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屋顶蓝衣女孩跟“隐秘的角落”联系起来的,才是真正的坏人

屋顶惊恐一幕
第一次看到三个女孩在屋顶玩的小视频,是别人转发到群里的三段短视频,没有任何文字解说。
我的第一观感是,呀,这个物业要注意了,怎么楼顶谁都能上还没监控;第二个念头是,拍视频的大哥似乎是在家看见屋顶有人,就上去干涉了,我们需要这样的人;第三个念头呢,女孩子们抵赖的样子,让我想起生活中时常会遇到的情况,当对方觉得你在批判他们的时候,就会反弹,会自我辩解。
女孩子抢手机这个情节,对我来说,没有吃惊。我反而觉得,大人把她们叫回安全地带以后,手机确实可以放下了,好好说她们这样不对。举着手机拍摄,确实会给对方带来压迫感,何况还在说,要把视频发给小区,发给家长。
我们成年人有时候幻想,只要我们是正确的,小孩子被批评就会“惭愧地低下了头”,实际上十多岁的孩子已经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好心的凶,跟凶,对孩子来说大概差不多。
所以她会有那个抢手机的举动。爹妈能放她们去屋顶玩,这家教不会优雅到哪里去。
我不是说,这孩子作为是对的,更不是说拍摄者做得不对。
拍摄者的行为特别正确,见义勇为,有担当。拍视频能给家长,给物业做证据,也能保护自己。只是他的沟通,一开始就带着批评的架势,一直举着手机加言语刺激,耿直了些。
所以小野妞的反应,也正常,被批评了就挣扎几下。这不是国人的常态么。
最后也就那么比划两下,手机并没抢到,不然我们也看不到这些视频了。
从批评到反抗到反抗失败视频发出来,都挺合理挺自然,这事就结束了。
恐怖加料
三天后,再一次在各种微信群,看到这套视频,却已经变了。
视频之外加了很多解读。
也正因为这些解读,这套视频进入了传播的爆炸期。
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说,细思极恐,其实这就是现实版《隐秘的角落》,这女孩子自己的年龄最大,站位最安全,却怂恿别的孩子站在外面玩儿,她就是在等着她们掉下去啊!可别让自己家孩子跟这种孩子一起玩啊。
配套解读:她知道自己做错了,心里有鬼,所以才不肯被拍,所以才抢手机。
发生的,还是推测的?
英语国家一年级阅读的时候,就要分fiction和nonfiction。
有时候看网络传闻,觉得中国人的阅读基础里,完全是分不清虚构和非虚构的。
在这个小事件里。蓝衣女孩子年纪大,她站的位置更安全,这两点是事实;“她怂恿那两个孩子往外站”和“她在等她们掉下去”,就是虚构,是猜测;“别让自己孩子跟她玩”则是完完全全的观点。
隔着屏幕就宣判一个未成年人是故意杀人未遂,他们知道这是多大一个罪名吗?
就没有可能这年龄大的孩子实际更敏感,更胆小,所以站得近?对被拍反应更大,也正是因为她年纪更大吧。就算她的性格,做派,有股蛮劲,就能说她是在蓄意杀人吗?
另外,很多大人愿意相信怂恿杀人说,是他们想不通,孩子为何要去那么危险的地方玩儿。不可能是自愿的,必定是有个罪犯在安排!
我想对这样的大人说,小时候挑战危险,无知无畏的傻事,是有一定比例的。爬高台、往下跳、同伴互相壮胆、撩狗欺负猫、假打架打成真的……所以孩子才需要监护人,需要管理呀。
走心
判断力失误的人都要强调自己心善:
“就是为了提醒一下家长们,传播者才把话说这么严重的。”
我还看到一种奇谈怪论,说提醒家长们注意安全是原始灾害,万一委屈了蓝衣女孩是次生灾害,为了主要目的,暂且顾不上别的。达到吸引更多人注意,这种传播就成功了。
之前的关于苟晶说谎,乃至罗一笑的爸爸隐瞒家庭情况,等等,都是同一个问题:为了达到好的目的,可以不顾手段吗?
我的坚持是,不可以。
如果以发心发愿为起点,为了达到“好的目的”,这个“好”可是由个人位置来决定的哟。
希特勒是为德国好,才想灭犹太人的。强调好心,不如强调,无论任何目的都不能用损害别人利益乃至生命的手段。
诚实,客观,严谨,以事实论,才可能遵循一定的轨道去讨论事情。
还有一种言论,说:“万一是真的呢?”
好在我们都用汉语,一个典故就可以理解,这个典故叫“莫须有”。莫须有是不可能定罪的,说莫须有的人,心里明镜似的。
传播
有妈妈说,作为妈妈,如果拍的是我的孩子,我会很感谢拍摄者,阻止她们这么危险的行为。
我问,那么如果你是蓝衣女孩的妈妈呢?
你女儿现在被全网说成是心理阴暗的野蛮小孩,想害死同伴,号召所有孩子别跟她玩儿,你会开心吗?
为什么我们都代入是红衣孩子的妈妈,不会代入蓝衣女孩的家人呢?
是的,本来是社群中一件互相帮助的事,好心人提醒家长管管孩子,提醒物业管管安全。
是那个给视频加上“细思极恐”的传播者,让这互助,变成了互相警惕,互相敌视。
他们细思极恐的内容,翻来覆去,在各种新闻解读里,无非是说:社会太坏了,人们互相害,一定要保持像我这样聪明啊!
他们才是这个社会的负能量。
键盘侠
我说这样的人是坏人,还因为,他是隐形的。
蓝衣女孩有可能遭到网暴,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她家长不靠谱,大概率会觉得特丢人,还有可能被同伴排挤,被指指点点说她是隐藏的心理变态。
视频拍摄者,也正在被埋怨,有一些认为不该对蓝衣女孩如此宣判的人,就在指责拍摄者为什么不给未成年人打码,为什么要发布视频到全网?如果他本意就是发给本小区,让家长认认孩子,他其实也没错不是吗?
甚至,闹太大的话,连《隐秘的角落》都会受影响。谁让你们文艺工作者创作如此黑暗的作品,搞得社会上人们互相猜疑。
只有那个添油加醋细思极恐的键盘背后的创作转发者,不会受任何影响。
他是匿名的。以貌似好心的样子,咀嚼着社会事件里每一根骨头,嚼出肉味来。
恐惧
我有个朋友说,看了这视频,看到小孩子可以这样蛮,真的感到害怕。再联想到安顺的公交车,现在简直除了大城市别的地方都不想去了。
中产阶级在象牙塔里待得太久了。
其实走在街上就有人抢金项链,广州火车站五步一贼,也不过才二十多年吧。社会一直是有分层的。
所以我们才要关心农村关心土地,我们才要做公益做教育。因为大家分不开。
恐惧会让我们判断力歪曲。
以前这些,各自生活在不同圈子,看不到。不能不说是新媒体去中心化把这样的影像推到了我们眼前。你都用拼多多了,也看看别的圈子的样子吧。
我们首先要对付的,是内心的恐惧。
细思应该带来力量,而不是极恐。
生活里是有黑暗面的,心理变态,暗算,欺骗,有组织地犯罪。我们不需要用歪曲的事实,莫须有的罪名,来强调这些。保持戒备,且保持尊严。
昨天群里女生要求我写这个题材,
今天傍晚出门了,夜里才写完。
谢谢读到这里的亲人。
对待信息,我们都洁癖一点
我们的朋友圈就会高级一点?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