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播州杨氏之乱(播州杨氏土司历史讲述)

网友提问:

从元明土司制度谈起,聊聊明代播州杨氏为何屡屡反叛?

优质回答:

感谢问答的邀请。

土司制度是我国元明清时期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管理制度,任命少数民族首领为土官,以夷制夷,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物,土司之位可世袭,但要经过朝廷的任命!

土司制度的历史十分悠久,最迟在唐末宋初就已经开始形成,如问题中所说的播州杨氏土司,就是形成于唐朝末年!历史上,播州杨氏土司其实只有过一次反叛,也就是杨应龙反叛。

从唐朝末年到宋朝,元朝时期,播州杨氏对朝廷都是十分的拥护,宋朝时就曾多次协助宋军在四川与蒙古军队作战,还曾派遣播州工匠冉氏兄弟修筑钓鱼城!

为了能够阻挡蒙古大军南下脚步,播州杨氏还与宋朝朝廷联合修建了著名的海龙屯!可惜的是蒙古人在钓鱼城吃了亏后,对这种山头城堡有了阴影,因此在从西南迂回包抄江南宋军的时候,都是选择绕开海龙屯而行。

因此,本是为了阻挡蒙古大军而修筑,海龙屯在宋末却没能发挥其作用,后来南宋灭亡,播州杨氏土司投降元朝!到了明代,播州杨氏土司已经在当地经营了二十几代人,可以说是在当地根基深厚,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天高皇帝远,在播州,就是他杨应龙说的算!

中央与地方,本就是中国历史上一直困扰统治者的一个问题,如西汉时期的七王之乱,明初的靖难之役,都是因为地方势力过于强大,因此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

播州土司同样,到了杨应龙时期,播州土司兵强马壮,实力十分雄厚,杨应龙又曾多次率军前往四川西北地区平叛,战功卓著,因而自恃功高,不可一世。朝廷与地方的权力,此消彼长,杨应龙太过于嚣张,朝廷也会对其产生警惕和忌惮,因此,就算杨应龙不反叛,朝廷也会选择削藩!到时候,如果杨应龙不接受削藩,那么也只能是对抗。

实力的增长,也伴随着欲望的增长。

当然了,杨应龙反叛背后的原因,还有其与贵州及四川当地官员的矛盾有关。杨应龙为人嚣张跋扈,当地官员对其十分不满,因此多次向朝廷告状,而杨应龙本人又桀骜不驯,总是跟朝廷对着干,不服朝廷判决。

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朝廷对杨应龙越来越不信任,而杨应龙儿子在重庆为质时的神秘死亡,也是促使他反叛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其他网友回答

明代万历时期的播州杨氏反叛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从历史发展进程看,从秦朝开始,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呈现出逐渐加强的趋势。明初,朱元璋废丞相,设三司,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虽然明初继续推行土司制度,但从元朝开始实行的这一制度已经与明朝的政策相违,也与历史发展进程不符,“改土归流”成为时代的需要。

明永乐年间,西南地区的思南和思州两个宣慰司叛乱,明朝派兵平定以后,改设贵州布政使司,朝廷派遣可以随时撤换的流官担任官员。

所以,废除播州杨氏是迟早的事情,明朝差的是一个机会,一个等待杨氏犯错并出兵征讨的机会。

但是,播州历任土司与朝廷的关系搞得很和谐,每年主动捐助钱粮,上供土特产品,派兵协助征讨。只要朝廷招呼一声,要什么给什么。

从明初到万历,一等再等,机会始终没有出现,甚至没有一丝机会。

到了杨应龙这一任,他奉行了祖上的政策,竭力搞好与朝廷的关系,万历十三年还进贡了六十棵上好木材,皇帝亲自嘉奖,赐飞鱼服。双方关系很融洽。这么一个听话的人,万历皇帝很喜欢,大臣们也看出来了,没有人敢提废除播州的事情。

机会似乎还很渺茫。播州看起来还是很坚固,没有破绽。

俗话说“堡垒往往最先从内部攻破”。明万历十八年6月,京城主管刑狱案件的大理寺,接到了一份由贵州转来的状子,控告杨应龙凌虐领民,杀妻弑母,大逆不道。控告人是播州张氏土司。杨应龙的正妻和岳母都是张氏家族,竟然都被杀,对张氏来说,被别人欺负到头上了,是忍无可忍了,史载“妻叔张时照与所部何恩、宋世臣等上飞文,告龙反。“

对万历来说,杨应龙的妻子是朝廷赐予的诰命夫人,死于非命,是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有失帝国威严,这件事,必须得管!但他却只是派人训斥杨应龙,让他收敛一下。这种处理方式很不符合常规,原来朝廷需要杨应龙调播州兵去松潘平定土著民族动乱。忍吧,等缓过劲来,再收拾也不迟。

机会是来了,却有点不合时宜。

(海龙屯新王宫遗址)

但很快就有人再次告发杨应龙,而且级别不低,他就是贵州巡抚叶梦熊。为什么是他首先站出来要勘问杨应龙呢?因为他可是个牛人,为人刚正廉明,万历十四年内外官员大考评,他被评为“廉能第一”。

而且,他出身文臣,却干起了武将的活,他有一项重要的军事发明,就是“叶公神铳”,《中国火器史》一书说“其炮(用)净铁打造,天地玄号,名曰公引孙。天字号神炮,每位重二百八十斤,长三尺五寸……”他凭借此器屡建奇功。由于其强大的威力,朝廷下令广泛应用到北方宣府、大同、太原等军事重镇,成为晚明军事上克敌制胜的最有效兵器。

这样一个能文能武的硬茬,天不怕地不怕,油盐不进,让杨应龙碰上,算是彻底地栽了。万历十七年,叶梦熊巡抚贵州,第二年,便上书历数杨应龙阻兵嗜杀、用阉宦、造宫室、穿蟒袍、没收土司田地等“二十四大罪”,奏请朝廷发兵征剿。仅一年时间就收集杨应龙诸多不法事,动作迅速,效率之高,不得不令人怀疑其真实性。而且他发扬了钉子精神,抓住这件事不放,万历十九年,叶梦熊继续要求勘问杨应龙,并奏请播州改派流官治理。万历二十年,架不住叶梦熊的念叨,万历终于下诏,杨应龙赴渝受审,结果依法当斩。

杨应龙也不是坐以待毙,他很快提出缴纳2万两白银赎罪,并愿带5000兵士赴辽东征讨倭寇,将功赎罪。朝廷允准,放虎归山了,真是如黄河奔流到海不复回呀。自此,杨应龙再也没有出过播州。

万历二十八年,明军攻破播州堡垒——海龙屯,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播州土司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多少是非、成败,转头已成空,只有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