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读后感悟(芦花荡读后感悟50字)

芦花荡读后感,芦花荡读后感悟?

咏物诗是古诗词中的常见题材,咏物必然抒情,而诗人却可以润物细无声一般,了无痕迹地描写,正体现了诗歌作品需要含蓄和形象的特点。

唐代很多诗坛高手都非常善于咏物,比如盛唐的杜甫、白居易,晚唐的李商隐和杜牧,等等。他们都能在尺幅之间,展现出宏大的场面,从而让读者产生共鸣。下面介绍唐代才子的一首咏物诗,意境悠远,令人赏心悦目。

芦花

唐代:罗邺

如练如霜干复轻,西风处处拂江城。

长垂钓叟看不足,暂泊王孙愁亦生。

好傍翠楼妆月色,枉随红叶舞秋声。

最宜群鹭斜阳里,闲捕纤鳞傍尔行。

罗邺,余杭人,有“诗虎”之称,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了解这位诗人的读者,一定也熟悉其名句,“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生动地描绘了作者早发途中所见场景。

罗邺虽然被大唐无数杰出诗人的光辉淹没,但作为唐代才子,他的诗歌依然有其独特的风格,不仅苍凉古朴,而且标新立异,所以才能在唐代诗坛有一个立足之地。有一次诗人在郊外闲游,有感于芦花的独特风采,于是即兴赋诗。

春夏季节,芦花开始抽穗、开花,大片的芦苇就像一个个高大威猛的勇士,屹立在池塘中,远远望去,它们随风飘舞,却显得英姿飒爽。到了秋冬时节,芦苇开始泛白,洁白的芦花像雪花、又如飞絮,令人赞赏不已。

诗人站在池塘边,也是如痴如醉地欣赏着飘舞不停的芦花,首联从正面进行描写,“如练如霜干复轻,西风处处拂江城。”芦花就像一条条白练一样,又仿佛霜雪一样,在西风的吹拂下,它们飘飘扬扬地洒遍了江城。作者用“如练如霜”四字,比喻得当,描写形象。

接下来作者又从其他旁观者的角度描绘芦花,“长垂钓叟看不足,暂泊王孙愁亦生。”隐居于烟波中的钓叟,以及暂停在芦荡里的王孙,看见眼前的景象,都对芦花有所心动。

钓叟,暗指隐士,其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芦花飘飞、悠然心会。王孙,指贵族子弟,偶然路过时,见芦花飞舞、忽然产生思乡之情。作者从喜和忧两方面着手,却都展现出人们对芦花的钟情。

诗人一边细细欣赏,一边遣词造句,慢慢琢磨着如何更好地刻画所描写的对象。颈联转而表现其陪伴在月下佳人身边,“好傍翠楼妆月色,枉随红叶舞秋声。” 翠楼上的一位佳人正在赏月,芦花飘扬而上,并依傍在其身边,不仅增添秋色,还随红叶翩翩起舞。

“妆月色、舞秋声”,正表现了芦花的不凡,所以才能与佳人作伴;而“好傍、枉随”,也是转折巧妙,抒写出芦花的不可或缺。

最后作者又发自肺腑地表达了对芦花的喜爱之情,“最宜群鹭斜阳里,闲捕纤鳞傍尔行。”诗人认为,当夕阳西下之时,群鹭翻飞,自己驾一扁舟,缓缓地穿行于芦花荡中,悠闲地捕捉纤细小鱼,这真是神仙一般的生活。

作者细致地勾勒出一幅夕阳晚景,不仅有白鹭,而且还有纤鳞,其恬淡的生活态度令读者也羡慕不已。而所以这一切都是在洁白的芦花这一背景下发生,也就更加深化了主题。

纵览罗邺的这首七律,作者吟咏芦花,并在各种不同氛围中进行描绘,既有秋风阵阵,也有钓叟王孙;不仅有月下佳人,而且还有夕阳、画船,更有白鹭、纤鳞,仿佛一幅美不胜收的风景画,令人如临其境。

南宋诗人杨万里也曾有诗描写芦花,其中名句写道,“风前挥玉尘,霜后幻杨花。”而罗邺在这首诗的首句也用“如练如霜”进行描绘,可谓意境相似,心有灵犀,都展现出芦花的高雅品质,更给人以美的享受!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芦花荡读后感悟50字】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芦花荡读后感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