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为什么选择宝钗做媳妇(贾政与宝钗的关系)

网友提问:

《红楼梦》里,贾政是否愿意宝钗做他的儿媳妇?

优质回答:

根据以下几件事分析,我认为贾政未必同意宝玉娶宝钗:

一、第二十二回宝钗所作更香的谜面,令贾政烦闷忧戚: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 晓筹不用鸡人报,无夜五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人们解读,此迷面暗寓荣华过后,两手空空。又寓意宝钗与琴瑟和谐的夫妻生活是没有缘分的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喻宝钗将来苦恼煎熬的岁月!贾政细思恐极,预感不详,甚为忧戚,心忧她们“皆非永远福寿之辈”,顿时精神大减,唯垂首沉思。谁愿意娶一个“非永远福寿之辈”的儿媳妇?

二、钗、黛相较,贾政应更欣赏黛玉吧。第76回,中秋月夜,两位幼年失怙失恃少女——湘云黛玉在凹晶馆联诗,黛玉介绍此馆名之由来,“实和你说吧,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她们姊妹拟的那些馆名,贾政看了十分喜欢,“所以凡我拟的,一字不改都用了。”从十七十八回宝玉题对额时贾政的百般挑剔,到黛玉的“一字不改”,可以看出黛玉的才华深得贾政的欣赏。宝钗虽也蛮有才华,但通篇未见贾政对她的褒奖,这也可见贾政对黛玉的偏爱。从才华、从血缘,与其择宝钗为媳,贾政或许宁可宝玉娶黛玉。

三、从薛蟠的纵性滋事来看,贾政也未必愿与薛家结亲。第四回,薛家进京后,薛蟠拜见过贾政,贾政便派人向王夫人传达他的一席话“姨太太已有了春秋,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咱们东北角……。”总之是留他们住下了。为什么薛蟠拜見过贾政,贾政便决意要留下他们呢?其实,就是贾政見了薛蟠,便知他是滋事不安分之人。“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只是说得客气婉转些,贾政给他撕虐过“葫芦案”,当然知道薛蟠就是“生事之人”。贾政总体书生气较重,似也不愿干些仗势欺人之事,为减少或杜绝薛蟠的犯案率,才执意挽留。薛蟠在贾政心中,不啻一枚炸弹。他能愿宝玉有这样一位大舅子吗?

其他网友回答

《红楼梦》有两争,即金玉之争和木石之争。所有人闹腾的拥护自己心中的理想型的时候全然忘了一个最重要的人物的态度,贾政对贾宝玉的婚姻持有什么态度?今天不聊贾政究竟支持谁,只说如果只有薛宝钗,贾政会同意宝钗做儿媳妇么?我看未必!

贾政对薛宝钗有过两次评价,一次是隐写,一次是明写。贾政眼中的薛宝钗如何?

一,贾政一评薛宝钗。

贾政第一次评价薛宝钗,薛宝钗并不在场。第十七回,大观园第一次徐徐展开,贾政带着贾宝玉第一次见到蘅芜苑时就有一个评价:

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得很。”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贾政不禁笑道:“有趣!只是不大认识。”

贾政先说“无味”,再说“有趣”。蘅芜苑也正是薛宝钗的居所,贾政这个评价可看成对薛宝钗的评语。“无味”即是乏味,表明薛宝钗识大体,左右逢源,未免失于少女的天真情怀。而薛宝钗的商人出身是贾政读书人最看不起的。是以引用了“鸡肋”的说法,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可看成贾政对薛宝钗最初的态度。就是不同意!

随后,贾政又评有趣,这应该暗伏薛宝钗嫁给贾宝玉的时候所带给贾政的改观。贾家后面已经江河日下。贾政想要联姻的几家人家都看不上贾家,这时候薛宝钗的存在就有点奇货可居了。而薛宝钗也是内藏锦绣的女子,最后宝钗嫁给贾宝玉,贾政是同意的。“有趣”也表示贾政重新认识宝钗后的认可。

二,贾政二评薛宝钗。

二十二回元宵节,大家做了灯谜,贾政来贾母这里凑趣。猜了众晚辈的灯谜。由于二十二回缺失,关于宝钗到底做的是更香还是竹夫人的灯谜各个版本有不同说法,我们不多说。只说贾政最后对薛宝钗的评价:

“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

贾政先说宝钗小小之人,更觉不祥,再说众人都非永远福寿之辈。这就非常中肯了。贾政一语点出众人皆是薄命之人。不到万不得已,贾政不会在薛林之间选择儿媳妇。

贾政其实也从没考虑过薛宝钗和林黛玉。薛宝钗商人出身对贾宝玉名声有损,仕途帮助不大;林黛玉原本非常合适,但林如海死后,政治资本消失殆尽,与贾宝玉也无帮助,后面会有贾政的学生傅试对贾家有企图,想将妹妹傅秋芳嫁给贾宝玉,显然代表了贾政的另一种想法,这是金玉良姻和木石前盟后的第三种政治联姻思想。而这才是士族大家子弟最后的命运!

当然,贾政的想法随着贾家土崩瓦解而幻灭。贾宝玉最终还是娶了“有趣”的薛宝钗。从贾政对宝钗的三个评价可以看出,贾政对薛宝钗并不满意,但世事难料,即便不满意也难保最后别无选择!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其他网友回答

《红楼梦》里的贾政,字存周,荣国府二老爷,贾母和贾代善所生的次子,贾宝玉的父亲,林黛玉的舅舅,薛宝钗的姨父。

贾政是荣国府的最高掌权者,但是他不理府中大小俗务,每日只看书著棋,同一众清客闲聊,是名副其实的甩手掌柜。对于宝玉的婚事,大家都注意到了贾母和王夫人的态度,但是大家都忽略了贾政的态度。

封建社会主张儿女的婚事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夫妻关系上主张,夫为妻纲,妻子要听丈夫的话。迎春的婚事就是由父亲贾赦全权做主的。因此宝玉的婚事由贾政说了算。

贾政和林如海在黛玉进贾府之前应该就黛玉的婚事达成了某种共识,但是后来林如海死了,黛玉的靠山没有了,黛玉再也不是豪门的千金小姐,成了孤儿。娶黛玉当宝玉的媳妇,对贾府来说没有什么政治上的有利因素。因此当王夫人和薛姨妈一唱一和的宣传金玉良缘的时候,贾政淡然视之,既不表示反对也不表示赞成。

贾政对宝钗所知不多,后来贾政看到了宝钗编的一则灯谜,认为宝钗是一个无福寿的人。贾政对宝玉娶宝钗和娶黛玉有了比较和盘算。

第二十二回,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贾政看到宝钗的灯谜。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

宝钗的灯谜暗喻宝钗不是福寿双全之人,而是一个薄命女。她今后没有夫妻的缘分,一生郁郁寡欢,朝朝暮暮,日日年年独自煎熬。这样的媳妇娶进门,不是娶一个丧门星吗?贾政【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垂头沉思】。

贾政本来有一个聪明上进的儿子贾珠,不到十四岁就进学了,前途一片大好。娶妻几年后就死了。如今贾政年近半百,庶子贾环为人猥琐,不堪大用。只剩下一个嫡子宝玉聪明乖觉,可望大成。他应该娶一个福寿双全的姑娘为妻。

如果娶薛宝钗,薛宝钗是守寡的命,儿子宝玉很可能会像贾珠一样出师未捷身先死。那样的话,不但自己没有了儿子,而且贾家中兴的大业难以完成。这是贾政最不愿意看到的。贾政【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复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

娶黛玉当儿媳妇,贾政还有些不甘心,因此贾政翻来复去竟难成寐。一想到死去的妹妹贾敏,再想到贾敏的唯一骨血林黛玉,贾政不由伤悲感慨。

从家族的大业着想,贾政不敢冒失去儿子的风险娶宝钗当儿媳妇。

其他网友回答

他太同意了。有赵姨娘在耳边吹着风,有当贵妃的女儿元春的旨意,有妻子王夫人对宝钗的认可,他是官场上的人,社会上怎么做人,薛宝钗很合他心意,从猜谜那回就可以看出他早已将薛宝钗作为未来的儿媳,当她看到宝钗的谜是,悲戚不已,心里叹到:皆非有福之辈……其他人倒还罢了,那么完美的宝钗也作了不详的谜语,怎么能不令他百思不得其解!

其他网友回答

1.他根本没主意。比较愚蠢,碰到事情就会束手无策。宝玉凤姐生病的时候,贾赦都在忙,他在干什么?当个官当成冤大头。他根本想不到儿子要结婚,需要事先选儿媳妇这回事。

2.他想谁都是白想。因为一贯的无能,家里的大小人物,都没有遇事咨询他的意见的想法。不管哪方面的人,都懒得争取他往自己这一方面站队。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