半钟天就开始大亮了。正在洗漱,头顶上不时传来布谷鸟那铿锵悠长的鸣唱,似乎将小麦成熟的消息第一时间来告诉农民后生:“布谷,布谷,快收麦谷!……”我们和父母匆匆忙忙吃过早餐,父亲把提前找好的家伙式放到木板车上,全家人精神抖擞地出了村口。
到了地头,父亲将木板车放在路边树下,开始分发家伙式。我和父母、大哥每人手中一把镰刀,站在金色的麦浪中挥舞着手中锋利无比的镰刀。我和大哥年龄较小,没有割麦的经验,只有先学着父母的样子慢慢起步,左手揽麦,右手挥镰,镰起麦倒,伴着“唰唰……”和谐的声响,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刚开始,我们和父母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不一会儿功夫,我们却被父母远远地抛在了身后。耳边不时充盈着镰刀与麦秸秆碰撞的声音,这声音充满着一种优美动人的磁性,这声音无形之中彰显着一种满满的希望和丰收!我和大哥站在父母身后,眼前两道倒地的麦子犹如倒地的顽童,欣赏着大地母亲满眼的金黄和丰收的风景。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身上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洇湿,紧紧地贴在后背上,犹如刚刚用水洗过的一般。我和大哥从心里佩服父母割麦的干劲,也深深地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艰辛和不易!
是啊!每一粒种子都伴着农家人艰辛的播种和酝酿!每一份收获都充盈着农家人辛勤劳作的汗水和磨难!日头渐渐到了头顶,我们一起收工去路边树下吃午餐休息。吃着母亲给我们亲自咸制的鸡蛋,望着远处躺在地上的麦子,一种满满的幸福感溢满心胸。下午接着干,父母割麦,我和大哥负责捆麦子,拿起地上两缕麦秸秆,头对头旋转编在一起,将地上一铺铺的麦子扎捆成型。时间在一分一秒中流逝,渐渐太阳西垂。我和大哥一起帮父母将扎好捆的麦子装车,拉回家中大场……(未完待续)
往期精彩回顾:【中州作家】张兰洲:儿时麦收的记忆系列——磨镰刀③【中州作家】张兰洲:儿时麦收的记忆系列——箍场②【中州作家】张兰洲:故乡的桥【中州作家】张兰洲:端午节的记忆【中州作家】张兰洲:母亲的搓衣板【中州作家】张兰洲:儿时麦收的记忆系列——小满会【中州作家】张兰洲:回荡在乡间的冰棍叫卖声【中州作家】张兰洲:怀念故乡的老物件簸箕【中州作家】张兰洲:我那要强的母亲
【中州作家】张兰洲:奶奶的泡菜
【中州作家】张兰洲:怀念故乡的老物件竹扒子
【中州作家】张兰洲:清明时节忆岳父
【中州作家】张兰洲:三月再见,四月你好!
【中州作家】张兰洲:怀念和父亲一起植树的时光
【中州作家】张兰洲:二月再见,三月你好!
【中州作家】张兰洲:母亲的那双老腿
【中州作家】张兰洲:儿时元宵节的记忆
【中州作家】张兰洲:一月再见,二月你好!
【中州作家】张兰洲:除夕守岁
【中州作家】张兰洲:又忆三叔
【中州作家元旦特刊】张兰洲:元旦贺岁书人生
【中州作家】张兰洲:千古奇人毛泽东
【中州作家】张兰洲:冬至的记忆
【中州作家】张兰洲:田野上燃烧的红色诗行——内黄尖椒
【中州作家】张兰洲:一枚顶针
【中州作家】张兰洲:一抹秋色
【中州散文】张兰洲:乡愁在秋雨中生香
【中州诗歌】张兰洲:祖国颂
【中州散文】张兰洲:豆瓣酱飘香忆母亲
【中州散文】张兰洲:挥泪写母亲
【中州散文】张兰洲:一张通知书,辛酸求学路
【中州散文】张兰洲:部队的年夜饭
【中州散文】张兰洲:怀念故乡的养牛人
【父亲节特刊】张兰洲:年逾古稀的父亲
作 者 简 介
张兰洲,笔名张思清,河南省内黄县井店镇张王尉村人。本人平时爱好写作,尤其擅长散文、诗歌、小说等,曾自创长篇小说《我的自传》一书,诗歌集《津门勤工草诗汇》。曾向《中国诗歌网》投稿散文、诗歌达300多篇<首>,现为北京文学传媒签约作家。中州作家文刊编辑部 顾问:刁仁庆 徐 文 主编:张 静 执行主编:刘 娜 白长新 主播:雅晨副主编:高宏民 杨存德 赵建强审稿编辑:史锋华 袁荣丽 鲁光芬
《中州作家文刊》各基地选稿编辑:
三朵(京浙沪)万七顺(江西浮梁)张三杰(西峡)左德浩(南阳)赵金厚(山东)戴杰锋(河北)武华民(洛阳) 阿拉毛毛虫(郑州)李改红(内乡)周喻晓(安徽)
主编微信:cgzjingjing诗词投稿微信:18637700365投稿邮箱:zzzj201819@163.com投稿须知
投稿须原创首发,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
赞赏七天一结算,六成作稿酬返给作者,四成作平台发展用,后续不计。赞赏少于20元不予发放。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
长按二维码关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