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诗人:陶渊明为什么在东晋南朝遭到冷遇?

网友提问:

陶渊明为什么在东晋南朝遭到冷遇?

优质回答: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到南朝刘宋初期,曾经出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的确没有担任过什么高官,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原因,我觉得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陶渊明祖上的荣光,并未能一直光耀后世。

陶渊明的祖上陶侃晚年,可谓是风光一时,是东晋当时最为强势的权臣,不过等到陶渊明死后,范阳陶氏子弟也并未能再出现如陶侃这样的实权人物。

虽然陶侃的后代之中,也有入朝出任高官之人,但多在东晋朝堂之上默默无闻,等到了曾孙陶渊明这一代,已经是彻底的没落,即便如陶侃后代的陶渊明,甚至都要靠做官的俸禄来养家,足见其家世的凄惨没落。

范阳陶氏在陶渊明这一代时,已经几乎没落成了庶族,即便陶侃的长沙郡公依然世袭到后世,但陶渊明这一支,到了其隐居时,到了连酒都买不起的程度,足见范阳陶氏的没落程度。

二、士族子弟已经不如东晋前期那般受到重视

从大环境来看,东晋是士族门阀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当时士族门阀子弟可以仗着家世,在东晋仕途之中享受便利。不过,等到东晋后期,士族门阀逐渐离开了东晋朝堂的权力中心,因而如陶渊明这样的士族子弟,如果没有在朝中有实权人物,很难再如以往那般受到重视。

以至于,后来陶渊明出任彭泽令时,面对个小小的督邮都要忍气吞声,最终挂印而去隐居田园。这不仅仅是因为范阳陶氏的没落,江左时局之中士族门阀的地位下降,也占了很大原因。

三、陶渊明自身的志向并不在做官

还有一个原因,导致了陶渊明在东晋和南朝仕途遇冷,那便是他自身的志向并不在仕途。陶渊明曾经出任桓玄、和刘裕的参军,这本是很多士族子弟出仕时的选择,但是陶渊明很快就厌倦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屡次去职,直到最后一次出任彭泽令,也是为了养家糊口,由此来看,陶渊明的志向并不在仕途。

而且,陶渊明隐居之后,屡次接到他人的招募,但都表达了拒绝。可见陶渊明只想一心隐居田园,志趣并不在仕途。

总而言之,陶渊明之所以在东晋末期和南朝,并未得到重用,原因是很多方面造成的。其范阳陶氏的没落,导致了陶渊明作为士族子弟,不能如琅琊王氏等士族那般,在东晋末期和南朝依然受到重用。而且,士族门阀地位下降,也让陶渊明不再有特殊礼遇。最重要的是,陶渊明自身的志向不再试图,也让其逐渐失去了在仕途建功立业的机会。

(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其他网友回答

读书人固有的清高之气,穷困潦倒,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

《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为了生计而做官,又不愿趋炎附势,内心极度的矛盾,既想一展宏图又想归隐田园!

正是这种思想的矛盾,成就了陶渊明!

其他网友回答

东晋源于西晋而偏居一隅,西晋司马炎灭蜀吞吴篡了魏国天下,建立了晋朝天下,因为司马家依仗的是世家大族的支持坐了天下,为了扩张皇权维护政治平衡,不得不大封司马氏同宗兄弟子侄为王,结果司马炎死后,傻儿子司马衷继位,皇后贾南风欺负傻子肆意弄权,司马氏诸王趁机而动,互相残杀以争夺天下;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入主中原,琅琊王司马睿匆忙带领世家大族南渡建康建立东晋,因为根基浅薄不受南方氏族待见,不得不依仗王导和王敦打开场面,于是就有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场面,世家大族正式走向了台前。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因为叔叔的原因而入仕为官,结果因为受不了上司的闲气而辞官归隐,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

陶渊明为什么受到冷遇呢?说白了就是统治者看不上他的出身,用不上他的才能;

乱世朝廷需要的是武将,朝廷根基在于世家大族,而不在寒门!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陶渊明为什么在东晋南朝遭到冷遇?】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