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的诗:北宋诗人黄庭坚有什么样的治诗理论?

网友提问:

北宋诗人黄庭坚有什么样的治诗理论?

优质回答:

北宋诗人黄庭坚(1045一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是苏门四学子之一,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

黄庭坚一生不但写诗,硏究诗,而且又提出很多的诗歌理论。例如他主张:”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争于庭,忿怨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换成现代的话就是说,诗歌主要是吟诵人情人性的,而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强词夺理和人争吵,漫骂,以泄自已积怨私愤的。

黄庭坚还提出“点铁成金,脱胎换骨“理论。他认为写诗既要学习前人,又要坚持自已独立,创新。也就是说根据前人的诗意,加以变化形容,力求推陈出新,以俗变雅,以故为新,化腐朽为神奇。

除了以上兩点外,黄庭坚又主强作诗一定要有”句中眼”(也就是后世所谓的诗眼),一字一句,关键字词绝不可随意而为,必须要”月锤季炼,经过长久的推敲。例如和他同代的诗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受黄庭坚的影响,先用过,又用到,入,滿等,最后才觉得用“绿”比较理想。

黄庭坚的这些论诗的理念,无论对当时北宋的诗人还是后世,影响都是相当深远的。

其他网友观点

谢邀,读了师友回答,结合自己读史体会作粗浅赏析。

黄庭坚,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朴之,张耒)之一。“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江西诗派是北宋古文运动的主要成果之一。

黄庭坚(公元1045一1105年’)字鲁直,分宁(江西修水’)人。自号山谷道人,又自号涪翁。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是想挑战唐诗宋词开创自己的一条创作道路。其最突出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夺胎换骨法。

黄庭坚说“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人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之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简言之,夺胎法即点窜古人诗句,借用前人诗意,改为自已的作品。换骨法,即意同语异,用前人的诗意,而以自己的语言出之。王安石有诗云“衹向贫家促机杼,几家能有一钩丝“。黄庭坚改换五字为“莫作秋虫促机杼,贫家能有几钩丝”,这就是换骨法。

二,字字有来处。

黄庭坚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人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字字有来处,就是要求搬弄典故,使用古语。他的《戏呈孔毅父》诗说“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在短短的两句诗中连用两个典故。

三,拗律。

杜甫的七律已有拗律,韩愈也曾借拗句推陈出新,胜过旁人。拗律是交换平仄,使诗的音调反常。拗句是句法的组织改变,使文气反常,但,韩愈,杜甫都是偶一为之,而黄庭坚则把两种方法大量运用于诗歌创作中,成为其特格,后来又有单拗(将句中平仄二字对换)。吴体(每句中的第五字以平声谐转)等名目在诗坛广泛传播。

四,去陈反俗。好奇尚硬。

去陈反俗是黄庭坚作诗的最高信条。好奇尚硬是他作诗的法与格。他说”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用字不工,不使语俗“。别人常用的字眼或鄙俗的调子,他一概洗除净尽。专搜求拗律,拗句,险韵,怪典。

黄庭坚有诗歌创作的大量作品,又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和具体的作诗技巧指南,因而,在他周围逐渐形成了一个诗歌团体,后人称之为“江西诗派”。

其他网友观点

谢邀!

楼上几位都答得全面,弄得我没有要说的,只能瞎扯一通!

元好问曾经过写一组《论诗》,里面有一首专门论述黄山谷,全诗如下

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诗里面说了三个人,杜少陵,李义山,黄山谷,这三个人都有一个特点,善于用典,确切地说把典故用到了巅峰。

黄山谷把典故用到了极致。并且将典故拔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这个古人陈言可以理解为古人说过的话,用过的词,造过的句。

点铁成金,绝对真实!

小可试过,写得再臭的一首诗,只要把某些词换成典故,必然会美到发晕!而且百试百灵,从无例外!

在博学的黄山谷看来,杜甫诗“无一字无来处”,而在有些人比如元稹看来,杜甫诗的最大魅力就是白描“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

实际上玩典故是所有古人通用的创作方法,从汉朝之后,所有文人在创作辞赋时无不用典或参照之前的风格,魏晋时期的诗赋大多都是乐府风格便是明证,到了大唐,全民爱诗,在诗里用典故更是家常便饭。

没有人喜欢用典故,但所有人都用典故。直到黄山谷,把典故堂而皇之地抬了出来,放在了最高处。还成为了江西诗派的创始人。

后世历代诗人及诗评家,都对此提出的批评,可是在实际创作中却都按着黄山谷的路不断前行。

无一例外!

点铁成金呐!谁不知道?谁没用过?

让人嘴上不服笔下不服心里却服到五体投地的一代宗师!

其他网友观点

他提出著名理论是:“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论。 大致有两方面的涵意:一是指借用前人诗文中的词语、典故,加以陶冶点化,化陈为新,使之在自己的诗中起到精妙的修辞作用;二是指师承前人的构思与意境,使之焕然一新,成为自己的构思与意境。

其他网友观点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黄庭坚(1045一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是苏门四学子之一,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

黄庭坚写诗,研究诗,而且有创作性的诗歌理论。他主张:”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争于庭,忿怨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就是他主张人们在写诗吋,主要是吟诵人情人、、、。

其他网友观点

黄庭坚(1045一|105),字鲁直,自号山谷老人,又号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在”答洪驹父”书中说:”青琐祭文,语意甚工,但用字时有未安处,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词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注:青琐,指”青琐高议”的作者刘斧。.他提倡多读书,提倡学韓,杜。在技巧上,他提倡”无一字无来处”,提倡”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提倡创制拗律等。这是舍本逐末,违反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杜甫固然是”读书破万卷”的有渊博知识的大诗人 但他的诗歌伟大 ,照耀千古,是由于它们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实现了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决不是由于他在作品里”搜猎奇书,穿穴异闻”。他确实具有高度艺术技巧,遣词造句都十分谨严,提倡”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作风。但他作品的长处,决不在”无一字无来处”。韩愈的诗文中有价值的作品,也因为它们反映了现实生活。在文字技巧上,韩愈曾经提倡”唯陈言之务去”,反对陈词滥调。何时倡导过”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黄庭坚不但不能从前人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中吸取有益的教训,反而加以曲解,成了错误的诗歌理论。他的这一错误的诗歌方向,居然在宋代形成一个诗歌流派一江西诗派。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