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状元祠

如皋自古就有崇尚知识、重视教育的传统。据史料记载,从宋朝到清朝,如皋共出过进士75人、武进士16人,举人232人,武举人、武达50人。另外,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王俊乂殿试第一,状元及第。千百年来,崇德尚文的基因对后代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如皋基础教育成果令人震撼。据资料显示,在2019年南通市高考一本升学率排行榜前10名中就有3所如皋的学校:第1名如皋中学(97.5%)、第5名白蒲中学(90.0%)和第7名第一中学(83.1%)。这对于一个县级城市来说,其教育功底不可小觑。
据说,状元坊是宋徽宗钦点状元王俊乂的宅院,并立有状元牌坊。状元王俊乂出自如皋的第一家族——王氏家族。王氏家族自王惟熙(如皋历史上的第二位进士)开始,五代出过六位进士、一位状元。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大词人王观(王惟熙之侄)、龙图阁学士王觌(王惟熙之子)和他俩的侄子状元王俊乂。
只知道状元祠和状元坊就在镇海门路西、水绘园南侧一片保留还算完整的古民居里,这里还有其他几处比较著名的地方,如郜家巷、杀猪巷和薛家谭。作为胡同串子①,我终于可以大有作为了。没想到的是,寻找状元祠和状元坊之行几乎让我崩溃。
按照路牌指引,我开始了三番五次的寻找。从水绘园工作人员到保安大叔、协警叔叔,从菱花桥亭子里休闲的邻家大叔、大妈,到门卫大爷,大家热心地东指西指。我就在千人指的引导下,像无头苍蝇一样东转西转。第一次,烈日当空,挥汗如雨,有点夸张,只是有点眼冒金星。一边走一边哼着改编的儿歌,“太阳当空照,金星嗡嗡叫……”直到累成死狗状也没找到。第二次,我认真总结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决定一个巷子一个巷子地找,逢人就问,结果还是没有找到。我甚至怀疑是否真的有这个地方。作为打不死的小强,我又开始了第三次寻找。逢人就问是我唯一的方法,但这时才发现,这里真的很幽静,要想逮个人还真不易。有个老大爷的身影一晃,我立马跑了过去,逮住了他。没想到老爷子乐了,“你还没找到呀?”他把我给说愣了,原来几天前我就问过他。他说,他也问过几个老伙计,有人恍惚记得在古井附近的一个巷子里好像有这么一个地方,不过这地方有两口古井,不知道是哪一个。不就是两口古井嘛,没问题。我顿时像打了鸡血,开始了寻找古井之旅。
也许是老天垂怜我,找到第一口古井时,正巧有位大妈正在井边洗菜。我赶忙上前询问,大妈还真知道。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沿着巷子走到一半我就看见了那个明晃晃的汉白玉的牌坊,到了巷子口又看到了如皋状元文化馆。
唉,我这个气呀。这个牌坊就明晃晃地立在靖海门北面的马路边上,我来来回回路过不下十次,还拍过照片。就在这个牌坊附近,我还问过协警叔叔状元坊在哪儿。我想象中的状元坊,应该是在一个大宅院前面立着的大牌坊。几次寻找未果,我又想,或许状元牌坊立在了宅院中,隔着院墙看不见。寻找的结果就是这样了,或许王俊乂的宅院早已不知所踪,只剩下这个无人知晓的状元牌坊。
如皋状元文化馆我也路过多次,当时我认为在这儿打听最靠谱,但每次都是大门紧闭。如皋状元文化馆从外面看就是非常普通的民居,而我印象中的祠一般都比民宅规模要大很多,而且厅堂高大、雕梁画柱,所以我压根就没把如皋状元文化馆和状元祠联系在一起。拜托了,弄个标识牌行吗?
至今我也不敢确认如皋状元文化馆就是状元祠,因为没人知道如皋状元文化馆什么时候开放,所以无法求证。而路边的这个牌坊,我们就权当它就是状元坊。如果一切都是真的,那么为什么状元祠和状元坊会是这样一种布局,我感到很困惑。至于如皋状元文化馆是状元祠还是王俊乂的宅院,或者既是状元祠又是王俊乂的宅院,就留给专家们去纠结吧。
注:①胡同串子:北京方言,指整天在胡同里乱窜闲逛、无所事事的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