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 好在哪里 《滕王阁序》,滕王阁在哪里?

网友提问:

《滕王阁序》好在哪里?

优质回答:

个人认为可以从两大方面考虑。

第一,内容上,一是做到景与情的有机融合。

开头三段先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次写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然后,作者的笔由远及近,由外而内,由俯瞰到仰视,写滕王阁四周的美好景色,“披绣闼,俯雕甍”、“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披绣闼,俯雕甍”、“”阎闾扑地”“舸舰弥津”。

于是作者“遥岑甫畅,逸兴遗飞”,引起无数感慨。有不齐”的“时运”,有“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都是我们现在读来非常励志的名言。

二是运用典故抒发感情。

如“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又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志”

典出于《后汉书》。孟尝,字伯周,东汉人,曾任合浦太守,为官清正贤能,兴利除弊,政绩卓著,受到人民爱戴。后隐居。汉桓帝时,尚书杨乔多次举荐,称他“清行出俗,能于绝群”, 但始终没被起用。诗人以此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苦楚。

又如“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这里运用“高山流水”的典故,把自己比作俞伯牙,阎都督比作钟子期,表示既然遇到阎都督这样的知音,所以敢作此序了。

如此等等,有人统计全文运用了四十多个典故,有的明用,有的暗用;有的正用,有的反用,恰到好处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激起代代的共鸣。

二,形式上,拓宽了骈体文的写作内容,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骈体文的四六句为主,但又不拘泥于这种固定格式,又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起承转合。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一句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又平仄相对。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

3)语言精练,成为成语

有人统计,《滕王阁序》中作为成语留下来的有四十多个。

如“高朋满座”“萍水相逢”“人杰地灵”“盛筵难再”“水天一色”“物换星移”“钟鸣鼎食”“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老当益壮”“投笔从戎”,等等,都是耳熟能详的成语。

总之,《滕王阁序》是骈体文中的典范,将内容和形成有机结合,将景与情自然融合,前半部写景,景中有情;后半部写情,情中有景。

《滕王阁序》是二十六岁的王勃的绝唱,也是中国骈文中的无以超越的绝唱!

其他网友回答

《滕王阁序》好在哪里呢?

王勃图

王勃的这篇《滕王阁序》简称《序》,千百年来被文人雅士赞不绝口。那么到底好在哪里呢?

掾笔著华章,名居骈文之首。王勃生活于初唐年间,十六岁进士及第。那时,官文亦为骈文,科举以源自骈文的律赋取士。可见其虽年少而骈体文功夫了得!《序》中的故事光彩夺目、人物熠熠生辉、语言绚丽工整自不应说。特别是800字的《序》竟然用了至少37个典故,40个成语,用“典故”和“成语”风雅了文采。使得文章气势恢弘而隽永,意境开阔而深刻,辞采潇洒而飞扬恣肆。读来感同吮蜜!从汉末到唐初近500年时间,骈文大家虽不少,但真正流传于世的佳作并不多。据考,我国骈体文前五名分别是,五、南北朝庾信的《哀江南赋》;四、南朝齐孔稚珪的《北山移文》;三、唐代李华《吊古战场文》;二、三国曹魏曹植的《洛神赋》;只有唐初王勃的《滕王阁序》真正配得上是“千古第一骈文”的雅称。

滕王阁图

笔下江南胜景,滕王阁独为第一。《序》在滕王阁的地理人文,其特点明显:

由古及今彰显洪州史迹。起笔“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是因滕王李元婴先后在山东滕州、江西洪州、四川隆州三地建有滕王阁。所以必须说明此滕王阁是江西洪州,汉朝叫豫章。由此可见,滕王阁据地洪州的历史十分悠久。

从天到地喻滕王阁之神圣。“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翼轸”“牛斗”是28星宿中有故事的星;“衡山、庐山”是有故事的名山,“徐孺和陈蕃”也是史上有故事的名人。所以与其说星宿写滕王阁位置,实则把滕王阁烘托得如此神圣而名冠寰宇。

由近及远从滕王阁放眼万里。“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由滕王阁上的近景想象到东南之闽和西南之越的景色。用开阔眼界可看到滕王阁位据衵国山河之腹地。

从文到武颂盛会高朋满座。“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此述照应了前文的人杰地灵,更描出了都督阎公之雅望,盛会的气场和影响之大。

此《序》通过由古及今,从天到地,由近及远,从文到武全方位立体交叉的烘托描写滕王阁的人文地理。正如韩愈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不写“悲秋”,蘸浓墨描最美秋色。在古文中用浓墨描写秋天的,有欧阳修的《秋声赋》:“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秋声赋》近500字,字字“悲秋”,句句写人生苦闷与感叹!而《序》从“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起三节,有近400字描写“三秋”,真是其景句连连:“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王勃在《序》中写秋与欧阳修的“悲秋”完全不同,他用盛情和浓墨赞美了“秋景”的逸致而高情。

以“贤达”“史典”为依托,寄情志之高远。《序》首先盛赞了滕王阁的“地理风物,人绝地灵”后,又描绘和赞美了“壮丽清远、雄阔开朗”的江南秋景。但是一篇文章仅有江山胜景,而没有令世人共鸣的情怀寄托,是不可能传唱千古的:《序》做到了这一点!在“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一节中。盛情例举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等历史“贤达”的故事和“史典”警言。仔细读来,句句寄托了文人志士们“壮志难酬”的情怀。文章明明是写“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但却成了励志篇。这是《滕王阁序》最可贵的地方。在“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一节。通过“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等佳句的层层推进。充分表达了他自己的“怀才不遇”!

由此可见《滕王阁序》好就好在:名居骈文之首;笔下的滕王阁独为江南第一;不写“悲秋”,蘸浓墨赞美“三秋”;以“贤达”“史典”为依托,寄托了文人志士们“壮志难酬”的情怀;把“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写成了励志篇!

其他网友回答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通篇对偶,所以读起来郎朗上口,文章虽长,但依然能够背诵。文章里佳句很多,到现在依然很实用,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其他网友回答

具体好在哪里,很多人知道好,但无法准确的表达,细细多品读几遍,会有自己的体会,上面是个人仿作,纯属娱乐!

其他网友回答

文采,才华,用37个典故。试问你有这才华么?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