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后金人统治下的百姓生活 金兵占领后北宋老百姓的生活状况

网友提问:

北宋灭亡后,当地百姓在金朝的统治下生活得如何?

优质回答:

金国对北方汉人最恶劣的一个政策是括地,基本上是无偿占有汉人老百姓的肥沃田地(或者把汉人老百姓的地置换到荒地去)。到金宣宗时,北方差不多有一半的最好田地是被女真人括地了。而女真人仅占金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1,金国猛安谋克南迁

猛安谋克是金国军政民合一的制度,猛安是千户,谋克是百夫长,战时出征,平时管民。

金国初年为了巩固在中原侵占的土地,多次将东北的女真猛安谋克南迁中原地区。

靖康年间、绍兴初年、废伪齐的时候,都有金国猛安谋克南迁,但数量不多。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四四,记载金朝天会十五年(南宋绍兴七年)的中原猛安谋克数量:

今日屯田之处,大名府路、山东东西路、河北东西路、南京路、关西路,四路即有之,约一百三十余千户。每千户止三四百人,多不过五百,所居止处,皆不在州县,筑寨处村落间,千户百户虽设,官府亦在其内。

这时的中原女真人不过才5万户左右。

到了海陵王完颜亮,他把首都从东北迁到中都(今北京),通过四次大规模的南迁,将主要的猛安谋克全部迁到中原地区。

《金史》卷四四记载:

贞元迁都,遂徙上京路太祖、辽王宗干、秦王宗翰之猛安,并为合扎猛安,及右谏议乌里补猛安、太师勖、宗正宗敬之族,处之中都;斡论、和尚、胡剌三国公,太保昂、詹事乌里野、辅国勃鲁骨、定远许烈、故杲国公勃迭八猛安,处之山东;阿鲁之族,处之北京;按达族属,处之河间。按达族属处之河间。正隆二年,命兵部尚书萧恭等,与旧军皆分隶诸总管府、节度使,授田牛使之耕食,以蕃卫京国。

完颜亮南迁的女真人有数十万户。

这数十万户女真人到了两代君主之后的金章宗时期,就繁衍成了上百万户,总人数达500万以上。

2,金国女真人的括地

金国初期因为中原的战乱,抛荒地很多,再加上金人南迁数量不多,史籍中没有括地的记载。金国把荒地都收为官田,分配给南迁的猛安谋克户,多余的荒地租给流亡的汉人。

完颜亮时期,因为数十万猛安谋克户南迁,需要大量括地。

《金史》记载完颜亮:

正隆元年二月,遣刑部尚书纥石烈娄室等十一人,分行大兴府、山东,真定府,拘括系官或荒闲牧地,及官民占射逃绝户地,戍兵占佃宫籍监、外路官本业外增置土田,及大兴府,平州路僧尼道士女冠等地,盖以授所迁之猛安谋克户,且令民请射,而官得其租也。

完颜亮将官地、荒地等分配给南迁的猛安谋克户。但因为女真人的强势统治地位,也有很多汉人的肥沃土地被强制圈占,替换成荒地给汉人。

有一家女真贵族竟然圈占土地800顷(古代一顷=100古亩),相当于8万亩。

完颜亮篡位当金国皇帝时,离宋金战争刚刚过去不到10年,还是有大量因战乱抛荒的土地可以括地。

但到了金国全盛的金世宗、金章宗时期,女真人的括地却变本加厉,逐渐括占了全国一半的田地。

一方面是女真人口的大量繁殖,数量翻了几番。为了维持女真人的统治地位,金国不断进行新的括地。

另一方面,女真人原来是渔猎、游牧为主,农耕多交给奴仆处理。来到中原,女真人生活开始骄纵腐化,将括地来的田地交奴仆耕种,或出租给汉人,或因耕种经营不善而荒芜。

金世宗等人继续给女真人不断括地,直至占有了全国一半左右的田地。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其他网友回答

谢友邀

从1127年北宋灭亡至1234年金国灭亡,金国直接或间接控制淮河以北百年,没有办法用问答的形式就问题作详细描述,还是从南宋初年北方遗民的遭遇谈起吧

浅谈金初期北宋遗民的生存状况1.换衣.理发

(建炎三年.1129年)元帅府禁民汉服,及削发不如法者死

刘陶知代州,执一军人于市,验之,顶发稍长大小,且不如式,斩之。韩常知庆源,耿守忠知解、梁,见小民有依旧犊鼻者,亦责以汉服,斩之。生灵无辜被害,不可胜纪

时复布帛大贵,细民无力易之,坐困于家,无敢出焉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三十二

没有把发型留成图中右下角那位洗马帅哥的潇洒模样,出门就是送人头。只留了那种发型仍然出不了门,衣服还得按骑着马的那位帅哥的款式来,不能有盘扣,衽也得反着来

2.奴婢与坑爹

建炎四年(1130年)十二月辛未,是日,大索南人,及拘之于路,至癸酉罢,籍客户拘之入宫。至次年春,尽以铁索锁之云中,于耳上刺官字以志之,散养民间。既而立价卖之,余者驱之达靼、夏国以易马,亦有卖于蒙国、室韦、高丽之域者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

建炎四年十二月,金军统帅粘罕搞了一次为期三天的大狩猎,猎物就是“南人”。第二年春天,金人把猎物们用铁链锁着押往云中,耳朵上刺着“官”字标志的猎物们被牵上市场明码标价出售,没卖完的被拿去与西夏换马,还有一些猎物被卖到蒙古、韩国等地方

据《青宫译语》介绍,金人做人贩子十很诚信,十个“南人”换一匹马,一个“南人”仅值二金。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中原士大夫为宗维所掠,聚之云中,至者无以自活,往往乞食于路。宗维见之,畏其众也,驱三千余人坑之城外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

粘罕的猎物中有一大批肩不能挑背不能扛的士大夫,这批人被视为残次品,大量滞销,士大夫们在云中只能以乞讨为生

粘罕觉得大批乞丐极大地影响到了云中的市容市貌,下令在城外挖了个大坑,一次性收容了三千多人

3.标准地域黑

绍兴二年(1132年)金国开科举,粘罕下令不许录取中原读书人

宗维谕主司,勿取中原人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五

考前,粘罕立马考场,羞辱并赶走了年龄大的举子。因为磁州人胡砺与另一位金国大臣知制诰韩昉关系好,考前把籍贯由磁州改为燕山,荣登榜首

4.逼良为奴

绍兴八年(1138年),是夏,元帅府下令,诸公私债负无可偿者,没身,及妻女为奴婢以偿之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

1138年金熙宗完颜亶改元(由天会改天眷)大赦,下令“凡负债皆释去”。此举影响到了在辖区广泛开展PTP业务的各军队高层利益,为了不使自己的血肉钱化为乌有,金元帅府公然抗旨,下令凡不能一次性偿还所有债务的人全家为奴抵债

在刘豫的大齐境内,大伙的日子会不会好过一点呢?

5.壮丁与田赋

绍兴五年(1135年)八月,己酉,赵鼎进呈探报,刘豫将山东百姓六十以下、二十以上皆签发为兵,每亩科钱五百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二

南宋经吕颐浩、朱胜非、赵鼎、张浚等几任宰执的治理下已经摆脱了初期的困境,进入了“小元祐”时期。刘豫在征发大量丁壮后,仍对农民课以重税

6.刘豫的商税

刘豫的历史使命是“南拒宋军,替金敛财”,征发丁壮后,妇孺老弱残根本没有承担高额田赋的能力,面对拿着砍刀催收田赋的伪齐官吏,卖身人家都嫌吃得多的老百姓只有一个办法——卖儿子

只要有买卖,就会产生税收。刘豫在这股卖儿子大潮中敏锐地发现了商机

绍兴五年十月,伪齐刘豫令,民鬻子,依商税法,计贯百而收其算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四

两宋税制繁复沉重,南宋盐税在商税中占比高达百分之八十,两宋盐价高企,劣质宋盐的价格是周边政权盐价的数十倍,但总的来说宋朝着眼的就是“钱”;我大金不但要钱,小命也可以笑纳,两手都很硬,两手都要抓

其他网友回答

谈金朝下汉族人生存状况,首先要说金朝的统治特点,粗糙,粗糙不代表不好,也不代表好。讲几个栗子。

第一个,盐。北宋盐政大概背景是,官方采盐,卖给商人,40多文/斤。商人买盐,需要兑换各地铜钱/铁钱/纸钞;运盐,需要纳捐各地关税,相当于多交了几笔流通税,然后卖盐。北宋市面上每斤50文以上,南宋由于通货膨胀,要更高,绍兴年间能达到2贯(1200-2000文),平常年月本钱15文上下,卖150-200文,这里面可谓惊天利润。盐税占宋收入60%-80%,至关重要,由于课税太高,私盐屡禁不止,有巡盐官和巡盐弓手来查私盐。金朝基本沿袭。

大定29年,金朝盐价是38文/斤(卖商人价)。朝廷发现,巡盐兵丁会带着私盐去诬陷人,借以敲诈钱财。就下令,巡盐兵不准入室搜索,但这进一步加深了巡查私盐的难度。山西等地百姓都用私盐。朝廷讨论这件事,很多大臣都就认为,巡盐官不仅会诬陷良民,还难以发挥作用,干脆咱和私盐卖一个价,20文/斤,巡盐人员就能全撤。于是次年就裁撤了巡盐人员,市面上的官盐,不说20文/斤,少于30文/斤是肯定的。

南宋同时怎样对待私盐屡禁不止的呢,1. 刺配私盐贩 2. 私盐的中介连坐3.水军投入私盐检查4.各县官员私盐查禁有连带责任5.巡盐官奖励查封的一半货物。盐的成本是金10文宋15文,但卖盐价格是金20-25文,宋150-200文。所以金宋边境卖盐,能获利十倍,淮南宋人多吃金盐。

说茶,由于从宋进口大量的茶,金章宗决定种茶,官价收购每斤600文,由于利润丰富,可以上下其手,部分地方官便强迫农民种茶,部分农民也搞起了私茶,为抑制这些,官价很快改为每斤300文,随后甚至取消了种茶。

金银矿,金银矿在宋也是国营,王安石变法后官私二八抽分。北方农民冬天很闲。金朝农民冬天去开采金银矿,屡禁不止。大定三年,世宗认为,反正禁不过来,不如开放给民,收5%的税。市面流通税收1%,后来有人建议流通加到3%,但宰执觉得那样就会有很多人隐匿金银交易,反而不如1%。

宋的统治是很官僚的,以盐为例,隐蔽地征税,一斤官盐其实90%都是税,造成市面上盐价很高,也豢养了大量打击私盐的人员和机构。金朝统治粗糙,官僚势力弱小,在这些方面它没能力靠监管人民来获取暴利,基本采取弱势政府的方式,裁撤机构、降低官方获利。剥削少,这是好的方面。

铜钱,宋缺铁金缺铜,铜钱实际价值大于纸钞,各户人家藏钱用钞,于是金朝法律规定,藏钱不得多于2万贯。

茶,在和宋的贸易中,茶是主要是进口产品,且茶多被认为是无用之物,于是有泰和禁茶,七品以上官员才能饮茶,所有人不得存储买卖馈赠茶叶。

高利贷,宋元高利贷获利极高,年利50%-70%司空见惯。王安石青苗法用官方年利40%的来抑制民间高利贷。金朝则是,强制规定30%以上高利贷违法,当然中期学习了宋的经验,放14%的官贷来抑制高利贷。

这几项规定全是一刀切,执行效率可想而知。青苗法的水平明显比这几项高得多,这是不好但也没很大危害的方面。

括地。可以说这是导致金朝灭亡的一个关键的罪魁祸首。金朝生死关键在河北山东。迁都和封建九公失了河北,括地失了山东,纵使河南陕西还算忠诚,也回天无术。

背景是金朝发展到中期发现的一个重要问题,女真人贫困化。普通女真人耕地不足,比汉人还穷。当然不是女真人善良,而是金灭宋太突然,根本没有统治汉地的计划,伪齐成立后就收敛了抢掠行为。结果女真大量移民时,发现汉人邻居已经占据了大量土地,缺乏生产资料,又不能圈地,(因为社会稳定,汉人一样是子民),只能去开荒…

金朝法律,开荒前七年,可以向朝廷借贷,可以不纳税,就这样也没人愿意开荒,你就知道难度了。加上女真人自身农业素质不高,就穷了…

作为金朝,不可能面临统治民族经济的崩溃,金朝采用括地。就是国家强制收购,再租给女真人耕种。国家规定是强制收购,到了下面,就是明抢。战争期间女真人明抢,也没人管,但和平时期国家明抢,这可是完全足以激起民变的。括地直接激起了红袄军起义。

括地这个规定,可以说非常非常粗糙,完全对官吏的贪腐程度没有估计。这种强制收购的负面效应足够颠覆金朝,却被官僚机构忽视了。

海陵王南征,除七品以上官员留马一匹,强征所有民马。

这个粗糙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以事任官以事征税,战争时间会摊派大量战争税,强征大量物资,征募大量兵员。

总体而言,考虑税,地,盐等方面,金朝治下的农民比宋压力要小,但金朝统治很粗糙,有些决策是直接剥夺财产,特殊时期会一次性征敛大量财物。比如你要是海陵王时期的河南农民,章宗后期的山东农民,会有概率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其他网友回答

北宋灭亡后,当地百姓的生活,本质上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除了北宋灭亡初期,金朝实行残暴统治。一切稳定之后,普通汉人一如既往地生活,改朝换代就如同新年挂历一般,撕了一页之后,新的一页重新开始。

借用《剑桥中国史·辽金西夏史》的说法,就是:

“在中国农村地区,生活与在宋朝统治时期肯定没有太多的不同,而像开封那样的城市生活,我们也不难想象,当攻城的激战过去以后,生活很可能就一切如故,惟一不同的就是宋朝宫廷和它那帮高官显宦已不存在。”

在这里,并不是借助外国人冒充权威,强化“金朝统治下的百姓无太大变化”这一观点,而是这一观点:一来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二来符合统治者的根本利益。

统治者的根本利益是什么?为维护和强化少数统治者的利益。

换句话说,金人统治的地方,不论是汉人、还是契丹人、女真人,只要他们服从统治者的安排就行了。金朝所在的历史时期,又是纯粹的封建王朝,朝廷靠土地来获取收益,而收益的高低,则是靠人。

人的基数越大,统治者的利益就越大。

事实上,金国灭掉北宋之后,金国的人口总数是一个持续增长的状态,由最初的4000多万一直增长到5000多万,而女真人的比例,没有超过10%。

从人口增长数据来看,金人统治下的汉人同胞,并没有持续受到“残酷”的压迫。

不过,金人毕竟是少数派,在统治汉人时,必定有与北宋不同的方面。

北宋灭亡初期,金国施行剃发易服

宋人所著书籍《三朝北盟会编》多处记载,北宋灭亡之后,金国在原北宋境内强制推行剃发易服:

“金人欲剃南民顶发,人人怨愤日思南归。”

在这本书里,金人称宋人为南民、南人等。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金人想要把宋的土著居民全部剃掉头发,因此,宋人土著纷纷抱怨,且十分想跟着南宋高宗去南方。

金人所著的《大金国志》也有记载:

“元帅府禁民汉服及削发,不如法者死。刘陶知代州,执一军人於市,验之顶发稍长,大小且不如式,斩之。”

元帅府,即金人皇宫。这句话的大意是,皇帝禁止老百姓穿汉族的衣服和发样,如果有人敢违抗,则处死。代州知府刘陶,就抓到一个没有严格遵循剃发易服命令的人,他虽然也剃了发,却不和样式,故而将其斩首。

然而,金国的剃发易服政策执行的相当不咋滴,仅仅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营”,就不了了之收场。后来,干脆实行一国两制的雏形——分制制度,即汉人按照汉人的生活方式生活,金人按照金人的生活方式生活。

到了金海陵王完颜亮弑君继位,干脆废除了“剃发易服”的命令。此时,北宋已经国灭20余年。可见,女真人的老祖先也并非一味地顽固,还是有变通之理的。

金人在汉地强行括地

括地,指的是金人统治者强行收走汉人的耕地,然后以极低的价格卖给金人耕种。

随着金国国土面积的增加,金国的统治民族——女真人,不断地迁徙到新占领的地方。到了这些地方之后,女真人很快就发现,生活上他们水土不服,生产上他们不适应汉人的耕作方式。更坑的是:女真人缺少耕地。

从女真人第一次(靖康二年,北宋尚未灭亡)大规模南迁开始,金朝就对新的占领区推行括地正常,即强占汉人耕地。《燕云录》记载:

“每州汉人、契丹、奚家、渤海、金人,多寡不同,大州不过留一千户,县镇百户,多阙额数。”

翻译过来就是,金军在占领新的地盘之后,就会有汉人、契丹人、金人迁徙到这里,并派兵留守。他们的土地,自然就是抢夺自汉人。

许多被括了地的汉人,失去土地之后,就成了贫民。他们生活上无所依靠,只好贱卖自己,给金人等民族当奴隶,出卖自己的劳动苟活。史书记载:

“猛安谋克户之民…不亲稼穑,不令家人农作,尽令汉人佃莳……近已禁卖奴婢,约其凶吉之礼,更当委官阅实户数,计口授地,必令自耕……”

这段话里的猛安谋克户,即女真人(金人)。说这段话的人,乃是海陵王完颜亮。

完颜亮的意思很明显:女真人不事生产,整天就知道饮酒作乐;农田里的活,全都租给汉人来耕种,他们只收地租过日子,还养了很多奴婢……长此以往,女真人就废啦,因此要想办法让他们自己去干农活。

金人虽然一直在括地,不过是括了地主家的地,对于广大普通农民而言,只是换了个“地主”继续生活罢了。

后话

金国最后灭亡,也不是被汉人起义推翻,而是被蒙古铁骑降维打击灭掉。

北宋灭亡之后,金国境内虽然常有农民起义,却不是针对女真人的统治,而是括地括的太狠,激起民怨。

总而言之,在生活方面,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还算挺好的,至少没北宋皇帝剥削的那么狠。

其他网友回答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连宋徽宗等一众皇室一万多人都难以幸免金人的侮辱,又何谈在当地生活的汉人,简直是惨不忍睹!

金人不像满清,金人的目的只是掠夺宋朝皇室,而满清是想要一统中原,自然在对待当地百姓方面是截然不同的。金人掳走北宋皇室之后,虽然实权上占领了北方领土,但是并没有学习中原王朝治理疆土的政策的打算,加上北方百姓依然将北宋当做主子,自然是不服从金人的统治。同时金人乃是游牧民族,自然是无法适应北方的生活,因此从北宋中选取了一个傀儡政权,代表金人在北方实行统治。

傀儡政权充分发挥了认贼作父的精神,北宋地区的统治下早已经摧毁了百姓的生活,但是为了孝敬金人,傀儡政权收刮民脂民膏,全然不顾百姓的生活,当地民众的生活要比在北宋政权上惨上好几倍。不仅如此,一些人家为了满足傀儡政权的私欲,甚至开始了卖儿卖女,就连这等泯灭人性的事情都需要缴税。

若是单单为了孝敬金人,勉强苟延残喘这还好。但是傀儡政权不仅仅是全部孝敬金人,国库里的留下的纯银,甚至超过了北宋和平时期的库银。金人自然是不满,傀儡政权自然是被废除。但是就算是这样,汉人的身份也是极为尴尬的,所以南宋王朝收复北方成为了老百姓心心念念的事情。

岳飞乃是南宋的主战派,与金人的战争也是十站九胜,这对于北方汉人来说自然是一丝希望。甚至岳飞的屡战屡胜,给予了北方汉人力量,各地纷纷有了胆量反抗金人,几乎北方大地再一次陷入与金人的焦灼之战。但可惜因为岳飞被害死,主和派赢得了先机,北方再一次失利。

之后宋孝宗继位,虽然是个主战派,也是一心想要收复中原。但是战争确实是搞得如火如荼,也是激起了不少百姓的反抗,但是朝廷中的战士却没有了当年杨家将或者是岳家军的威武,北伐失败,再一次签订了和平协议,将北方再一次送入金人口中。北方民族多次动乱,早已经惹怒了金人,这一次北方自然是逃脱不了金人的制裁。

北宋的之后一直都是养精蓄锐,六十年后再一次准备充足北伐之时,北方民族响应的人数是少之又少。毕竟六十年过去,对宋朝有着家国情怀之人早已经死去,留下的都是一些从小便生活在金人统治下的汉人,早已经将金人认为是自己的君主。相反南宋的北伐被当做一次侵略战争,北方汉人早已经安之若素,对于南宋的来到肯定是奋起反抗。

从被金人压迫到反抗金人再到最后的认贼作父,这就是被金人所统治的北方汉人。至于到了后期,北方汉人都已经完全臣服于金人,自然在政策上就有了松懈,老百姓生活上多了一点富裕,自然也就安心在金人的统治下生活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