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读者大大们,你们有些误会了吧

没想到,《老大看书养,老二当猪养……》(现全网转载)那篇文章一发,没过半天,就有好几位娃儿妈妈这样私信给我:“梅老师,梅姐姐,我错了,跟您家一样,我娃现在都该上小学了,一直都是散养猪养的状态,可我又没有您那么大韧劲,我娃是不是没救了……”还有几位宝宝刚上幼儿园的年轻妈妈,跟我发誓,“梅姐姐,我要向您学习,以后全身心地关注孩子啦,像您对待钱小雅那么用劲上心,读诗、报班,像您陪钱小能学英语那样,一切重新规划……”等等,类似这种说法,不下十几个。这是哪样?要战斗吗?说实话,我看完,脸立马绿了。这,这可不是俺初衷呀!兄弟姐妹老爷太太们!我明明想让你们看了文章会有一点点启发:不要像我对钱小雅小时候那样过于上心,也不要像养钱小能小时候一样放纵荒芜,没想到却加深了你们的自责和焦虑,催发了你们控娃鸡娃的热情。我有罪啊!我很可能没有表达好!此时,有一句话我一定要郑重说清楚:请你们深信,教育绝对没有统一的模式,您千万不要企图从这篇文章中总结出所谓育儿铁律,我哪有这个本事?!注意啊,亲爱的朋友,世界上好的教育都是相似的,坏的教育各有各的坏法。饱含了自由、尊重、爱、体贴和设限的教育一定是好的教育,通向罗马的道路一定有千百条。我没有能力给出好教育的捷径,但我知道避开坏教育的几个做法。首先,养育孩子,是用心而非用力。读了数十本优秀育儿书,观察了身边许多家父母,跟很多个普娃和个别天才型娃儿闲聊过,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尊重、耐心、沟通、自然的姿势、诚实的态度是高明父母的重要特征。他们用心把力量化为涓涓细流,孩子感觉得到父母的爱与宽厚,也能体会到界限和峭壁。这样长大的孩子,既长成了自己,又释放了本身最大的潜力。就这样,贴着小孩的心,他们多大,我们就多大,或者只大一点点,或者比他们能耐一点点,这才可能有所谓的同理心啊,慢慢地,他们才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努力。其次,学龄之前,最好不要系统地教给孩子那些看似很给大人脸上贴金的各种各样的所谓死知识。经验告诉我,除非您自己很喜欢唐诗宋词,自我陶醉般地忘情而优美地吟诵,否则,给孩子灌输那些东西就有点儿滑稽。孩子多会几个单词少会几个单词,没有任何关系。除非孩子对数字表现出较大的兴趣,提前教给他20以内的加减法也没多大意义。我看见有些年轻的妈妈带孩子逛公园,不停地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仿佛知识输入就是教育。还有的手里拿着手机,不停地为孩子播放幼儿英语,似乎这样才能磨耳朵……我不是说这样就错,想说的是,您想教孩子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观察孩子的喜好、注意力和情绪,不要过分,适可而止。您若是个孩子,妈妈不停地让你听这看那,你烦不烦啊?生命是个自我感受自我体验的过程,清风拂面,百花盛开,百鸟鸣转,让孩子自己去看,去听,去抚摸树皮,去触摸蚂蚁,感受鸟、兽、植物,还有浓淡人情味……您只需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就好啊。虽然阅读是个好东西,但千万找到适应孩子的方法。学龄前能爱上阅读的孩子,一生受益。再次,没有真正的温柔和善,严厉决断就不会有意义。教育孩子是个先教育自己的过程,对待万物的态度即是对待孩子的态度。生活即是教育。每天买菜,从我们社区中心花园路过,孩子在一边玩得开心,年轻妈妈们聚在一起聊孩子,一个个皱着眉头,如临大敌。有的妈妈,本来自己心情好好的,一听见胖胖妈妈说她家娃奥数学的好,就开始暗暗焦虑了……自己心情一紧,马上会反馈给孩子。唉,太能理解了,我以前也经常这样啊!这样对孩子成长是不利的,还容易让自己变老。得改变!每天找一点时间,让自己阅读和沉思,一心一意地做家务,跟朋友聊天的时候心无旁骛,用心感受对方;停下手头上的活,看着孩子的眼睛,专心听他说话……在这样的时光流逝中,一点一点地理解孩子,理解世界,心灵变得容纳而宽厚,脸上自会呈现温柔和善的笑容。父母亲这样心平气和、温柔敦厚心灵,是一个孩子成长最基础的土壤,有了它,当孩子需要纠正和设限的时候,严厉决断才有应有的意义。千万别看见什么,就马上绷起一根神经。教育理当是优雅的过程,与自己一点点和解,自己的眉头舒展起来,孩子自己才能舒展。早晨我去森林公园跑步,仰头看见路边并排而立着两株粗细一样的玉兰树,一株花开繁盛,一株才刚刚挤出花蕾。我深信,到夏天到来的时候,两棵都一样的葳蕤葱郁,根深叶茂。
有烦恼孩子沉迷游戏的朋友可读读:被人视为洪水猛兽的手机游戏,终于被钱小能给抛弃了正为孩子学习焦虑暴躁的朋友可读读这一篇:生一个熊孩子,谁家也得掉几层皮,关键是:怎么活过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