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墓园与中国远征军

国殇墓园与中国远征军
文/翟慎晔
题记:为什么要去腾冲?于我,于我们,为风景,也为远行。腾冲,极边第一城,二次大战滇西抗战主战场。远征军、飞虎队、松山大战、龙陵战役、焦土抗战等都发生在腾冲。为了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20万中国远征军血战沙场。历史不能忘记!或许,这才是我们腾冲之行的主要成因。腾冲之行,已在泥土微信公众号分享了《有一种时光,叫和顺味道》《腾冲热海,神奇的自然景观》《梦幻腾冲,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动》《银杏村,错过了那一地金黄》《腾冲樱花谷中的别样感受》出行游记。有朋友问:“你没去国殇墓园?”也有朋说:“国殇墓园和滇西抗战纪念馆应该去,那儿更震撼!”到了腾冲,怎可能不进“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为缅怀,也为铭记! 一
说实话,在走进腾冲之前,曾不舍昼夜地突击看完了电视剧《中国远征军》和《我的团长我的团》。其实,最早知道腾冲,也是因为中国远征军。腾冲是中国军队抗战以来,收复的第一座城池。1942年5月10日,由于当时的缅甸曼德勒战役挫败,中国远征军遭受重创,日军借助机械化部队,沿滇缅公路一路北上,几天时间就进入中国境内,瑞丽,芒市,龙陵、腾冲相继失守。当时,占领腾冲城的日军不到三百人,而收复腾冲城,中国远征军却付出了巨大牺牲。从1944年5月11日二十集团军强渡怒江,到9月14日光复腾冲,历时127天,大小战役40余次,歼灭日军6344人,远征军伤亡军官1234员,士兵17075名,与中国并肩作战的美国空军、陆军军人牺牲14人。腾冲一站,历时之久,攻城之艰难,伤亡之惨重,在中国抗战史上绝无仅有。据说,日军占领腾冲后,利用来凤山的有利地形,修筑工事、密布坚固堡垒群,并设有通电流的三层铁丝网围护,编成浓密火网,地下储备粮食军火,构成了既可独立作战,又可相互支援的防御体系。而驻守腾冲及来凤山的日军,正是代号“龙”兵团五十六师团的一部分,这个善于挖洞,战斗力彪悍的师团,曾在缅甸北部截断了中国远征军的退路,逼迫远征军远走野人山,从而导致数万人的伤亡。
后来,通过纪录片《中国远征军腾冲之战》,听军旅作家彭荆风老先生讲述那段历史,知道了70年前的那场血战,之所以打得如此艰难,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是日军方面获取了我军的密码本,所有作战方案,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再就是日军是躲在城堡里面边往外打,远征军是从外面往里攻,而腾冲城的城墙可不是一般砖头和石块垒筑,它是用腾冲特有的火山石垒的。火山石弹性大,炮弹一落在上面,就会弹出很远。既便是飞虎队一次性出动几十架飞机轰炸,远征军几十门大炮齐发,坚如磐石的腾冲城墙,连一个小缺口都打不开。最后,据说是美国的一名飞虎队员,将锋利的钢针与炸弹捆绑在一起,冒着低空飞行的危险,将捆绑着锋利钢针的炸弹斜插进城墙,才将城墙炸开了一个缺口,打开了进攻腾冲城的大门。
想想当时的场景,日军居高临下,机枪封锁所有进城关卡,从正面强攻上来的我远征军将士,在日军的机枪扫射下,像割韭菜一样地一排排倒下,然后又是一排排的人冲上来,然后又倒下,再冲上来,将士们的鲜血流成河……
激战后的腾冲城,街市尽毁,被炸成了一片废墟……


在腾冲的日子里,曾两次走进“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每进一次滇西抗震纪念馆,心都会被触动;每一次走进国殇墓园凭吊,看着那一面面镌刻着勇士们名字的哭墙,都忍不住落泪。2020年12月27日那天,与我家那口子在“国殇墓园”里待了整整一个下午。我们先后跟了三拨旅游团队,听了三位导游讲述不同版本的远征军故事。通过听三位导游细细的讲述,对远征军和腾冲战役有了更多的了解。滇西抗战纪念馆与国殇墓园,是我们腾冲之行最重要也是最沉重的一站。因为沉重,所以没有将这一站放在最前面写;也是因为沉重,我怕写完了这一站之后,再没有心情去絮叨路上遇见的那些美好。曾经,不止一次地在微信朋友圈说过:出行不是我生活的常态,远行也并不能改变我的生活,可行走时听到看到遇到的一切,却可以让我明白一些最浅显的道理。记录一直是伴随我出行的方式,也是我精神层面的需求。千里迢迢地来到腾冲国殇墓园凭吊先烈,也算了却我一个夙愿。国殇墓园位于腾冲市区叠水河畔的来凤山北麓,是为纪念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在光复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而建的一座烈士陵园。该墓园,由辛亥革命元老、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取自《楚辞》“国殇”之名篇,题为“国殇墓园”。

走进国殇墓园,循石级而上,蒋中正题、李根源书“碧血千秋”四个大字映入眼帘。
上了台阶,便是国殇墓园的主建筑——忠烈祠。忠烈祠坐西朝东,位于墓园的中心,右侧是阵亡盟军将士纪念碑,左侧是第二十集团军少将以上军衔阵亡将士墓碑。祠堂内的正面墙壁上,悬挂着孙中山画像和国民党党旗。据说,在中国大陆只有两处悬挂了国民党党旗,一处是南京中山陵,另一处就是国殇墓园忠烈祠了。
滇西抗战盟军阵亡将士纪念碑,这里长眠的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缅印战区滇西战斗中牺牲的美国盟军少校威廉姆?麦姆瑞等十九位盟军将士。他们为了世界和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腾冲人民没有忘记他们!中国人民更不会忘记他们!
忠烈祠后面就是小团坡,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烈士冢。小团坡上,3346块小墓碑,以纪念塔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庄严而肃穆。每一块碑上,都刻有阵亡将士的姓名和军衔。小团坡上掩埋的仅是20万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的代表。在一排排墓碑下,瓦罐里盛放着的不过是他们的一捧骨灰,他们只是一个模糊的群体,还有更多的英烈没有留下姓名。
每一位走进墓园祭拜的中国人,都会站在这儿深深地鞠上三躬,以表达对先烈们的缅怀!
作为一名普通游客,在深度了解光复腾冲历史之后,对英雄的腾冲人民,也是心怀深深的敬意。腾冲沦陷后,腾冲老百姓和腾冲城里的商客,纷纷撤离腾冲城,不做亡国奴,并组织数千骡马抢运沦陷区的物资,以保障抗日军民的急需。当远征军返攻县城时,腾冲民众出动了几万人的民工运输队伍运送弹药粮草、抢修桥梁公路、抬担架搬运伤员、以至家无青壮,致使到保山运送六十万斤军粮的任务落在老弱妇孺肩上。直到今天,国殇墓园都不让日本人进入,他们与敌不共戴天。即便是在今天,你走在腾冲街头,也很少遇到日本车出现。腾冲人对日本侵略者的恨,那是恨到骨头里,而对远征军的爱,也是爱到骨髓里。每年的9月14日,是腾冲城光复纪念日。几十年来,有关远征军有关抗战的日子,都是腾冲人深切表达缅怀的日子。
1944年冬,腾冲人民为纪念在光复腾冲中第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及死难民众,募捐筹资修建了国殇墓园。国殇墓园于1945年7月落成,是抗战中全国最早建立的烈士陵园。腾冲是中国南方丝绸古道上的边关重镇。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边关口岸,使腾冲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滇西抗战主战场。怒江战役、龙陵战役、松山战役、仰攻高黎贡山,腾冲之战,中国远征军与日寇血战时间之长,伤亡人数之大,取得的战略性胜利之显赫,是十四年抗战之最。滇缅大战,以我们的胜利彻底扭转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战局。是中国近百年来最彻底地把侵略者赶出国门的一场雪耻之战。天色将晚,墓园中的游客大都离开了。而我们则沿着石阶来到小团坡山顶,来到松柏环绕的“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光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碑”前,为埋葬在这儿的英烈们再深深地三鞠躬。如若此生还有机会到腾冲,国殇墓园依旧是我最重要的一站。

腾冲的历史,是血与火的历史。在看大型史诗《梦幻腾冲》第三章《碧血千秋》时,看得我泪流满面。舞台上,一个个飘过心头的名字,像星星之火,照亮了黑暗中的中国。虽然很多人的名字,早已淡化消失在了历史的云烟中,可是,腾冲人民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远道而来的我们也不会忘记!
国殇墓园里,竖立在小团坡上的一排排小墓碑,是不朽的音符,是一首首传唱不衰的英雄赞歌。
在这儿,在国殇墓园雕塑群,眼前的雕像,真实再现了当年滇西民众不分老幼妇孺,全民抗战,为修路、修机场砸碎石子,支援前线的情景,看到这样的场景,怎不令人动容。
这位老人是抗日名将寸性奇将军的老父亲、爱国乡绅寸大进,当时已有88岁高龄。寸大进老人,腾冲和顺人,学识广博,一身正气。他恨自己年事已高无力报国,绝食含恨而亡。
腾冲百姓为了纪念寸性奇将军和他的父亲,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山河破碎生不如死,为国尽忠虽死犹生”。
这两位不用说,就知道是盟军史迪威将军和陈纳德将军。史迪威,美国人,二战期间,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陈纳德,美国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创始人。2018年新年伊始,曾在昆明博物馆“飞虎队”展厅看过有关陈纳德的很多图片和史料介绍,也看过史迪威将军与“史迪威公路”的很多史料介绍。当我站在两位国际友人雕像前时,心里依旧满怀着深深的敬意!
不论是“史迪威公路”,还是“驼峰航线”,都载入了中国抗战的历史史册。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曾经帮助、支持过我们抗战的的老朋友、国际友人。“抗日县长”张问德老先生的雕像。抗战期间,他被称为是“骨头最硬的县长”。正是这位令人敬仰的县长,用一个中国人的铮铮铁骨,写下了义正辞严的当世名檄——《答田岛书》。
张问德,腾冲人士,清末秀才。腾冲沦陷后,当时的城中军政官吏弃城而逃。已年过花甲的张问德临危受命,出任了“县已不县”的腾冲县县长。在他接任县长之后,即不顾一切地投入到抗日斗争中,并组建起了战时县政府和腾西北抗日前方根据地。1943年8月31日,日军腾越行政班本部长田岛寿嗣致函张问德,企图招降。张问德复函《答田岛书》,痛斥日军罪行,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这份《答田岛书》,在国殇墓园以碑文的形式展示在游人的面前。全文不足千字,却是字字掷地有声。
腾冲光复后,张问德即挂冠而去,但是在“血色腾冲”的史册中,有他留下的一片丹心。有这种民族气节的人,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在国殇墓园入园大门右手边,有一“倭冢”碑,内埋三名日军将领。听导游讲,倭冢内日军尸首反绑呈跪姿,面朝小团坡的中国军人墓竖埋,以示谢罪。据说,日本人想以高额赎金迁走冢内骨骸,遭到腾冲市长断然拒绝。

两次走进“滇西抗战纪念馆”,两次站在英雄雕塑前,看墙面上的一顶顶钢盔。我没有细细的数过,只是通过语音讲解机知道钢盔有1003个,代表着1942年奔赴缅甸的十万三千名中国远征军。
在滇西抗战纪念馆里,陈列着大量的实物和照片,真实地再现了那一段鲜为人知的悲壮历史。一张张老照片,一场场悲壮的战役,一组组带血的数字,除了震撼!我找不出别的词语。1941年,日军入侵滇缅,应英国当局的请求,同时也是为保卫滇缅公路这条中国唯一的抗战运输大动脉,中国出动精锐之师组成援缅远征军,抗击日寇。由于英军迟迟不让远征军入缅,致使战机延误,而在关键时刻,英军又望风溃逃,致使远征军孤军奋战,最终兵败缅甸。十几万远征军,损失过半,成为中国抗日正面战场最悲惨的一页。
1942年5月,日军切断滇缅公路中国抗战后方国际运输通道,“驼峰航线”便成为了唯一一条空中战略物资运输线。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由“驼峰航线”向中国运送的物资达85万余吨。在这条航线上,有594架飞机失事,1500余名飞行员长眠于高山幽谷中……
1944年5月,为收复滇西失土,打通西南国际运输大动脉——滇缅公路,使盟国的援华物资顺利进入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征军发起了滇西大反攻。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以六个师的兵力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在盟军配合下,围攻腾冲城,于1944年9月14日将日寇全部歼灭,光复了沦陷两年零三个月的腾冲县城。在中国远征军名录墙上,镌刻着10万多名参与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协同参战部队和单位人员姓名。
“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是我腾冲之行唯一两进两出的地方,不是我喜欢看抗战史,而是我需要一次这样的旅程!在拜谒国殇墓园过程中,我的心一直被深深地触动着。

在和顺古镇,曾听人讲过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张溶。张溶,和顺人,是名医生。由于和顺开放的早,走夷方的和顺人从大山之外的世界不但赚来了白花花的银子,也带来了四海风物,照相机就是其中之一。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溶获得一台由马帮从古商道上驮回来的照相机,从此他便迷上了摄影,并在和顺开了家照相馆。1944年9月,光复腾冲城后的某一天,张溶的照相馆里来了一位美军随军记者,请他冲洗几卷胶卷。随着显影药水的作用,相纸上渐渐清晰起来的影像,让张落既震惊又兴奋,原来他冲出来的是一套战地照片,70多张照片几乎记录下了远征军从强渡怒江直至光复腾的70个瞬间。张溶深知这些照片的宝贵,就悄悄地多洗了一套保存起来。上世纪80年代,张溶的儿子张孝仲,把父亲冒着风险保存下来的照片,全部无偿捐献出来,展放在了滇西抗战纪念馆。不然,我们今天走进“滇西抗战纪念馆”,就看不到这些珍贵的历史瞬间了。
在“滇西抗战纪念馆”二楼展厅,是部分远征军老兵的照片。照片下面是他们的名字和简单介绍以及照片拍摄时间。
1942年3月至1945年1月,为保卫中国西南陆上和空中的交通运输线,配合同盟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大反攻,中国政府两次派遣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这场历时三年的滇缅抗战中,先后有来自10余个省份近50万的中华儿女参与到了这场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其中有近15万人战死沙场。抗战胜利后,幸存下来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有近万人因种种原因留在了滇西缅北一带。于是,一场“寻找抗战老兵”的公益在腾冲及全国展开;于是,便有了“滇西抗战纪念馆”二楼展厅里这些老兵们的照片。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深重苦难和浩劫,是途今为止人类史上最修烈的战争。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在战争中为正义、为生存、为保卫国土和民族尊严而奉献出宝贵生命的人们。缅怀英烈,珍爱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心声。通过滇西抗战纪念馆,让我真实的了解了那段历史!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滇西抗战,是中国人永远珍存的记忆。
往期回顾
游记:有一种时光,叫和顺味道
看一场《梦幻腾冲》,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动
腾冲热海,大自然的馈赠
腾冲樱花谷中的别样感受
银杏村,错过了那一地金黄
姿势已摆好
就等你点啦
长按二维码关注,一个
有趣的灵魂在等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