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息的解释(说文解字 息)

说文解字息的解释?

息(拼音:xī)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鼻子出气,本义指气息、呼吸。战国之后的篆体加“心”旁。呼吸是有生命的象征,因此又引申为繁殖、滋生,再引申指子女。

利钱是由本钱生出来的,于是引申出利息之义。由气息又可引申指消息。息又有停止之义,引申指歇息。又用于使动意义,引申为安宁。

息的来历?

一作鄎。西周封国。在今河南息县西南十五里。春秋时为楚所灭。《左传》: 隐公十一年 (前712),“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竟,息师大败而还”。又,《左传·庄公十四年》 载: “楚子如食,以食入享,遂灭息。”

古国名。又作鄎。西周封国。侯爵,姬姓。春秋时为楚所灭,置息县。在今河南省息县西南。《左传》隐公十一年(前712年):“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竟,息师大败而还。”庄公十四年(前680年):蔡侯“绳息妫以语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以息妫归”,皆即此。

息的偏旁是自还是心?

“息”的偏旁部首是自

一、息的释义

1、呼吸时进出的气。

2、消息。

3、停止。

4、休息。

二、笔顺

撇、竖、横折、横、横、横、点、斜钩、点、点。

一、气息 [ qì xī ]

1、呼吸时出入的气。

2、气味。

二、消息 [ xiāo xi ]

1、新闻体裁的一种。以简要的形式,及时地反映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要事情。是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广泛使用的宣传形式。

2、音信。

三、信息 [ xìn xī ]

1、音信;消息。

2、信息论中指用符号传送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是接收符号者预先不知道的。

3、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

四、憩息 [ qì xī ]

休息。

五、声息 [ shēng xī ]

1、声音(多用于否定)。

2、声气。

3、消息。

息加什么部首组成新字?

可以加女字旁、火字旁、虫字旁、病字头、草字头息加偏旁组词。

息加偏旁组词,“息”可以加些什么偏旁?

分别组词媳、熄、螅、瘜、蒠。

媳[xí]:子、弟及其他晚辈的妻子。组词:媳妇、儿媳、弟媳、侄媳。

熄[xī]:火灭,灭火 。组词:熄灭、熄火、熄灯。

螅[xī]:腔肠动物,身体圆筒形,褐色,口周围有触手,附在水沟中的水草或枯叶上。大多雌雄共体。组词:水螅。

瘜[xī]:古同“息肉”,因黏膜发育异常而形成的像肉质的突起物。组词:瘜肉。

蒠[xī]:一种植物,嫩茎叶可作蔬菜食用。组词:蒠菜

息的种类?

答:息的种类繁多,有存款利息,贷款利息,票据贴现利息,同业拆借利息。在时间分有年利息,月利息和日利息,它们的在计算利息时可以相互转换,换算公式是,日利息=年利息÷360(天),月利息=年利息÷(12)。利息又称子金,它是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超过本金的部分。

息字的由来及故事?

“息”是会意兼形声字。金文和小篆都从自从心会意,自兼表声。自为鼻子,古人认为心与鼻息息相通,心气从鼻出。隶变后楷书写作“息”。

《说文·心部》:“息,喘也。从心,从自,自亦声。”(息,气息。由心、自会意,自也表声。)

“息”的本义为喘气、呼吸。如《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泛指气息,即呼吸时进出的气。如“一息尚存”。又引申指叹息、叹气。如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还引申指休息。如“作息”。进而引申指停止、停息。如《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引申指利钱。如“利息”、“月息”。

息什么意思?

“息”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鼻子出气,本义指气息、呼吸。战国之后的篆体加“心”旁。呼吸是有生命的象征,因此又引申为繁殖、滋生,再引申指子女。

利钱是由本钱生出来的,于是引申出利息之义。由气息又可引申指消息。

汉字一共多少个息?

一个息。

息 xī

〈动〉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2) 同本义 [breathe;pant]

息,喘也。——《说文》

亦孔之。——《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

尚不敢惕息。——《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

则心惕息。——《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苏武传》

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明史·王复传》

(3) 又如:喘息(急促呼吸);息息(呼吸;气息出入);息窒(窒息,呼吸困难);息响(呼吸的声音);息贲(中医病名。指呼吸急促、气逆上奔的症候)

(4) 叹气 [sigh]

北山愚公长息。——《列子·汤问》

喟然大息。——《汉书》

闵王太息。——《战国策·齐策》。注:“长出气也。”

(5) 又如:叹息(叹气);息悒(叹息忧闷)

(6) 停止,停息 [stop]

息,安也。——《广雅》

息,休也。——《释言》

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注:“犹安也。”

而不得息。——《吕氏春秋·适威》。注:“安也。”

臣必致死礼以息楚。——《左传·昭公八年》

莫不敢遑息。——《诗·召南·殷其靁》

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诗·郑风·狡童》

昼夜不息。——《广东军务记》

请息交以绝游。——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无时而息。——[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

(7) 又如:息口(停口);息手(停手);息糜(制止;停止);息言(停止言事);息甲(解除盔甲。停战)

(8) 休息 [rest]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诗·大雅·民劳》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息景(息影。退隐闲居);息劳(休息);息喘(喘息。比喻紧张活动中的短暂休息);作息(工作和休息);歇息(休息);息力(休息)

(10) 滋息;生长 [grow]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11) 又如:息马(畜养、蕃息马匹);息人,息民(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

(12) 平息 [calm down]

望峰息心。——《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13) 又如:息事(平息事端);息喘(平息喘气)

(14) 消除 [get rid of]

息子贡之志。——《韩非子·五蠹》

(15) 又如:息望(不再生妄想);息虑(消除担忧;消除杂念)

(16) 通“熄”。熄灭;消失 [go out]

彖曰:“革,水火相息”。——《易·革》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庄子·消遥游》

(17) 又如:息了心(断了念头;死心);息灭(熄灭;绝灭);息机(熄灭机心)

词性变化

◎ 息 xī

〈名〉

(1)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 [breath]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屏息观之。——明· 魏禧《大铁椎传》

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数息可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一息尚存;鼻息

(3) 利息,利钱 [interest]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孟尝君传》

(4) 又如:息利(利息);息金(利钱,利息)

(5) 消息 [message]

至今已八九日,并无息耗,不免忧疑。——欧阳修《熙宁四年与大寺丞书》

(6) 又如:信息(音信;消息);息耗(消息,信息)

(7) 亲生子女 [one’s own children]

汝息为我子,汝亲为我翁。——张籍《董公诗》

(8) 又如:息子(亲生儿子);息女(亲生女儿);息男(亲生儿子)

(9) 春秋时诸侯国名 [Xi state]。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北

(10) 姓

息是形容词吗?

不是形容词,一般用作动词。

“息”,普通话读音为xī,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息”的基本含义为呼吸时进出的气,如鼻息、喘息;引申含义为停止,歇,如休息、歇息,“息”也常做动词,表示叹气,如叹息、息悒。

例句

1、由这件事引起的平地风波至今还未平息。

2、一场触目惊心的暴乱很快被平息了。

3、因分家产所造成的轩然大波,持续了两个月都未能平息。

4、对待规模大的叛乱,应使用剿抚兼施的方法,既可平息叛乱,又可减少流血,不是更好吗?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