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老人

本文来自于投稿,作者岳文正去年冬天的第一场雪,下得有些晚。
直到腊月二十六曰了,吃过早饭,天空才开始飘雪花。
随着这漫天飘雪,终于传来好消息,给企退老人开资。
上午十点,农业银行。
营业大厅里熙熙攘攘,挤满了各方前来取款的人。人们都在急切中等候叫号。
此刻,大伙的心情都是一个样子,非常着急。都盼着快点儿轮到自己,早点取了钱好去办年货,为在外打工整年未归的儿女们,挑选最好的食材,等他们回家来享用。
唉,作为父母,为儿女一辈子操碎了心,受够了累。可试问儿女,又有几人能领悟到爹娘的这份苦心呢?
年纪已过七旬的老王头,在十余年前,一双儿女大学毕业,就先后留在了外地。
如今儿子在广州落了户,女儿远嫁异乡。现家里就剩下了老俩口。
三年前,老王妻子的身体出了毛病,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学名叫什么阿尔茨海默病,整日里糊涂的时候比清醒多。
此刻,他一领到钱,就着急忙慌的往回赶。今天在外面耽误的时间太长了,他非常担心老伴一个人在家。
可不咋地,他的情况很多同龄人都清楚。当年,他家里兄弟多,日子过的苦,到成年后也讨不上老婆。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上门入赘。
入赘后,他改姓妻姓,接了岳父的班。后来不允许再改姓了,还有人羡慕老王呢。
参加工作后,夫妻恩爱,妻子从没因为家里的事,让他影响过工作。
所以老王从青年起,就养成了一种习惯,吃闲饭不管闲事儿。
就前几年,还是每月工资一发,往妻子那儿一交完事,平素家里油盐酱酸、吃喝拉撒诸事,全由她安排。
如今若不是老伴生病拖累住了他,不然他平素养就的习惯,怎么能打理这么多的事儿!
这三年他每次出门,事先都必须把老伴安顿好,保证她的绝对安全。不然她一会儿瞧不见他,就会漫无目标的出门寻他,其结果可想而知。
一开始,老伴走失的情况经常发生。所以后来,老王就不敢轻易出门了。除非特殊情况,否则都会委托邻里帮忙代办。
唉!人活到这个份儿上,还能有啥出息?
在营业厅的另端,靠窗的排椅上,还坐着两位老伙计,他仨非常熟悉。
其中有位老刘,精气神远不如老王,其实他还小老王两岁。
老刘的走路姿态,已有了老态龙钟的样子。
他老伴早逝,膝下有一子,如今也远在深圳工作。多年前,老刘儿子就叫他一块儿住过去。
他也曾去适应过一段时间,可由于南方气候湿热,加之语言障碍,他性格外向,实在受不了。
如今在村一人守个大院,生活虽吃喝不缺,可精神压抑,心境倍感孤寂。
另位戴帽子的老汉姓吴,年青时脾气暴躁,喜爱喝酒,且经常借酒疯和妻子争吵,严重时还动手打人,最后竟离了婚。
现在,老吴的儿子出息了,为上海某国企高管,可也奈何不了他这个当爹的。
老吴坚决要独自留在家乡生活。多年了,养着一条跛腿老狗,进进出出与其为伴。
儿子曾多次劝说想请个保姆照顾他的生活,可每次都遭到老吴的严厉拒绝。
无奈,儿子只好隔三差五给他通电话,经常寄钱回来,也算是孝顺的孩子了……
目前,这就是多数留守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说实在话,他们这辈人,大凡在生活还能自理的情况下,谁也不愿去给孩子们添堵的。而且个人空间受限,宁愿在家多吃点苦,也不愿出门屈就!
这时,老王急匆匆返回家中。进门的第一眼,就看到老伴已经换好了鞋子。
瞧见他回来,不禁惊讶中露出喜悦之色,举手投足形象酷似一弱智巨婴。开口问道:”我这就要出去,你咋这么快就回来了呢?″
老王不禁内心里一阵酸楚。两只干瘪的老眼,无助地盯着已经穿好了衣帽的老伴,重新开始认真打量她。
老王似乎在这一刹那,又记忆起了老伴年青时候的模样,靓丽端庄,象明星一个样子,处处美丽灵动。
唉!随之一声长叹,他又回到了现实,眼前憔悴的妻子,已满头白发,满脸苍桑。这时,他只觉得胸口热血翻涌,伤感之情无尚悲催。
继而,他又曾联想到老伴的病情,不断加重,就这样日复一日煎熬,用不了多久,老伴终将会有天倒下,先他而去的。
眼下,他所能做到的,也不过听天命、尽人事罢了,在老伴生命有限的日子里,多增加些营养,保持好心情……
好在年前,老王的儿子终于携妻挽子赶回了家。
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三代人团聚,老伴更特别,兴高采烈地和儿子孙子玩耍,一家人还完完整整地看完了春节联欢晚会。
老王看起来也很高兴,但他其实在尽量掩饰着悲伤,在家人面前装出一副快乐的样子。
新年假期过的很快,几天时间一晃而去。
老王又失眠了。
这天晚上,他躺在床上,心潮起伏,思绪万千。看着窗外深遂而诡谲的夜,深感自已的渺小和无能。
孩子们明天就要走了,回到他们的城市。而老家,又成了他和老伴留守的大本营。
春节期间,老伴一直笑逐颜开,似乎好人一个! 然而,明天呢?明年呢?还能否等到下一个春节,和孩子们一起看春晚?
老伴要是不在了,我怎么办?
就这样,老王几乎睁着眼到了天亮。
孩子们起床了……
鹰眼观察:这是一篇小型报告文学,关注的是留守老人,新的社会现象。
作者在一小城从事了多年的老干部、老工人管理服务工作,对基层、对农村老人的喜怒哀乐有着深切的体会,并多次用笔触及这一领域,值得敬佩。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小城镇和农村的留守老人逐年增多。
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与现代社会渐行渐远,文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艰苦,生态环境恶劣,与子女两地分离,积劳成疾,体弱多病,无人照料等等,这些几乎都体现在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里。
关注农村留守老人,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按照各种会议、文件要求,摸清底数,加大投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针对性服务,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强化智能化服务,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等这些措施,都是必须必要的,也是值得鼓励的。
但把这些指示要求落到实处,实打实地一步步推进,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持续重视留守老人以及留守儿童问题,既需要顶层设计、科学规划,也需要立说立行、只争朝夕,更需要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点个在看,分享各群交流、投稿请加微信(15953227201)
本文公开资料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