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常家庄园(临街门户依次开,堡门关闭如一堂 ——榆次常家庄园赏析)

榆次常家庄园
临街门户依次开,堡门关闭如一堂
——榆次常家庄园赏析
 
常家庄园位于榆次东阳镇车辋村,处于东经112°34’至113°8’、北纬37°23’至37°54’交汇点上。北依太行山脉,南俯汾河谷地,历史悠久,古称魏榆、涂水、中都,起源于上古榆罔榆州国。常家庄园始建于乾嘉年间,后多次修缮,建筑占地为原车辋村的一半。1947年,因战争被毁多处,后得到修复。是被称为“儒商世家”的常氏家族宅院建筑群。常家庄园是规模最大的晋商大院,也是中国最大的庄园式建筑群。

常家庄园开放为遗存的半条街,共计12余万平方米。其中宅院4公顷、园林8公顷、附属房屋3公顷,庄墙12公里,形成“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贴、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的格局。庄园布局严谨,整齐有序,功能性强。由堡门、堡墙、街道、宅院建筑群、园林、商铺以及街心牌楼、堡池、池桥等组成。街道北侧是庄园的宅院建筑区,临街一字排开。宅院区之北是园林区,包括静园及遐园、狮园两个园中园。街道南侧沿街开有各种商铺,是族人生活消费的供应设施,也是庄园的南封闭线。常家庄园以“后街”为纽带,各个宅院彼此紧靠,形成了“临街门户依次开,堡门关闭如一堂”的格局。 

康熙20年(1681)左右,常氏八世常威在张家口经营绸布生意,渐次发达,由行商到坐商,开设了“常布铺”,为常家的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常威的三个儿子常万圮、常万旺、常万达承袭父业,到乾隆期,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常家跻身于巨商大贾行列,之后,便在榆次车辋村开始了大规模的宅院建设,首先建成“世德堂”老院。

乾隆33年(1768)始,常万圮居村南祖居“世德堂”,称为“南常”;常万达在村北建起了“世荣堂”,称为“北常”。形成“南北常”两大建筑群。经乾隆到光绪年间近150年的不断修筑和完善,形成了占地达60万平方米、规模宏大的庄园,整个建筑面积占到车辋村的一半,在清代晋商大院中首屈一指。民间有“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之说。另外,常家在太原清徐县的姚家堡还拥有相当规模的宅院和地产。
民国37年(1948),晋中战役使“南常”主院“石头巷”和“北常”雍和堂正厅遭到不同程度毁坏。
新中国成立初期,“南常”宅院的全部、“北常”后街西面和南面的宅院,大多分配给他人居住,部分留给常氏后代;后街东面北侧的20多个院落收归山西省民政厅所有,由山西第二残废军人疗养院占用。“文化大革命”期间,常家庄园的影壁和砖、木、石雕被当作“四旧”毁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常家庄园开发指挥部对其主体建筑进行了修缮,2001年9月29日向游人开放,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第一条茶商丝绸之路
常家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开辟了中国茶商第一条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第一世家名门望族,同时营造了中国第一的儒商精神家园。这里的“一山一阁、两轩五院、四园九堂、六水八帖”都充溢着中国茶商的儒气香风,体现出高雅的文化品位和凝重的历史底蕴。
中国民居第一祠堂
祠堂,也称家庙。是祭祀祖先和举行各种礼仪活动的中心。常家祠堂原有“南祠堂”与“北祠堂”。“南祠堂”布局十分精美,建筑
分外精巧,既有祠堂之幽静肃穆,又有园林式的雅致玲珑,只可惜早
已荡然无存了。

现存的“北祠堂”,位于后街东端北侧,始建于清光绪5年(1875)。院宽25米,进深160余米。三门四进,上下两院。戏楼正厅,游廊配房,无一不备。且结构舒展大度,气势雄浑,尤其是正厅两侧的六间回廊,布局更为精美。再加雕梁画栋,桃李芬芳,琴棋书画的彩绘,雕刻的点缀装饰,越发烘托出常氏家族特有的气派和威严。在幽静肃穆中更平添出翰墨飘香的儒雅之气。难怪被人们誉之为“中国民居第一祠堂”。

常家建筑之木雕挂落是常家庄园建筑的一大特色。常氏祠堂二门
的通天挂落是精美的双层镂空木雕,木刻刀法娴熟、错落有致,图案
寓“松鹤长青,延年益寿”之意。松为百木之长,长青不老;鹤称“百羽之宗”,飘逸通灵;相传服松脂可延寿成仙,成仙后又能羽化为鹤;两者合而为一,则寓义吉祥长寿。故有“千岁之鹤依千年之松”的说法。祠堂二门西侧为寿桃,取其长寿之意;东侧则为葡萄,取多子多孙、绵延不断”之意,还有取经商一本万利的意思。
中国民居第一书院
常氏家族的“石云轩书院”,因珍藏稀世珍品“石芸轩法帖”而得名。书院位于后街中端北侧,为园林式建筑,是常家吟诗作画、陶冶情操和培养子弟的书廊。书院由石芸轩书院、私塾院、约斋书院组成,在整体布局上连为一体。碑廊构成了石芸轩书院的主体,收藏展示着四部大型珍贵碑帖,一为正廊的《石芸轩法帖》,二为东廊的《听雨楼法帖》,三为西廊的《常氏遗墨帖》,四为后院南廊的《四十四帝后御笔帖》,皆是中国书法艺术之珍品,极具文物价值。廊即是帖,帖就是廊。书院正面是七开间二层的“听雨楼”,取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句。是常家子弟吟诗作画,研读文书的场所,实为中国私家第一书院。
中国北方民居第一园林
静园,是在原常家“后园子”——杏园、枣园、桑园、花园、菜园的基础上,经过必要的整合和补修恢复而成。静园位于各堂院的后面,纵跨庄园北部,占地120亩。常氏商业往来于江南水乡与塞北大漠之间,因而,静园揉南北风格于一体,既具北派之质朴豪放,又有南派的灵巧秀美。静园以野趣为主,点缀以小溪、水塘、回廊、甬道、亭阁、溪桥、园中园,精致肃静,空灵通透,超然脱俗。
世所罕见的建筑装饰艺术
常家庄园之美,美在装饰艺术。门楼、窗棂、彩绘、雕刻等,几乎无不精美。从形式、数量看,各种风格的门等就多达143种。砖雕、石雕和木雕的各种窗棂、影壁,更是种类繁多,数不胜数,窗式图案就有120种,600余幅。寓意主人品位的影壁有86个。从内容上看,不论是吉祥图案、花鸟虫鱼和人物故事,或程门立雪、或三国春秋等。皆蕴含着儒释道诸家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且刀法娴熟,线条流畅,结构明快,布局俊雅。其中具有清代风格的彩绘,尤为精美,世所罕见,当为东方之绝唱,世界之珍品。
主要景点
常氏祠堂
常家“北祠堂”,开建于清光绪5年(1879),竣工于光绪8年(1882),历时3年,共耗银两万余两。位于庄园后街东段北侧,坐北朝南,院宽25米,进深100余米,占地25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遵从儒礼,南北中轴,东西对称,三门四进,雄浑壮阔,庄严肃穆,是中国北方现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设施最完备、规格非常高的祠堂建筑群。在建筑布局上,从南向北由4个院落组成,即石围栏外院、前院(戏台院)和由献厅分隔而成的里院上、下院。主要建筑设施有供奉祖宗牌位的正厅和献厅、配厅、配房、戏台等。
贵和堂
贵和堂宅院位于后街西段北侧,坐北朝南,有房屋73间,楼房2座,在常家庄园建筑中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个堂,保存的砖、木、石雕、彩绘最完整,有中国民居中最大的砖雕影壁。专家认定七开间后楼是中国民居中最高等级的建筑。贵和堂的建筑,除车马院、客院等附属院落在后街南侧外,主要建筑6处均在街北,是北常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堂。
绣楼
绣楼是位于贵和堂前院一座坐南朝北的二层楼。楼上供未出阁的小姐居住,一层是丫环婢女休息和居住的房间,东暖阁是小姐的卧室,雕花卧榻配有精工细做的香罗帐,衣橱内陈列有绫罗绸缎的衣着和被褥,尽显家族富有和豪华。常家家风民主开放,常家小姐也时常下楼会见亲戚客人,接受家族教育。楼下陈设注重文静、优雅、舒适,整体建筑宽敞明亮,采光充足。
绣楼的最上一层悬挂有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国文专科学生为常赞春夫人乔氏所立的“淑德可风”匾额一块,柱联:“花翻浪涌蒸霞始放宜春沃,天色风动悬萝接紫尽桑麻”;下层有民国十年山西大学文科诸生为恩师子襄(常赞春)所立的“学易颐龄”匾额一块。柱联:“竹树阴浓笠屐行吟梵宇路,禽声早暮秦法鸡鸣翠微间”。
子孙槐
光绪八年(1882)十二世常恰从俄国带回蟠龙槐苗两株植于祠堂中,取槐荫子孙之意。此品种当时在国内极罕见,惜一株毁于燹火。

体和堂
堂主常儒(1798~1869)系常万达长子体第三子,诰赠从三品游击将军独子常以家资捐军期举人,赠从三品中议大夫,宅院东为体和堂客房院。
养和堂
十一世常秉聪宅院,院落呈“品”字形结构,在民居建筑较为少见。常家唯一进士,山西早期教育家十四世常麟书出生于此堂,现布展为“常氏简史馆”。
祭祀文化
祭祀就是人们按照一定的仪式,以恭敬的动作向神灵膜拜致救和献礼,祈求神灵庇佑赐福并帮助达成愿望或实现心理慰藉的一种祭典活动。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更是儒礼仪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祭祀的法则详细记载于《周礼》和《礼记》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和阶级社会的产生,祭祀活动逐渐有了严格的等级界限,祭祀的对象、仪式、场所以及祭祀用品都有明确的等划分和限定,天神地祗只能由天子祭祀,诸侯大夫可以祭祀山川,士庶人只能祭祀自已的祖先和灶神。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祭祀不但形成了一种规范的礼节仪式——祭祀礼仪,而且在传统祭典节日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意义。
民间祭祀仪式
民间祭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文明发展过程中,民间祭祀活动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礼制和仪式:
一、祭祀前一天准备所需物品;
二、祭祀当天清早,陈列先祖牌位(红布蒙盖)、祭品,与祭诸人洗手;
三、主祭三跪九叩,上香三支,一字排开插在香炉中,上下笔直,间隔寸余,陪祭随同三跪九叩,执事点亮蜡烛;
四、主祭先将奠酒在焚香上熏三圈,然后倒入酒池,与此同时,执事揭开盖在牌位上的红布;
五、主祭致祝辞(禀告祭祀的意图和内容);
六、左执事,点香三支,单膝下跪,递给主祭,主祭三跪九叩,上香,陪祭随同。右执事接过,单膝下跪,点头,插入香炉;
七、主祭端起酒杯,左执事倒酒,单膝下跪,递给主祭,主祭将将酒绕香三圈,递右执事,右执事接过,单膝下跪,点头,放在先祖牌位前;
八、主祭、陪祭一跪三叩,如此重复三次,为亚献、三献;
九、左执事端来米饭,单膝下跪,递给主祭,主祭将米饭绕香三圈,递右执事,右执事接过,单膝下跪,点头,放在先祖牌位前;
十、左执事端来肉汤,单膝下跪,递给主祭,主祭将肉汤绕香三圈,递右执事,右执事接过,单膝下跪,点头,放在先祖牌位前;
十一、主祭跪读祭文,读毕,主祭、陪祭一跪三叩。
十二、左执事端茶、水,单膝下跪,递给主祭,主祭将茶、水绕香三圈,递右执事,右执事接过,单膝下跪,点头,放在先祖牌位前;  
十三、主祭、陪祭一跪三叩,主祭致辞;
十四、有嫡长孙,由嫡长孙上香,无则由嫡孙女或侄孙辈上香。所有族人一跪三叩;
十五、主祭将黄裱纸、纸钱、香在化帛处燃烧,族人三跪九叩,祭祀完毕。
常氏家族祭祖活动
节祭:每年正月十五、端午节、中秋节在祠堂供奉祭品,焚香祭拜。
婚拜:新入门的媳妇、婚后三日随夫到祠堂祭拜认祖。
丧拜:亲人亡故,下葬三日后,孝子着孝服入祠堂作告祭。
喜拜:旧时考取功名,喜报发来时,族人要入祠堂告慰祖先。
年拜:春节时,常家召集所有族人到祠堂,摆设供品,按辈分先后排列,由长辈带领焚香,全体行跪拜礼,凡年内生男丁者均以猪头上供,满十男要请戏班唱戏以示庆祝。
大祭:又称典祖,每三十年举行一次,时间在清明前后。逢此祭日,远在外地的族人都要回乡,供品丰盛、仪式隆重,不仅全体族人参加,有时还有地方官员、商界学界同仁、好友及邻近大户豪门前来参祭,并请戏班或剧团演出助兴。祭祀前后还要对族内大事进行商讨或整理谱系以资流传。大祭所需费用来自族内公有资金,祭席极为丰盛,俗称“八八席”:八冷拼、八小妙、八大绘、八扣碗、八时蔬、八山珍、八海鲜、八全牲,并有面点、果品,在山西晋中一带称为满汉全席。

常家庄园的楹联匾额
走进常家庄园,点缀在各地的楹联匾额,足显常家商儒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令人驻足流连,耐人寻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常家庄园的楹联与匾额基本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主要以常氏自拟为主,辅以名人题联两种。匾额大体可分以下几种:职官匾额,主要悬挂于临街的大门上;堂名匾额,悬挂于二门或正堂;寄情匾额,悬挂于正厅及亭阁处;赠送匾额,悬挂于祠堂或是主人宅第;其他匾额。
常家庄园现存的建筑主要有后花园、九堂宅院、街面商铺等。除街面商铺外,其他则分布于后街以北区域。过祠堂后,九堂由东向西依次排列为:节和堂、人和堂、慎和堂、雍和堂、谦和堂、养和堂、体和堂、广和堂、贵和堂。其楹联匾额主要集中在这里。
静园:渔跃龙翔瀛海新波添夜雨  鸾栖凤哕南山乔木长春阴
杏林八卦影壁:拥林万亩眼底沧浪方悟种德若种树  存书万卷笔下瀚海才知做文即做人
杏园流芳亭:郇黍召棠咸称令子 泰松岱柏同祝长春
狮园正门:日有所思经史为诏  久于其道金石为开
镂空花墙:柳阴路曲疏雨相过  喜登楼厌更看月伦
狮园四狮照壁:奇石尽含千古秀  异花常占四时春
狮园且坐亭:得也休急失也休急再等等名位富贵无非浮世幻影
来者莫忙去者莫忙且坐坐良辰美景奈何苍天无情
可园知味轩:奎壁光华文藻丽  岱嵩品望玉峰清
可园曲廊:树人床头花来镜里  风生石洞云出山根
遐园:富贵不淫看阁前花开花落  贫贱莫移望天外云卷云舒
琴心亭:高山流水人生得一知已足矣  清风明月斯世有二好景可也
观稼阁四层:厚俗仁风开轩畎亩余笙歌  张德斯威体乾勉已识睿机
观稼阁三层:万水地间终是一  诸山天外自为群
观稼阁二层:财取天下开拓茶路万里报国乃匹夫之责耳富贵不过身外浮云  燕居田园听取蛙声一片动情于山水之间也淡泊方是人生根本
听雨轩(前):曲水崇山雅集逾狮林虎阜  莳花种竹风流继文书吴诗
听雨轩(后):梅渚千峰雪褚帖临窗学  冰固百尺帘陶诗傍枕开
超然阁:商场驰骋是大丈夫风流盖世  田园安居乃真君子耕读家风
明清街南侧鹤舞照壁:遵温公家范君戴俗训  从文正操行朱子格言
节和堂:旷想已同鸥境界  远游方羡雁途程
慎和堂二门:上栋下宇左图右书  夏葛冬裘朝饔暮餐(篆)
慎和堂正厅:摹书最易须是古人名笔  定武最佳所贵世有兰亭
雍和堂福字影壁:致事慎言耻穷行之及远  省身克已欲寡过而示能
雍和堂二门:墨画数槿竹半床千古业  片石四时花香薰一架书
雍和堂花墙:志业常深常编义  经济实籍英雄姿
雍和堂正厅:行尽风林雪径依然水馆山邨  却是阳春有脚今朝先到柴门(篆)
人和堂正厅:骨气乃有老松格  神妙独到秋毫颠
谦和堂花墙:音响通三籁  声歌奏九成
谦和堂正厅:占得梁园为赋客  合成商岭采芝仙
书院西门:林间好鸟人如意  壁上春山月有光 (篆)
书院书亭:树霭悬书阁坐月观经典  烟含作赋台拂露悟春秋
书院画亭:泼墨染远山寻访前贤意  斜笔点近松托寄后学心
书院琴亭:映月酌商音高歌振林木  张琴和古松纸吟娱冬春
书院棋亭:品茗临春草黑白无胜负  对弈闻夜钟胸腹有甲兵
书院听雨楼法帖廊:已洁心源超世表  只将诗句答年华
书院常氏遗墨帖廊:精神到处文章老  学问深时意气平
书院石芸轩法帖:红叶丽时应取醉  白云深处好寻诗
书院听雨楼上:竹阴在地清于水  兰气当春静若人
书院听雨楼下:堂设琴书听泉山頫内和外适  房睥竹树仰观云石物诱气随
客院鹿图?辋川别墅影壁:仿圣贤行为方能滋品    读儒雅文集足可养心
客院正厅: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养和堂西院花墙:居则致其敬  养则致其乐
体和堂正楼:玉树瑶林照春室  物华天宝借余光
广和堂大门:凤凰宝镜日有喜  丙本神钩君高德(篆)
体和堂二门抱厦:细雨有声弹席帽  清风无碍入纱窗
广和堂正楼:露气竹窗静泼墨临摩诘  秋光月夜深街拓咏少陵
贵和堂正门:灵气之通鸾鹤骖瑶下  龙虎之山芝草纷然生(篆)
贵和堂方篆影壁:大地灵钟肇启文明承景运  华堂瑞霭宏开富有衍心衢
贵和堂绣楼西影:承先一脉真传维忠维孝  启后两条正路曰耕曰读
贵和堂正院正厅:倪迁清閟云林阁  米老英光宝晋斋
贵和堂后楼上:太谷乾坤随处有  君家庭院得春多
贵和堂新院大门:着手成春暗与道合  用心若镜清恐人知
贵和堂新院西门:仁义为怀小用小效  钟镛呈器大扣大鸣(篆)
贵和堂新院西正厅:高人自与山有素  老可能为竹写真(篆)
贵和堂新院东二门:志道有初基要入门心径先问  读书无别法须循序阶可升登
贵和堂新院东正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读书既未成名毕竟人高品雅
堡门东?主园楼门额?日新其德?常家莊園?敦艮吉:晋商席卷天下雄风安在留十二万庄园遗址堪赏览  常氏囊括四海精神何存有五百年诗礼传家可追寻

堡门西?主园楼门额?敦睦仁里:遂其洁清明月如画  欣然嘉喜景星照堂

常氏宗祠:卜地辋川百代儿孙承德泽  名堂燕翼一脉先祖绍嘉猷
乐善好施  艺舟攸济

祠堂戏厅?义关风雅:双蜚雕鹗云霄志  累叶缥缃忠孝经

祠堂二门?光前裕后:胜地临涂水流之远流之长绵延支派  华宗聚辋川霜以栖露以惕感触春秋

祠堂献厅?绵瓜瓞:春祀秋祭尊万古圣贤礼乐  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

祠堂正厅?本支百世:问姓起何时溯乐奏承云曾有轩辕宰相  分支兴此地考年当甘露相传炎汉将军

祠堂正厅内供龛?报本:得姓有由援古国  分支成聚说平原

大门?大夫第:明月山房静树源时见鹿  香霭花间露溪午不问钟

承啓第:皓尔太素栖峙渊深  博览典雅迺有秘书

节和堂正厅:居身不使白玉玷    洁志直与青云齐

人和堂:五际诗听匡鼎说  八分碑看蔡邕书

慎和堂大门?郡伯第:洞天居丽山异石梧桐柳秀润  宝晋斋柔花蕙草椿杉竹露沾

雍和堂大门?武德第:浩溥旁通诗书上不许俭  雍容儒雅衣食边只要勤

谦和堂大门匾?大夫第:沸耳煮茶倾心剥芋  当午读史凌晨注经

书院大门?石芸轩:著书己括金楼子  汲古常携玉带生

书院东门?凌雲:如天高年不可纪  此国极乐不能争 (篆)

奉旨承恩坊(东):田畴连仟佰不及经典充箧笥  邸肆跨坊曲何如义方遗子孙
奉旨承恩坊(西):圣人遗迹德和礼天之助乃顺也  贤者传世俭与廉人之助则信哉

养和堂?进士第:庭有余香谢草郑兰燕桂树  家无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章

养和堂?三仙墙:德滋福禄积善之家有余庆  道涵寿禧资富能训惟永年

养和堂前院西门:书中有书尽看书不如无书    礼外无理唯守礼是为有礼

养和堂西院正厅?书百总:乐正事日有喜    饮且食寿而康

养和堂前院东门?观国光:绍祖宗一脉克勤克俭  教子孙两事唯品唯德

养和堂:处事近厚纤毫必偿为信  存心诚实时刻不易乃忠
半亭铭文
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饮食必慎节,字书必楷正,容貌必端庄,衣冠必肃整,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作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常德必固持,然诺必重应,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凡此十四者,我皆未深省。书此当座隅,朝夕视为警!

辋川别墅:烟云清处霞飞万里俘淑气 晓晖秀壁锦铺千树暎紫微

体和堂大门?文魁:落雁无端悲壮士  真茶远寄自潜夫

体和堂?载德:三坟五典却是日常家用  四书六经原本济世文章

广和堂?花墙门:爱鸟多种树疏密为鸟国 惜子常读书精义是子家

贵和堂后楼下?分惠士林:向以扩胸襟要熟读九经诸史  欲求开眼界须游历名山大川

三省居

砖雕联:芝兰气味松筠操  龙马精神海鹤姿

燕翼堂

养正亭

德被桑梓  华萼联辉  好行其德  力挽狂澜

主要人物
常旭春
常旭春,字晓楼,清代举人。曾任礼部员外郎、山西众议院副议长,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其书法由魏碑入手,后专学唐李北海,笔势凌厉宛转自如,当时商家商号门匾都以能由他题写为荣,与太谷赵铁山齐名。所写碑铭被拓印作为字帖供青年临写。作诗能溶铸史事但别具神韵毫不呆板。常旭春曾任保晋矿务公司第四任总经理,著作有《藏山老人遗稿》等,与其兄赞春被时人称为“常氏二贤”、“常氏双子星”。
常赞春
常赞春,字子襄,清代举人,民国北洋政府众议院议员,清史征访员。善篆书,曾在京师大学堂专研“毛诗”,学识渊博,文章简炼,深得桐城派意韵。后在山西大学任教,对历代碑贴均有考究。篆书长短匀称,无懈可击。被称为三晋一绝。他的指画在清末明初名重一时。赞春楷书近禇遂良,风骨犹为遒劲。清末民初,省内外名人碑碣都以由他来“篆额”为荣耀。此外,他还热衷金石研究,收藏品达干余件,其中不少堪称稀世珍品。由于品学兼著,成为清末民初山西学术界的领袖人物之一。常赞春著作有《金石谈》等,散见的书籍序、跋众多,并曾为《山西献征》、《榆次县志(民国版)》主笔。
世系和功名表

展    馆

砖  雕

 
 
 
 
 
 
 
 
 
 

榆次常家庄园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