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袁照校长诗性教育专栏:老师读书,不要只读教育类的书

柳袁照校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正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原校长。柳袁照校长提出,苏州十中的文化精神和办学理念是“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质朴大气就是浩然正气,是一种实而厚重、素而无华、纯而不染、真而简明的精神。真水无香就是要返璞归真,不雕琢,不作假,淳朴一生。倾听天籁就是倾听自然之声,按照规律来做事,保持自然真诚的本性。他希望学生能带走三件礼物:本真、唯美和超然。柳袁照校长还主张在学校教育中积极践行“诗性教育”。“诗性教育”是纯真的教育,是审美的教育,是超越功利的教育。他的办学理念诗意地表达了在功利之风日盛的社会中,学校教育对神圣理想的坚守,与蔡元培、费孝通等人的思想一脉相承。老师读书,不要只读教育类的书曾有一些老师,让我推荐书目,我一般不会接受。对我来说,读书是个性化的事,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怎么说都说不好。况且,老师都是经过专业化学习,是一个读书人,有阅历,有自己的读书习惯与爱好,怎么能再去多舌?但是,我渐渐发现,我们这个时代是忘记“常识”的时代。对读书也是如此,老师也不例外。有些中小学老师,从大学走出来之后,就没有好好再读书过。总是在自己教学的学科领域过日子,按照教科书、再按照辅导资料,以及在它们周边再“猎食”一些,仅仅如此而已。中小学老师读书,应该提到议事日程来了。现在许多有识之士,一再呼吁老师要多读书,也有许多活动推动,情况有所好转。不过,现在老师读书往往与所谓的“教师专业发展”相联系。读的往往教育教学类的书也多,而且有些老师根据现在当下一些“名专家”、“名教师”、“名校长”所撰写的书,多一点可以,读多了恐怕有问题。古人说:取乎上,得乎中;取乎中,得乎下;得乎下,无所得矣。中小学老师工作很繁重,上课、下课、批作业、备课,与学生、家长打不完的交道;参加不完的会议;还有集体备课、教学反思、校本研修;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做材料、迎接各种督导、评估检查验收等等,回家之后,上有老、下有小,做不完的家务,留下来属于自己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因此,读些什么书?如何选择?也正是一个问题,也真的很重要。中小学教师读书,要有所选择。首先,不能只读教育类的书,视野要拓展。文学、历史、艺术、哲学、管理、科学等等,都应该读一点。我以为无论什么学科的老师,都应该多读一点文学著作,文学即是人学,写的都是人的生活与人的生命,多读了,会增加我们的灵性,人会变得聪明起来,会更有智慧。其实,通过这样的阅读,也是提升我们精神品质的一个途径,每天读一点,或三天两天读一点,会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也有助于让本来可能单调、枯燥的在学校教学生活,由于融入我们的自身精神世界的光彩而很灵动起来。其实,要形成自己的阅读个性。在阅读的世界里读出自己的特点来,对老师的阅读,要求并不过分。每一个人读书,都是不一样的,你属于哪一种?阅读是人的精神活动,虽然,呈现个性,但是共性也很鲜明。从大的方面分类,是不是可以分成这样几类?第一种,专业性、研究性读书。如此,李白研究专家,就要系统阅读李白的诗,最好能读全集,以全面准确把握他揭示他。这是专家型阅读,就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某一个时代,某一个地域等等,根据研究方向、课题,系统性读书。大学教授、专家一般这样读书,我们中小学教师一般不需要这样读书。第二种,休闲型读书,随意地读、随性地看,遇到一本什么书,就阅读、翻阅这本书,在不经意中,获得阅读的收获。一般人可以这样读,我建议中小学老师不要选择这样的方式来阅读。第三种,方向性汲取型读书,有针对性,围绕自己的工作、围绕自己的爱好,而有重点地阅读。我们老师如何方向性汲取型阅读呢?阅读经典。经典是时间或历史或被人类文明证明了的优秀作品。一旦作为经典作品,作者就是个名人。名人的经典作品不等于这个名人的所有作品。读名人名著,名人的代表作即经典可以读、可以多读,除非做研究,全集最好不用读,名人不是每部作品每篇文章都是优秀的。比如,比如余秋雨的散文,他的《文化苦旅》作为文化历史散文,确实不错。不过,以后的大量作品,都没有超过这本散文集。我们中小学老师读一本《文化苦旅》就可以了,之后的作品良莠不齐,有的还比较差劲。我很多年前,看他的《文化苦旅》让我感动与震动,以致买了其他一些散文集。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大可不必。前不久,我再阅读他的《文化苦旅》,其中写敦煌道士的那一篇《道士塔》最好,阅读这一篇即可,其他也可以不看。其中有一篇写苏州的《白发苏州》,写了苏州两千年,材料丰富,可是总感觉与苏州隔着一层,好像一个旁观者,看了许多历史材料,组织、取舍、剪接,加上自己的想象敷衍开来。这样可读可不读的文字,不读更好,剩下时间再多读其他优秀作品。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阅读能够改造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一个不读书的人与一个读过书的人,他们的差别是很大的,我们从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日常行为中可以看出,而一个懂阅读,经常阅读的人与一个不懂阅读,很少阅读的人,阅读后的效果和收获亦有很大差别。我们在阅读他人著作时,对于作者的思想和观点,不能拿过来就用,而应结合自身实际,敢于思考敢于置疑,在与作者的“对话”中不断进步。对于各种各样的书籍,我们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拿过来就读,要有选择地读书。对于同一本书,我们亦应该有选择地读,读一些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当然对于一本优秀的、著名的书籍,我们应该详细地精读。而有些书只需要略读,大概浏览就可以了。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曾经说过,读书也不必只读纸做的书,山水可以读,云雨可以读,官场可以读,商界可以读。读书可以安抚心灵,酷暑即清凉。——哈十中柳袁照校长工作室成员?李莹
原创文章:柳袁照校长文字编辑:李 莹 董亚萍美编:刘 洋编辑:董明月审阅:刘 锐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