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棺木为什么不腐朽呢 曾侯乙棺椁为什么不展出了

曾侯乙墓棺木为什么不腐朽?

曾侯乙棺椁之所以能历经2400年而不腐朽,其主因是:

填补数层白膏泥(有防潮防腐作用)。最主要是铺了木炭层(共计耗用60吨)。木炭也起到防潮防腐作用。曾侯乙棺椁长期浸泡水中,水中含高密度碳元素,可抑制噬氧的腐朽真菌滋生,大大的起到保护防腐作用。

延伸阅读

为什么说曾侯乙墓是震惊世界的重大音乐考古发现?

因为出土的曾侯乙编钟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曾侯乙是汉墓还是楚国墓?

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周王族诸侯国中曾国的国君曾侯乙的一座墓葬,位于湖北随州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曾侯乙墓呈“卜”字形,墓坑开凿于红砾岩中,为多边形岩坑竖穴木椁墓。无墓道,南北向,墓坑南北长16.5米,东西宽21米,深13米,面积为220平方米。

此曾国与史书中的姬姓随国一国两名,始祖为赫赫有名的周朝开国大将军南宫适(括)。曾国是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镇守南方的重要邦国。

墓中随葬以九鼎八簋(guǐ,音轨)和编钟、编磐为主的礼乐器,遵守了周代诸侯的身份,九鼎八簋应为天子使用,诸侯应使用七鼎六簋,反映出先秦社会严格的礼乐制度在后期已经出现裂缝,以及人们对天地、神明和祖先的敬畏。十二律俱全的64件青铜双音编钟(不包括楚王所送镈钟)、玲珑剔透的尊盘和完整地书写二十八宿(xiù,音秀)名称的衣箱等,体现了先秦时期中国在艺术、技术、天文等方面的极高成就。其中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

曾侯乙墓未解之谜?

对于曾侯乙不甚了解,而究竟是哪一代的曾国国君至今仍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学术界目前存在三种意见;一是夏代始封的姒姓曾国;二是西周始封的姬姓曾国;三是随即曾国,姬姓。

从博物馆所展览出的所有曾侯乙墓随葬品中发现,几乎每一件文物上都刻有铭文“曾侯乙作持用终“,唯一一件尊盘是其抹过先君之名再进行刻字,从而说明曾侯乙这件青铜酒器的喜爱程度。而墓中所有的随葬品最直观的反映就是曾侯乙的兴趣爱好、青铜器的技艺娴熟、当时国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

曾侯乙墓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随州,于1978年实施考古发掘,被公认为20世纪世界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随之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其长篇铭文系统记载了中国当时的音乐学理论,以声音和文字互相印证的方式,保存了2400年前人类的音乐记忆,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早的有声音乐理论文献。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