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拾趣作文(童年拾趣)

《董乡文学》杂志选稿平台第1621期童年拾趣
作者:张法才
金色童年,天真烂漫。无邪的童真、童趣到老都不会忘记。一草一木都饱涵眷恋的情谊,连那残垣断壁、破屋烂墙都关联着许许多多扣人心弦的故事。听那童声童调的儿歌:“我是公社小社员来,手拿小镰刀呀,身背小竹篮来。放学以后去劳动,割草积肥拾麦穗,越干越喜欢。哎嗨嗨哎嗨嗨,贫下中农好品质,我们牢牢记心间。热爱集体爱劳动,我是公社小社员……”个人唱、大家唱、走着唱、蹦着唱,天真地唱出了孩子们爱集体、爱劳动、爱生活的高尚情操。割猪草、剜野菜是农村娃儿每天下午放学后必须要干的活儿。那时,家家户户都饲养着猪、牛、羊等牲畜,牲畜的主要饲料来源就靠野菜和割来的草料,再加上人们餐后的残羹剩汁。放了学,哥哥领上弟弟,人人挎个竹篮跑去村外的沟头、崖岭、河岸、沟渠割青草,剜野菜。孩子们贪玩,聚在一块玩够了再说。天黑了,剜不满篮子,便虚弄虚弄篮子里的草菜,甚至偷割些地瓜秧蔓等盖在草菜下才敢回家。家家养猪牛,一为积肥,二为春节宰杀。把猪、牛肉卖给生产队顶工分分粮,剩下的猪头、下货煮了犒劳孩子们过个好年。大年三十将煮熟的猪头肉切成小块,掺上泡好的粉皮,切上葱丝,浇上酱油拌一盆,光我自己就能扒上一大碗。养头猪,两年左右才能长足个头出栏,两年能够饱餐一顿猪头肉,也能解我一两年的馋。穷苦孩子怕冬天。寒冷的冬天,买不起暖水袋,大人给淘换个输液瓶,灌上热水,暧一下铁一样凉的被窝,也算是最经济、最实惠的暖水袋了。晚上,躺在被窝里,看着妈妈在油灯下缝衣、纳鞋底,听着妈妈哼的小曲才慢慢睡去。鸡鸣五更,睡眼朦胧中便被爸妈叫起,提个自制的煤油灯,跑去学校上早自习。不觉苦,也没觉累。那时没有羽绒服,也没有保暖衣,只有妈妈做的棉裤棉袄。风霜雨雪里,穿着妈妈做的棉衣,从来都不觉冷寒。春节,人人穿上妈妈给做的新鞋子、新褂子、新裤子,满大街跑着显摆,放鞭炮衣服上烧个洞,还心痛的哭鼻子。
童年的农村没有电,也买不起煤,只有锅底下燃起的柴火。一家人围坐火炕前的大锅台,听大人们谈天说地,当父母的能在柴火灶膛里用余火给我们烤块红薯,烧个玉米,兄弟姐妹各分一小块,那就是最佳的奖赏和美味。儿时,爆米花算是孩子们最奢侈的零食。村里来了个爆爆米花的,那可乐坏了孩子们,各家各户的孩子们从家里让家长给拿上缸子玉米和少许白糖,欢欢喜喜地排个长队,就等那惊天动地一声爆响,爆米花香飘四方,连爆蹦到布筒外散落泥土地上的米花,大家都争着抢捡。现在商店里机爆的爆米花,不是太甜就是粘嘴,不酥不香,己完全吃不出爆米花童年时的老滋味了。儿时,孩子们除了想吃,想穿就是贪玩。女孩子文静尔雅些,除踢踢毽子,跳跳皮筋外,还跟着男孩子玩啦(獵:lie)黄鼬鸡;男孩子踢蹬,除看小画书外,还放风筝、打纸牌、打陀螺,还打(砖)瓦、磕拐、压撂、溜冰、拔河等。冬天下了雪,便聚在一起堆雪人,打雪仗,脸蛋冻的涨红,小手冻的冰冷,敞扇着怀,还热得大汗淋漓。那时的孩子们穿的虽单薄,不套(没有)秋衣秋裤,也着实不怕冻,感冒了,鼻涕腾腾也从不吃药。拔河比赛,男孩女孩都参加。小时候我很墩实,我总是在绳头坠绳,我在那方那方赢,双方分组时都争抢我这个小胖墩。孩童时,谁都是爸妈的宠儿。不论男孩、女孩,七八岁了还坐在爸爸肩上骑大马,跟在爸妈屁股后奶声奶气撒娇,缠着妈妈煎面芡,抱着奶奶的大腿要糖块,掏爸爸的口袋的零钱买糖果。盼春节,每人都穿上件新衣服、新鞋子,一家人围坐火炉旁啦家常,守年夜。长大了才明白,逝去了的童年,再也回不到原来的从前。
儿时的自行车叫洋车,当时算最时髦的交通工具。会骑洋车也得意的很。伙伴们瞒着大人偷骑出辆自行车,轮流练骑行。个头矮,够不着脚蹬,腿放车梁下偏着骑,车歪倒,爬起来继续练,膝盖磕破了,用青青菜挤点白汁涂伤口止止血,忍着疼痛继续练习,决不轻易放弃练骑车的机会。小时候,偷练骑车磕坏了车,也没少挨大人的揍,挨顿揍,心里也偷着乐。村北有个废土窑。窑体早己荡然无存,窖基的废虚上满是散落的瓦砾,地势也较四周土地略高。这土窖便成了我们村小朋友们与蔺家村小朋友掷土坷垃、瓦砾“作战”的有利阵地。特别是寒、暑假期里,每天各村都组织一、二十个小朋友,犹如红蓝双方,开展对抗决斗,交战中比谁能坚守住土窖阵地。红蓝双方如临大敌,早站的一方,固守阵地,采取守势,而晚到的一方,则采取攻势,有时红蓝双方战的你死我活,甚至展开拉锯战,有得有失,直至一方举白旗认输。明天继续再战。村南,有条大河叫幸福河,流经我村的最高处岭顶,因而我村也称岭沟河。夏秋时节,河床常常干涸,两岸的农民为方便浇地取水,便在干河床的底部开挖深三、四米深的“井子”。玩皮的我们,经常跟着比我们大几岁的孩子,不知深浅地偷偷跑去“井子”里澡洗。溺水、呛水的事也发生过。小时候的一个伙伴,大人也不知咋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落井。一天,我们一起相约去那河沟的“井子”里澡洗,就他猛,一头扎进了“井”底下的淤泥,就再没浮上来,等叫了大人们下井捞上他来,己是口吐白沫不喘气了。悲痛的家长还请了个“高人”卜算,买了只红毛大公鸡宰杀了当替死鬼。唉!啥法子也换不回孩子的性命了,家长也只能跪求心里平衡吧。
爬树捣鸟巢、摸鸟蛋是最危险、最得意、最有收获感的憨事,做这些憨事时,时常崴了脚,摔瘸了腿,可就是不长记性。鸟儿往往在高大的树上筑巢,也是有意躲避孩子们的洗劫,但再高也难逃孩子们的搔扰。相比之下枣树上的鸟巢容易攀爬易捣,枣树主干低,树皮粗糙,主枝分权多,树枝条硬,易攀爬;榆树树高,枝条软,风一刮,树摇晃的历害,容易摔下来;臭椿、泡桐树最危险,树枝脆易折。越是危险,越刺激,意外收获也大。春天,正是放飞风筝的时节。古诗云:“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早春二月,儿童们尽情奔跑在广茅的麦田上,兴致勃勃地放飞那亲手扎的风筝。扎风筝、放风筝技术含量相当的高。扎风筝,先得用细竹杆、竹条扎成骨架,再糊上纸或绢。风筝要扎得对称,左右两侧吃风面积相当,表糊要平整,彩绘要远眺清楚,近看逼真。放飞要依时间段,风力、风向、丝线筋力来放飞。放、收丝线要把握有度有节律。飞上天的风筝,有近有远,有高有底,各自拖着那长长的尾巴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形状有五角状的、八角状的,有禽、兽、虫、鱼状等;颜色有白的、红的、蓝的、绿的;那真是五颜六色、形态各异、争奇斗艳、各领风骚。风筝放飞中,最让人担心的是那拽拉风筝的丝线能否抗住风筝外挣的张力。飞的越高,扯的越远,越担心丝线被扯断。那扯断了线的风筝,挣脱了丝线的束缚,带着孩子们的梦想,天高任鸢飞,飞过平原,越过河流,飞越高山,跨过海洋,飞往天涯海角。特大的风筝甚至还能把人带上天,真的好危险!许多没上井盖的机井散布于宽阔的麦田中,孩子们只顾放飞,满地乱窜,一不留神掉落井中的事时有发生。想来,儿时天真活泼可爱,也着实让大人们担惊受怕。村里隔两三个月才能一次露天电影,看电影最有趣。露天场地上坚两根高杆,绑上横梁,固定上银幕,场子中央放张条桌,架上放映机,汽油机发电,晚上就能放映故事片了。看过的故事片有白毛女、红灯记、金光大道,还有地雷战、地道战……至今,故事片金光大道的主题曲:“长鞭一甩啪啪啪响……奔向社会主义金光大道”,仍能背唱。地雷战、地道战、奇袭白虎团、渡江侦察记等战争片,更是百看不厌,本村看罢再跑去邻村看。想比那捉迷藏的心计都是从战争片、侦察片中学来的。看电影要早占埝,孩子们一大早便跑到放映场上摆石块、放砖头、洒上白灰占地方,余着的地方还让给要好的小朋友,送个人情面子。我没心思占埝子,晚上只好去银幕背面看,字幕的字全是反的,我从不在乎。
清明时节,小朋友都喜欢碰鸡蛋。家长分发煮熟的鸡蛋,我们都舍不得早吃,用大红纸染成红颜色,小朋友之间互相碰。大点的孩子心眼多,用大鹅卵石染成红色当红鸡蛋来碰。我心眼多,先惦量下别人的重不重,辨清真假后才和他们碰。有时我也能赢,赢了心里特别的爽。而年龄小点的孩子被大几岁的孩子耍了,碰破了鸡蛋只知道裂着个大嘴巴傻呼呼地哭,不知大孩子使了计。见此情形,我总是在一边偷着看笑话。玩纸牌,甩个够,个个都乐此不疲。叠纸牌,打纸牌是童年最普遍的娱乐项目。叠纸牌,选纸很关健。一来纸要厚实,二来纸要有韧性,不易撕裂。最优选的是厚些的牛皮纸或挂历纸。课间甩,饭前饭后甩,室内甩,窒外甩,时间长也甩,时间短也甩,装在裤口袋里随时拿出来纸牌找个对手就能甩,翻正纸牌比胜负。儿时,麻雀被误认为“与人类争粮”,属“四害”范畴。小孩们常跟在大人后面捉麻雀。麻雀天性最惊觉,见了人就躲着飞。大人们用弹弓打,我们孩子们准头不行,就学着用筛子诱捕。用筛子诱捕麻雀,最好选在冬季里,大雪天最实用。下了雪,大雪把田地盖得严严实实,麻雀无处觅食。在场院的空场地上用扫帚扫出一小块圆空地,地上撒些黄色的谷子或小米,找个喂牛用的大竹筛,用根小木棍把它支起来,小棍的底端拴上一根细绳,延伸到麦秸垛后面,细绳上还要撒一些麦秸,防止麻雀发现绳子,躲在麦秸垛后悄悄地观察。麻雀虽知这是一个陷井,但它看到处处都是茫茫雪海,肚子又饿得咕咕直叫,便不得不冒然行动。从树上或房顶上飞到竹筛附近。当它长时间观察确实没有危险的时候,便一点一点向筛子靠近,静心等它们挪到了筛子底下,对准谷子猛啄猛吃时,猛地一拽绳子,筛子便倏然扣下,贪嘴麻雀霎时被扣住。真应了那句俗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严冬的子夜,也可用手电筒照麻雀。嗖嗖西北风卷着雪片,刮得一片迷蒙,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麻雀瑟瑟地缩在屋檐下或敞棚的梁檩上。用强光手电筒在麻雀宿营的敞棚、闲屋中一照,刺眼的光束照得麻雀头晕眼花,漆黑的夜里,辩不清方向,满屋里、棚里来回瞎飞瞎碰,碰的昏头昏脑,摔昏在地上被孩子们捡拾。逮住的麻雀有时烧烧吃,有的脱了毛开膛洗净再油炸着吃,炸着吃更香。倒霉可怜的麻雀啊,本来集体做着香甜的美梦,可碰上我们几个,你们就算倒霉吧。麻雀群有时全家被“灭门”,甚至连个“根”也没有留下,罪过啊!罪过!
大人们打麻雀用的弹弓很讲究。弓架都是选二年生以上的“人”字枣木杈来做。选好“人”字枣木杈,量好尺寸锯断,经去皮、蒸煮、火烤、定型、打磨等工序才制作完成。制好的弓架,颜色靓丽,握持感舒服。扯拉的弓筋得用医用中空的圆橡胶绑扎带,筋力大,射程远。弹丸用钢珠,杀伤力极强。而我们孩子们用的弓架,都是用八号铁丝弯的,弓筋采用地排车内胎剪成的皮条,筋力、射程、准头都欠佳。弹丸用的都是自做的小泥丸,射程小,杀伤力也小,小时候玩弹弓,很少打着麻雀。打几只,也是瞎猫碰上死老鼠。捉鱼摸虾的活计,儿时伙伴们都会。六、七十代,村内、村外的小河沟里都有水。有水的地方就有鱼有虾。儿时,伙伴们贪玩,听话爱学的孩子没几个。孩子们最盼星期天,星期天那叫真正解放自由了。那时,家长对孩子们要求不严,更没什么高的期望。一个赶着,二个也是放着,养孩如放羊,反正长大了都下庄户地。那像现在,孩子从小就被关在家里,学习、学习、再学习!有甚者还讲究什么胎教,幼儿园开始就希望孩子考双百,人家学啥咱也学啥,时间全由家长掌握按排,家长根本不知小小的脑瓜能否盛这么多东西?大部分的家长深知没文化的后果,就认一条死理,决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孰不知,这叫硬灌输,也叫强赶鸭子上架,也叫硬逼猫吃葱,实在是扼杀孩子们的想像力,弱化了孩子的智力开发,是标准的拔苗助长。夏、秋季的星期天,约上几个要好的伙伴,从各自家中拿上铁锨、脸盆、水桶,到村外的小河沟里,找个水浅鱼群密的地方,两头用铁锨挖泥筑坝。筑好坝,光着腚跳到河里,一起用脸盆擭水,等把水擭的差不多见底了,个个撅着腚摸鱼抓虾,混身都成了泥孩,逮了鱼虾,按人头、按条数、按个头平均分。有了收获,去河里深水区痛快地洗个澡,洗净身上的泥巴,穿衣各自回家,又能做一顿丰盛的美餐。儿时,星期天老师从不布置作业,老师、家长都管得松,考试张榜做了红椅子,家长自认自家的孩子天生笨,没啥丢人的。那像现在,还建个家长群,定期公布孩子成绩。儿时的学习成绩真的没那么重要,儿时几个成绩差的伙伴,现在都做了大老板,经济上个个都比我强。人各有志吧,条条大路通罗马。小朋们最高兴玩的还是那捉迷藏游戏。两个人玩,三个人玩,五六个人也玩。人多的时候分两组。两组约定胜败规则,有时还选出个裁判来定双方的输赢。但自从看了地道战电影,那玩捉迷藏的游戏真还上了水平。土井也下,大树也爬,猪圈也藏,找寻的一方的确增加了难度。有一回,有个小朋友搭人梯,爬上梁头,做了回梁上君子,不小心四扬八躺摔地下,摔断了胳膊,打了三个月的石膏。为了取胜,陷井也用,障眼法也使,真是开动脑筋、挖空心思、冥思苦想、煞费苦心。要是赶到现在,凭这钻研战术的认真劲,用到学习上,考不上清华也考个北大。童年的故事如过电影,一集又一集,有欢乐,有忧伤,有执着,有梦想,趣味多多,都少不了童真。长大以后,各自的童真都插上了飞翔的翘膀,飞向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物质匮乏的年代,并没有泯灭我们的童真童趣,我们玩的开心,我们闹的欢快,我们自由行,我们自由飞。童年已逝,童真不再,梦想已被现实拆解得支离破碎!感悟中,也只有童年的童真、童趣最无邪、最完美。人活一世,咋也叫一辈子。但愿我们这辈人,欢乐从童年开始,幸福在终年作结。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张法才,男,54岁,中共党员,博兴县公安局干警。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喜欢书法、散文、诗歌创作。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正能量传递下去,让我们一起拿起笔,赞美先锋,讴歌博兴。
张法才文集
(12)东鲁村文革佚事
(11)我和我的团队
(10)印象“老博城”
(9)广州行随笔
(8)想在老家建个小院(7)读《做好人做好事》有感
(6)偶遇老榆树(报刊发表)
(5)麦收
(4)公园鸟巢的故事
(3)品味博兴美食与文化
(2)给娘的生日礼物
(1)老家的圆枣树(报刊发表)
征稿启事
“乡韵乡情”公众平台是《董乡文化》《董乡文学》选稿平台,由博兴县作家协会与博兴县文化馆联合主办。平台宗旨:追求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希望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投稿时请直接粘贴文本,并附有一百字以内的个人简介、作者的照片、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照片请用附件发送。本平台提倡原创首发,文责自负,一旦发现违规现象,立即删除,并在三个月内不发表该作者的文章。投稿邮箱:xiangyunxiangqing@163.com主编微信:csq456csq文学顾问:曹宝东 张基地 王鸣亮 赵乐明 周相尊主 编:初绍庆副主编:周维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