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出自哪位古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出自于谁?为什么他的两个字更是让皇帝拍案叫绝?

网友提问:

“半部论语治天下”出自于谁?为什么他的两个字更是让皇帝拍案叫绝?

优质回答:

“半部论语治天下”可以说是流传很广,都说和北宋开国功臣赵普有关系,但有意思的是,在宋朝的正规文献中根本找不到这句话的记载,对于赵普这种重要人物来说是很不可思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真正大肆传播是从元朝开始,而且只在戏曲、杂记等民间作品中出现,官方编纂的书籍都没有这句话,可见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是杜撰的,不过是为了抬高儒学地位罢了。

赵普出生于五代十国乱世,官宦之家出身,辅佐赵匡胤开创北宋,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70年的乱世。960年陈桥兵变、961年杯酒释兵权等重大事件都有赵普的谋划;后来北宋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政策几乎都是赵普和宋太祖赵匡胤一起商量出来的,为北宋167年的统治打下了基石。赵普堪称北宋的社稷之臣,生前死后荣宠备至,但是他也有很多缺点,从为人处世来看就不是儒学信徒。

首先赵普贪财,赵普不是一般的贪,连外国的贡品都敢贪。北宋建立的时候还没有一统天下,存在着荆南、武平、后蜀、南汉等大量割据政权,但是有后周太祖郭威、后周世宗柴荣打下的基础,北宋一统江山之势初显。当时各国惧怕北宋威势,各路诸侯争相给大宋进贡,但是这个贡品必须送两份,大的一份给赵匡胤,小的一份给赵普,你想想赵普连外国贡品都敢拿,为了钱还有啥不敢干的?赵普973年被宋太祖罢相就是因为他庇护部下贪赃枉法、私自贩售违禁品等敛财行为。

其次赵普恋权,赵普为官是非常霸道、专制的,不允许任何人分自己的权力。北宋建立初期,赵普是在枢密院任职,即使是担任枢密直学士、枢密副使等职位的时候,赵普也是枢密院实际上的一把手,根本无视枢密使的存在;等到962年,赵普成为枢密使之后,在官职上应该是宰相大,但是赵普就是硬把枢密使整成了一把手,朝政大事一把抓;等到967年赵普成为宰相后,更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朝中第一人,就连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也被赵普压制。可以说北宋初期赵普长期占据宰相之位,除了能力出众之外,更因为凡是威胁到赵普权力的人都被他使用各种手段铲除、打压了。

最后赵普善于钻营媚上。956年,赵普和赵匡胤的结识就很有算计意味,当时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在滁州养病,赵普一个外人天天在赵弘殷身边侍奉,而且当时赵普已经有官职在身,这不纯属在讨好赵匡胤么?976年,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当时赵普已经被赶出了北宋权力中枢,为了再次上位赵普弄出了个“金匮之盟”,还出谋划策铲除魏王赵廷美,帮助宋太宗坐稳了皇位,此后赵普立马再任宰相。

赵普一生的行为可以说完全违背儒家《论语》中主张的大义,贪财恋权怎么也说不上品德高尚;《论语》开宗明义反对犯上作乱,赵普参与“陈桥兵变”篡位夺权;《论语》主张兄友弟恭,赵普为宋太宗剪除骨肉兄弟出谋划策。赵普这样一个人要是真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那可真是对于《论语》所主张“仁”的思想的最大背离了。

“半部论语治天下”在宋太宗亲自撰写的《赵普神道碑》中看不到,在南宋史学家李焘编写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看不到,甚至于将《论语》抬到至高无上地位的朱熹的相关著作中也没有记载,反而是元朝戏剧《遇上皇》的台词中才有的这句话,你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还能有什么可信度?

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子地位最高的时代,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此后的元、明、清三朝虽然将儒学定为官学,大力尊崇,但儒生文人的地位并不高,元朝有“九儒十丐”之说,儒生的地位与乞丐相当;明朝皇帝动不动就对官员抄家问斩,用廷杖当众打屁股的方式折辱朝臣的尊严;清朝统治阶级是满族八旗,儒生只不过是用来稳定天下的工具。这种情况下“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的流传,更多的是儒生借以自我标榜、突出自身重要性的炒作;至于牵扯到赵普,纯属眼球效应,就像现在炒作什么事情都往名人身上攀附是一样的。

其他网友回答

“半部论语治天下”是赵普说的。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

赵普为人淳厚,沉默寡言,镇阳豪门大户魏氏很欣赏他,将女儿许配给了赵普。赵普起初在后周永兴军节度使刘词那里任从事,与赵匡胤(宋太祖)交情很好,后来担任赵匡胤的掌书记,从此辅佐赵匡胤走上帝王之路,协助赵匡胤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为北宋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先后三次拜相,累封韩王,赐谥“忠献”,并配飨太祖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谋划陈桥兵变

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元旦,传契丹勾结北汉入侵。朝廷仓促之间派赵匡胤率军北征,兵行开封东北四十里之要道陈桥驿时,赵普等人为赵匡胤谋策,托故不行,将赵匡胤灌醉,然后以杏黄龙袍加身.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在既成事实面前,从柴宗训手里接过“禅位”书,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

削夺藩镇收兵权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有感于五代以来武将举兵作乱、称王称帝的局面,而且自己也是靠犯上当上皇帝的,所以担忧手下拥有重兵的将军有样学样。于是召见赵普问道:“为什么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十二君,争战无休无止?我要从此息灭天下之兵,建国家长久之计,有什么好的办法吗。”赵普对这些问题也早有所考虑,他说:“这个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治理的办法也没有奇巧可施,只要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宋太祖非常赞同赵普“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举措,巧妙施行“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同时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改革,革除了五代弊政,使国家呈现出和平、安定的局面。

雪夜决策统一天下

宋太祖常常便装出行去赵普家,赵普每次退朝,不敢随便穿戴。一天,傍晚时下大雪,赵普以为宋太祖不会出来。过了一段时间,听见叩门声,赵普急忙出门,宋太祖站在风雪中,赵普惶恐迎拜。宋太祖说“已经约好晋王(赵光义)了。”一会儿后赵光义来到,赵普铺设厚垫子在地上请他们坐在堂中,在炽红的炉火上烧肉吃。赵普的妻子敬酒,宋太祖称她为嫂。于是与赵普商议攻伐太原。赵普说:“太原地当西、北二面,太原如果攻下,则我国须单独抵挡这两面,不如等削平诸国以后,则太原这一弹丸之地,能够哪里逃得掉呢?”宋太祖笑着说:“我的意思正是这样,特地来试试你罢了。”这番谈话便是宋朝著名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统一全国的战略。

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虽然是小吏出身,比起一般文臣来,他读书不多学问不大。他当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劝他读点书。赵普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从书箱里取书,认真诵读。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总是十分敏快。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不过是一部《论语》。于是人们就流传一种说法,说赵普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书。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所以又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两个字妙对太祖

一次,宋太祖问赵普:“天下什么东西最大?”赵普一时没有想好,回答父母最大呢,还是皇帝的最大?宋太祖又问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比其他物件都大”?赵普又想了一会儿,回答说:“世界上道理最大。”宋太祖当即拍案叫绝,说:“对,对,道理是人人都要遵守的,就是我当皇帝的,也要服从道理,你回答得妙极了。”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半部论语治天下出自于谁为什么他的两个字更是让皇帝拍案叫绝】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出自哪位古人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