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婆媳问题

讲述人:张萌萌性别:女年龄:37岁职业:心理咨询师本报记者叶军(张萌萌是个特别坦诚的人。她说作为心理咨询师,她一直羞于提及自己的婆媳关系。不过,这次婆婆病倒后,让她想清楚一些事情。她现在愿意把自己的故事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也能有所启发。)
婆婆病倒了
前天我刚回到家里,孩子就迎上来告诉我说,奶奶病了。我大吃一惊,连忙问老公到底出了什么事。老公也说不太明白,只说是婆婆搬个小板凳上暗楼拿东西,不小心摔骨折了。医生说要做手术,如果婆婆年纪轻轻倒也无所谓,可她已经是快八十的人,一旦做手术,还是有相当风险的。吃过晚饭,老公就要去医院照顾婆婆,我问老公我去不去,老公意味深长地看我一眼说,还是算了吧。吃过晚饭,儿子进自己房间做作业,我在客厅看电视。心不在焉地,翻来覆去地换台,也不知该看什么。晚上十点,我提醒儿子睡下,老公仍然没有回来。我开始胡思乱想,许多往事一个接一个地涌到眼前来。跟婆婆也有蜜月期
我跟婆婆的关系刚开始还不错,那大概是因为我结婚的时候,就对婆媳关系有很清楚的定位。婆婆怎么可能像妈一样呢,我觉得婆媳表面是绝对不能撕破脸的,那样就没了任何回旋余地,但是你也不能对婆媳关系抱有幻想。如果那样,你未免太过天真。结婚第一年长假,老公问我旅游想到哪里?我说去婆婆的老家。老公以为我是觉得婆婆老家还有亲戚,吃住方便,还省钱。他哪里晓得我的心思,我是觉得我跟婆家的人要想处理好关系,需要重点对待的第一个人就是婆婆。可是她于我就如同陌生人。她来自哪里,生活在怎样的家庭,她从小在怎样的环境下成长,关于这些,我一概不知。如果我不了解她到一定程度,好好相处其实是句空话。我们准备出发的时候,婆婆得知我们的出行计划,兴奋异常。她说她多年没回老家,非要跟我们一起回去看看。就这样,我和老公、公公和婆婆一起踏上了回乡的行程。应该说,那是一趟快乐的行程。婆婆的老家在大山深处。我们是坐火车、转汽车,在山里转了又转,才到达目的地。她的家境并不好,但兄弟姊妹非常好客。我们天天跟着她走东家串西家,还跟着她一起爬山。那里的山,连绵起伏,没完没了。我很快就爬不动了。可是,婆婆腿脚利索,一会儿就爬到我前面去了。有好几次,她和公公爬至一个山顶,就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在后面像乌龟爬。老公是为了陪我,而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我来说,到最后真可说是举步维艰。婆婆站在高处,俯瞰着我们,还很得意地说,你们这样可不行,我可是几十年没爬咯。还被我甩下一大截!听得人七窍冒烟,不过也不得不佩服她。我婆婆是一个出生在偏僻落后山区的女娃,后来完全靠自己努力,走出大山。她读过大学,算是高知。她的众多弟妹或因为家里没钱,或因为学业成绩不理想,最后都留在山区生活。她也是靠远房的一个亲戚供养,才读完大学。旅行快结束时,婆婆的一个长辈硬是塞给我一个红包,说我是新媳妇。她跟我谈心的时候说,我婆婆在她们面前说了我很多好话,说我能干,懂事,还举了好多例子。我听了自然欣慰,觉得自己找了一个懂得生活甘苦,又通情达理的好婆婆。
拎得太清令我心寒
我对婆婆开始有意见,大概是在怀孩子之后。我和老公结婚好几年没有孩子,婆婆从不多说什么,只是把各种母婴杂志放到我跟前,让我看一看,意思再清楚不过。后来我终于有孕,自然喜不自禁。老公第一时间电话告知了公婆。没想到,和他家人聚餐,第一次当面提及此事。预想中其乐融融的画面没有出现。公公笑着对我说,他们年纪大了,孩子将来还要我爸妈多担待。婆婆在一旁不说话,也没什么表情。可我一听就知道是婆婆的意思。犹如当头被泼一瓢冷水,我心里立刻就犯堵。我爸妈小他们不过四五岁。这种关键时刻,枪声还未起呢,马上撤得远远的。我不是说非要他们帮什么忙,可是这种拎得太清的处事方式令我心寒。虽然心里不爽,我面上也不可能有任何表示。那次聚餐表面一团和气,实则不欢而散。
怀孕期间,他们也没有说煨个汤,给我补养,一概没有。直到快生了,我从单位回到家。公公婆婆说来照顾我,给我弄了几天午饭。可能我有心结,没法对他们打开心扉,彼此都觉得别扭。公公对老公说我生头胎,不如早点去医院。说实话,我也想早点脱离那个环境,也就在一旁附和说,我想早点去医院。结果在医院里,早检查晚检查,动了胎气,孩子恰恰足月就生了。孩子生下来,最艰难的几个月,都是我父母,我的小姨,甚至我朋友的妈妈来照顾,我的感激之情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可是公公婆婆每次来,就是把孩子当个玩意,逗一逗,哄一哄,然后两个人就拍拍屁股走人了。隔些日子,他们也会给老公一些钱。这样,他们大概心里平衡一些,觉得尽到责任了。可是,我觉得,不是所有缺失都是钱能弥合的。就这样,表面上,我还是和公婆维持最基本的礼貌,可是在心里我和他们越来越远。老公深知我的想法,也不为难我。一般年节时,和公婆见个面,寒暄一下。平常互不打扰。长期伴随的幽怨和愤怒
其实,我知道婆婆养育孩子的过程很辛苦。她的婆媳关系并不好。她的婆婆非常强势。她当年因为工作的关系,把我老公托付给自己的婆婆抚养。两边育儿理念不一,产生诸多矛盾。那还是在我们刚结婚那会儿,有一次,我正跟老公在中山公园散步,老公的电话急促地响起,是婆婆打来的,非要我俩到她那边去一趟。老公当时想拒绝。我听婆婆在电话里声音不对,就催促老公马上过去。我俩赶到时,只见婆婆正在表达对已过世婆婆的不满。公公颇有为尊者讳的思想,两次三番拦阻,说都是过去的事了,你还提它做什么。我老公也赶紧打岔,想转移她的话题。我是学心理学的,知道这是淤积在她心中很久的情绪,不宜压抑。我劝公公和老公,我说你们让她说。然后,我们三个就不怎么说话,就听婆婆一直说一直说,开始她情绪很激动,声音像在吵架,渐渐地声音放低,情绪也慢慢恢复平静。
那些不良的婆媳关系,竟然在时过境迁若干年后,还会令人如此幽怨和愤怒。这一幕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等待老公从医院回来的这个晚上,我突然又想到这一幕。我暗自揣测,会不会是婆婆因为过去和自己婆婆因育儿产生矛盾,一年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所以干脆打从一开始就回避帮我照顾孩子。孩子六岁多时,婆婆来家里玩说过一句话,不知为什么,我一直记得。那天,好久没到家里来的婆婆觉得儿子长高长壮了,一家人欣慰的同时,也在感叹养育孩子不易。婆婆忽然在旁边幽幽叹息一声说,想起当年照顾劲劲(我老公的小名)的长辈,她们还是蛮辛苦的。说话的时候也不看我们,好像是自言自语,是在说给自己听。现在想来,那个时候,她可能是在和她的婆婆达成某种和解。
可是,我要如何和她达成和解呢?如果非要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我觉得她对自己的婆婆的愤怒,某种程度是对自己的自责。因为她错失了对孩子最初几年的养育。自责更痛苦,所以不如谴责别人了。这些可能都是我一厢情愿地揣测,可能她就是个自私的自以为清高的老太婆,过去缺席自己孩子的最初养育,现在继续把自己跟孙子的养育撇得开开的。但当我想到她这一生的艰难和纠结,怨恨会少一点,同情会多一点。不想哀怨成烂泥
深夜时分,房门咔哒一响,老公拖着疲惫的步子进了家门。我小心翼翼地问怎么样,老公说婆婆不太清醒,手上在输液,却烦躁地挥舞着手臂,把同房的病人都吓跑了,现在病房里只剩她一个,相当于住了间“高干病房”。老公轻松地说着这些,我知道他试图化解家里有些沉重的气氛,可是我并不觉得好笑。婆婆那么自持的一个人,如果不是病魔缠身,也不会希望自己这样的。我决定去医院看望婆婆。我是有儿子的人。将来我也会做婆婆。我不奢望和婆婆关系变得蜜里调油,但我更不想让那些哀怨的情绪在心中沤成烂泥。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李青说情
这道题很难,但并非不可解
一个清醒得认识到婆媳界限,明白婆婆不可能像妈一样的媳妇,最终还是遭遇到了婆媳矛盾。王阳明的心学最强调“知行合一”,有些事情我们做不好的原因是因为认知没有到位。你以为你对婆媳关系有了理性认识,但遇到现实,你的理性就不管用了,说明这个理性并非认知到位的真理性,不过是自以为是的假理性。
婆婆没有对怀孕生产的媳妇给予援手,关键时刻还是亲妈顶上来了。这一切不都在媳妇的认知范围之内吗?这么大的怨气从何而来呢?这只能说明,媳妇事先还是对婆婆抱持了超出理性的预期,所以她会失望,会失落,会生气。
一个高知的婆婆有她难以释怀的婆媳心结,一个以心理学为职业的媳妇同样有她的婆媳心结,或许对女人来说,婆媳问题是跨不过去的一道难题,这不关学历,不关学识。不过幸运的是,最终她们还是走向了理解以及和解。
这道题很难,但并非不可解。多一点认知上的清醒,即使不到位,也总比没有要好。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