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什么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什么是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

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

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形而上学也用来指和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由日本人(明治时期)井上哲次郎由”metaphysic”翻译而来。 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如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录》(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也称为《形而上学沉思录》。 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

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 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 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

延伸阅读

什么是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指研究存在和事物本质的学问,其分为两层含义,一是指以用超经验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观或者无形世界的哲学体系,而非科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现象及规律,另一个是指辩证法的对立,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其主要问题包括超自然界的本原是什么,灵魂是否存在自由意志等。

形而上学是什么意思?

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 “形而上学”一词,最初是由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编排者所使用的,用以命名这本著述。“形而上学”(metaphysics)一词,字面义是“在《物理学》之后”(after the Physics)。在此之后,哲学家们渐渐开始用“形而上学”一词,来指代亚里士多德创建的那门学科。尽管有时也用“第一哲学”、“神学”等其他名称,但“形而上学”是更常用的名称。

扩展资料:马克思提出,形而上学因缺乏客观性和可靠性,由唯物辩证法取代已经是事实。在哲学通向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的途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了抽象、思辨的形而上学哲学,把现实的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出发点,把现实的人的生存境遇与发展命运作为哲学研究的主题,把人的解放、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追寻的价值目标。于是在当代的哲学环境中,为形而上学正名不但显得不合时宜,而且显得困难重重。这主要是由于从近代哲学开始,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深入人心,科学崛起并且超越哲学,使得哲学的地位和作用下降。虽然形而上学在历史上多次受到批判,但是,从来没有像当代这样,无论中外哲学都对形而上学做出了严厉的批判。形而上学被康德和黑格尔做了深刻的分析和批评后,其哲学意义不再有效,其前途被科学的前途所取代。即使是“存在”这种哲学中最大的问题也已经可以用科学解答。哲学史表明,形而上学由于缺乏客观性和可靠性,被唯物辩证法取代已经是事实。中国哲学的反形而上学的结果也同样形成与西方哲学相同的结果。在哲学通向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的途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终结了抽象、思辨的形而上学哲学,把现实的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出发点,把现实的人的生存境遇与发展命运作为哲学研究的主题,把人的解放、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追寻的价值目标。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