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复兴的画(民族复兴振兴中华的绘画)

网友提问:

传统文化之中国画——复兴之路如何走?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

中国画如何复兴?这是个很大的题目。只能简单谈点个人看法。

我很赞同潘天寿老先生的观点,他认为既然称为中国画,就要保持中国画的特色。要以中为体,西为用,即洋为中用。否则都改成了西画的那套,还叫什么中国画呢?

以中国画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振兴这朵世界艺苑中独一无二的奇葩,是年轻一代国画家们肩上的重担。国画以意取象,充分运用水墨笔为工具,以独特的创作理念和技法,描绘山水、花鸟、走兽和人物。采取写意、工笔等多种表现形式,既可制成鸿幅巨作,也可画成册页、团扇,画面上还集诗词、书法、印章于一体。其多姿多采、雅致含蓄的风格,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历来深受国人的喜爱,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在坚持民族特色、还是照搬西方绘画的那一套,历来是有争议的。一些在西方留过学的著名画家就主张仅用毛笔、墨及西画的透视关系来表现题材就可以,不必拘泥于国画的技法和理念,那样太老套了。当然,他们的作品也可令人耳目一新。

但我还是坚持认为:特色是艺术的灵魂。放弃了特色,中国画也就不称其为中国画了。中国画要复兴,就应当在继承基础上去创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中国画写意画精神: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中国画在中国画家的努力创作中产生很多优秀作品。中国写意画经过历代画家的探索总结出一些经验,丰富了中国写意画的内涵,写意中国画出神入化以形写神。由于中国写意画的独特表现形式于读者的欣赏能力差距较大,一首好诗没有人能读懂,得用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来说明,要想突破中国写意画的创新发展,不是单方面的现有的画家的努力,首先普及是提高国人对中国写意画的认知能力,从小学开始学习中国画技法理论知识,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熏陶,让更多的优秀美院毕业生获得自己热爱美术专业有用武之地。为普及中国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更多的中国写意画知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画写意精神,“重在传不在统”,需要老一辈画家引导全社会热爱中国画的画家大胆创新创作更多更好的中国写意画。目前很多优秀的中国写意画家,挥毫作画笔墨酣畅神情豪放挥洒自如,手法贤熟的泼墨泼彩山水技法,用心求意境笔墨语言表达自己感受,为推动中国写画发展繁荣昌盛作了自己贡献,要象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一样,把中国写意扎根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去,让大家能读懂中国写意画并产生一定感情得全社会的重视!让中国写意画这颗古老的恒星重放光芒!

其他网友回答

传统文化“复兴”是一种愿望。关注传统文化须先从读古籍开始。《春秋》《左传》《论语》《中庸》《大学》《诗经》《周易》《尚书》《黄帝内经》《史记》等,凡诸子百家都要读的!现在只是开端:是人们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的欠缺,并且要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从现在始,需要五到十年才能有成效。复兴或许在未来数年验证!不过从现实来判断,读书的是好文的人,求知的人!对于好钱好利者无庸寄望。未来复兴不等于文化繁荣!繁荣应该是创造性的,尤其出现真正的学者、艺术家、绘画大师! 2019.3.28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关于中国画如何复兴,那我们干脆说文艺如何复兴倒好说一点。其实我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在去年6月我曾在朋友圈发表文章说:按照规律发展,中国应出现文艺复兴,为何迟迟不出现呢?因为自国人提出‘’中国梦‘’那刻,我就开始关注何时文艺复兴。没想到最近就有‘’复兴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信息。

那么文艺复兴的路如何走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的思想。我研究过古今中外的思想结构,结果发现:历史上每一个光辉的闪点,都有思想的亮子。那么我们有没有思想的亮子呢?扪心自问我们的确没有。

前天我在今日头条曾收到‘’中国最缺什么?‘’的提问。我回答说:中国最缺认识自己。其实不只是中国缺乏认识自己,全人类都缺乏认识自己,这是公认的事实。虽然这个问题苏格拉底曾提出过,但苏格拉底的目标指向是否定上帝。而我的目标指向是寻找思想亮子。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寻找思想亮子呢?难道我们没有思想亮子?并非没有,而是尚未发现。在2013年,我曾写过一个系列叫:《宇宙重组系列……》。那时候我通过粒子信息的反馈,敏锐地捕捉到‘’宇宙重组的信息‘’。从那时起,我已经做好准备。结果果然被我发现:宇宙生命的发展规律。也就是说,我就如西方找到‘’上帝粒子‘’一样,找到‘’思想亮子‘’。那么我们的思想亮子在那里呢?不要急!先从认识自己开始,也就是说:只要认识自己,就能找到思想亮子。这是我历经三十年,摸索出来的经验之谈。假如能实施细则,那么我可以肯定,其超越性空前。

其他网友回答

传统文化,根植于何?书法绘画舞蹈音乐建筑等等,都基于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在有这三观的引导下,人的内心才会有不同的境界,感受和思维,不同思维影响人的行为,产生不同后果,也就形成了个性,个性的表达,就表现于这些艺术形式中了。

在这个个性和境界形成的情况下,再讲究笔墨。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不管如何传承,首先是要学习做人的道理,明理。在这个基础之上,技术的传承与心性的表达,加上时代的感受,才能具有中国传统特色。

这,其实也是中国审美体系不可缺少的一条主线——中国古代哲学。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