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_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初二

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

韩寒青春读后感800字

问题补充:韩寒青春读后感800字
●写读后感需要真情实感,所以还是自己阅读后,自己动笔比较好,下面提供关于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一、读后感的概念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感。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二、读后感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了。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三、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陈诗哥文章国王的奔跑800字读后感

问题补充:陈诗哥文章国王的奔跑800字读后感
●国王的奔跑在夏季,每个日子都是很长的。“长得就像下雨前蚂蚁的队伍。”我爷爷这样说。说着的时候,一队蚂蚁如长长的黑线在我爷爷眼底下走过。那时候,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领地。我爷爷每天都拖着一根长长的木薯棍,带着狗儿小黑,穿过细碎的野菊花香气,在日光下奔跑,巡视他的国家,就是几棵树、一口水井、一个小山坡、一间鬼屋、一栋炮楼、背后的田野、远一点的玉米地、蚂蚁窝、田鼠洞,还有偌大个天空。他会在每块领地上都呆上一会,或观察一番,或沉思一番,有时甚至动手清除几棵杂草,扶正一棵玉米,然后才跑往下个领地。有时,他会向路过的大雁挥手致意,邀请它们明年再来。有时,他会为几个夜游神让路,他们背着小包袱,三几个在路上慢吞吞地走着,他们喜欢打牌、吵一点小架、说一些小谎。有时,他又会充当仲裁者,为居民们解决纠纷。由于有他的精心照料,他的领土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所以到了晚上,田里的居民会抒发对国王的热爱之情,青蛙、蟋蟀、蛇和星星彻夜歌唱,而我爷爷则在睡梦中听见稻谷咕噜咕噜喝水的声音。国王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因为他每天都有新发现。我爷爷经常跑到我奶奶的村庄,告诉她蘑菇一夜长满了屋后的菜园,甚至长到天上,因此天上的云朵都成了蘑菇型。麻雀飞哥把它的三姑六婆七婶八姨都接到我爷爷的国家来,所以门前的苦楝树上有九个大鸟巢,鸟们每天叽叽喳喳,议论着这个国家的各种事情。田鼠肥弟一家又添了新丁,各路鼠类纷纷道贺,整整开了三天宴会。这些地主,个个脑满肠肥。最忙碌的是蚂蚁兄弟,一天到晚都在深挖洞,广积粮。最快乐的要数小山坡上的草姑子,她们迎风起舞,每一刻都在赞美。听着这些,我奶奶会像书记官一样点点头。当然,也有人说,像王后。后来,有这样的一天,我爷爷照例巡视了一遍他的领土,然后心满意足地跑往我奶奶的村庄。在途中,他汗津津地躺在草坡上歇息,看着白云飘过蓝天。这时候,天空是多么的高啊,以至于我爷爷忍不住想:“我可能一辈子也够不到它。”“可是,哪有国王从不踏足的领地?”一股国王的悲伤与豪情传遍他的心田:他要巡视他天上的领地。第二天,天还没亮,我爷爷罗汉就醒了。正如我奶奶“观音”,“罗汉”是我爷爷的绰号。他站在蓝色的牵牛花下面,等着阳光先落在草坡上,然后再落在他的脸上。阳光似乎唤醒了他身上那种神秘的力量,使他暂时忘记所有东西。他欢叫一声,就拿起木薯棍,和小黑开始了新一天的奔跑。阳光像一道道欢快的溪流倾泻而下,我爷爷把它们撞得飞珠溅玉,有些悬在草尖上凝成硕大的露珠;有些挂在树枝上长成甘甜的果实;有些溅落在小河面上,随着白花花的河水流向国外。我爷爷的脸却亮晶晶的,就像一个送光明的童子,所到之处,黑暗就消失了。“我从没这样愉快啊!”我爷爷说。此时人们正在温暖的被窝里,或许打了个侧,咕噜说了声什么,又睡过去了。那是一个温和、湿润的日子,阳光像被水洗过一般清凉。我爷爷巡视完领地后,心里那个声音就对他说:“上山。”于是,我爷爷就跟我奶奶告别,向横在村子东南边的大山跑去了。据说,那山不是一般人能去的地方。山下的村落都默守这一规矩。那里的树木显得更加高大,郁郁葱葱,就像威武的将军守护着山上的一切,让人们敬畏。我爷爷以国王的礼仪,谨慎、恰当地表达他的问候。树将军们也得体地在风中还礼,“哗啦,哗啦”。这是一个美好的信号,意味着我爷爷获得了在山上奔跑的权利。起初,山中万籁俱寂,只有鹧鸪偶尔鸣叫几声,起伏之间山中更显幽寂。我爷爷一阵小跑,地上是松软的腐叶,踩上去就像高贵的地毯。我爷爷察觉到,山上的居民似乎都躲在某个地方看着他,枝叶间光芒闪烁。我爷爷感到有些不安,一种孤独的情感从他的左肩蠕到右肩,那是一条孤独跋涉的蚯蚓。他忍不住长啸起来。啸声由低到高,由缠绵到激昂回荡在山谷之中,引起一连串回音。没想到,这啸声就像一只手揭开了阴冷的序幕。先是一记清脆的长鸣“喔——喔——喔”汇入到长啸中,羽毛鲜艳的松鸡迈着舞步,从灌木丛中走出;黑熊在洞穴里醒来,拉着手风琴,唱着歌,它那优美、富有磁性的男低音净化了人们的心灵;松鼠从树上跳下,手中玩着抛松球的杂技;野猪不知从什么地方窜出,它拍着自己的肚皮,敲起“咚、咚、咚”的鼓声。接着,老虎、狮子、猴子、狐狸、梅花鹿、刺猬、蟒蛇等等纷纷从各地赶来。老虎搂着梅花鹿,狮子多情地把手放在羚羊的肩上,刺猬和蜘蛛站在大象的背上,它们跳起了慢三快四。一路上,越来越多的动物加入到这个行列。路过的白鹤、鹳鸟、天鹅、大雁也停止了飞翔,在半空中旋转着身子。这个长长的队伍跟在我爷爷后面,载歌载舞,就像国王的仪仗队。

《朝花夕拾》读后感500字左右

问题补充:《朝花夕拾》读后感500字左右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我在寒假里读了这本书,他给我的感触很大。 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哀。  然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鲁迅先生所著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指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作者回忆少年时代,犹如清晨开放的花到傍晚才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我看着,陷入了沉思…… 我喜欢在有空时回忆往事,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在迷人和晕眩之中,我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一件件永难忘怀的事情,一张张亲切、熟悉的面孔,这一切构成了我整个童年时代的回忆。使我整个放松了下来,将现在的一切烦恼抛之脑后,沉浸与其中。小时侯,我会在课堂上因为老师的一个小错误而举手指出,否则决不罢休;如今,即使,老师一连几个错别字或小毛病,我除了查字典,翻资料外,就不会有其他动作。 小时候,我会因为捡到一枚硬币而欣喜若狂,并得到父母、老师的表扬;而如今的我,看到地上有一枚硬币,看一眼就过去,对它置之不理。 小时侯,我会因为晚上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感到恐惧因此大吵大闹,现在,晚上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在一片漆黑中,没有恐惧,只是想一些琐事。 在这漫长的14个年头中,许多记忆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悄然无声地逝去,唯有那记录着你的所得所失的足迹永远会驻留在记忆中,让人难以忘怀。我真希望不要失去童年的那种快乐,天真﹑朝气蓬勃﹑无忧无虑…… 童年就像一杯浓郁可口的咖啡,品味时很甜美,但甜美中带有一点苦涩;而成长则像一杯芳香四溢的茶,入口也许很苦,那是因为你失去了童稚,失去了那份坚持的勇气,失去了一份心灵依慰,但随后你就能品出这茶的醇美、香甜,让人回味无穷,你在成长道路中学到、懂得了许多。 童年的回忆就像一本令人难忘的日记,不经意一翻会让你感到流连忘返,哭笑不得,但更多的还是欢愉与喜悦。当我们有空时,不妨品品成长这杯茶,翻翻这本“日记”你会发现:自己得到了许多…

《边城》读后感,800字左右,

问题补充:要自己写得,稍微好点。
●《边城》读后感 如果不是那一夜的风雨,或许生活仍将在平淡中继续。那刚刚萌发的爱情的念头,或许还要在曲折中前行。然而就是这场风雨带走了渡船,也带走了翠翠唯一的亲人 –祖父。或许他就是为这里的渡船而存在吧,所以当渡船被冲走时,作者给予了他们俩相同的命运。生命就是这样,总会有消亡,也总会有继续。如老船夫的渡船被冲走,新渡船又会出现。也如继承了祖父遗志的小孙女一样,仍然在做着摆渡人的事情。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众多鲜明的人物,甚至纯真的爱情也只是刚刚萌发,而没有如炽热的火焰。就在这平淡之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恬静的生活画面–茶峒,小溪,溪边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家里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太阳升起,溪边小船开渡,夕阳西沉,小船收渡。如山间的溪水清流婉转 ,如天上的白云轻飘悠然。但却是生活的真谛。 它们沉淀了恢弘沧桑,沉寂凄婉的悲壮。 美丽的湘西凤凰的风景是动人的,山城凤凰,山水环抱,静静地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记数,常年深翠绿色的细竹,逼人眼目。 尽管凤凰有着桃花源的美好,–芳草鲜明,落英缤纷,阡陌交通,怡然自乐。单作者却有一种陌生感。回想一下,山还是那么的高峻,水还是那么的清澈,人还是那么的勤劳,天还是天,你还是你,我还是我,而变的是人的心。人的心在顽童时是纯洁无暇的,天真的,那时侯未看到现实生活的丑陋,无奈。看到不仅仅是眼前看到的了。 生活是活动的,图画是静止的。生活供以人生命,图画供以人欣赏。 农村山城是一幅静止的图画。千年万年不变。生活里面的人叫画中人。他们在社会上地位可以忽略不计。然而画中一切于画外的人永远充满向往。 作为图景,有永不退色的鉴赏价值,浓厚的乡土气息。作为真实,却有它无法承载的厚重。作为生活其中的人更是另种悲凉,无奈。 因为爱,祖父操劳一生,当生命结束时,心中充满了挂念;因为爱,少女重新对生活有了诠释,有了希望;因为爱,哥哥选择了离开,以成全弟弟那分真挚的感情;因为爱,弟弟去寻求那个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为爱,她便从此守着渡船,守着心中那个日日夜夜盼望归来的男人…… 生活不是图画。生活需要流动。 到了冬天,那个塔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茶峒。 凄凉朴素,忧伤结束了。 所有心思浮动,所有山川日月沉静入画中,凝结画中

袁鹏飞讲历史读后感800字

问题补充:袁鹏飞讲历史读后感800字
●我非常喜欢历史,看完袁鹏飞讲的历史后,本人精神为之一振。他那简洁流畅的教学,诙谐轻松地语言,深厚浓重的积淀,都让我感到震惊。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作为喜欢历史,袁鹏飞真的不容易,没有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很难做的这一点。 历史教学看似容易,其实不然。如果把历史课仅仅看成是讲古人之事,对学生要求仅仅是熟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倒也容易,但这并没有完成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这样的课难免枯燥,学生也不会喜欢。这正是应试教育的老套。 袁腾飞老师认为,历史教学不能离开历史基本知识的讲授,但一定“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他说:“历史课的学习,识记是基础,运用是目的。”因此,他的课重在激发学生思维,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重在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思想、观点教育。他的课讲得生动、丰富、灵活,效果理想。。 而我认为袁腾飞这是很大程度上的一种颠覆

缘缘堂随笔读后感800字

问题补充:缘缘堂随笔读后感800字
●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位广博的学者,一个平实的凡人,一位真切的彻悟者,丰子恺,不仅能以其简洁白描般的漫画引人深思,一本薄薄的《缘缘堂随笔》也让人掩卷漫思、受益良多.  人生是一张罗织的网,和许地山这只“缀网蜘蛛”不同,丰子恺认为“大大小小的一切事物都被牢结在这网中,所以我想把握某一种事物的时候,总要牵动无数的线,带出无数的别的事物来,使得本物不能孤独的明晰的显现在我的眼前,因之永远不能看见世界的真相.所以我想找一把快剪刀,把这个网尽行剪破,然后来认识这世界的真相.”许地山缀网是为了生存,非子恺要剪破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无论是补网也好,是剪网也罢,他们都是热爱人生又想看清人生的本质.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一个“渐”字道出了人生的演变过程,也点破了生活轨迹变化的秘密.难为丰子恺能悟出这个含义深厚的“渐”字!芸芸众生又有几人看到自己是在不知不觉中“渐渐”由生走向死?又有几个看到自己是在“渐渐”的由无知走向丰满?不管人性善还是人性恶,每个人都在“渐渐”中接受了生活给予他的影响,从而渐渐成善或成恶.自然界的有无、荣枯,人生中的贫富、升降都含在一个“渐”字中.这宇宙中没有什莫是永恒不变的,只不过因为“渐渐”而模糊了人们的感觉,直到沧海桑田、今非昔比,才因为惊讶而感叹良多.  自然和谐的总是最美的,因为它们保持本质的纯洁.最美的人是儿童,因为他们拥有最纯洁的本质.儿童的一颦一笑无不是由心使然,举手投足都不曾造作.丰子恺从他那四个燕子似的儿女身上悟出了儿童的高贵和伟大,甚至觉得不配为其父.丰子恺感叹于儿童的“称心而言”,感叹于儿童乐观丰富的生活,更感叹于“我们本来也是同他们那样的,谁造成我们这样呢?”成人,是在生活中蒙了灰尘污垢的,眼睛才会浑浊,心灵才会蒙纱,进而惯用虚造的心态和眼神,于是,世界就走了样.世界何其大,一人一心思,一人一顾虑,就足以让一个世界生出无穷的世界,让一件事幻成无穷的事.追究是谁造成大人不能“称心而言”,不就是人类制造的生活本身吗?  曹操临沧海而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世人只当是劝人及时行乐,错矣.他是在警醒人们人生短暂,在人生的短暂中应当创造无限的功业.丰子恺在《晨梦》中诠释了广为人叹的“人生如梦”,也是在警告世人不要在如梦人生中失去“真我”.“‘人生’已被反复了数千遍,都像昙花泡影的倏现倏灭.”“这便是为了人生的饱暖的愉快,恋爱的甘美、结婚的幸福、爵禄富贵的荣耀,把我们骗住,致使我们无暇回想,流连忘返,得过且过,提不起穷究人生的根本的勇气,糊涂的死.”  读罢《缘缘堂随笔》,收获了好久的平静.丰子恺是一个佛教徒,所以他的文章散漫中见出空灵之性,平淡中见出不凡的彻悟.“一粒沙中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正是那些些微的小事出动了他敏感的心弦.他赞美着儿童的纯真,赞美着万物的神奇.“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自然中包含着多少人类不能企及的智慧.  罗丹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或者,人世并不缺少深刻,而是缺少丰子恺这样的思考吧.  丰先生睿智的思维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让我敬畏万分,其中《渐》让我感处最深.  “在不知不觉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轨迹!造物的骗人,使人流连于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 ——《渐》  “渐”是无形的,你看不到她轻轻挪移的脚步,渐又是有形的,多年后你会惊诧她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渐”能掩盖很多变化,使身在其中的人感觉不到,局外的人也难于感觉到.因此,当一个人奋斗一生逐步走向人生的巅峰时,我们不会觉得惊诧,因为他付出的努力与艰辛人们可以一幕幕地回想起来,虽然那些都已成为过去,但依然清晰.同样,当一个人从温柔富贵之乡中逐步走向破落衰败,只要其中经历了几十年,人们在感叹的时候,也觉得没有什么稀罕了,很多平民百姓正是希望有一些变数,使他们不至于永远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当然,他们在祈祷上苍时,并没有求佛不给那些富贵之家关照.事实上,一个家庭顺延几代之后,就会有一些崛起与落差,少有十代都富贵而谦和的,因此,社会上流传这样的说法:家无三代富,清官不到头.这是规律,这也是伤感,这更是无奈——没有读懂人生的无奈.  正因为人生是如此短暂,即使你能活上百来岁,或者与彭祖一样以八百岁为人生之秋,对于浩渺的宇宙来说也是短暂的.人都是时间这一辆永恒列车上的一员,不同的是,有的人从这里上车,有的人从那里上车,有的人在这里下车,有的人在那里下车,每一站都有人上下,如果人们的人生如同上下车一样,那便是圆满:上车便是喜悦,下车更是喜悦.达到这一境界是异常难的,不是有很多人因为在车上打瞌睡,一不小心该下车时却未下车,这于人生来说也许不是很大的悲哀,人们只是这样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这样的生命没有多大价值.那些在车上不安分的人,甚至危害乘客安全的将会被提前逐下车,于人生来讲,那便是生命的结束.  因为时间的顺延性与不可逆转性,人生便是唯一的,也可以说是一次性的,从这一角度讲,人生真不如南山脚下一株草,枯草逢春又添绿,人生枯老无再春.既然这样,我也能理解庄子面对妻亡这一世人公认的大打击为什么会鼓盆而歌:人从生到死,都是自然的,如同四季更替,万物更新.万物的存亡都有定数,严格地讲,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物质,更难有永恒的精神与信仰.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