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罗钰润的随笔《纪念王育民》

纪念王育民
王育民,这位已逝多年的中专学校普通校长,对于他的名字,现在人们可能感到有点陌生,抑或有的早已把他忘却。然而每当回想起他在黄石工业学校艰苦创业的情景,却使我记忆犹新。王育民原籍是宜昌市人,1921年出生,解放初参加革命工作。1975年12月,黄石工业学校成立,从市财校调他为创办工业学校的主要负责人。1977年1月,正式任命为该校革命委员会主任(当时不称校长)。在创办学校工作告一段落之后,因为身体不好,为解决他夫妻长期分居的生活困难,于1979年春,被调到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任副校长。他在工业学校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是工业学校创业最艰苦的四年,创办很重要的四年,在这短短的四年时间里,他为工业学校发展成为今天的黄石理工学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忆当年学校创办伊始,校舍、设备、教师都没有,一切从“零”开始。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王育民临难受命,毫不犹豫,敢挑这一重担。为了迎接学校首届招生开学工作,他和另一位负责人张庆文(已逝)以及崔建国(已逝)等几位同志一起,齐心协力,筹措资金、调配人员、选址建校,紧张的工作,几乎是忙得“超负荷”。特别是作为学校主要负责人的王育民,为学校的创建,更是殚精竭虑,废寝忘食,日夜操劳。那时他的爱人还在武汉市的一所中学里教书,他单身一人,身体瘦弱,肠胃不好,生活无人照顾,吃饭经常“打游击”,然而他却是任劳任怨,带病坚持工作,乐此不疲。记得是在1976年的夏天,我和市招生办公室的同事潘为民同志一起,骑脚踏车来到工业学校,了解办学情况和征求招生工作意见。说是学校,其实当时学校还是“一无所有”,校舍是临时从黄石工人疗养院借用的一栋闲置旧楼。王育民当时就是住在这座旧楼中的一间小房里,条件很简陋,除了一套床铺和借来的两把旧椅子而外,其他什么也没有。这既是他的生活住房,同时也是他的办公处所。他见我们来了,满面笑容相迎。我们坐下来谈了一下有关工作情况之后,他兴致勃勃地把我们带到离他住地不远的青龙山下,然后登上一个小山头,用手指着那一片荒山野壑,向我们介绍在这里选校址的情况和创建工业学校的设想及远景。他一边讲着,一边用他那睿智的目光环视周围的湖光山色,激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当时我们听了虽然感到高兴,但想到所面临的困难,却又似乎感到希望渺茫。因为当时团城山和磁湖都尚未开发,青龙山离市区还比较边远,到青龙山下仅只有几米宽的一条土路,交通不方便。但王育民却以远见卓识看中了这块宝地,他认为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是办学的好地方,因此,他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前景充满了信心,面对当时所面临的各种困难都在所不辞。黄石工业学校创办初期,市财政仅拨款7万元,这包括征地、建校、购置设备以及学校开办所需经费都在内,经费是相当紧张的。王育民为了克服经费困难,节约开支,动员并带领全校广大师生员工,艰苦创业,勤俭建校。记得又有一次,大概是在1976年的秋天,我和有关同志又一次来到工业学校,当我们找到青龙山下建校工地时,只见一百多名师生员工正在进行建校劳动。有的挖土,有的开山,有的用板车运土填操场,有的正在和泥自制土砖,建“干打垒”的教学用房。大家干得汗流浃背,那种不怕苦和累的场面,令人至今难忘。当时,王育民身着单衣,卷起衣袖,手把铁锹,亲自参加建校劳动。我看着他那清瘦的面容,淌满了汗水,高挑而又瘦弱的身体,用力锹土的形态,真是令人敬佩。我和王育民最后的一次见面,是在他调到武汉市电大工作之后的1979年8月间。当时我为高校招生的工作,去武昌首义路省第二招待所高校录取考生的场所,突然听我们正在省二招负责招生工作的潘为民说:“王育民调武汉市电大工作后,不久就病了,现正在家中养病”,为此我们二人立即专程去看望他。当时他的家就住在招待所附近一所中学教工宿舍筒子楼的一楼,做饭的蜂窝煤炉子就放在房门口,生活很清贫。当我们来到他的家里时,他真有点喜出望外,马上从躺椅起来,又是沏茶,又是拿烟。这时我们再没有谈工作,只是谈了一些生活、健康之类的比较轻松的话题。谈话之间,他的目光显得有些暗淡,没有过去那样有精神,那更加消瘦的身体,再也看不出当年他在青龙山下参加建校劳动时,那种精神抖擞的身影,但从他那微微的笑容,轻言慢语的表情,可以看出他的心态还是比较平静和乐观的。后来,听说就是在那年的岁尾,他因胃癌病逝,时年仅58岁。使我总感到很惋惜和悲哀。 (原载2007.10.28《东楚晚报》)
罗钰润,笔名姜东牛,湖北新洲人,男,1938年出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黄石市教育局副局长调研员等职务。多篇议论文曾获全国以及省、市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著有《东牛散墨》《教育散论》等。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收藏、书画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3 、投稿作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东西》或添加主编微信hbxtx168及时查阅作品刊发情况。
4 、关于稿酬:20元以上的微信赞赏一半归作者,一半用于平台管理;20元以下以及七天之后的零星打赏不再分配。
5、投稿邮箱:296365400@qq.com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