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杨广真的弑父杀兄吗(杨广到底有没有弑父杀兄)

网友提问:

历史上的杨广究竟有没有杀兄弑父?

优质回答:

隋炀帝杨广弑杀父亲隋文帝杨坚这个历史记载,主要见于《隋书》、《大业略记》、《资治通鉴》等史籍。

《隋书·后妃传》 、《隋书·杨素传》、《隋书·柳述传》等魏徵主编的《隋书》列传、唐赵毅撰写的《大业略记》、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记载了杨广弑父的过程大致有如下几个步骤:

1、杨广认为父亲隋文帝杨坚已届弥留之际,便与杨素书信往来密谋一旦文帝龙驭上宾如何应变处理,结果杨素回复杨广的密信被宫人误送到了文帝这里,文帝看了之后非常生气(大恚)。

2、杨广调戏宣华夫人陈氏(《大业略记》说是容华夫人蔡氏),宣华夫人向文帝举发,文帝痛骂杨广:『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然后召柳述、元岩撰写敕书,召此时早已被废为庶人的前太子杨勇觐见——隐含再次废立的意思。

3、杨素闻讯,遂与杨广协谋,伪造诏书逮捕柳述、元岩关入大理寺狱中,并迅速调来东宫的兵士来宿卫杨坚当时所在的仁寿宫,派宇文述、郭衍负责仁寿宫门禁出入的节制指挥,同时派右庶子张衡进入仁寿宫『服侍』杨坚,后宫人员都被赶到别的房间。

4、不久,隋文帝驾崩。

认为隋炀帝并没有弑父的看法主要有以下这些:1中的密信误送给文帝的情况不可能发生;2中杨广调戏宣华夫人的事情子虚乌有(宣华夫人与杨广本身就有政治同盟关系,杨广既不至于如此急色,识时务的她更不会举发;另一个说法说不是宣华夫人而是容华夫人,说明故事的主角都不清晰);2中文帝作为成熟的政治家不会贸然去召前太子杨勇;3、4中的说法只是疑似之词;以及,隋炀帝弑父的说法隋炀帝的反对者都没有提及过,是李唐王朝建立后官方主导黑隋炀帝的产物。

最后一点首先是不成立的,祖君彦起草的《檄隋文》(《瓦岗军李密讨隋炀帝檄文》)中隋炀帝的第一条大罪就是弑父,原文为:

先皇大渐,侍疾禁中,遂为枭獍,便行鸩毒。祸深于莒仆,衅酷于商臣,天地难容,人神嗟愤!

隋炀帝弑父的说法在隋朝时期就存在,魏徵等大唐臣子在《隋书》中并不是为黑而黑向壁虚构,就算是说隋炀帝的坏话,至少也是通过对史料的选择而进行的。

而另外几种否定隋炀帝弑父的说法,其实在逻辑上存在一些问题:误送密信事件(A)、杨广调戏庶母事件(B)与文帝拟召回杨勇事件(C)以及文帝被弑杀(D)实际也有可能是不同层级关系乃至于完全独立的事件,A不存在不说明B不存在(反之亦然),A、B不存在不说明C不存在,乃至于C不存在不代表D不存在——简单说,即使AB不存在,可能也发生过召回杨勇事件(只是未必出于杨坚本心),即使ABC都不成立,也不代表D不成立。

隋炀帝仓促间不顾至亲关系(柳述是文帝女婿、炀帝妹夫)第一时间将柳述免官谪贬并致使其死于流放之地,也差不多在第一时间赐死杨勇父子,都或多或少反映出当时的仁寿宫大概率发生过重大变故,史笔如刀,不能堵住当时天下人的以及后世史家与民众的悠悠之口(中外颇有异论)。

然而,D这个文帝被弑杀的事件,就目前而言确实没有证据指向隋炀帝,按照疑罪从无的原则,不能径直指认他就是凶手或幕后黑手,回到本问题,就是隋炀帝弑父没有什么证据。

值得一提的是,隋炀帝还曾经在文帝驾崩的当日任命长孙晟为内衙宿卫、知门禁事,即日拜左领军将军,这位长孙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文德皇后长孙氏与长孙皇后同母兄、位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的长孙无忌的父亲,如果隋炀帝弑杀父亲是包括用自己的亲信武装宿卫宫禁等在内的一套组合拳,那么李世民的岳父就很难逃得了帮凶的罪责(说起来罪魁隋炀帝也算是李世民的岳父),因此如果我们细究《隋书》中的内容,虽然有的列传或明或暗地指出隋炀帝弑父,但是总体的说法还是指出隋文帝是正常死亡,只是在文帝死亡的当日,隋炀帝为了更稳妥地控制政局,有过所谓的『匿丧未发』的行为。

『匿丧未发』虽然不合乎礼法制度,但是有事急从权的因素,这与隋炀帝弑杀父亲隋文帝,还是完全的两回事。

『匿丧未发』或许与柳述等杨广杨素的政敌试图支持可能包括杨勇等在内的其他皇子有关,但是这一点根据目前能够掌握的史料更无从考辩,也超出了本问题的范围,姑置不论吧。

其他网友回答

史书上明确记载

其他网友回答

公元604年8月13日,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隋文帝杨坚去世。围绕杨坚的去世,一直笼罩重重迷雾,很多史书都暗示隋文帝的去世与隋炀帝杨广有关。

64岁的隋文帝杨坚当时已经病入膏肓,即使皇太子杨广不谋杀他,杨坚剩下的日子也已经屈指可数。杨广根本用不着背上弑君弑父的恶名,只耐心等待就可以顺利接班,但隋文帝杨坚的去世一直众说纷纭真相扑朔迷离。

在隋文帝杨坚病入膏肓的最后时刻,主要有六个人陪伴在他身边:皇太子杨广,隋文帝的女婿兵部尚书柳述,宰相杨素,相当于中央办公厅主任的黄门侍郎元岩,还有隋文帝的两位宠妃宣华夫人与容华夫人。

毫无疑问,在隋文帝杨坚的心目中,这四男二女是自己最为亲近与信任的人,其中皇太子杨广与两位大美女的待遇更高一些,可以进入寝宫陪伴隋文帝杨坚。

公元604年8月10日,隋文帝杨坚已经明显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他搞了临终告别会,把朝廷中的重要大臣全部召集来,言辞非常诚恳悲凉,群臣都感动得一塌糊涂涕泪横流。

公元604年8月13日,是隋文帝杨坚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根据《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在这隋文帝生命的最后一天里,两位最有权力的人物皇太子杨广与他的头号亲信宰相杨素却犯了一个低级失误。宰相杨素回复皇太子杨广关于隋文帝死后国家大事如何安排的密信却被太监误送到隋文帝杨坚那里。

隋文帝杨坚看到宰相与皇太子的密信勃然大怒,我还活着你们就背着我讨论我死后的事情,是要迫不及待抢班夺权吗?

隋文帝杨坚气得痛不欲生,不久迷迷糊糊昏睡过去,两位大美女不知道怎么回事吓得花容失色。

宣华夫人抽空去一趟卫生间方便一下,没想到正好遇到皇太子杨广,于是皇太子杨广又犯了一个低级失误。

宣华夫人是陈朝亡国之君陈叔宝的妹妹,她虽然是皇太子杨广的庶母,却只有27岁,比35岁皇太子杨广还要年轻。

皇太子杨广与美若天仙的宣华夫人长期在一起照顾隋文帝杨坚,难免日久生情,就像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病重时,皇太子李治与李世民年轻漂亮的妃子武则天勾搭成奸一样。

皇太子杨广虽然觊觎宣华夫人的绝世美貌,但一直没有机会得手,现在看到心爱的仙女一个人上卫生间,杨广迫不及待地一把抱住她。

宣华夫人虽然平时对英俊潇洒的皇太子杨广有好感,但因为她急着上厕所,而且刚刚看到老皇帝气得要死要活让她心烦意乱,她根本没有心情与杨广调情。

于是两人拉拉扯扯争执起来,宣华夫人一气之下挣脱杨广,跑到隋文帝杨坚面前告状“太子无礼!”

隋文帝杨坚看到心爱的小仙女宣华夫人哭得梨花带雨控诉皇太子杨广,他一下子什么明白了,自己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作为自己接班人的皇太子杨广不但不关心父亲的死活,却去调戏父亲的爱妃,真是孽子畜生啊!

隋文帝杨坚至此才发现自己选择接班人选错了,他废掉忠厚仁义不拘小节的嫡长子杨勇改立聪明乖巧文武全才的次子杨广,是多么巨大的失误,他发出“独孤伽罗误我”的怒吼,对已经去世的妻子独孤皇后偏袒次子杨广充满抱怨。

此时的隋文帝杨坚后悔莫及,他对皇太子杨广与宰相杨素恨之入骨,他只能召见身边另外两个大臣即女婿兵部尚书柳述及黄门侍郎元岩,让他们召废太子杨勇来皇宫,一场宫廷政变箭在弦上。

可柳述元岩这两个书呆子没有发动宫廷政变的经验,他们不是利用手中的兵权调动禁卫军,而是商量写一道皇帝的圣旨。

就在柳述元岩磨磨叽叽商量对策的时候,没想到隔墙有耳,一个太监听到了他们的计划,立即报告了宰相杨素。

皇太子杨广与宰相杨素得知隋文帝杨坚想召见废太子杨勇以后,当机立断决定发动宫廷政变抢班夺权。

当时首都长安完全被隋文帝杨坚与柳述元岩领导的禁卫军控制,皇太子杨广于是命令亲信宇文述与郭衍带领自己的东宫卫队控制皇宫,来镇压柳述元岩的所谓谋反。

宇文述带领的东宫卫队如狼似虎,柳述元岩这两个书呆子只能束手就擒。

皇太子杨广又派另一个亲信张衡去寝宫控制隋文帝杨坚,此时隋文帝杨坚已经奄奄一息,张衡气势汹汹地赶走了陈宣华与蔡容华两个隋文帝的宠妃,自己单独控制了隋文帝杨坚,不久隋文帝杨坚驾崩。

因此隋文帝杨坚之死,很多人都怀疑是皇太子杨广派亲信张衡杀害了隋文帝杨坚。

但《资治通鉴》并没有明确记载张衡杀害隋文帝杨坚,只是记载“张衡入寝宫侍疾,尽谴后宫出就别室,俄而上崩。”

《隋书》也认为隋文帝杨坚是病重而死,是自然死亡。

后来的唐朝君臣也没有人提出隋炀帝杨广弑父。可见隋炀帝杨广弑父的说法查无实据。

另外据《隋书》记载,隋炀帝杨广在博陵曾经说“我从前跟随先帝在这里,年刚八岁,不知不觉已经三十多年。”话没有说完,杨广就哽咽流泪,可见杨广对父亲杨坚还是有感情的,不至于在父亲奄奄一息之际痛下杀手。

何况隋炀帝杨广与父亲杨坚母亲独孤伽罗都是虔诚的佛教徒,而佛教中杀害父母是最严重要下地狱的五大罪恶之一。博学多才的杨广在稳操胜券的情况下没有必要犯下弑父的重罪。

综上所述,隋炀帝杨广弑父的说法正史并没有记载,并不可靠。

真实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

皇太子杨广派张衡进入隋文帝杨坚的寝宫,只是想控制隋文帝。当时杨广的亲信主要是杨素宇文述郭衍张衡四个人,杨素宇文述郭衍都是武将,而张衡是文官,由他来控制隋文帝杨坚最合适。

张衡在寝宫赶走了隋文帝杨坚心爱的宠妃宣华夫人与容华夫人,一个气势汹汹的大男人代替两个千娇百媚的大美女“服侍皇帝”,让奄奄一息加上换储失败而绝望的隋文帝被活活气死。

值得一提的是,在隋文帝杨坚去世六年以后的公元610年,作为谋害隋文帝凶手嫌疑人的张衡被隋炀帝杨广赐死。

据说张衡在被隋炀帝杨广赐死之前曾经说“我为人作何等事,而望久活”。

张衡临死之前的这句话非常隐晦,为隋文帝杨坚之死更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当年张衡在皇帝的寝宫究竟对奄奄一息的隋文帝杨坚做了什么事,导致隋文帝杨坚含恨而死,真相只有隋文帝与张衡两个人知道,随着隋文帝与张衡的去世,已经成为永久的历史之谜。

另外,在隋文帝杨坚去世以后,宣华夫人与容华夫人两位绝色美女都被隋炀帝杨广霸占,失去了隋文帝作为依靠,她们投入新皇帝杨广的怀抱也在情理之中。

但28岁的宣华夫人一年多以后就病死了,隋炀帝杨广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写了一首著名的《神伤赋》怀念宣华夫人。

隋炀帝杨广继位以后,这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并没有完全结束,隋炀帝杨广又派宰相杨素的弟弟杨约杀害了装疯卖傻苟延残喘的大哥废太子杨勇。杨勇的十个儿子后来也大都被隋炀帝杨广杀害。

另外两个仁寿宫政变的失败者柳述元岩都被隋炀帝杨广流放广东海南一带,柳述的妻子兰陵公主杨阿五是隋炀帝杨广最小的妹妹,兰陵公主与柳述结婚15年,感情很深,她要求与柳述一起流放,但隋炀帝杨广不但不同意,还逼妹妹兰陵公主改嫁。32岁兰陵公主不久郁郁而终。

其他网友回答

世人对隋炀帝杨广的印象多是昏庸荒淫,隋炀帝的确不能算是个盛世明君,但是历史上的他真有大家口中所说的那般的残暴昏庸吗?至今还有许多关于隋炀帝弑父的传闻,杨广杀父是真的吗?隋炀帝究竟有没有做出弑父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下面就来了解一下。

隋炀帝杨广,把父亲隋文帝杨坚辛苦一生经营的强大帝国送入了坟墓,招来了后世不尽的骂名。在亡国之君位置上,他最令人诟病的除了好色、暴虐,就是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和哥哥。隋炀帝杀兄,这是不可磨灭的事实,但是父亲隋文帝杨坚是否真的死在他的手里,就不那么好说了。隋文帝杨坚已经是不可救药,岌岌可危,跟大臣交托事后事,跟子孙已经是告辞过的环境下,杨广为何要冒险背上千古骂名去弑父!所以我不认为隋炀帝弑父,原因是:

一、争权夺利

杨广因为在统一战争中功劳在杨勇之上,又自恃得到父皇的宠爱,他处心积虑地准备要把大哥杨勇从太子的位置上赶下来。杨广一边在独孤皇后面前搬弄是非,一边与大臣宇文述商议,联系重臣靠山王杨素,陆续清除支持太子的大臣们,随后又出面谎称太子杨勇企图谋反,终于迫使隋文帝杨坚下定决心把杨勇贬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

二、辱母

宣华夫人是衰退贵族身世,受过极高的教诲却并不自豪,很是受文帝的痛爱,是文帝暮年在他枕边说的上话的人,良多人争着趋承她,杨广也不破例,给宣华夫人送了良多金银珠宝,宣华夫人也都收下了,是以没少在文帝眼前说杨广的好话——文帝老了,宣华夫人不可不为后路着想。有了这一层干系,即使杨广真的调戏了宣华夫人,宣华夫人会抉择去杨坚眼前起诉吗?老天子即刻要死了,她往后的日子要如何过呢?唯一的可能就是他们之间早就产生了感情,不存在任何强迫的可能性。

三、叛逆臣子没有以讨伐弑君篡位者为借口 这在古代动不动就找借口发动反叛的权臣来说,很不可思议。当初南北朝刘宋文帝刘义隆被太子弑杀,天下群起而攻之。如果杨广真的杀父,那不可能杨坚一死就发动反叛的汉王杨谅不以此为借口。

四、历史功绩 实现了南北统一,开挖京杭大运河,开创科举制度。杨广此生作为,和秦始皇颇为相似,都是在建立功业后,不惜劳民伤财,修建了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不过他们所作所为都是罪在当代,利在千秋。所以说就凭杨广生前为后人留下的三大功绩,如果不是亡国之君,肯定会成就一个盛世。

总之,疑点重重,杨广弑父是不可能的,不仅历史记载的含糊其辞,而且逻辑也不通,让人不能信服。

其他网友回答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第二个皇帝,一些史料上经常说杨广是弑父夺位的暴君,并把杨广即位后开凿大运河、三征高丽、平定杨玄感变乱等事件全都贴上反面的标签。那么,杨广是否弑父夺位了呢,我来浅谈一下,希望大家来指正。

首先来说,杨广篡位是事实,杨广虽然通过阴谋诡计谋夺了太子之位,但他知道,只要一天没有当上皇帝,就皆有翻盘的可能。杨广勾结杨素,实行了一系列的篡位准备。而杨广是否弑父,现在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或是证据并不充分。

第二,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病危。杨广给杨素写信询问杨坚病死以后的大事安排,杨素回信逐条作答,但是信使却误把信送到了文帝那里,文帝看后大怒,遂产生更换太子的想法。杨坚命令柳述、元岩起草诏令,宣长子杨勇进宫。杨素得到消息立刻报告杨广,杨广随即率领东宫卫队入宫警戒,抓捕柳述、元岩。假传文帝诏令,逼杨勇自杀。同时驱散所有宫女、太监。在这不久,文帝去世。当时舆论对文帝去世一事有很大疑问。从这个情况来看,杨广发动政变属实,逼死前太子,控制皇宫,做好篡位的整个准备。

第三,从现有史料来看,杨广发动政变篡位,得位不正。隋文帝杨坚是病死还是他杀,没有见证者,因此存疑。说杨广杀了隋文帝,只能是一些史学家的臆想和猜测,并无直接证据。当然,杨广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夺取帝位,使其恶名在外,在篡位之后,也没有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采取一系列补救措施,而是继续为恶,杀功臣,兴土木,穷兵黩武,一步步耗尽了隋朝自文帝以来开创的盛世。杨广以阴谋陷害哥哥杨勇开始,继之发动政变篡位,由此可见其人品,隋文帝杨坚原来是北周宰相,后来篡位建立隋朝,为了掩盖自己得位不正,又将北周皇亲贵胄全部杀光,所以俗话说,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正是杨隋王朝短命的写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