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人沟鱼出自哪个县?:“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出自哪里、很是喜欢这句诗词,求高人解读?

网友提问: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出自哪里、很是喜欢这句诗词,求高人解读?

优质回答:

诗名《杂诗》,其意近于《无题》,即不能题,不敢题,不愿意也。作者是黄庭坚。

黄庭坚的诗,非宗师不敢翻译,哪怕是宗师级人物也不敢说翻译得对,何况我等鄙薄之人?只能咬牙切齿做无知无畏状强行翻译,却不知对错,亦不知幻真。

此身天地一蘧庐,

蘧庐,指只能住一宿的驿馆(旅店)。典出自《庄子外篇天运》,是形容仁义的,从此诗来看,应当只是原意。

意译为:人生就像是天地间的一个只能住一次的旅馆。

世事消磨绿鬓疏。

绿鬓,指美好的头发,多用于形容女子的貌美,从此诗看,应当是说年华,结合后面的“疏”字,即年华老去之意。

意译为,被人间万事消磨得年华老去。

毕竟几人真得鹿,

得鹿,源于《列子》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很长,我精简一下大意为,砍柴人遇一鹿,杀之,担人被人所见,藏之。后忘藏鹿地点,以为是梦,在路上说此事,一人闻之,依其所言,找到鹿。回家后与妻子说一砍柴人梦到鹿却不知何处,我得之,他做之梦成真。妻子反问是否你在做梦,梦到砍柴人得鹿。不是他梦成真,而是你梦成真。丈夫说,我已得鹿,何必在意是他梦还是我梦?砍柴人日有所思,晚上梦见到藏鹿之地,亦梦见拿鹿之人,第二天按梦中线索找到拿鹿之人,两人争执,于是找到法官,法官说,真得到鹿时说是梦,梦到鹿时说是真。他得到鹿,你要争这只鹿,他妻子又说都是梦,并无人得到鹿,此鹿在此,你们二人平分即可。此事郑王得知后说,法官莫非是在梦中让他们分鹿?然后问此事于相国,相思说,是梦非梦,我亦不清,只能黄帝和孔圣人才可,且听法官之言就好。

解释为:毕竟才有多少人得到了想要的生活。

不知终日梦为鱼。

为鱼,变成鱼。指年当若没有大禹治水,估计现在所有的人都变成了鱼。后来引伸为磨难之意。

字面意思应当是,不知道整日的磨难只是在梦里。

如果结合上下句,诗的大意应为,人生不复,年华渐老,得失如梦。

附2:(于2019年4月24日16:57分添加)

以上的那个解释可能是错的,如果是议论或读后感,我就知错不改了。因为更改会影响推荐几率。但这个真不行,会误导人的!若是误导成年人也就罢了,若是误导了学生小可不能像那些官员一样,会受不了的!

缘由如下。4月18日,一名ID为含羞草LLM的人留言说“梦为鱼”可不可以理解为“梦为鱼而没于渊”呢?这一节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文为“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 梦为鱼而没于渊。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

当时小可在判断典故的时候,也看到了这一节,但没有用。就是因为这一句话放进诗里无法解释或者翻译,而且情感基调也和全诗不符。何况三句已经说梦了,四句还说,岂不是重复么?但是小可对自己关于“为鱼”的解释总感觉在某一处有些脱节,就像两个完全无法咬合的齿轮一样。而庄子的“梦为鱼”就像一个诱饵一样在黑夜里发着光。

我是一个抵抗力很差的人!

于是这几天总是想着这个事,只好再次穷思一番,设想如果“梦为鱼”真是庄子的“梦为鱼”应当如何解释才更好。毕竟那个“梦”字被我不该忽略地忽略了。

找到了!

重要的不是“梦中变成鸟可以飞翔,变成鱼可以潜游”,而是后面那一句“其觉者乎?其梦者乎?”(你是醒着人呢?还是做梦的人呢?),后面还有“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形容快乐很感的意思)。

如果是这样,那么“不知终日梦为鱼”可以解为:(世人或者我)从早到晚(忙碌奔波)都不知道是身在梦中还是身处现实。也就是说这一句真正的解释不是梦为鱼,而是“觉者乎?其梦者乎?”,是现实还是梦呢?

在此,再次感谢含羞草LLM质疑和启发,不得不说,您的观点是对的,我是不是可以无耻地说一声,迟到的正义也是正义?

……

另:我写的这个问答,梦耶?非耶?

附:关于“为鱼”没有选择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狡辩。(如今看来这是错的,但还是不改了,权当给自己一个警示!这是一个反面教材)

小可认为,“为鱼”的典故出自于《左传昭公元年》“刘子曰: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吾与子弁冕端委,以治民临诸侯,禹之力也。”,指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大意为为,若不是大禹治水,现在我们所有的人都变成了水里的鱼。神宋朝张耒有诗“吾衰也久矣,岂复惮为鱼。”即是此意。白居易有一句“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也是此意,杜甫“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更是此意,所以,此处不是庄子的是鱼非鱼,而是大禹的万民为鱼。

从基调和全诗逻辑来看,这首诗特别消极,忧伤。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毫无忧伤之意。反而有一种哲学之美。亦如庄周梦蝶。第一句说人生只一次,第二句说年华渐老,第三句说得失如梦,那么第四句只能是递进,却不会是转折成高兴快乐之意。这种比例反不如我所举的比例高。

其他网友回答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这两句话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杂诗七首》。

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时人评黄庭坚作诗“一字一句,必月锻季炼,未尝轻发”,而且注重用字,用字“要字字有来处”。苏东坡评价说:鲁直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磊落人书细碎事。

黄庭坚的一生,历尽沧桑,几经政海波澜,但从未登上高位执掌大权。他不苟附进,淡泊名利,批评时政,所以屡遭厄境。这首杂诗就是他淡泊名利,言怀抒志的一篇佳作。这首诗的意思是:天地犹如一间屋子身在其中,世间万事劳心耗神头发变少,世上有几个人得到富贵呢?人们只是活得像幻想中的自己罢了。

毕竟几人真得鹿化用了蕉鹿梦的典故,出自《列子·周穆王》。

郑国有个砍柴人偶然打死了一头鹿,怕别人知道,就把鹿藏在壕沟里,并用蕉叶盖上,却忘记了自己藏在了什么地方,一路自言自语,以为是自己做了一个梦。恰好被一个有心的路人听到,经过仔细寻找,真的找到了砍柴人藏鹿的地方。路人回到家和妻子吹嘘说:”事实和砍柴人的梦一样啊!“妻子打趣说;”是你做梦梦见砍柴人得到了鹿吧?真有砍柴人存在吗?现在得到了鹿,只是你的美梦成真了吧。“路人说:”管它是别人的梦还是我的梦呢!既然美梦成真了,还是先美餐一顿再说吧。“

砍柴人回到家很不甘心,始终想不明白是真是梦。惊奇的是到了夜里,不但梦到了藏鹿的地点,还梦到了鹿被路人盗走。第二天,按照梦的指使果然找到了那个路人,二人为了争夺鹿的归属,闹到了官府,官员说:”砍柴人啊,你开始真的到了鹿,却说是梦。后来又在梦中看到路人拿了鹿,妄然说这是真相。那路人真的拿了你的鹿,却与你争鹿。可他的妻子却说他只是在梦中认为鹿是别人的,鹿实际不归任何人所有。既然现今真的有一头鹿,那么你们平分了算啦!“

郑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感叹道;”唉!那官员也是在梦里分鹿给他们吧!“又问国相,国相说;”是不是梦我也分辨不了,只有黄帝和孔子能做到,现在这二人不在了,就姑且听官员的论断吧。“

因为鹿与“禄”谐音,而在中国,“禄”代表着钱财,所以人们经常把鹿作为富贵的象征。《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写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逐鹿中原的意思就是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在这个故事中,这只鹿最初由一人偶然得到,却迅速轮转到他人手中,又多次在人的梦中出现,连得到鹿的人都不知是否在做梦。寓意自古富贵不坚牢,虽让人魂牵梦绕,始终不知自己是否身在梦中,是否梦醒后一无所有。

不知终日梦为鱼出自《庄子·大宗师》中孔子和颜回的对话:“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意思是“你梦到自己是鸟,便会在天上飞翔;你梦见自己是鱼,便会在水中潜游。”人会做出什么样的表现,取决于他认为自己是什么。而这种认知就像梦一样。

苏东坡也曾写过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虽然人生一世,碌碌无为是可耻的,但也不必执着于成败。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就可以了。做一个佛系好青年,追求自己内心平和、淡然的活法和生活方式。大部分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摆脱各种矛盾焦虑,成为快乐的人。

其他网友回答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这两句诗出自黄庭坚的《杂诗七首》: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是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的开创人。江西诗派以杜甫为祖,写诗讲究“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法”是取古人之言,经锻炼后为我所用。“脱胎换骨法”则是取法古人诗意灵感,变化脱胎为己用。

而这首古诗中用典就极为丰富,基本上一句一典。作为“杂诗”,其实就是类似于“无题”,诗人随性而至,有感而发,并且懒得拟标题。他的诗意都在诗句里面表露得明明白白,并没有多么深邃难懂。

我们要做的是理清黄庭坚用的这些典故,就能更好地了解诗人的想法,搞清楚这首诗的意思。

还是先看平仄吧。“此身天地一蘧庐”,首句第二字为“身”,平音,“蘧(qu第二声)庐”收尾,为平声收尾,所以这首诗的首句平仄为“中平中仄仄平平”,平起押韵格式,推导出整首诗的平仄关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有几处可平可仄的位置,平仄是符合格律的,“庐”、“疏”、“鱼”押平水韵“六鱼”部,这就是一首合律七绝。

首句“此身天地一蘧庐”直接感慨起笔,“蘧庐”是古时候的旅舍、驿站的意思。

典出《庄子集释》卷五下〈外篇·天运〉:

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

这意思就清楚了:我这身体啊,不过是灵魂(道?)在天地间暂时借用的一个躯壳而已。

承句“世事消磨绿鬓疏”对首句的感慨做出解释。什么是“绿鬓疏”?浓绿为青,“绿鬓”其实就是乌青亮丽的鬓发。世事纷繁琐碎,将我原本乌黑的鬓角消磨得稀疏了。

黄庭坚一生仕途忐忑,屡次被谪,最终客死贬所。也确是江湖路长,岁月消磨。这两句借用了庄子“蘧庐”典故,隐隐透露出一份对道家逍遥世外的向往来。

“毕竟几人真得鹿”转开一笔,以限定句法提出疑问,加强思考性。此处典故更深,“得鹿”出自《列子·周穆王》,并不是所谓“逐鹿中原”的意思啊。故事比较长,简略交代一下。

郑国有个樵夫打死一只鹿,用蕉叶掩藏了,结果犯糊涂了,就自言自语“我是不是做梦打死一只鹿藏在蕉叶下?”有人听了,就跑过去捡了这只鹿,回家跟老婆说:“樵夫的梦是真的呢!”老婆说:“只怕是你做梦吧?樵夫在你梦里告诉你的他的梦?”这人就糊涂了:“管他谁的梦!鹿反正我得了!”

后来樵夫又梦到这人拿了他的鹿,告到官府,当官的也搞不清,就让他俩分了鹿。郑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感叹道:”唉!那官员也是在梦里分鹿给他们吧!“大概就是个翻来覆去,盗梦空间的故事。典故其实和庄周梦蝶有些异曲同工之妙,鹿虽然是真的,到底谁的梦是真的?

下一句“不知终日梦为鱼”同样用了典故,出自《庄子·大宗师》:

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

你梦到你是鸟,便可在天空飞翔,梦到你是鱼,便会在水中潜游。你活得怎么样,取决于你自己的认知,而这种认知就像梦一样不真实。后来多用“梦为鱼”比喻遭到灾祸。

这两句的意思就出来了:这世间能有几个人像在梦中得鹿一样幸运?不过终日空想,庸庸碌碌,活得自以为是罢了。

黄庭坚果然很深的道家修为,难怪在苏东坡、佛印三人中一直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代表。

整首诗理解下来一股道家仙气自然发散,看破天地大道,生死和人间幻梦。虽然并不是那种传唱度非常高的诗,读起来还是别有一番味道的。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很多人回答的字数很多,然而很可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毕竟几人真得鹿,出自列子蕉叶覆鹿的典故

郑国有个樵夫在野外砍柴,偶然遇见一只惊慌失措的鹿,便迎上去打死了它。他怕别人看见,遂急忙将鹿藏在了干涸的水沟里,并用巨大的蕉叶子覆盖好。

内心不禁狂喜。可是过了不久,他就找不到藏鹿的地方了,只能以为刚才是做了个梦,一路上念叨这件事。

路旁有个人听了这件事情的经过,依据樵夫的线索找到并取走了那只鹿。

路人回到家,告诉妻子说:“之前有个樵夫做梦得到了一只鹿却忘记隐藏的地方,我依照樵夫的话得到了鹿,他以为做梦得到了鹿其实是真得到了鹿。”

妻子说:“莫非是你梦中见到一个樵夫得到了鹿?事实上真的有樵夫存在吗?你而今得到了鹿,说明你做的梦是真的啊。”

丈夫说:“我真的得到了鹿,何用分辨是樵夫做的梦还是我做的梦?”

樵夫回去后,不甘心丢失了鹿。夜里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藏鹿的地方,还梦见了那个拿走鹿的人。

天一亮,他就按照梦中的线索找到了那个拿走鹿的人。

于是两人为争这只鹿而吵起来,告到了法官那里。

法官说:“你最初真的得到了鹿,却胡说是梦;现在梦中得到了鹿,又胡说是真实的。他是真的取走了你的鹿,你要和他争这只鹿。他妻子又说他是在梦中得到了别人的鹿,由此可见,并没有人真正得到过鹿。而今有一只鹿,你们平分吧!”

人生在世,许多事情都要依靠机缘。机缘未到,即使在你手上,也握不牢。

后面一句,出自庄子。

《庄子·大宗师》孔子和颜回的对话:”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

翻译就是:你梦中变成鸟便振翅直飞蓝天,你梦中变成鱼便摇尾潜入深渊。

你认为自己是鸟,就振翅飞翔;你认为自己是鱼,就深海遨游。你一生中需要扮演好无数种角色,可是那些是你真正的本心?

人世无非是一个客栈,你只是过客一个。你来此一趟,你也追寻世上所有人都在追寻的好,可是究竟有多少人能够如愿以偿?都无非是迷失本心,拥挤在所有人都在拥挤的小路上,直到最后也不知道自己为何出发。

终究不如庄子逍遥自在:

天地庄生马

江湖范蠡船

身世蜩双翼

乾坤马一毛

其他网友回答

只回答第一个问题:这就是宋代文人黄庭坚。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出自哪里、很是喜欢这句诗词,求高人解读?】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石人沟鱼出自哪个县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