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的事例10个(生于忧患的名人的故事300字左右)

《国学钩沉》,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时间回溯到2018年全国“两会”现场。据新华社报道,2018年3月10日上午,中央领导同志到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严肃指出,“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显然,上述讲话中引用了不少成语和典故,今天我们着重讲一下成语“如履薄冰”和“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和如临深渊都是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意思,出自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之《小雅?小旻》,是一首讽刺周朝昏庸的君主不能采纳善谋的诗歌,其中倡导的“如履薄冰”“ 临渊履冰”的人生哲学成为中华民族人文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今天要讲的是《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传》中一个与之相关的故事。

话说鲁僖公二十二年春天,鲁国出兵讨伐邾国,占领须句,并护送须句的国君回国。

邾国,史称邾子国,曹姓、子爵,周代东方著名方国之一,是鲁国的一个附属国,地理位置约在今天的山东省邹城市境内。

须句,又作须朐,春秋时期的小国,故址大约在今山东省东平县、梁山县一带,后被鲁国所灭。

鲁国公然武力介入他国争端,心怀不满的邾人于是出兵攻打鲁国。巴掌大的国家也来挑战大国,简直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鲁僖公非常轻视弱小的邾国,没怎么准备就去迎战。鲁国权臣臧文仲劝告说:“国家无所谓弱小,不能轻视。咱们没有准备,光靠人多力量大,还是有些靠不住。《诗经》上说‘战战兢兢,如同靠近深渊,如同踩着薄冰。’又说‘要谨慎又谨慎啊,虽然说上天光明普照,但得到保佑不容易啊!’以先王拥有的美德,还不敢轻视困难、始终怀有戒惧心理,何况我们也是小国呢?大王你不要认为邾国弱小就不可怕。连小黄蜂、小蝎子都有毒,人们都惧怕三分,何况邾国一个国家呢?”

但是被自信冲昏了头的僖公根本不听。结果当年八月八日,鲁僖公带领军队与邾军在升陉交战,结果被邾军打得大败。惊慌失措的僖公连头盔都跑掉了,被邾军捡到,作为战利品挂在了鱼门上。

僖公的脸算是丢大了。

孙子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端一开,往往不可控因素增多,胜败难料。远的不说,单说最近的美军撤离阿富汗,以美国国力之强,武器之先进,尚被刚刚钻出山沟的塔利班弄得灰头土脸,连带盟军仓皇撤离,更遑论缺少现代战争经验的国家。

闲言少叙,再回到本期成语的出处。前文说过,如履薄冰一词出于《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和广泛的影响。读《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等古籍可以看到,《诗经》里的名言警句在先秦时期经常被上至国君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广泛引用。毫不夸张地说,那时候的庙堂人士不会背几句《诗》,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更没有资格做“外交官 (行人) ”,因为诸侯国之间的外事活动是大多数需要以《诗》明志,以其中的某些篇章或者只言片语来表达外交目的。

但问题是说易行难,能言之者未必能行之。以鲁僖公为例,按说他也是很有作为的君主,但偏偏因为轻敌栽了个大跟头,屈辱的一幕被写进了史书。也正如《诗经?小旻》里的感慨:

人啊,都不敢空手打猛虎,不敢徒步过大河。但很多人只知道这很危险,却不知其它灾祸会降临。因此,面对时局我战战兢兢,就像站在深渊边上,就像踩在薄冰上一样(不踏实啊)。

国学经典欣赏:

邾人以须句故出师。公卑邾,不设备而御之。臧文仲曰:“国无小,不可易也。无备,虽众不可恃也。《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又曰:‘敬之敬之,天惟显思,命不易哉!’先王之明德,犹无不难也,无不惧也,况我小国乎!君其无谓邾小。蠭虿有毒,而况国乎?”弗听。八月丁未,公及邾师战于升陉,我师败绩。邾人获公胄,县诸鱼门。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