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县皮影戏的介绍 华县皮影戏是哪里的

华县皮影戏的介绍?

因其主要流传于关中东府渭南二华、大荔一带,所以也称其为东路碗碗腔。是在灯光的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着一层亮布来演戏。“一张牛皮居然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收尽忠奸贤恶”,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享有“中华一绝”的美称。

华县皮影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的巧妙结合。华县碗碗腔皮影戏(曾名时腔),形成于清代初叶。其主要流传于关中东府渭南二华、大荔一带,所以也称其为东路碗碗腔。该剧种唱腔板式齐备,伴奏乐器很有特性,细腻幽雅、婉转缠绵,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皮影造型优美,人物个性特征明显、选料考究、制作精细。清乾隆、嘉庆年间,戏剧家李芳桂等文人、举子,为碗碗腔皮影著有《十大本》等许多传统剧目,至今流传,并被其他剧种移植、改编搬上舞台,久演不衰,为陕西的戏曲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皮影班、社多由五六人组成,行动方便,不择场地,长年可活动于民间的村镇、宅院,在广阔的农村扎下牢固的根基。

延伸阅读

华县皮影有哪四绝?

陕西华县皮影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西皮影是陕西省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戏曲艺术形式。

皮影戏,又称“影戏”或“影子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陕西特色的碗碗腔或弦板腔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秦人气息。尤以陕西华县皮影最为有名,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陕西皮影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它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洞。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图中的出行图,主体人物突出,无论在色彩上还是造型上都较之仪仗人物醒目,线条的细密繁复、疏密层次以及工艺的细致都可见一斑。

  陕西皮影在民间较普及,东路皮影形体较大,多刻通天鼻形,图案简洁大方。西路皮影风格精巧细腻,形象多豹头深眼。 上图是戏文“穆桂英”一折,人物形象雕刻细腻,桌椅道具花纹繁密,设色古雅,场面颇为壮观。演出时,利用皮影半透明效果,不避影像重叠,例如穆桂英坐至椅上,因影像重叠变暗,并无不适效果。

  陕西华县位于中国陕西关中东部,是皮影的发源地。 中国皮影的国际正式名称叫”华剧”,即华县皮影戏曲之意, 华县皮影有四绝:一是皮影雕刻作品造诣高, 二是演唱功力极深, 三是表演者功力精湛, 四是华县皮影博大精深,综合艺术水平炉火纯青,堪称为戏曲艺术之绝唱。

关中平原唱什么戏?

  在关中平原上弦板腔、华县皮影戏(又名碗碗腔皮影戏)等都是跟随皮影应运而生的戏种,弦板腔是流行于乾县、礼泉、永寿等陕西关中地区。而华县皮影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的巧妙结合。皮影造型优美,人物个性特征明显、选料考究、制作精细。用牛皮或驴皮经浸泡后经过多重工序加工而成。华县皮影造型以人物为主,兼有景物和道具。在唱腔方面板式齐备,伴奏乐器很有特性,细腻幽雅、婉转缠绵,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