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文集(读过《陶行知教育文集》,才明白先要把自己“变”成小孩子,然后才能学做好教师)

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是一位集大众诗人、大众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于一身的行动理论家。他随着西学东渐的大潮,以民主、创造以求共和,进而为探索、推进中国现代化乃至全球现代化奋斗终生。早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就立志“余今生之唯一目的在于经由教育而非经由军事革命创造一民主国家”,后终不辱使命,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世界现代化潮流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文集》就是为适应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受教师教育者)的需要,从《陶行知全集》中精选出207篇文章编辑而成的。 近日研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深为陶先生的教育理念所折服。我觉得,以往我们对于学生的认识,都太过于肤浅和武断。第一,正确认识小孩子。陶先生告诫我们说:“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为什么呢?陶先生为我们做了这样的解释:“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有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您抱他一忽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一比是一个爱人被人夺了去一般的伤心。”我们成年人总是习惯低头看孩子,而孩子则是在虔诚地仰望世界。也许正是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在孩子的眼里,一切都是认真的,重要的,不容忽视的,界限分明的。他们的眼里揉不得沙,心里做不得假。可是我们往往不能理解小孩子的内心世界。我记得女儿小时候看动画片,看到一只小狒狒被被杀死的时候,她哭了,哭得惊天动地。我当时还笑,说动画片都是假的,女儿却不信,哭着说我撒谎。后来我才明白这不是女儿的错,是我错了——我们自以为与小孩子相比,我们在年龄身份和学识方面都占有极大的优势,却不明白小孩子看问题的角度与我们有很大不同。所以,我们时常会听到有老师呵斥学生:“小孩子懂得什么?”小孩子懂得什么?在陶先生的眼睛里,“小孩子是再大无比的一个发明家”,他们“生下地一团漆黑”,但是“过不了几年”,只要“没有受过母亲、先生和老妈子的愚惑”,他们便可以“把一个世界看得水晶样的透明”,而且能把我们“问倒”。我们倘若要想能完全回答出小孩子的问题,便是”取得一百个博士的头衔也不为多”。陶先生有诗曰: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现在,我们还敢随随便便说“小孩子懂得什么”吗?我们要想自己的教室里有牛顿,有瓦特,有爱迪生,我们就“必得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子”。第二,变个小孩子。陶先生号召每个教师都应该“变成小孩子,加入小孩子队里玩把戏”。这个“把戏”不是游乐场娃娃城里面所玩的那些儿童游戏,而是“教师应当和小孩子一起玩”,“引导小孩子一同玩”,从玩耍当中探索自然,发现奥妙,获取知识,走近科学。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十足的小孩子呢?陶先生为我们道出了诀窍,那就是忘掉自己的年纪,加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变得“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当“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到了这时候,老师便会发现小孩子和从前自己所想的小孩子完全不同:他们能做许多老师不能做的事,也能做许多老师以为他们不能做的事。老师若是都能变得跟小孩子一样,奇迹就会出现:老师不再让人畏惧,师生可以成朋友;学校不再令人心怯,校园立刻变乐园。老师们必得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老师。如果我们总是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世界,用成人的心灵来体察孩子的情感,用成人的标尺来检查和判断孩子的是非对错,我们就是还没有学会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子。第三,向小孩子学习。变成小孩子,是为了把小孩子当老师,更好地向小孩子学习。老师为什么要向小孩子学习呢?陶先生举了孙悟空的例子。他说,孙悟空的本领比唐僧要大,但是孙悟空为什么要做唐僧的徒弟呢?因为唐僧西天取经要历九九八十一难,没有孙悟空保驾,唐僧不知要死多少回,怎能得成正果?一个小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也会经历许多的磨难:身体罹患的病魔,养而不教的父母,品行不良的朋友,德行有亏的老师……个个都是横在取经路上的妖魔,如果没有一位学识品行俱佳的老师保驾护航,孩子们“不死于病,必死于亲;不死于亲,必死于友;不死于友,也必死于老师之手”,还能指望他们长大成才报效祖国吗?所以说,我们应该向孩子学习。“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末,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他要吃白米饭,你倒老是弄些面条给他吃,事情是会两不讨好。”“他要到西方去,你却教他往东走;反过来,他要到东方去,你却教他往西走。这种牛头不对马嘴的教育怎能行得通呢?有些教师不惜使用强迫手段要学生朝着教师指定的路线走,结果是造成师生对垒,变成势不两立。在势不两立的局面下还能叫学生接受他的指导吗?”所以说,我们必须向孩子学习。平行线是永不能相交的,老师和学生若是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师生之间同样永远不会有交集,彼此不能互相理解,就难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来。“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如果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孩子,用孩子的思维理解孩子,总是摆出一副长者尊者智者的面孔对小孩子严词训斥,恐怕就算教到头发都白了,也不会取得什么成就。

陶行知教育文集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