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有没有找到朱允炆(朱允炆找到了吗)

网友提问:

朱棣到底找没找到朱允炆?

优质回答:

“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棣遣中使出后尸于 火,诈云帝尸”。——《明史·恭闵帝纪》,乾隆四十二年正史

没有找到,在我看来,朱棣没有找到建文帝,或者确认建文帝已死。

关于建文帝朱允炆出逃这一事实,已被史学界普遍认定属实,不论《明史纪事本末》、《明史考证》还是清乾隆年间的正史,都佐证了这一点。目前,在影视剧和野史中持有建文帝在南洋出家的观点,被朱棣秘史胡濙在南洋找到,说朱允炆已经在海外出家多年,不会再与朱棣争位置,让朱棣安心之类。(《明朝那些事儿》)。

下面我从3点原因来分析为什么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建文帝没有找到或者已经挂了。

①朱棣:逆我者亡,敢于作对的人死无葬身之地,不可能放过建文帝

我们可以从整个明史中,看着朱棣从燕王一步一步,从尸山血海中爬上了皇帝的宝座。对他来说,骨子里没有值得他顾忌的东西,只要阻碍他的位置,离惨死也就不远了。建文帝是他老爹朱元璋亲自指定如何?朱允炆是他亲侄儿又如何?朱棣在攻入南京城时为何迟迟不入城?以他对侄儿的了解,朱允炆绝对不会出城搞禅让,自己又把南京城铁桶一般围城,对于建文帝来说,只有自杀一条路可走。可是他千算万算没算到,朱允炆居然还有退路可走。

我们来看看那些只是不愿顺从的前朝遗臣的下场之惨烈。文臣之中,方孝孺,不愿写诏书昭告天下朱棣继皇帝位,诛九族加同事好友873人,史称诛10族。主张削藩的齐泰、黄子澄,砍成人棍(双手双腿俱砍),然后族诛。武将里边,铁玄(本是文臣),在济南抵抗朱棣大军,被割下耳鼻然后杀死,妻女充为官妓,同样待遇还有礼部尚书陈迪;还有景清,意欲朝堂上行刺朱棣,被剥皮塞草,铁刷涮肉,打碎骨头,然后灭族。

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相信,朱棣有理由会放过朱允炆,何况在南京城那场大火中,朱允炆已经官宣死亡了。

②朱允炆:天下之大,哪里才是我容身之处

让我们拿出地图,分析一下,在当时的环境中,朱允炆可以往哪里逃。北方是朱棣的龙兴之地,往北是想都不要想的。那么其他三个方向如何?西边往川蜀那是瓮中捉鳖,自寻死路。那就只剩下3个方向了,往南,云南贵州怎么样?必死,为什么,云南王沐家是朱棣的亲家。那么东南方向两广如何呢?当时的两广是平江伯陈瑄的地盘,有明一朝世袭罔替,是朱棣的铁杆粉丝。如此说来,只剩下一个方向,就是闽浙一带,事实上建文事败出逃,当时被诛杀最多的建文余孽最多的就是福建籍(《明神宗实录》),所以说逃亡福建浙江,是对朱允炆最有利的局面。

苟延残喘的建文帝在永乐帝四海来朝的情况下,逃往南洋还有可能被当成投名状,远远不如在在福建浙江有死忠粉的地方呆的安稳,所以我倾向于他隐匿在福建。

③多次派秘史寻访未果,胡濙的终极解释

朱棣寻访建文帝分为两个路线,一个在国内,以胡濙为代表,打着寻访张三丰的旗号,遍访道馆庙宇,历时17年;一个在海外,以郑和为代表,七下南洋,历时20年。而这样的寻访力度和次数,我只能猜测一个结果,那就是建文帝根本没找到。朱棣不是朱允炆,他绝对不会对手下人说,不要伤害我的侄儿之类无用的话,而如今广为流传的朱棣接到胡濙的密报,“疑始释”这三个字,在我看来只能理解为胡濙已经证明建文帝是一个死人,而不是找到了。

《明史·胡濙传》载: “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遁去,诸旧臣多从 者, 帝(指成祖)疑之。 (永乐)五年遣濙颁御制诸 书,并访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 帝安在,濙以故在外最久……至十四年乃…… 十七年, 复出巡江、 浙、湖、 湘诸府。二十一年还 朝,驰谒帝于宣府,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 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至是疑 始释。”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历史的真相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淹埋在长河中。不知道当年朱棣难以安寝,午夜梦回的时候,见到自己的侄儿,会说点什么呢?@国际猫

其他网友回答

本人明史很差。本人认为,当年明月的说法只能视为一种可能性,不能作为定论,而我作为个人是不信的。

火灾中建文帝死了老婆,大儿子失踪,更是丢了皇位,弟弟们不是被废囚死就是遭祸横死。

好了,就算时过境迁了,沧海桑田了,人死不能复生了,木已成舟了,建文帝全都不计较了。

他还有个小儿子朱文圭被关在凤阳呢!

他这个当爹的会不过问自己唯一的香火?除非朱文圭是充话费送的。

朱棣真的释然了还会继续囚禁朱文圭?连比他仁慈多了的他儿子仁宗、孙子宣宗都继续着呢。

说朱棣和建文帝彼此释然了,朱文圭都不信。

其他网友回答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已不可确靠,成为明史一大悬案。朱允炆于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继位,时年21岁。1398年末继位之初的几个月中,朱允炆开始考虑怎么样增强自己的权利而同时削弱藩王的权利,并且利用或有或无的罪名采取激烈的行动,1399年8月,燕王朱棣誓师抗命,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开始起兵,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四念1402年燕军攻入金陵,江山易主,靖难之役结束,燕王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人说建文帝宫中自焚而死,也有人说建文帝落发为僧云游天下,也有人说建文帝逃至东南亚,郑和下西洋其一目的便是寻找建文帝。所以说建文帝的下落已不可考证成为明史一大疑案。

其他网友回答

应该找到了。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的一个深夜,远征途中的朱棣在他的行军大帐内熟睡,请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帝已就寐(刚交代),闻濙至,急起召入,悉以所闻对之,漏下四鼓乃出……至是疑始释”(《明实录》)。

这里交代一下。这段史料中的“濙”指的是“胡濙”,此人早在16年前即永乐五年(1407年)就接受了朱棣的秘密使命,独自出行两湖、江浙,探访大小寺庙,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行踪。寻访期间,母亲去世时,他请求回去守丧,朱棣都没有允许。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他回到朝廷,马上赶到宣府去拜见朱棣,到朱棣驻地的时候已是深夜,当时朱棣已就寝,如前所述,“帝已就寐”,听说胡濙到来,立即起来召见他。胡濙把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朱棣,到漏下四鼓才出来。到这时朱棣才消除了疑虑。

从这段史料我们首先可以断定,胡濙已经找到了建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说胡濙做事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否则朱棣也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去做。如果他没找到建文帝,或者说没有建文帝的确切消息,他不可能深夜去打扰皇帝,除非他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

其次,我们再分析这段材料中的这个细节:“悉以所闻对之,漏下四鼓乃出”,如果建文帝已经死掉,以胡濙为人沉稳寡言的性格,无论如何也谈不了这么长时间,所以我们可以推断他不但找到了建文帝,而且还和建文帝进行了长谈,了解了建文帝的好多情况尤其是他今后的打算。于是胡濙必须原原本本的向朱棣作详细的汇报。通过“至是疑始释”这句话,我们也可以推断出胡濙与朱允炆谈话的关键信息,而这个关键信息也正是朱棣最想得到的答案,那就是朱允炆今后的打算,其实答案已经很明确:整整二十年过去了,我也不想争了,安心做你的皇帝吧!我只想一个人继续安静地活下去。

至此,叔侄之争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只是代价太大了点。

其他网友回答

明朝那些事儿说最后找到了。

当时烧死的尸体应该是朱允炆皇后马氏的。

郑和下西洋也是为了找朱允炆。因为当时的首都是南京,朱允炆从皇宫逃跑之后,最容易是坐船出海。

朱棣虽然凶狠,但是到底没有名分,所以后来心中一直不安。甚至迁都北京。

他派遣一个姓胡的官员常年在外面寻找朱允炆。虽然史料没有明确记录,但是根据当年朱棣的表现推断,最后是找到了。朱允炆当和尚了,让朱棣放心,不跟他争江山了。

那姓胡的官员在外20多年,在朱棣快死的前几年回来了,朱棣晚上觉不睡了跑出来接见,然后明显松了一口气。以此推断。

可见古代帝王的正统性多么重要。

朱棣为了正统性,改了正史,连自己亲娘也不敢认。就算文治武功那么厉害,依旧觉得自己皇位得来不正,害怕别人说。也害怕朱允炆的存在对他的威胁。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