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是梦外的写照,梦外是梦里的囚牢——柏邦妮与万玛才旦导演对谈概要

大家好,我是银太郎阿银,在我们的上一篇推送——第4期观影团《撞死了一只羊》的前线报道中,发出了很多现场美图,也给大家推荐了同类观影片单。但大家应该都发现啦,唯独缺少现场摘要实录。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为《爱奇艺爱电影》官方合作观影团,我们首次活动的映后交流足足有1小时,万玛才旦导演和邦妮对谈的内容,足足整理了两万余字,即使我们尽量提炼再提炼,精简再精简,把所有内容都放在同篇文章中也是一个不小的阅读任务呢。
所以,这一次,映后交流的摘要单独打包放送啦——
在下面主创访谈摘要文字呈现之前,银酱要给大家几个重要提示:
1.《撞死了一只羊》已于昨日登陆各大院线,正式上映,这真的是4月里不应该错过的电影之一,阿银在整理大家的留言和影评时发现不少有要去二刷的啦。
2.现场对谈1小时,信息量巨大,即使只是摘要,想要做到不剧透不泄露片中细节也几无可能,否则本来为大家奉上的映后“干货”就会变成干巴巴和干瘪的了。为了不剥夺大家的观影乐趣,必须提醒尚未观影的小伙伴儿:
有剧透,慎入!
有场景细节描述,慎入!
有作品理念和人物详细分析,慎入!
3.还是建议先去影院看了电影再回来看我们的节目和摘要,很多影片你走出影院后再回过头找花絮和访谈,实在是趣味盎然的一件爽事,当然,有的影迷就是要说“以上这些我都没在怕的”,那么,壮士请上前一步,来读读以下文字吧。
怕了的小伙伴儿用滚动条拖着看看图片即可,或者先收藏,之后享用。
想直接看干货中的干货的,看这里:
柏邦妮观影团No.4《撞死了一只羊》映后对谈摘要
复仇与放下,无人区司机的救赎旅程
邦妮:荣格说一个伟大的作品,就应该像一个梦一样,你看着是非常简单的,很具体的,但其实又是很暧昧的,很难去解释的,它不会确定地告诉你说,就是这样,这是真理,反而它给了你很多去猜测和理解的空间,好的作品,应该像植物一样在自然界生长。于是我就想到了咱们这个作品,它非常简单,故事并不复杂,人物关系也简单,但最后的结尾,却给了我很多耐人寻味的、可以去猜测去想象的一些东西。
我第一遍看完的感受,我觉得好像是一个人,他听到了另外一个人讲了一个故事以后,就情不自禁地走进了他的命运,要去完成他的那个使命。最后的时候,影片把复仇拍得像朝圣一样,金色的光线,壮丽的音乐,所有东西都是往上走的,出现了秃鹫的那个影像,拍得很神圣很解脱,最后司机金巴摘下了墨镜,很释然的那种感觉,影片对杀戮杀人的这种表达,都跟我们观念中有很大的差异。
万玛才旦:大概2006年的时候,我在《小说选刊》上看到了次仁罗布的小说《杀手》,被他的这种讲述方式,对复仇的这种处理方式所吸引,所以就想把它改编成一个电影,这个小说篇幅很短,只有几千字,我就想到了自己的另一篇小说《撞死了一只羊》,首先他们有一个基础,是发生在公路上的故事,主人公都跟司机有关,里面都涉及到佛教的一些理念的东西,比如说救赎、放下、解脱,所以我就把这两个小说糅在了一起。
大家看到电影一开始,这个司机金巴经历了一系列事情,金巴这个名字的藏语的含义,就是施舍的意思,他的所有的行为,都是建立在慈悲的基础上的一种施舍的表现。所以当那个杀手去找到他的仇人,看到这个岁月已经替他做了这种复仇,他也看到玛扎的孩子,他就大哭一场选择离开。这种复仇的传统,其实是一种轮回,有人杀了你的父亲,你要替父亲去报仇,那个仇人的后代长大之后,又要来报仇,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不断轮回的一种传统。所以最后司机金巴在梦里面,穿上杀手的衣服,去杀了玛扎,其实是一种大的慈悲吧,一种施舍。因为只有他杀了玛扎,杀手金巴才有可能真正放下,只有杀了玛扎,玛扎才有可能解脱。
其实在这个片子里面,我想传达的一些意思,是希望终止这种传统。因为对一个民族,或者对一个族群来说,它是一种很暴力的传统。这种传统如果不终止的话,处在这个民族之中的,处在这个传统之中的个体,或者这个族群,就没有希望。所以我希望传达一种个体的觉醒,就比如说最后在梦里面终止了这种传统,那么这个个体才有可能觉醒,作为一个族群,也有可能走进一个希望。所以金巴走进天葬台,第一次抬头看天空时,他看到的是秃鹫,第二次抬头看的时候,就看到了一架飞机穿过云层,飞到了阳光之中,有这样一些暗示,就好像从一个完全旧的时代,从一个完全暴力的,走入一个充满了希望的时代。整个人物的设置,也会根据这个往前走,文本阶段是通过两个金巴名字一样的设置来传递这种关系,另一方面就是通过镜头,到茶馆之后,就好像两个人在不同的时空,经历了同样的事情,茶馆前后就会设置得一模一样,金巴坐的地方,就是杀手前天来坐过的地方,他们看到的窗外的情景,也是相同的,只不过镜头很快就过去了。
而对于这些信息,每个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根据自己的感受,可以做不同的解读,甚至有人说,这整个电影就是一场梦,也有人说,杀手金巴可能就是司机金巴的一场噩梦,或者说这个司机金巴,就是杀手金巴的一场美梦,听到了各种有趣的解读,我觉得这个挺好。、
邦妮:您刚才说的最后他杀掉了一个人,您觉得是一种解脱,其实这个观点我听到的时候很震惊的。
万玛才旦:其实就是一种很大的慈悲,才有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慈悲心的话,那司机金巴第一次撞羊,他带着这个羊去寺院超度,最后施舍给秃鹫就是荒诞的,肯定就不成立,但是因为基于这样一个慈悲心,这样一个施舍,所以他才有可能去做那样的事情,所以他的这种所有的行为才是合理的。羊其实可能没有像基督教里面的那种代表含义,就是一个生命,就是佛教讲的众生平等,所以对于佛教徒来说,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样的。所以藏区放生的时候,你有条件的话,你可以放生一头牛,或者一只羊,但是没有条件的,你也可以放生一株草,草也是有生命的,所以他会在草上打上记号,就作为放生的一种标记。这个跟藏人,或者佛教徒对生命的这种态度,对生命的这种理解认识,是有关系的。
造梦与圆梦,爱梦之人的因缘际会
邦妮:我觉得看这个电影,还是跟您以前电影很不一样的,从最早的《静静的嘛呢石》,它是一个很小很安静很纯粹的一个东西。到《寻找智美更登》,它像是一个藏族的风情画,展示了各种藏族的各个阶层。各个人群,今古的关系,现在的信仰,它是一个很生活化,很画卷,很丰富的一个东西。再到《塔洛》,其实《塔洛》是一个挺悲伤的一个故事,电影一开始的时候,是很有幽默感的,里边有特别多的生活的乐趣和幽默感,充斥在电影前半部分的很多地方,它虽然是黑白的,但却让我感觉到色彩很鲜活,很明亮温润,前半部分看起来妙趣横生,到后来你才慢慢接触到这个人悲剧的命运。再到这一部《撞死了一只羊》,这些之前的作品还是比较写实的,会有一些很确定的人物,很确定的故事,讲的东西也都很确定,很写实,很生活化。到这部作品里面,明显就会觉得里边思辩的东西,宗教的东西,抽象的东西会多,大家都会说是一个从写实到写意的转变。
万玛才旦:以前拍的几部电影,都跟现实有关系,在风格上比较偏写实的,所以大家这次看到《撞死了一只羊》,就觉得可能是一次风格的刻意的转变,其实不是,这种创作方法,这种影像的营造方式,其实跟我的小说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我在看到次仁罗布的小说《杀手》的时候,对他的这种叙事的方式,对他里面的这种影像的营造,和最终的结尾的处理方式,都有一种亲切感,有一种熟悉感,因此非常感兴趣,如果这个小说里没有结尾的这个梦的这段描写的话,我肯定也不会拍这样一个电影。
以前也有很多关于复仇的小说,电影作品,在藏族作品中也会写到康巴藏区一些复仇的传统,但处理这样一种复仇传统的方式,有些就比较简单直接,但小说里,次仁罗布处理得非常微妙。
我自己对梦就一直感兴趣,小说里面也会经常写到一些梦的片断,梦的段落。学了电影之后,就接触到了更多的关于梦的电影,就比如说伯格曼、费里尼,包括大卫·林奇,他们的很多作品其实都跟梦有关系,所以我也希望能够拍出不一样的梦。
拍梦的导演可能很多,但呈现梦的方式,其实特别简单,可能睡着了,下一个镜头就直接进入梦了,这样的表现方式,对我来说是不满足的,所以我希望找到一个比较特殊的方式来呈现这个梦。在拍司机撞羊的那场戏时,司机走下卡车,就跳到一个很大的全景,走到湖的那边去拍,这时候就看到了湖面上的倒影和光线,在那一刻,那个影子是特别清晰的,有了一种幻觉感。于是就决定用那样一个方式,让这个司机进入梦境,在拍梦境的时候,用一种很夸张的很艳丽的色彩,另一方面,我们也用了升格来拍,夸张的天葬的场面,秃鹫的这个场面,最终我觉得达到了那样的效果。
时空与色彩,摄影师带来的相谈邀约
邦妮:这部电影影像的风格很鲜明,我最喜欢的一个段落就是司机金巴去找他的情人,之前的那个影像都是很清冷的光线,到了那个空间里,他跟女人在一起的段落都特别暖。而且有很多暧昧的光线,是遮幅遮蔽的,那个女孩在阴影中间,一束光正好打在她脸上,下一个镜头是从床底下去拍他们俩的脚,他们两个人在床上的时候,没有拍两个人,而是拍羊悬挂在空中的那个羊的震颤,再拍到这两个人,又是在很遮蔽的一个角落里面,那种感觉既私密,又很亲昵。
两个人欢爱的那个场面,和最后复仇死亡的那个场面,这两个段落我是最喜欢的,很多网友非常喜欢茶馆的段落,把老板娘拍得像油画一般的,整个画面那种光和影,两个人的那种走位,特别有质感。
万玛才旦:我觉得跟这个故事的内容,包括它的讲述的方式有关系,首先是色彩,它有三个时空,现实时空,回忆时空,最后梦境时空,所以我们希望用不同的色彩,来呈现三个时空的不同,在现实时空的时候,因为每一段的情绪情景不一样,所以也会做不同的调整,尤其在后期的时候会做不同的处理。那一场戏,他跟情人相处期间,他的表现其实跟他内心的转变有关系,所以对情人的出场,通过影像做了一些暗示。那个茶馆也是,茶馆其实是一个中转站,杀手金巴这个角色其实很重要,但杀手的行踪,他的所有的走向,其实在和司机金巴分开之后,就完全没有了,于是让司机金巴去追寻,去补充,通过他的视点,别人的讲述,还原了这个杀手的行踪,这场戏特别重要,所以色彩上也做了不同的处理。这个一方面跟每场的设置,每场的气氛有关系,一方面跟摄影师的捕捉能力有关系的,摄影师确实很有天才,在这方面。
柔弱与强壮,杀手与司机的对称双生
邦妮:这部影片的摄影是吕松野,我看了他的三个作品,一个是《塔洛》,一个是《八月》,《八月》让我很惊艳,我很喜欢,《八月》那种朴素,几乎童贞一般的那种白亮,像一个白日梦,很像俄罗斯电影的那种气质。再到这一部,我觉得咱们这部电影的影像上更粗砺,更浓墨重彩一些,他驾驭得很好。在小说里,茶馆的这场戏,没有这么长,我看电影的时候,发现这个长度是很长的,中间有很多的枝枝节节,就是两个人近似调情的那个部分。即使没有,这个故事也是完全可以成立的,但是就饶有兴趣的花了很大的篇幅,在写这个女人,而且她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我觉得她有点像是他们命运的中转站,那个传播信息的人,有点像是一个渡口里面给你撑船的那个人,很有意思。她一举一动那种活色生香,她没有什么过分的举止和语言,完全靠她微妙的挪动和眼神的传达,整个人流动的那种感觉,传达出那种性感、暧昧,某种邀请,她的信息非常丰富,特别迷人。
万玛才旦:对这场戏人物的设定,他们身上这种气质的呈现,我觉得跟你对演员的这份敬畏,你对演员的审视,肯定是有关系的。你对一个演员有一个认定之后,就比如说这两个金巴,在写的时候,就会有一个设定,希望在外形上有一个反差,可能金巴看起来很强壮,很康巴汉子的那种,这个杀手反而可能很柔弱,因为长途的这种跋涉,看起来很疲劳的样子,甚至就在离开这个司机的时候,还咳嗽着,身体很虚弱的这种样子,这些都是设计出来的。但是表面看起来很强壮的司机金巴,但其实内心很柔弱,他撞了羊之后,他有这种负疚感,他要去超度,所以他有这样的一系列的事情。这个杀手跟表面也非常的相反,他有一种执拗,一定要找到这个仇人,要报仇,而且这种执念持续了十几年,到最后这种对比,可能又会贯穿到结尾部分。到结尾,这个杀手看起来内心很强大的这种有执念的这个杀手,突然又放下了,而司机金巴,他进入了他俩的梦,穿上了这个杀手的衣服,有了一个很暴力的行为,所以整个人物的设置,整个故事的走向,都是通过这样的一些不断的反转来实现的。
邦妮:虽然说我看电影的时候,感受到这个电影的丰富性,但听您这么仔细解读,还是感觉是非常珍贵。这是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故事,但它为什么支撑着我们,觉得里面有那么大的张力,就在于它的冲突不是表层的那种动作上的冲突,而是那种人性的冲突,人心的冲突,思想观念变化和顿悟的那种冲突,所以带给我们很丰富很有力量的感觉,这正是这个电影的魅力。我们可以聊聊这个片子的班底,这里有看华语电影的豪华阵容,王家卫导演监制,演职员名单上出现了张叔平,廖庆松,林强,吕松野,杜笃之……真的可以说说华语片创作的顶配级别了,这对于创作者来说是一种幸福。王家卫导演在做监制的过程中,有给过具体的意见吗?
万玛才旦:电影是个比较具体的创作,所以你写完一个剧本之后,会给各个部门看,比如摄影,包括录音、美术,这些都会看,我们决定做这个项目之后,就去可可西里,从西宁出发,一路选景,找这些演员,找基本的场景,基本的场景都定下来之后,我就会修改这个剧本,根据场景,不断地完善这个剧本,在完善的过程当中,我会把剧本给王导看,他也会根据自己的专业,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使这个剧本更加丰富。这就跟剧本论证有点相似,如果是小说创作的话,我是比较拒绝这种方式的,因为那是一个完全个人的创作,跟自己的内心有关,跟自己的写作的经验和情绪是有关系的。所以写完之后,就肯定不会这样看,但是剧本这样交流这样看,还是有很多好处的。这个电影对我来说,理解起来就没有那么困难,但对离开这个文化语境的观众来说,相对就比较陌生了,所以我们商量之后,决定要找一个谚语来做个引导,最后找到了一句话,“如果我告诉你我的梦,你也许会遗忘它,如果我让你进入我的梦,那也许会成为你的梦”。把这个话放在了片子里面,有了这样一句话之后,很多观众就比较容易进入这个电影。
最后小银给大家预告下5月的观影活动,必须有的当然是昨天刚刚宣布定档的《罗马》,不过目前具体时间、地点都还没确定,唯一确定的是,超前点映,感兴趣的小伙伴记得持续关注我们哦!下期见,么么哒!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