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为何隶属于晋国呢(赵国为何隶属于晋国时期)

赵国为何隶属于晋国?

因为赵国先祖属于春秋大国晋国的五大夫之一。五位大夫分别是:韩、赵、魏、智、中行。

其中智氏野心最大,实力最强,首先灭了中行氏,又联合韩、魏,想要灭掉赵氏,赵氏趁夜潜入韩、魏大营,劝说两家连赵灭智,两家同意了,就一起灭了智氏。

后来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立国,相互为依。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两件事情是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分界线。

赵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赵国国君,嬴姓、赵氏。赵国始祖造父,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因征伐徐国有功,受封于赵城,由此为赵氏。赵氏历经二十余代,传至赵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毋恤。赵鞅打破了晋国六卿的格局,赵毋恤力战智、韩、魏的围攻,简襄之烈确立了赵国版图。

前403年,韩、赵、魏正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国都几经变迁,公元前497年,赵简子定都晋阳(今太原),公元前451年,赵襄子迁都邢(今邢台),公元前423年,赵献侯迁都中牟(今鹤壁),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今邯郸),从此邯郸成为赵国的国都。公元前355年,赵国在邢地建檀台,修信宫,邢地成了赵国的别都,称信都。

至赵武灵王时,赵国称王,施行胡服骑射,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成建制的骑兵。沿阴山修筑赵长城,前296年灭中山国。疆土囊括了河北省的大部分、山西省的大部分、内蒙古的阴山以南的部分。成为东方六国最强大的国家,与秦国展开了数十年的争霸。

前228年,赵国都城邯郸被秦军攻破。赵国大夫们北逃到代,共同拥立赵代王嘉继续抵抗秦军。前222年,秦军攻灭赵代王嘉,赵国灭亡。

赵国灭亡全过程?

  赵国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率兵攻打赵国,次年攻陷邯郸,赵王献出地图投降。逃走的赵国大夫们在代地拥立赵嘉为王,继续苟延残喘着。其间还与燕军合兵于易水之西,大战秦军。战败后,燕王交出太子丹,以示诚意。公元前222年,秦军向代进军,俘虏赵嘉,至此,赵国灭亡。

三国时期赵国首领?

赵国历代国君有赵烈侯、赵武侯、赵敬侯、赵成侯、赵肃侯、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赵悼襄王、赵幽缪王、代王嘉。

赵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国君嬴姓赵氏,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原为赵侯。至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奄父生叔代,叔代以下五世至赵夙,赵夙孙赵衰赵衰随重耳逃亡十九年,重耳返国为晋文公,赵衰任国政。

赵衰传赵盾,赵盾传赵朔,赵朔传赵武,赵武传赵景叔,赵景叔传赵鞅,赵鞅传赵毋恤。赵鞅打破了晋国六卿的格局,赵毋恤力战智、韩、魏的围攻,简襄之烈确立了赵国版图。

赵烈侯六年(前403年),韩、赵、魏正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至赵武灵王(前325年—前299年)始称王。前222年,灭于秦国。

赵国全境东北与东胡和燕国接界,东与中山及齐国接界,南与卫、魏、韩三国交错接界,北与楼烦、林胡接界,西与韩、魏两国交错接界。

国都在晋阳(今太原),前425年迁中牟(今鹤壁),前386年赵敬侯迁到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前372年赵成侯立邢为信都(今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为赵之别都。

赵国灭国最惨的下场?

赵国开始实力很强,和秦国有一战之力,但是赵王的一个昏晕决策,撤换了大将廉颇,让秦国坑杀掉了四十万大军。

秦国由于内斗,故没有让白起一鼓作气,灭掉赵国,之后一年,秦国又攻打邯郸,虽然赵国死守下来了,但赢得相当惨烈。

公元前208年,秦国利用反间计,让赵王杀了赵国大将李牧,然后势如破竹,灭掉了赵国。赵国灭亡后,赵王迁被秦国流放在了山林中,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直到去世。

赵国为何不能像齐国那样力压秦国?

其一,赵国国力底蕴不足。

打仗,虽然在局部战争上,有输也有赢。但是,放到全国性的战争上,比拼的其实还是国力。国力强大的,底蕴深厚的,就更有冲击力。如果底蕴不足,就算可以打赢一两场仗,最终还是失败。

赵国在国力上,明显比不上秦国。秦国有“百二”秦川之地,又有巴蜀之地,这两个地方,为秦国提供了丰富的物资资源。秦国虽然发动了那么多战争,但是,它从来没有被打穷过。赵国的燕赵之地,也有一定的出产,但是出产根本无法供给长时间的战争输出。

长平之战,当时赵孝成王为什么一定要廉颇赶紧出击。当廉颇不出击的时候,赵孝成王不惜换上毫无经验但愿意出击的赵括,就是赵国的物资不够。而最后赵军也是因为在明显缺粮的情况下,败给了秦军的。

其二,赵国战略纵深不够。

赵国的区位对于它壮大是非常不利的。它北面是匈奴,东面是齐国,东北是燕国,南面是魏国、楚国,西面是秦国。也就是说,它处于各诸侯国的包夹之中。它虽然可以破楼烦、林胡,灭中山,但是,这些其实都是小国或者是少数民族国家,当赵国和大国抗争的时候,它就会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击打,不给它继续壮大的机会。赵武灵王刚刚继位的时候,就受到了来自五国的夹攻威胁,这就是实际的例子。

之所以赵国在赵惠文王、赵孝成王期间,魏国、楚国、齐国这些国家并没有联合打它,是因为它在抗击秦国。一旦它抗击秦国成功,把秦国打败,周围的国家必然联合起来包夹它了。

秦国不一样,它的战略纵深非常好。它有函谷关等天险防护,同时背后有一大片广阔的区域作为后盾,而且秦国的后方非常稳固,不会给秦国制造什么麻烦。事实上,六国根本就没有机会打进函谷关。其实,就算六国打进了函谷关,他们依然不可能有什么机会。

其三,赵国没有进行制度改革。

赵国实行“胡服骑射”,进行了军事改革。但是他们却没有进行制度改革,没有和军事改革配套起来。

赵武灵王晚年的时候,由于继位问题,造成了后代的争斗,他本人也被饿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的原因,就是赵武灵王没有进行政治改革。当时的战国,正在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加强皇权,是这场政治改革的核心。但是赵武灵王却实施分权制,想把王位给儿子,让儿子镇守国内,自己一心一意打仗。这样做,一下引起了儿子们对权力的争夺。而到了最后,赵武灵王又想把失去的权力夺回来。因此,这么一闹腾,最后搞得一团糟。

没有像样的政治改革,同时也没有其它制度改革。赵国还是老样子,根本就无法支撑它的南征北战。

而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是一系列的全国性改革,涉及到军事、政治、社会各个层面。改革做得非常彻底,这是赵国无法比拟的。

赵国灭亡赵国太后归秦后结局?

赵国倡太后最终被赵国人杀害。

赵悼倡后,原本是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的一名倡女,后嫁于赵王宗族,其夫死后寡居。赵悼襄王爱其貌美而娶之,李牧以此女出身不正、扰乱宗族血脉能导致社稷倾覆为由劝说赵悼襄王不要纳其为姬妾,赵悼襄王不听。

起初,赵悼襄王与王后生有赵嘉,被立为太子。倡姬得宠于赵悼襄王,阴谋设计构陷赵嘉犯罪,使其被废除太子之位。赵悼襄王于是另立倡姬为王后,她的儿子赵迁为太子。

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去世,赵王迁继位,为赵幽缪王。赵悼倡后行为更加放肆,经常与春平君通奸,又收受秦国的贿赂,害死了名将李牧。

公元前228年,秦国大将王翦率军攻破赵国首都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大夫怨恨赵悼倡后误国,杀倡后并灭其族,另在代郡立赵嘉为代王。

公元前222年,王贲趁灭燕国之势转而攻代郡,俘虏代王嘉,赵国彻底灭亡。

赵悼倡后原本是一个娼妓,因为貌美就嫁给了赵王宗族的一个人,成为了别人的小妾。倡女很不老实,总是想着争宠,将赵王宗族家里搞得鸡飞狗跳,她的丈夫没几年就被折腾死了。倡女就变成了一个寡妇,但是俏寡妇貌美的传闻却是从不停歇,一直绯闻缠身。赵悼襄王听说了倡女的美貌,力排众议将她接进宫,封她为妃子,宠爱非常。

倡女不满自己的地位,设计王后和太子嘉,让赵悼襄王废掉了王后和太子嘉,立倡女为后,立倡女之子赵迁为太子。赵迁继位后,倡女和春平君通奸,还收受秦国贿赂,害死了赵国名将李牧,让秦国无所顾忌攻打赵国,令赵国亡国。赵人仇恨倡女,在赵国被灭的时候,人民群众们聚集起来,将所有的亡国怒火发泄在倡女以及倡女的族人身上,将他们残忍的杀死了。

赵国为什么是烈乱之国?

因为赵国和秦国同宗同源,都是勇武好斗,任性而暴躁,又不遵礼法,因勇武而强盛,又因勇武而衰弱。

赵国从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方面比其他诸侯国更强。赵武灵王最注重“胡服骑射”更实惠。赵国更加纯碎的军事改革,是由于地处北夷,与戎狄杂居,“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是符合赵国的国情,再加上赵武灵王本人雄才大略、运筹帷幄。

战国时的赵国,赵武灵王为了国家强大,根据赵国的地理环境与胡人杂混,总结东胡、匈奴筹作战的特点对赵国进行的军事改革。

赵武灵王发现东胡兵、匈奴兵打仗时的装备,他们善于骑射,服装短袄窄袖,战时轻便利落等特点对赵国军队及百姓施实的“着胡服”“习骑射”取人之长补其短。

赵国和秦国的改革是相对成功的。二者的强大也让战国中后期历史故事更加精彩,除了秦赵两国外,其它的诸侯国也都相继改革了,象魏国文候图强,楚国吴起变法,齐国成王从谏如流,韩国申不害术治,燕国昭王新正,这些国家随着君王的笨蛋致使改革付诸东流。

秦赵两国的较量,是赵国俱备先天优势,而秦国靠后天的努力,加上上天的眷顾,才是赵武灵王被困死沙丘行宫。

风云战国赵国篇主要内容?

风云战国之列国丨赵国篇:烈乱之国

赵襄子 赵无恤(赵国第七代家王):

公元前475年,赵无恤杀了姐夫代王,赵氏土地得以扩大。

春秋末期,晋国国君形如傀儡,土地被豪族瓜分,豪族(韩赵魏智)内攻伐不断。

公元前453年,智氏欲联合韩魏灭赵,赵无恤派家臣张孟谈去韩魏谈判,最终赵魏韩三家联合灭了智氏,史称三家分晋。

赵武灵王赵雍(赵国第六代君主):

赵国内乱频繁,使得赵国实力有限,没发展起来,直到赵武灵王赵雍继位,赵雍倡导胡服骑射,培养出一批强大的骑兵,将中山国彻底包围,成为一个大国。

赵雍放弃权利传位于幼子赵何(第七代君主),实则是为了近距离观察秦国,灭亡秦国,由于赵国的邯郸和代地因历史原因导致的文化差异,使得两地矛盾明显,他将赵国一分为二,分别由两个儿子管理,然而两个儿子及其背后势力形如水火,只想杀死对方,公元前295年,反叛的嫡长子赵章杀死相邦肥义,随后赵何支持者赵成杀死赵章,并将赵雍囚禁于沙丘宫,最终被活活饿死。

赵孝成王赵丹(赵国第八代君主):

赵雍死后,赵国大不如前,秦国成了唯一的强国,战国后期赵国一直在反抗秦国。公元前262年,韩国不愿降秦,将秦赵两国之间的上党地送给赵国,秦国愤怒的攻打赵国,于是爆发了长平之战,持续两年之久,赵括代替赵将廉颇,公元前260年,赵国大败,从此赵国再也无法和秦国抗衡,公元前258年,长平之战后秦国一直围攻邯郸,企图一举灭亡赵国,赵人只能四处求援,毛遂自荐去楚国说服楚考烈王熊完合众抗秦。

赵悼襄王赵偃(赵国第九代君王):

任性立倡优为后,公元前245年,让乐乘取代廉颇,赶走廉颇。

赵国末代君主 赵幽缪王赵迁:

公元前229年,赵偃儿子赵迁设圈套杀了李牧

公元前228年,赵国灭亡。

史籍记载,赵人和秦人同根同祖,周武王灭商之后,去了北方的弟弟成为赵人,去了西方的哥哥成为秦人,赵人和秦人本是兄弟,他们的气质和秉性,一直非常相像,直到商鞅变法,商鞅改变了秦人,而赵人一直是赵人,好勇而气躁,任性而胡作非为,他们性情暴烈,无视法度,破坏力十足,民间惯于私斗,庙堂妄诛乱杀,如此,赵国不可能不亡。

赵国有王爷吗?

有的

赵烈侯(?—公元前400年),嬴姓,赵氏,名籍,赵献子之子,战国时期晋国赵氏封君、赵国开国君主,公元前408年―公元前400年在位。

赵武侯,亦称赵武公,史书未载其名,今亦无从考证,赵烈侯之弟。赵国第二任君主,公元前399年—公元前387年在位。

赵敬侯(?-公元前375年),嬴姓,赵氏,名章,赵烈侯之子,赵武侯之侄,赵国第三任国君,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75年在位。

赵成侯(?─前350年),嬴姓,赵氏,名种,赵敬侯之子,赵国第四任君主,公元前374年—公元前350年在位。

赵肃侯(?-前326年)嬴姓,赵氏,名语,赵成侯之子,赵国第五任君主,公元前349年—公元前326年在位。

赵武灵王(约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赵肃侯之子,赵国第六任君主,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8年在位。

赵惠文王(约前309年─前266年),嬴姓,赵氏,名何,赵武灵王次子,赵国第七任君主,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66年在位。

赵孝成王(?-前245年),嬴姓,赵氏,名丹,赵惠文王之子,赵国第八任君主,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45年在位。

赵悼襄王(?-公元前236年),嬴姓,赵氏,名偃,赵孝成王之子,赵国第九任君主,公元前244年—公元前236年在位。

赵王迁,生卒年不详,亦称赵幽缪王,嬴姓,赵氏,名迁,赵悼襄王之子,赵国第十任,也是最后一位国君,公元前235年-前228年在位。

公元前386年,赵敬侯将都城从中牟(今河南鹤壁)迁到邯郸,公元前228年,秦军于是攻克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邯郸为赵都共计158年。

共有赵、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夏国(窦建德)、后唐、大齐(刘豫伪齐)十个政权在邯郸境内建都。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