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之春的影评(小城之春 豆瓣)

如何全面解析《小城之春》(小城之春)影评?

《小城之春》一句话点评:《小城之春》抒写了一种个人化的生命体验,电影体现出中国的传统之美、人性之美,导演费穆将他在国学方面的深厚造诣融入到电影里,使电影闪耀出不同寻常的艺术魅力。

小城之春是如何体现人物的性格?

决绝的盛放 ——《小城之春》中醉酒的周玉纹的形象分析《小城之春》是费穆导演1948年的作品。用电影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看来,其经典程度仍是不可逾越的巅峰之作。影片中只有五个人物,在小城中的一隅,却能把复杂的感情纠葛,大社会背景下人的欲望、伦理、追求与反抗表现的淋漓尽致。五个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是动人心魄的根本原因。有人称通过这部影片“看见费穆”,更有深入者称“看见玉纹”。可见周玉纹的形象创造是整部影片的生命。玉纹的身体结实适中,脸庞线条明朗,长相和身体的健康通俗区别于愁眉病容的小姐太太,而她的刺绣、买菜、做饭与服侍病中丈夫,又比奇观化的四体不勤的姨太太们来得朴实可近。她是最让我感动的人物。她是个克已节制,矜持端庄,有责任感的好女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戴绣生日,玉纹醉酒的片段。

小城之春美学风格?

古老坍塌的城墙,一座败落的旧园。几处早春的花丛暖柳,遥远乡间的竹林小径,似浅墨,点缀在一片混沌而又寂寥的画面中。浓浓的中国意味铺满了整个电影画面,含蓄的意味与欲言又止的基调贯穿了整个电影。

《小城之春》犹如观赏一幅黑白水墨画卷,流动在江南小城中的云雾是那股淡淡的却又无处不在的寂寞的春的气用息,而终仍归于风轻云淡。在这幅春的画卷中,没有青葱草木和大地回暖的生机盎然,而是无尽绵延的灰败气息中丝丝透发的朦胧春意,这正是中国美学内敛、含蓄的特征。玉纹每天在城墙上走上一圈,心里的苦闷还是只有说给自己听了。也许正是这样满满的东方之美,让我对《小城之春》印象深刻。

小城之春为什么是电影之首?

《小城之春》是国内第一部关于心理体验的电影,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费穆先生采用中国古典传统的留白手法,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纠葛,让影片呈现隽永的风格,使观众久久回味无穷。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香港电影评论协会及已故知名文化学者黄爱玲等机构和个人的推动下,《小城之春》表面的落尘被轻轻擦拭,率先在香港被品鉴出逾越时代的况味。2005年,中国电影百年诞辰之时,香港电影金像奖将《小城之春》评为百年百大华语电影第一名。

如何评价费穆的电影《小城之春》?

这部被载入中国电影史的经典之作,的确可圈可点

1、剧作精妙

故事情节围绕着四个人三角恋式的感情纠葛来展开。

虽然以小城中的一家人为切口,但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变化,铺陈人物关系的过程中,借助于破败院落、城墙等造型元素的自然展现,以及信息丰富,极具文艺味的旁白,隐约地勾勒出了一幅家国衰败的大时代画卷。

这种视角微小,格局宏大的艺术手法,为现实主义华语电影树立了典范。

贾樟柯的很多作品,比如《山河故人》,同样没有刻意展现时代风貌,可我们还是能从人物命运轨迹的变迁中,感受到时代的滚滚洪流。

2、心理电影

作为国内电影界公认的经典之作,《小城之春》堪称是中国第一部心理电影。

四个人在极具戏剧性的角色关系中,内心的矛盾不安可以想见,电影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生动。

特别是女主周玉纹,站在情感与伦理选择的十字路口,特别犹豫徘徊。

一边是自己现在的丈夫戴礼言,身体不适又沉默寡言。两人的生活毫无生机。

一边则是往日的恋人章志忱,健康开朗且活泼有趣,各自心中有种欲拒还迎的暗流在涌动。

妙不可言的是,戴礼言的妹妹戴秀,尽管还是学生身份,也喜欢上了这个外来的闯入者。

一场不可避免的心理角逐戏,在昏暗的屋内,在城墙头上,透过慌乱的眼神相互传递。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