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标建筑(武汉地标建筑-黄鹤楼)

武汉地标建筑
武汉最出名的莫过于黄鹤楼(图1),这是武汉的地标性建筑。享有“天下江南第一楼”之称的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与江西省南昌市的滕王阁,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图1)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三国时期的黄鹤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是为了军事目地而建。晋灭东吴后,三国归于一统,黄鹤楼逐渐失去其军事价值,之后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的观赏楼。与此同时,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由于战乱,黄鹤楼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毁于光绪十年。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1981年10月,由设计师向欣然重建,1985年6月建成,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图2a)。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
  (图2)
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墙壁是一幅以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图3a);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景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2至5层的大厅都有其不同的主题,在布局、装饰、陈列上都各有特色。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图3b);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以及节日。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图3c)。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成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图3d)。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
                                    (a)                                   (b)
(c)                                     (d)
 

武汉地标建筑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